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6205654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08.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是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计算机应用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所组成,形成了一个支撑现代航海类主干学科的学科群体,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结合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的需要,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是国家的神经系统和命脉。信息与通信工程是我校的主体学科,对学校主干学科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需

2、要。信息与通信工程“十五”期间的建设项目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依托于信息工程学院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项目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目前我校已经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全部两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一个工学博士、三个工学硕士和一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97 年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0 年评为交通部重点学科。该学科点是国内 42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也是交通部和辽宁省唯一拥有该学科博士授

3、权单位。本学科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 963 人,研究生 122 人。本学科设有水上交通工程实验中心(含通信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电子设备检测中心)和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室。中心及实验室使用面积 3001 平方米,仪器设备总资产 1600 万元。本学科在 2001 年获得各类科研经费 192 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3 项;发表论文 106 篇;出版专著、教材 11 部;获国家专利 3 项。(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级学科。包括两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我校现有计算机科

4、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根据“十五”规划,正在申报“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硕士授权点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授权点。2001 年被学校纳入省部级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 671 人,研究生 81 人。本学科设有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和计算机软件实验室。 “九五”期间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 15 项,横向科研项目 70 余项。2001 年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 260 万。在校生规模和办学教育质量在国内处于中上等水平。(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两个本科专业, 1993

5、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内获得该学科授权点较早的学校之一。该学科下设 3 个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目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35 人。本学科现有在校生规模及在校生及教学质量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中等地位。本学科下设信息专业实验室。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管理信息系统” 、 “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和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多项成果,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多项,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次。本学科在“九五”期间承担了香港招商局、天津港、中国远洋总公司、中货公司、营口港等航运企事业单位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完成科研经费 480 万元人民币

6、;发表了学术论文 200 多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 16 篇,出版了各种教材及专著 20 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48 次。(四)社会的总体需求(四)社会的总体需求从目前和长远发展来看,社会对三个学科的人才需求一直比较迫切,几年来本学科群所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第二节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1交通部“十五”建设总体规划2大学“十五”建设总体规划3 “九五”一期建设验收专家组评价报告4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据5普遍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6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

7、公室编)7公路水陆交通科技“十五”发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第二章第二章 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学科建设的必要性第二节第二节本学科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学科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本学科群现状(一)本科生入学人数2001 年,本学科群分专业本科学生入学人数专专 业业 人数人数电子信息工程123通信工程18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6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4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20合 计726(二)硕士研究生入学人数2001 年,本学科群分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人数学学 科科方方 向向人数人数导航与雷达信息系统7海上移动通信9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9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理论与技

8、术7电路理论与应用2网络与滤波器理论及技术1电路与系统语、声和图象处理技术2软件工程10网络技术及应用12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工程8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9电子商务11信息系统16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决策支持系统8合 计117(三)博士研究生入学人数2001 年,本学科群分专业本科学生入学人数学学 科科方方 向向人数人数-海上移动通信3交通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1通信与电子系统图像信息系统1合 计5(四)师资队伍2001 年,本学科群分学科师资队伍情况。博博 导导教教 授授副教授副教授讲讲 师师小小 计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571893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6149

9、29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49417合 计517412285(五)科学研究“九五九五” 期间建设成果期间建设成果 水上交通工程实验中心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水上交通工程实验中心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九五”期间,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成水上交通工程实验中心 (建设经费 1600万元)。 水上交通工程实验中心是支持我校航海技术学科的实验中心,主要涉及在航海技术中的船舶通信、导航和船舶交通管理等电子信息系统,同时也是支持我校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与实验基地。 1、在学科建设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 2000 年与 1996 年相比,博士、硕士

10、和本科生的招生人数都扩大了 5 倍多。 2、GMDSS 实验室还为航海学院驾驶专业本科生承担 GMDSS 课程及实操训练近2000 人,承担了 GMDSS 履约发证培训航海技术人员约 2000 人。 按照 STCW 国际公约要求,船员必须持有通过 GMDSS 实验室培训的 GMDSS 证书。GMDSS 实验室配备了两整套符合国际标准的 GMDSS 系统实操设备和部分 GMDSS 模拟器,基本满足我校驾驶专业的实验要求。 3、水上交通工程实验中心在科研方面可以承担交通信息领域的船舶通信导航、船舶交通管理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前沿课题研究。自 1996 年以来,支持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共计 67

11、 项,合同金额共计 720 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省部级项目 34 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 13 项。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虽然“九五”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学科研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更新, 教学设备不断换代,现在无论是数量和规模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一)本科生培养条件严重不足本学科群学生人数比“九五”初期增加了 5 倍多,而办学条件的改善显得后劲不足,如不加快建设步伐势必降低学生培养质量。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工作量为例,目前在校本科生 600 余人(含 2001 级)、硕士研究生 80 余人(含 2001 级) 。实验室只有两个:计算机

12、硬件实验室和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目前只能进行最基本的专业教学实验。在每年学生毕业设计期间,设备的不足的矛盾更显得尤为突出。在保障课内实验教学基本机时数的基础上,要留给学生相当数量的课外机时数,根据教育部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要求,课内外上机时数比,通常要按照 1:11:2左右进行安排,随着本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课内实验学时数和课外实验时数将大幅度增加。以保障学生自行完成作业、上机调试、工程实践、创新工程的基本条件。合理安排上机实践,是保障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才能提高我校计算机本科生掌握专业知识水平。按照每年实际学生人数,每年按照 40 周、每周按照 5 天

13、、每天按照 8 小时计算,课内实验上机需要机器数统计如下表:年总机时数年平均人数每天安排机时数所需机器数备注504 252288+95+80=436504 252/40 周/5 天/8小时=1575.781575.78/8=196.97 台本科生在校期间,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每人用机 750 学时以上。目前该学科配备586 微机 70 台,486 微机 40 台,而且这些机器已经运行多年,教学实验的学时数只能达到教学计划要求的 1/3 左右。(二)研究生培养条件严重不足学科建设水平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已经增长 5 倍以上,而研究生的培养条件,

14、包括教室和实验室面积,研究生用机数量,上网资料查询条件诸方面严重制约研究生教学。 “九五”期间,由于本学科未列入重点发展学科,无设备投入,全靠指导教师自行解决设备问题,目前的设备只能每 6 人一台计算机,这种现状令人担忧。如果不改变现状,将影响本学科硕士-点的评估及高质量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三)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本学科群的师生比已经远低于教育部的指标。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时间进修及培训,科研条件落后。在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及时引进人才的同时,加速改善教学条件投入,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弥补当前教师队伍的不足的实际难题,势在必行。(四)专家组意见验收专家组认为所建设的实验室规模和设备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

15、扩大招生后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的需求,以及跟踪研究交通信息领域世界前沿课题对设备的需求,建议加大 “十五”的投资力度。第二节第二节 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学科建设的必要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水平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强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本科教学的需求应满足的条件为满足交通运输领域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进一步扩大招生数量。这说明国内人才市场对信息与通信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通过这次“十五”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为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上规模、上水平奠定基础,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二、研究生教学的需求应满足的条件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

16、应该具有一流信息化建设水平。由于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本学科群的投入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设备落后和数量不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条件与世界第一流的海事大学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加大对信息与通信工程的投入,对把我校建设成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具有重要意义。 三、作为省部级重点学科自身建设发展要求 信息与通信工程对学校主干学科的支撑作用。学校在国家“九五”期间建设标志性成果,如船舶操纵模拟器、轮机模拟器、水上交通工程实验中心、综合导航训练模拟器等项目,通过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这些项目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含量,在关键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受到了国家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在公路、水路客货运信

17、息系统、智能运输系统、交通事故预防和救援系统、集装箱运输智能管理系统、港航电子商务系统、综合物流系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以及海运可-用性工程、智能化适时遥感监测港口和航道环境系统,取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科技成果。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学术梯队教学和科研水平目前信息学科方向明确,学术梯队健全,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十五”建设的投入和实施,为教师提供较好的实验和科研条件,使信息与通信工程能够在教学手段、科研水平上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一流信息类技术人才。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第一节第一节建设目标建设目标通过“十五”的建设,使本学

18、科群成为培养交通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基地;成为解决交通信息产业中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基地;在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学科建设、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一、学生规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到 2005 年,学生在校人数达到 1500 人,其中本科生 1200 人,硕士研究生 300 人,博士研究生 60 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到 2005 年时,本科生在校人数达到 1200 人,研究生 260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到 2005 年时,本科生在校人数达到 810 人,研究生 190 人。本科生按专业分年度发展情况:专专 业业 20012002200320042005电子信息工程12

19、390909090通信工程183150150150150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606060606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4024030030036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0120150150180电子商务606090合 计726660810810930-硕士研究生按学科方向分年度发展情况: 学学 科科方方 向向20012002200320042005导航与雷达信息系统715161720海上移动通信915161720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915161720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710161720电路理论与应用23344网络与滤波器理论及技术12233电路与系统语、声和图像处理技术

20、23455微波技术与电磁场微波技术与电磁场00005软件工程1013161821网络技术及应用1215182023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工程811141619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691214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912151720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102030电子商务1112141517信息系统1619212325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决策支持系统89101213合 计117163193215252博士研究生按学科方向分年度发展情况学学 科科方方 向向20012002200320042005导航与雷达信息系统04888海上移动通信33888交通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128

21、88通信与信息系统图像信息系统12888电路理论与应用2网络与滤波器理论及技术1电路与系统语、声和图像处理技术2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5合 计511323252 - 二、学科专业建设(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申报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 年),新增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电路与系统学科(2004 年) ,新增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04 年) 。在理论研究方面发表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论文和专著,在原来具有优势的研究方向上保持领先的地位和扩大领先的范围。增加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人数;申报卫星定位国家(含交通部)工程中心;水上交通实验中心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2、面向水上交通领域,建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发展新的学科方向。(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成省部级重点学科,并为申报国家级重点学科打下基础;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计算机高级人才培养及解决重大科研课题的基地;2004 年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的申报;2002 年完成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的申报(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十五”期间将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成为省部级重点学科,使其成为我国培养航运业信息化建设高水平专门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成为解决我国航运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科技进步中重大科

23、技问题的重要基地;计划 2002 年申报省部级重点学科;2005 年完成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的申报工作;2004 年与商学院联合完成电子商务硕士点的申报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到 2005 年,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更趋于合理,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人数达到 9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 30%。到 2005 年,师资队伍的人数按学科发展方向如下:-博导博导教教 授授副教授副教授讲讲 师师小小 计计备备 注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1020201666(1900*5/8/18=6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612251760(1700*5/8/18=60)管理科学与工程38201240(1152

24、*5/8/18=40)合 计19406545166 四、教育质量国家本科教学综合评价达到优良水平;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同类专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电子教学远程多媒体技术上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五、科学研究(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科研经费在现有 180 万元/年的基础上逐年递增,到 2005 年达到 300 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0 篇/年,出版专著 3 部/年。科学研究争取在以下 7 个方面取得成果:1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 在 GPS 芯片国产化和相关应用软件应用开发, 卫星导航应用产品的开发如:GPS-GSM 系统, GPS-CDMA 系统应用研究;2中国交通信息网数字信息传输

25、平台的研究;3研制适应我国特点、通用性强、易维护、易扩充、交互性强的 VTS 系统;4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理论的研究,雷达信号和图像的处理技术,图像识别与合成技术等,以及红外图像处理在水上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5智能算法电路与系统理论的应用,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究;6汉字奈伏泰斯系统产品化;7远程多媒体技术在交通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科研经费在现有 260 万元/年的基础上逐年递增,到 2005 年达到 350 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80 篇/年,出版专著 2 部/年。争取科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1、交通运输模拟信息网络系统研究:为交通运输其

26、他行业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论、辅助软件工具、示范工程;信息资源管理工具:研究开发-支持集成化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支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异构数据集成管理:建立面向异构数据的扩充性好、集成性好、灵活性高、用户使用方便的分布式智能异构数据集成支持系统;开展交通运输领域复杂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及 ERP 系统的研究,以增强交通运输经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2、软件工程领域:重点建设软件开发过程支撑环境与质量测试平台;承担国家、省部及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重大项目;建设面向国内外的软件工程网站,为高水平教学科研服务,成为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交通领域培

27、养计算机软件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具备承担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和大型软件工程项目的能力。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省部级重点学科的支撑实验室,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软件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2 人成为国际知名学者。 3、网络安全保护技术研究:着重进行文件系统的对象化管理和对象实例存储机制的研究,以及版本控制技术在文件系统上的植入;完善对象文件系统(OOFS)高可靠的设计;利用 LINUX 的开放源代码,实现高可靠对象文件系统的雏形;研究作为网络对象的对象文件系统集成管理;结合 XML 和 Web 技术,研制通用、易剪裁的嵌入式存在系统。 4、可用

28、性工程与交互媒体研究:致力于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依托我校欧盟可用性中国中心已有的国内领先优势,建设海运可用性工程实验室,这将是国内高校院所中建立的第一个可用性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将承担国家和国外(如欧盟)各类研发项目,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术梯队和国内紧缺的可用性专门人才,成为面向全国和交通行业的可用性工程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中心,使我校在可用性工程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扩大我校的国际知名度,为我校信息技术类及其它学科起支撑作用,成为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工程实践基地,实现交通行业可用性工程咨询、培训、测试、认证服务的产业化,并努力建成交通部和国家级的工程中心。 5、运用人工智能与智

29、能信息处理的研究成果,建立航空遥感监测水上溢油及海上搜救计算机模拟系统,使其成为遥感监测水上溢油及海上搜救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智能化、模块化遥感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基地。(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科研经费在现有的 140 万/年的基础上逐年递增,到 2005 年达到 260 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60 篇/年,专著 2 部/年,争取科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研究成果:-1、建立一个全局网络平台,在各个子平台建立局域网的基础上,将各个研究室的子平台建立局域网后,再将所有的平台上的资源库用全局网络机制连接起来,建成一个全局平台,通过校园网访问校内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库的信

30、息。在一个全局平台上,进行各种信息集成、分析、处理,对管理工程上的案例进行分析,如:销售、贷款、生产等领域的预测分析。2、在全局平台上,建立多维数据库,为学生开设全局网络下的数据库管理课程,建立培训基地。在全局网络平台上,建立某主题下的电子商务,如网上购书,填写各种公文,财务报表,网上授课、答疑等。3、以全局网络平台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实习基地、课件及学科相关项目的研究基地,成果研究成果转化基地。4、将全局网络平台作为产、学、研的研究基地、对外专业技术交流基地、高层管理信息系统课件、项目的研究基地,并将研究成果作为向国家、省部等申请科研项目的基础,对具有产品化、产业化前景的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31、5、建立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信息资源管理模拟系统及体现海事特色的大型信息网站。主要包括构建综合物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基础数据管理(PDM)系统的通用支持平台及关键技术实现;建立海事法规的网络信息网站,架构基本信息资源库。第二节第二节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信息与通信工程建设分成 5 个项目 17 个子项目, 总计投资 1760 万元,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到 2005 年,投资为 1018 万元人民币,其中本科教学条件建设 900 万元,学科建设 118 万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到 2005 年,投资为 389 万元人民币,其中本科教学条件建设 289 万元,学科与研究生教学条

32、件建设 100 万元。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到 2005 年,投资为 237 万元人民币,其中本科教学条件建设 200 万元,学科与研究生教学条件建设 37 万元。建设内容与项目负责人如下:建建 设设 项项 目目建建 设设 内内 容容负负 责责 人人子项目 1:电子工程实验室柳晓鸣, 张淑芳项目 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本科教育基础条件建设子项目 2:通信工程实验室张来保, 刘伯森-负责人: 夏志忠子项目 3: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室夏志忠, 谢公福项目 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子项目 4: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朱义胜子项目 5: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室滕国库,秦佩霞项目 3:计算机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基地建

33、设负责人: 滕国库子项目 6:计算机软件基础实验室赵广利,秦佩霞项目 4:计算机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建设负责人: 张维石子项目 7:计算机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张维石子项目 8:信息专业实验室建设陈如亮,赵焕忠项目 5: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负责人: 陈燕、薛大伸子项目 9:研究生教学实验基地陈 燕,陈修权第四章第四章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第一节第一节 项目内容与投资项目内容与投资项项 目目投资(万元)投资(万元)子子 项项 目目投资(万元)投资(万元)子项目 1:电子工程实验室320子项目 2:通信工程实验室280项目 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及其本科专业教学设施建设900子项目 3:电

34、子信息基础实验室300项目 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118子项目 4: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交通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 导航与雷达信息系统, 海上移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图像信息处理, 电路理论与应用、网络与滤波器的理论和技术118子项目 5: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室199项目 3:计算机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基地建设389子项目 6:计算机软件基础实验室190项目 4:计算机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建设100 子项目 7:计算机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建设;交通运输信息化工程, 可用性工程与交互媒体, 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 网络安全技术100子项目 8:信息专业实验室建设155项目 5:

35、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237子项目 9:研究生教学实验基地82合 计17441744-第二节第二节 设备购置细目设备购置细目 项目 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本科教育基础条件建设教学条件建设:900 万 占总经费的 63.34% 总负责人:夏志忠实验室实验室名称名称电子工程实验室电子工程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室: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室:经费320 万280 万300 万负责人柳晓鸣, 张淑芳张来保, 刘伯森,孙娇燕夏志忠, 谢公福,房少军实验项目名称(1)VTS 实验项目(2)传感器实验项目(3)GPS 实验项目(4)雷达实验项目(5)微波、电磁场、天线和电磁兼容实验项目(1)

36、海上通信(GMDSS)实验项目(2)数据交换与数据网实验项目(3)光纤通信与频率合成实验项目(4)信息传输实验项目(1)电子线路 EDA 原理与应用实验项目(2)数字信号处理与DSP 芯片开发实验项目 子项目 1: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台套数台套数单价单价总价总价用用 途途综合实验系统401.976本科综合实验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实验201.836本科传感器课程实验导航雷达设备实验203.366专业课整机实验、实习微波技术实验207.1142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等实验总 计320 子项目 2:通信工程实验室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台套

37、台套数数单价单价总价总价用途用途GMDSS 模拟器软件及终端135.035 本科专业课、实习信息传输实验401.62565 通信专业综合实验数字交换实验401.5060 课程实验光纤通信与频率合成实验401.5060 课程实验网络及多媒体设备401.5060课程实验总 计280- 子项目 3: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室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台套台套数数单价单价总价总价用用 途途模拟电路实验401.9578本科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400.4518船舶无线电技术、课程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实验401.5060微机原理、单片机、 课程设计微机,EDA 实验401.2048计

38、算机仿真实验、毕业设计通信原理实验401.2048数据通信、课程设计测量放大器301.6048微波技术、电波与天线合 计300 项目 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子项目 4: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项目设备购置表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设备名称设备名称台套数台套数单价单价总价总价用途用途VTS 模拟器扩充设备20.30.6科技开发、研究生教学芯片上系统开发软件与平台127.027.0科技开发、研究生教学GPS 信号产生器18.08.0科技开发、研究生教学图像增强器(100mm)16.06.0X 光成像和小型 X 光成像研究图像采集13.93.9X 光成像和小型 X 光成像研究远近红外成像系统14.5

39、4.5远近红外成像研究300 万像素专业数字照相机15.05.0图像系统开发研究高速面阵 CCD 黑白摄像机14.04.0图像系统开发研究500M 双踪示波器16.76.7图像系统开发研究接口板、接插件11010器件连接测量复印机17.17.1科研与研究生教学打印机30.41.2科研与研究生教学研究生用计算机400.624.0研究生用机多媒体远程教学开发系统11010科学研究、研究生教学合计118 项 目 3:计算机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基地建设-子项目 5: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室设备购置表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序号设备名称单价台套数总价用途1网络与多媒体服务器8216支持本科网络多媒体实验2组成原理综

40、合实验系统30130本科专业基础实验3微机接口实验系统35135本科专业实验4单片机实验系统30130本科专业实验5计算机网络实验系统30130本科专业实验6网络多媒体教学实验系统35126本科专业实验7语音与图像综合实验系统32132本科专业实验合 计9199子项目 6:计算机软件基础实验室设备购置表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序号设备名称单价台套数总价用途1数据服务器10110数据库实验2计算机软件与编译原理实验系统70170本科专业实验3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系统50150本科专业实验4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实验系统60160本科专业实验合 计4190 项目 4:计算机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子项

41、目 7:计算机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建设设备购置表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序号设备名称单价台套数总价用途1IBM 小型机151152高性能服务器101103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工程综合实验系统151154可用性测试实验设备151155软件工程综合实验系统151156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综合实验系统151157网络技术实验平台15115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工程、可用性工程、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生实验-合计7100教学 项目 5: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子项目 8:信息专业实验室设备购置表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序号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名称单价单价台套数台套数总价总价用途用途

42、1多媒体网络综合实验系统33.754135.02投影机6.0212.03本科生实习课配套软件8.018.0合计3155本科生教学实验用 注:本实验室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两个本科专业实习使用子项目 9:研究生教学实验基地设备购置表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序号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名称单价单价台套数台套数总价总价用途用途1电子商务软件、运行网络平台19.0119.02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环境7.017.03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及数据仓库开发平台14.0114.04Lotus 知识管理、工作流管理引擎16.0116.05高性能服务器18.0118.06投影机8.018.0合计982研究生教学实验

43、用 注:本实验室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两个本科专业实习使用第五章第五章 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运行机制第一节第一节 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和义务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和义务1) “211 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实行终身责任制;2)负责对项目建设和管理及项目工程可行性论证;3)负责制定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年度计划及建设项目目标与建设计划的实施;4)负责对仪器、设备招标购置和日常管理、维护及使用记录;5)负责协调校内各单位之间设备的专管共用。 第二节第二节 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列入议事日程,由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2)实验室应设

44、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3)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4)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要关好门窗,切断电源;5)实验室要加强防火防盗措施。实验现场禁止吸烟,禁止明火作业;6)配备的消防器材,不准以任何借口挪用或借用;7)发生失火、被盗、人身损伤等重大事故,实验室要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查明情况上报。凡不上报者或隐瞒事故真相者,不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造成事故者,予以严肃处理;8)管部门与基层领导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二、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见“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六章第六章 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第一节第一节 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分年度经费使

45、用计划 项目 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本科教学基础建设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实验室名称实验室名称项目金额项目金额2002200320042005电子工程实验室32002205050通信工程实验室28001608040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室30001608060合 计9000540210150 项目 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 项目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教学实验基地建设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实验室名称实验室名称项目金额项目金额2002 年年2003 年年2004 年年2005 年年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室1990915553实验室名称实验室名称项目金额项目金额20022003

46、20042005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1180583020合 计1180583020-计算机软件基础实验室19001005040总计389019110593 项目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学实验基地建设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实验室名称实验室名称项目金额项目金额2002 年年2003 年年2004 年年2005 年年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验基地100080155合计100080155项目 5: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实验室名称实验室名称项目金额项目金额2002 年年2003 年年2004 年年2005 年年信息专业实验室建设1550953030研究生教学实验基地建设820551

47、515合计23701474545第七章第七章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 一、培养条件提高“十五”建设完成之后,信息与通信工程将在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条件方面(学习环境、教学手段和实验设备等) ,由普通高校的水平提高到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平。 二、培养规模扩大“十五”规划之后每年招收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与“九五”期间的对比如下:本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 科2001 年2005 年2001 年2005 年2001 年2005 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366300379753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240360451005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2024

48、03555合 计726900117252537- 三、教育质量提高1、本科教育达到国家教育部本科优秀评估优良水平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在建设中采取的措施有: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标准和体系;建立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的运行制度;建立良好的教学效果反馈体制。2、研究生教育达到国内本专业的先进水平研究生教育是我们“九五”建设的薄弱环节,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扩大,研究生教育条件的建设加大了建设力度,提高了硕士和博士生在高科技信息领域的竞争能力,在“十五”建设中,如下几个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研究生教学管理体制的建设;研究生教学条件的建设;结合各学科方向和科研条件建设,加强研究生科研

49、条件的建设;建设研究生科研成果展示与推广数据库系统。第二节第二节 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十五”建设之后,有了一流的实验设备和科研条件,为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 2005 年,将建立一支年龄、学缘和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的高水平、高学历的师资队伍。人数达到 166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19 名、教授 40 名、副教授 65名和讲师 45 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达到 90 %,其中博士学位的达到 30 %。 二、学科建设 通过“十五”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预期达到的成果如下内 容预期成果2002200320042005建设国家级卫星导航工程中心*

50、完成建成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建成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完成电路与系统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完成申报博士点 4 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完成申报硕士授权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完成-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完成电子商务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完成省部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完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水上交通工程实验中心完成* 建设资金另筹。第三节第三节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 一、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预期取得的成果1、建成国内首家具有国际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GPS 芯片系统设计开发基地,推进 GPS 产业的国产化步伐。2、在对我国已建 VTS 系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套适应我国特点、通用性强、易维护、易扩充、交互性强的 V

51、TS 系统。3、在海上移动通信方实现构成海上移动通信高频自适应通信系统,构件一个高可靠、高速传输的通信平台,实现以海上通信特有的无线形成介入全球互联网,采取全数字化方案,实际容量扩大十倍以上,并能自动接入当地公众网,真正实现 GMDSS常规通信话音的全数字化。 。4、实现适合海上移动通信所需的低速率高质量话音编码技术,推进汉字奈伏泰斯系统的产品化。 5、继续保持在宽带匹配理论的研究,兼容阻抗和多口网络理论研究的领先优势,在印刷板无芯变压器的研究、毫米波微带电路的研究上取得工业应用的成果。6、在滤波器和双工器等无源器件的研制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化产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滤波器研制基

52、地。7、在远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开发,在声、像信号处理的研究方面,进一步推广科研成果,创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基地。8、图像检测技术产品化, 进一步建立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基于测度论的图像分类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学科在 5 年内,争取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 5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5 项,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 3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 项,市级和横向课题 8 项。在“十五”末,争取科研经费达到 200 万元/年以上。争取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发表高水平论文 50 篇。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预期取得的成果- 通过“十五”期间“交通运输信息化工程

53、”建设,在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再上一个台阶。1、建立交通运输模拟信息网络系统,开展交通运输领域物流和电子商务原型系统研究。2、信息资源管理工具:研究开发支持集成化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的总体框架,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和元库设计,研制支持工具软件。3、异构数据集成管理:综合分析研究目前异构数据集成理论和方法,研究分布式面向对象构件技术,统一建模语言 UML,建立面向异构数据的扩充性好、集成性好、灵活性高、用户使用方便的分布式智能异构数据集成支持系统。4、实现对软件产品的检测和评价,使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质量保证、可用性等方面满足相关领域国际标准。5、网络技术及应用依托欧盟可用性支

54、持网络 UsabilityNe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信息技术实验室及其他国外权威机构的技术支持和授权,使海运可用性工程发展成为交通行业可用性工程咨询、培训、测试、认证的技术支持中心,并努力建成交通部和国家级的工程中心。以联合实验室等形式与工业界建立稳固的合作和共生关系,与国内外企业在产品本地化和国际化领域进行合作。6、在交互媒体方面,将围绕网络多媒休教学支持环境中开放超媒体结构的自动检测与智能导航研究、多媒体信息的智能存储与检索、多媒体人机交互、多媒体网络课程、 协同网络工作环境等,完成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部级立项课题。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预期取得的成果 1、建立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信息资

55、源管理模拟系统,建立体现海事特色的大型信息网站。主要包括构建电子商务、综合物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基础数据管理(PDM)系统、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的通用支持平台及关键技术实现。2、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方向:综合物流系统的研究和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大型信息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3、电子商务学科方向: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交易实体、网络营销、网络商务信息处理”的研究上,在实用化实现较大的突破; 在“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上,取得省部级的优秀成果;在“电子商务法律环境”的研究上,继续拓展并深入研究,实现较大的进展和突破;4、知识管理与决策学科

56、方向:建立全局网络机制的公共平台,主要研究全局网络下的多维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十五”期间,信息与通信工程拟获得科研经费、论文、专著情况一览-学科科研经费(万元/年)论文(篇/年)专著(部/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200300100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26035080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40260602合计6009102407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1第一节 概 述.1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2第二章第二章 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学科建设的必要性.3第二节 本学科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第二节 学科建设的必要性.6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7第一节 建设目标.7第二节 建设内容.12第四章第四章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13第一节 项目内容与投资.13第二节 设备购置细目.14第五章第五章 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运行机制.17第一节 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和义务.17第二节 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17第六章第六章 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18第一节 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18第七章第七章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19第一节 人才培养 .19第二节 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20第三节 科学研究.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