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6152695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内容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加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体验,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与提炼历史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和成就,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教学要点】重点:万隆会议、中美建交。难点:求同存异、中美关系的演变。【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建国初期至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课程信息量大,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加之在近代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弱国无外交”有深刻的体会,因而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具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课学习同时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导入:近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活动,回顾新中国的外交。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向世界谈到新中国的外交,我们不得不提起旧中国的外交。下面我们通过几幅图片来回顾一下旧中国的外交。展示幻灯片弱国无外交师:从这些图片中,大家得到了哪些信息?

3、生: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师: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中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材料)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口岸100多个,租地上百个。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小结: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受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一段话,概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生:齐读。概括出:独立、自主、和平。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是建国之初我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新中国区别于旧中国外交最主要的特征。在它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我国迎来了第一波建交热潮,共有17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观看知识链接1:第一波建交热潮:17国国名。概括归纳这些国家的特点。说明:外交政策制定面向世界,具有广阔性和开放性。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师:在这17个国家中,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活动1:看课本,找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人物和主要内容。(1) 提出时间:1953年。(2) 提出者:周恩来

5、。教师讲解:PPT中印边界地图;周恩来会见印度总理和缅甸总理。(3)主要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教师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学生活动2:比一比:1分钟速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小组探究1:PPT展示材料:归纳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确立后,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三、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精彩纷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活动3:找

6、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中国代表团的贡献。1.时间: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2.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3.中国的贡献:(1)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小组探究2:“同”与“异”。教师概括:求同存异原则展现出新中国谦逊、诚恳、善意以及对和平的真诚愿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后,中国迎来了第二波建交热潮。PPT:展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过渡:从新中国建立到50年代,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5 年 底 , 同 中 国 建 交 的 国

7、 家 有 23 个,到 60 年 代 中 期, 同 中 国 建 交 的 国 家 在 10 年 内 增 加 了 一 倍 多 ,但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入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结出了累累硕果。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展示PPT图片乔的笑师:这是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照片,主人公是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请同学们通过乔的笑容来感受他当时的心情?生:开心、兴奋、骄傲、自豪等。师解说:这个笑容被西方媒体形容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为什么含蓄的中国人会在联合国这样一个严肃的场合开怀大笑呢?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为什么用“恢复”而不是“加入”呢?

8、 生: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师: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中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政府所霸占。为什么70年代我们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从中国的建设成就,外交政策,国际局势变化思考)生概括: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综合实力和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潮流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主持正义、长期斗争的巨大胜利。师:是啊。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不仅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也离不开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更是在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下取得的丰硕

9、成果。过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五、中美建交首先回顾70年代前的中美关系。PPT展示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地图上,美国将他的势力扩张到亚洲地区,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美处于敌对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经历了20多年的僵局,但在70年代两国关系发生了转机。补充材料:PPT教师总结:关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这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

10、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其考虑有三: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中美关系改善是两国共同的利益要求。PPT: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得出结论:中美关系改善是两国共同的利益要求,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问巴基斯坦的时候说“中美两国对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种状况。”美国都发出了这样友好的信号了,我们该不该有所回应,我们又是怎样回应的呢?中美两国是怎样一步步

11、走向正常化的轨道,建立外交关系的?小组探究3:布置展馆。下面是和70年代中美建交相关的图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把以下六福历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号。第一幅图片:积极回应。第二幅图片:“乒乓外交”。第三幅图片:官员交往。第四幅图片:握手言和。第五福图片:人民日报“号外”。第六幅:邓小平访美。PPT第三次建交热潮课堂总结: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新中国的外交充满了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必将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谱写出一幅凝聚民族智慧、展现民族振兴的美好画卷! 新中国的外交一课的评课

12、稿 今天我首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的一篇文章,一节好课的标准,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遵循“五实”,一、有意义,即扎实。学生学习是有意义的,一节课的初步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知识;中级意义是锻炼了他的能力;高级意义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二、有效率,即充实。是否对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都有效率,如果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那就是一节充实的课。三、有生成性,即丰实。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

13、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四、常态性,即平实。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和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形成许多新的知识;观摩课、公开课更应该是研讨课,不管谁坐在教室里,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五、有待完善,即真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看似简单,但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在2011版课标中,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共七条要求,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三、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五、注重历

14、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六、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历史课程的实施,必须以课标为依据,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努力实现三维目标。今天贾蓓蓓老师上的新中国的外交一课,这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节课,贾蓓蓓老师的这节观摩课有点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采用史料教学,材料详实、丰富,并且运用得当;2. 进行了必要的知识整合,适当补充教材,使历史知识形成体系,有助于形成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了解-理解-形成见解的过程;3. 教学安排合理,详略得当。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4. 学生活动的设

15、计是必要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学生的探究活动,万隆会议中“同”和“异”,中美关系的变化,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5. 问题的设置比较合理,让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有抓手;6. 课件的辅助作用比较突出,视频用的恰到好处;7. 教会学生使用教材,在讲中美关系变化时采用了六幅图片,这六幅图片都是课本上的原图,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让学生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8. 学生的参与度较广,而且不是形式上的泛泛参与,整节课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做到了既入眼又入心;9. 教学设计主线清晰,从1949年的外交成就-五六十年代的外交成就-70年代的外交成就,让学生形成了清晰的线索,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10. 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精练准确,语速适中,过渡衔接自然;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1. 结论的得出应该是水到渠成,但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却是老师告诉学生的,处理的比较仓促;2. 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贾蓓蓓老师是一个只有四年教龄的年轻教师,假以时日,通过努力一定会成为一位优秀的历史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