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研究学位论文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149409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研究学位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研究学位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研究学位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研究学位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研究学位论文(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 XXXXXX 毕 业 (学位) 论 文 ( 2013 届本科)题 目: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测控系统设计学 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姓名: XXXX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 讲 师 完成日期: XXX 年 XX 月 XX 日 二一三年五月目 录摘 要I第一章 绪论11.1 温室大棚的发展及现状11.2 温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意义2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3第二章 系统设计42.1 系统总体设计42.2 温湿度测量电路设计52.3 单片机及其电路设计82.4 显示电路的设计10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133.1 主程序设计133.2 温湿度

2、采集143.3 温湿度显示16第四章 系统仿真174.1 仿真结果17第五章 总 结20参考文献21致谢22附录23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二一三 年 五 月 十五 日河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 文 题 目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

3、测控系统设计作 者 姓 名 XXXX所属系、专业、年级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9(2)班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XXXX 讲师预计字数1万字以上开题日期2012年11月15日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植物的生长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其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对植物影响最大的是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昼夜的温湿度变化大,其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温室大棚是一种通过人工控制温度等环境参数,模拟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的设施。温室大棚可以建立一个模拟适合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创造一个人工气象环境,来消除温湿度对植物生长

4、的约束。并且,温室大棚能克服环境对植物生长的限制。研究和实现温室大棚自动测控,是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高产、优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在温室大棚控制技术上,主要的方向是人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和网络化控制技术等方面,集中在更方便的操作(如各种有线和无线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多种可选控制方式上,并采用人机界面来使操作更容易。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对温室内的各种环境因子,包括温度、光照、湿度、CO2浓度和施肥等,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成为温室控制的主要方式。本课题欲设计一款外围电路简单、成本较低的温室大棚测控系统,对植物影响最大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控制,以满足一般温室大棚的生产要求。主要内容及

5、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测控系统,主要完成对温湿度的检测、控制和显示。单片机通过驱动降温(或加温)、降湿(或加湿)设备工作使温室大棚内的温湿度值与设定值保持一致,实现对大棚内温湿度的自动控制。本次设计首先要了解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的发展现状,欲通过对各种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的比较及对温湿度传感器的学习,选择合适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来采集温湿度,然后整个系统确立完整具体的方案。通过单片机将各功能模块有机地组织起来共同完成系统需要的功能。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本设计主要由方案选择、电路设计、仿真等几个环节组成。仿真时主要将proteus软件与keil软件相结合进行参数设置及

6、仿真。仿真后,根据设计原理及相关内容完成论文,预计将于2013年5月中期完成。主要参考资料:1张俊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7.22刘迎春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05-2073余成波,胡新宇,赵勇.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新型单片机AT89C2051及其应用举例J 1996年 04期5金杰. DS18B20实现高精度温度测量J. 郑州电子报, 2005, (2005-02-27)6吴兴慧,王彩君.传感器与信号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7苏家健,曹柏荣,汪志峰. 单片机理及应用技术

7、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79黄坚.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马西秦.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1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1112李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王晓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14沙占友.集成传感器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015沈红卫.单片机应用实例与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指导教师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

8、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系(部) 意 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摘 要本课题是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测控系统,可完成温湿度的检测,控制和显示。系统主要用温湿度传感器SHT11来检测温度、湿度,其值由单片机处理,最后由单片机去控制数字显示器MGLS-12864,显示温室大棚内的实际温湿度及所设上下限。本系统工作原理是单片机将预设值与测量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作出判断,经过程序分析处理发送相应指令控制执行机构动作,接通或关闭各种执行机构的继电器,以此来调节大棚内温湿度。如此循环不断,使温湿度值与设定值保持一致,实现对大棚内温湿度的自动控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按纽来人

9、工修改片内存储的温湿度上下限的预设值。关键词:温室大棚;AT89C51;温湿度;自动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of greenhouse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CM) AT89C51, to be completed control and display by the dete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emperature and hu

10、midity sensor SHT11 is primarily used to detect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value is processed by SCM, then SCM control MGLS-12864,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to show the actu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their upper limit and lower limit. The system works will be compared defaults with

11、 measurements to make judgment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then the program sends the appropriate commands to control the actuators through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so as to adjust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value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t values to achieve the

12、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greenhouse. In addition, the user can sets the upper limit and the lower limit in the SCM memory by press-button.Key words:Greenhouse ; AT89C51;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utomatic control6第一章 绪论1.1 温室大棚的发展及现状1.1.1 背景 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13、信息农业的核心技术。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把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的耕种、施肥、灌溉、果实收获,畜牧生产过程,农产品加工自动化控制及农业生产工厂化,在温室栽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实时控制系统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于一身,它可使年收获产量增长5-10倍,能实现调温、通风、补光等温室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主要应用于工厂化育苗、作物、花卉苗木,生长条件的自动监控。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温室大棚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温室大棚行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收益,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1。1.1.2 国外温室控制技术发展状况 国

14、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显示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行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研制并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现代化高科技温室,并且形成了令人惊羡的植物工厂。像园艺强国荷兰,以先进的鲜花生产技术著称于世,其玻璃温室全部由计算机操作。日本研制的蔬菜塑料大棚在播种、间苗、运苗、灌水、喷药等作业的自动化和无人化方面都有应用。日本利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

15、因素的方法,主要是将各种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输入计算机程序,当某一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其余因素自动作出相应修正或调整。一般以光照条件为始变因素,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为随变因素,使这四个主要环境因素随时处于最佳配合状态。美国和荷兰还利用差温管理技术,实现对花卉、果蔬等产品的开花和成熟期进行控制,以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要。英国伦敦大学农学院研制的温室计算机遥控技术,可以观测50km以外温室内的光、温、湿、气和水等环境状况,并进行遥控。国外现有的温室自动化作业技术设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自动行走式自动化作业设施和流水线式自动化作业设施2。1.1.3我国温室农业自动化作业技术发展研究状

16、况 我国是温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栽培多种蔬菜,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设施农业始终徘徊在小规模、低水平、发展速度缓慢的状态,70年代初期地膜覆盖技术引入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70年代至80年代,相继出现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90年代开始,中国设施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在学习借鉴、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的设施农业有了较快发展,设施水平不断提高。近代温室的发展经历了改良型日光温室、大型玻璃温室和现代化温室三个阶段。但由于各地区生产状况、经济

17、条件和利用目的的差异,至今各阶段不同类型的温室依然并存。目前,我国的温室系统属于半开放系统,温室内环境控制水平比较低,仍靠人工经验来管理。而且,国内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单因子控制,因而设施现代化水平低,对温室环境的调控能力差,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难以得到保证。环境因素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已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北方地区因其纬度高,寒冷季长,四季温差和昼夜温差较大,不利于作物生长,目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温度检测系统大多采用传统的温度检测。这种温度采集系统需要在温室大棚内布置大量的测温电缆,才能把现场传感器的信号送到采集卡上,安装和拆卸繁杂,成本也高。同时线路上传送的是模拟

18、信号,易受干扰和损耗,测量误差也比较大,不利于控制者根据温度变化及时作出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发一种实时性高、精度高,能够综合处理多点温度信息的测控系统就很有必要2。1.2 温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意义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也为我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现代化温室是在引进与自我开发并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温室大棚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理想场所。实现温室大棚环境智能控制的目的是主动的调节温度、湿

19、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等环境因素,以满足作物最佳生长环境的要求。其中,温湿度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温室是植物栽培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以15-35摄氏度最适。为它们提供一个更适宜其生长的封闭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提早或延迟花期,最终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温室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利用,是设施栽培高新技术的体现。改变传统的控制方式,实施温室环境的计算机控制,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对加快中国温室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和提高温室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日光温室”已成为农业种植中效益最高的产业。

20、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节约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等均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温室的发展将向着区域化、节能化、专业化发展发展,形成高科技、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工厂型农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健康食品。我国温室未来的发展呈现出现代化、精准化、多元化、都市型的特点4。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目前在温室大棚控制技术上,主要方向是人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和网络化控制技术等方面,集中在更方便的操作,多种可选控制方式上,并采用大人机界面来使操作更容易。利用计算

21、机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对温室内的各种环境因子,包括温度、光照、湿度、CO2浓度和施肥等,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成为温室控制的主要方式。根据温室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市场的需要,部分甚至完全摆脱自然环境的约束,使人为创造适宜作物生长最佳环境的自动控制技术手段成为主流。此时的温室有比较完整的控制系统,有各种传感器采集温室环境数据,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及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良好的人机界面使种植者的操作过程形象而且简便。这种控制系统需要种植者输入温室作物生长所需环境的目标参数,计算机根据传感器的实际测量值与事先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温室环境因子的控制过程,控制相应机构进行加热、降温和通风等动作。计算机自

22、动控制的温室控制技术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适合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通过改变温室环境设定目标值,可以自动地进行温室内环境气候调节,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对作物生长状况的改变难以及时作出反应,难以介入作物生长的内在规律。我国大部分自主开发的大型现代化温室及引进的国外设备都属于这种控制方式4。第二章 系统设计2.1 系统总体设计2.1.1 设计思想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对数字信号的高敏感和可控性、温湿度传感器可以产生数字信号的性能,设计了一套温湿度测控系统,该系统硬件组成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温湿度检测电路、键盘及液晶显示电路、控制电路等部分,系统整体设计框图如图2.1 单片机温湿度显示驱动被

23、控器件键盘控制温湿度采集器图2.1 系统原理结构框图本设计由信号采集、信号分析和信号处理三个部分组成的。 (1)信号采集:由温湿度传感器组成; (2)信号分析:由单片机基本系统组成; (3)信号处理:由显示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上电工作后,用户首先通过键盘输入温度及湿度的初值,单片机进入主程序后,检测温湿度传感器的温湿度状态,并将相应的数值通过显示器显示输出。当温室内的温度(或湿度)小于设置的初值时,单片机将通过控制输出接口使加温设备(或加湿设备)开始工作;当温室内的温度(或湿度)大于(或等于)设置的初值时,单片机将通过控制输出接口使加温设备(或加湿设备)停止工作。2.1.2

24、基本功能(1)检测温度、湿度。(2)显示温度、湿度。(3)过限驱动相应的被控器件如电炉、通风口、卷帘机等工作(被控器件用发光二极管代替),实现温湿度的自动调节。2.1.3 主要技术参数 温度检测范围:099测量精度:1湿度检测范围:10%RH99%RH检测精度:3%RH显示方式:温度:两位显示 湿度:两位显示2.2 温湿度测量电路设计2.2.1 湿温度传感器SHT11 本课题所设计的系统采用SHT11作为温湿度测控系统设计的核心器件。SHT11是瑞士Sensirion 公司生产的湿温度传感器。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出色的长期稳定性。该传感器包括一个湿度敏感元件、一个温度敏感元件,并在同一芯片上,与

25、l4位的AD转换器以及串行接口电路实现无缝连接。每个传感器芯片都在极为精确的湿度腔室中进行标定,以湿度计为参照。校准系数以程序形式存储在OTP内存中,在校正的过程中使用。两线制的串行接口,使外围系统集成变得快速而简单。微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使其成为各类应用的首选。 SHT11运用电容式结构,并采用具有不同保护的“微型结构”检测电极系统与聚合物覆盖层来组成传感器芯片的电容,除保持电容式湿敏器件的原有特性外,还可抵御来自外界的影响。由于它将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结合在一起而构成了一个单一的个体,因而测量精度高且可精确得出露点,同时不会产生由于温度与湿度传感器之间随温度梯度变化引起的误会。CMOS

26、ensTM技术不仅将温湿度传感器结合在一起,而且还将信号放大器、模/数转换器、校准数据存储器、标准I2C总线等电路全部集成在一个芯片内。SHT11的每一个传感器都是在极为精确的湿度室内中校准的。SHT11传感器的校准系数预先存在OTP内存中。经校准的相对湿度和温度传感器与一个14位的A/D转换器相连,可将装换后的数字温湿度值送给I2C总线器件,从而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符合I2C总线协议的串行数字信号。由于将传感器与电路部分结合在一起,因此,该传感器具有比其他类型的温湿度传感器优越得多的性能。首先是传感器信号强度的增加增强了传感器的抗干扰性能,保证了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而A/D转换的同时完成,则降低

27、了传感器对干扰噪声的敏感程序。其次在传感器芯片内装载的校准数据保证了每一只温湿度传感器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即具有100%的互换性。最后,传感器可直接通过I2C总线与任何类型的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系统连接,从而减少了接口电路的硬件成本,简化了接口方式。52.2.2 SHT11工作原理 SHT11传感器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2.2所示。 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放大器14位模数转换器I2C总线接口标定存储器SCKDATAGNDVDD 图 2.2 SHT11 内部结构 SHT11的每一个传感器都是在极为精确的湿度室中校准的。SHT11传感器的校准系数预先存在OTP内存中。经校准的相对湿度和温度传感器与一个14位

28、的/转换器相连,可将转换后的数字温湿度值送给二线I2C总线器件,从而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符合I2C总线协议的串行数字信号。2.2.3 SHT11管脚及性能特点 SHT11温湿度传感器管脚排列如图2.3所示,其引脚说明如下: GND:接地端DATA:双向串行数据线 SCK:串行时钟输入VDD:电源端 2.4V-5.5VNC:空管脚 图2.3 SHT11管脚图SHT11温湿度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如下: (1)将温湿度传感器、信号放大调理、A/D转换、I2C总线接口全部集成于一芯片(CMOSensTM技术);(2)可给出全校准相对湿度及温度值输出;(3)带有工业标准的I2C总线数字输出接口;(4)具有露点值

29、计算输出功能;(5)具有卓越的长期稳定性;(6)湿度值输出分辨率为14位,温度值输出分辨率为12位,并可编程为12位和8位;(7)小体积(7.655.0823.5mm),可表面贴装;(8)具有可靠的CRC数据传输校验功能;(9)片内装载的校准系数可保证100互换性;(10)电源电压范围为2.4V5.5V;(11)电流消耗,测量时为55A,平均为28A,休眠时为3A6。2.2.4 SHT11 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由于SHT11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信号调理、模数转换器、标定参数及I2C总线接口全部集成到传感器内部,因此,它可以直接与单片机I/O口连接,简化了接口方式。SHT11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30、见图2.4所示。串行时钟输入SCK 用于微处理器与SHT11之间的通讯同步。串行数据DATA三态门用于数据的读取。DATA在SCK 时钟下降沿之后改变状态,并仅在SCK 时钟上升沿有效。数据传输期间,在SCK时钟高电平时,DATA必须保持稳定。为避免信号冲突,微处理器应驱动DATA 在低电平。需要一个外部的上拉电阻(例如:10k)将信号提拉至高电平。上拉电阻通常已包含在微处理器的I/O 电路中7。图2.4 SHT11 与单片机接口电路2.3 单片机及其电路设计2.3.1 单片机AT89C51 本课题所设计的系统采用AT89C51作为温湿度测控系统设计的核心器件。该器件是INTEL公司生产的MC

31、S-52系列单片机中的基础产品,采用了可靠的CMOS工艺制造技术,具有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不仅结合了HMOS的高速和高密度技术及CMOS的低功耗特征,而且继承和扩展了MCS-48单片机的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芯片89C51共有38个引脚,其中电源引脚有4个,控制引脚有4个,并行的I/O接口有30个,其引脚图如图2.5所示: 图2.5 89C51引脚 (1)电源及时钟引脚(4个) XTAL1:晶体振荡器接入的一个引脚;XTAL2:晶体振荡器接入的另一个引脚。(2)控制线引脚(4个)RST:复位信号输入引脚/备用电源输入引脚;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出引脚/编程脉冲输入引脚(低电平有效);EA:内

32、外存储器选择引脚(低电平有效)/片内EPROM编程电压输入引脚;PSEN:外部存储器选通信号输出引脚(低电平有效)。 (3)并行I/O引脚(30个,分成4个8位口)P0.0P0.7:一般I/O引脚或数据/低位地址总线服用引脚;P1.0P1.7:一般I/O引脚;P2.0P2.7:一般I/O引脚或高位地址总线引脚;P3.0P3.7:一般I/O引脚或第二功能引脚。AT89C51单片机的主要特性:(1)与MCS-52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2)灵活的在线系统编程,掉电标识和快速编程特性;(3)寿命为1000次写/擦周期,数据保留时间可10年以上;(4)全静态工作模式:0Hz-33Hz;(5)

33、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6)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7)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6个中断源;(8)全双工串行UART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9)看门狗(WDT)及双数据指针7。2.3.2 单片机与控制输出接口电路控制输出电路用于控制加温设备及加湿设备,控制端选用单片机P0 中的四个端口P0.0、P0.1、P0.2、P0.3, 当P0.0、P0.1、P0.2、P0.3为高电平时,二极管灭,说明加热、加湿设备不工作,当P0.0、P0.1、P0.2、P0.3为低电平时,二极管亮,说明加热、加湿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系统工作时,若温度超过上限,则开通风口;若温度超出下限,则开

34、电炉;若湿度超过上限,则开通风口,开卷帘机;若湿度超出下限,则开水龙头,关通风口。单片机与控制输出接口电路如图2.6所示。图2.6 单片机与控制输出接口电路2.4 显示电路的设计2.4.1 MGLS-12864液晶显示器 我们选择MGLS-12864液晶显示器作为本次设计液晶显示器,它是一种功耗极低的显示器。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LCD显示器的规格众多,其专用驱动芯片也相互配套,使LCD在控制和仪表系统中广泛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MGLS-12864液晶显示原理图如图2.7所示。 图2.7 MGLS-12864液晶显示原理图 2.4.2 液晶显示模块的特点 MGLS-12864图形液晶显示模

35、块的驱动和控制系统是由一片HD61203作为行驱动器 和两片HD61203作为列驱动器组成的。它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供电特点如下: (1)电源:DC +5V,模块内自带用于LCD驱动的负压电路。 (2)显示内容:128*64全屏幕点阵。 (3)指令形式:七种指令。 (4)接口形式:与控制器采用8位数据总线和8位控制线相连。 (5)工作环境:1050。 (6)模块应用有三种电源:逻辑电源、液晶驱动电压、背光电压。 (7)本次选用的模块是双电源供电(VDD/V0),需要提供一个液晶驱动电压,用以调节对比度,接在液晶模块的V0引脚上,由于液晶的对比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所以其液晶显示驱动电压值

36、应随着温度作相应的调整,这里采用了一个电位器,调整电压值。 MGLS-12864液晶显示模块一共有20个引脚,它的引脚功能如下: (1)D0-D7,数据总线,双向; (2)E,读写使能信号,E的下降沿锁存数据线;E为“H”时,数据由控制器输出至数据线; (3)R/W,读写 选择信号,R/W=“L”,E=“H”数据由控制器输出数据线;R/W=“H”,E的下降沿,数据由数据线输入到控制器; (4)D/I,数据、指令选择信号,D/I=“L”,表示DB7-DB0为显示数据;D/I=“H”,表示DB7-DB0为显示指令; (5)CS1,CS2,芯片片选端,CS1=“L”时,选中左片;CS2=“H”时,选

37、中右片; (6)RET,复位信号,低电平有效。当其有效时,关闭液晶显示,使显示起始行为0。RET可与MPU相连,由MPU控制;也可直接接VCC,使之不起作用; (7)V0,液晶显示器驱动电压; (8)VCC,电源正; (9)GND,电源地; (10)VOUT,LCD负压驱动电压; (11)LED+,显示模块背光电源;(12)LED-,显示模块背光电源11;2.4.3 单片机控制与液晶显示接口电路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一般都是把键盘和显示器放在一起考虑。本设计是利用AT89C51的I/O口实现键盘/显示器接口。本系统仿真时采用Proteus仿真库中的液晶显示模块AMPIRE128X64, L

38、CD屏幕分为两半控制,控制引脚为CS1和CS2。数据通过移位寄存器输入。可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中文字型及图形, 具有绘图及文字画面混合显示功能。与传统的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相比, 单片机硬件接口电路以及软件编程都比较简单, 内置2M位中文字型ROM( CGROM) , 总共可提供8192 个中文字型, 可大量节省单片机设计的ROM空间以显示更多的汉字字符, 更加发挥了液晶显示技术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可采用8 位并列接口传输讯号及串行接口与串行传输资料两种资料传输方式。其硬件接口电路如图2.8所示。 图2.8 单片机控制与液晶显示接口电路 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分为主程序、初值设定

39、子程序、温湿度读取子程序和液晶显示子程序。初值设定子程序完成对温湿度初值的设定及数据保存;温湿度读取子程序完成对温湿度传感器数据的读取及数据换算,并通过液晶显示子程序显示温湿度值;输出控制子程序则根据温湿度的数值完成对输出口的控制。3.1 主程序设计3.1.1温湿度测控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温湿度测控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图3.1所示,该系统主程序的设计应考虑以下问题: (1)温湿度采样; (2)温度转换显示; (3)温湿度上下限显示; (4)越限处理。开始初始化设置键按下?执行相应键功能温湿度显示温湿度越限?越限处理YNYN 图3.1 主程序流程图3.2 温湿度采集3.2.1 SHT11 命令与接口

40、时序 SHT11传感器共有5条用户命令,具体命令格式见表3-2所列。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命令顺序及命令时序 命令 编 码 说 明 测量温度 00011温度测量 测量湿度 00101湿度测量 读寄存器状态 00111“读”状态寄存器 写寄存器状态 00110“写”状态寄存器 软启动 11110重启芯片,清除状态记录器的错误记录11毫秒后进入下一个命令 表3-2 SHT11传感器命令列表 初始化传输时,应首先发出“传输开始”命令,该命令可在SCK为高时使DATA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并在下一个SCK为高时将DATA升高。接下来的命令顺序包含三个地址位(目前只支持“000”)和5个命令位,当DATA脚的

41、ack位处于低电位时,表示SHT11正确收到命令。 图3.3 数据传送启动时序3.2.2 连接复位顺序 如果与SHT11传感器的通讯中断,下列信号顺序会使串口复位:即当DATA线处于高电平时,触发SCK 9次以上(含9次),此后应接着发一个“传输开始”命令。这些时序只复位串口,状态寄存器内容仍然保留。 图3.4 通讯复位时序3.2.3 状态寄存器 SHT11的某些高级功能可以通过状态寄存器实现。下面概括介绍了这些功能。 位 类型 说 明缺 省 7保留 0 6 读工检限(低电压检查) X 5保留 0 4保留 0 3只用于试验,不可以使用 0 2读/写加热 0关 1读/写不从OTP重下载 0重下载

42、 0读/写1=8位相对湿度,12位温度分辨率。0=12位相对湿度14位湿度分辨率 012位相对湿度,14位湿度 表3-5 SHT11状态寄存器类型及说明3.2.4 温湿度测量时序 当发出了温(湿)度测量命令后,控制器就要等到测量完成。使用8/12/14位的分辨率测量分别需要大约11ms、55ms、210ms的时间。为表明测量完成,SHT11会使数据线为低,此时控制器必须重新启动SCK,然后传送两字节的测量数据与1字节CRC校验和。控制器必须通过使DATA为低来确认每一个字节,所有的量均从右算,MSB列于第一位。通讯在确认CRC数据位后停止。如果没有用CRC-8校验和,则控制器就会在测量数据LS

43、B后保持ACK为高来停止通讯,SHT11在测量和通讯完成后会自动返回睡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为使SHT11的温升低于0.1摄氏度。此时的工作频率不能大于标定值的15%(如:12位精确度时,每秒最多进行3次测量)。SHT11湿度测试时,主机发出启动命令,随后发出一个后续8位命令码,该命令码包含3个地址位(芯片设定地址为000)和5个命令位;发送完该命令码,将DATA总线设为输入状态等待SHT11的响应;SHT11接收到上述地址和命令码后,在第8个时钟下降沿,将DATA下拉为低电平作为从机的ACK;在第9个时钟下降沿之后,从机释放DATA(恢复高电平)总线;释放总线后,从机开始测量当前湿度,测量结

44、束后,再次将DATA总线拉为低电平;主机检测到DATA总线被拉低后,得知湿度测量已经结束,给出SCK时钟信号;从机在第8个时钟下降沿,先输出高字节数据;在第9个时钟下降沿,主机将DATA总线拉低作为ACK信号。然后释放总线DATA;在随后8个SCK周期下降沿,从机发出低字节数据;接下来的SCK下降沿,主机再次将DATA总线拉低作为接收数据的ACK信号;最后8个SCK下降沿从机发出CRC校验数据,主机不予应答(NACK)则表示测量结束13。3.3 温湿度显示 要想在液晶模块上显示一个汉字或字符,需要3个最基本的控制操作:分别向3个控制器写指令代码、写显示数据和读显示数据。这里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完

45、成这3项操作的前提条件是KS0108B控制器处于准备好的状态,即BUSY=0,由模块的软件特性知道,当BUSY=1时,系统的接口电路处于被封锁的状态,是不能接受除读状态指令外的任何操作的。上面已经介绍到,MGLS-12864液晶模块中液晶屏显示区为128*64点阵,有左、右2个区。可以由CS1、CS2片选的取值分别进行控制液晶模块显示字符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显示的。假设定义从最左上角开始显示,则先从上到下显示第0页的第一列,依次从左向右开始显示。有了上面的知识,就可以编写显示界面这一块程序。由于每个汉字或字符在图中位置是固定的,只要定义了相应的选区及X、Y地址,就可以显示出具体的位置。用l

46、r来表示汉字的区域,当lr=0,表示左区;lr=1,表示中区;lr=2,表示右区。X表示页面,Y表示列地址。则(lr.X.Y)就可以定义出这个字在屏上的实际位置15。第四章 系统仿真4.1 仿真结果1、当温湿度都在设定范围内,故各项设备都不工作,如图4.1所示。 图4.1温湿度皆适宜仿真图2、当湿度超过上限,温度适宜,故打开通风口、卷帘机,其他设备不工作,如图4.2所示。18 18图4.2湿度超过上限,温度适宜仿真图 3、当湿度超过下限,温度适宜,故打开水龙头,其他设备不工作,如图4.3所示。 图4.3湿度超过下限,温度适宜仿真图4、当温度超过下限,湿度适宜,故电炉工作,其他设备不工作,如图4

47、.4所示。 图4.4温度超过下限,湿度适宜仿真图5、当温湿度都超过下限,故应打开水龙头和电炉,其他设备不工作,如图4.5所示。 图4.5温湿度都超过下限仿真图6、当温湿度都超过上限,故应打开通风口和卷帘机,其他设备不工作,如图4.6所示 图4.6温湿度都超过上限仿真图第五章 总 结 在本次论文的设计过程中,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国内外温室大棚的发展状况,根据发展形势设计了本次温室大棚温湿度测控系统。在本次设计中首先进行了整体设计,规划出了系统的整体结构、设定参数指标,然后进行了各个局部电路的选择和设计。在局部电路设计过程中,经过多次了解和分析,我们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核心器件,

48、由于它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能,非常适合系统的参数要求。然后我们选择温湿度传感器SHT11来检测温度、湿度,由数字显示器MGLS-12864完成对系统的温湿度的检测,控制和显示。最后进行整体电路的结合设计和调试,实现温室了大棚温湿度的模拟自动控制。本次的系统设计相比传统温湿度测控系统有很多的优点,电路简单、体积较小、响应速度快,能够较好的实现温室大棚自动控制。通过本次的设计,我对温湿度采集器SHT11、LCD液晶显示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以致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自己的设计理念提升了一个层次,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我们没有进行实物的设计验证,不能预知实物的可

49、行性。参考文献1张俊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7.22刘迎春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05-2073余成波,胡新宇,赵勇.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新型单片机AT89C2051及其应用举例J 1996年 04期5金杰. DS18B20实现高精度温度测量J. 郑州电子报, 2005, (2005-02-27)6吴兴慧,王彩君.传感器与信号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7苏家健,曹柏荣,汪志峰. 单片机理及应用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

50、大学出版社,1996.79黄坚.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马西秦.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1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1112李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王晓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14沙占友.集成传感器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015沈红卫.单片机应用实例与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致谢首先,在本课题的最后我想要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何同弟老师。本篇论文从开始选题到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

51、决,到最后论文的完成,都离不开何老师的悉心指导。无论是资料的收集、题目的选定还是设计过程,何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值此论文完成之际,再一次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对我们在学习及生活上的无私帮助。同时,还要感谢我的舍友和同学。在我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无论是技术知识上所遇到的难题还是编写格式上的错误,他们都给予了我热情的帮助和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论文的进度也不会那么顺利。最后,向论文的审核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附录 221.主函数main() tong=1;shui=1;dian=1;juan=1;Clr_Scr(); show(); while(1) text_jishuan

52、_temp11(); if(set=0) delay1us(1000); if(set=0) cs+;switch(cs) case 0: break; case 1: show4();if(ZJ=0) delay1us(10000); if(ZJ=0) a+; if(a=100)a=0; if(JS=0) delay1us(10000); if(JS=0) if(a!=0) a-; break; case 2: show5(); if(ZJ=0) delay1us(10000); if(ZJ=0) b+; if(b=100)b=0; if(JS=0) delay1us(10000); if(

53、JS=0) if(b!=0) b-; break; case 3: show6(); if(ZJ=0) delay1us(10000); if(ZJ=0) c+; if(c=100)c=0; if(JS=0) delay1us(10000); if(JS=0) if(c!=0) c-; break; case 4: show7();if(ZJ=0) delay1us(10000); if(ZJ=0) d+; if(d=100)d=0; if(JS=0) delay1us(10000); if(JS=0) if(d!=0) d-; break; case 5: cs=0; break; show

54、1();if(ya) tong=0; elsetong=1;if(yb) tong=0;juan=0;elsejuan=1;if(wd) tong=1;shui=0;elseshui=1;2.温湿度处理程序(1)计算温度 text_jishuan_temp() float aa=0,bb=0,temp_zi;int abcd=0;aa=(float)temp_h*256+(float)temp_LL; temp_zi=0.01*aa-40;if (temp_zi0) temp_zi=0; temp_zi=temp_zi*10; xianzhi_t=(int)temp_zi;/给显示值 (2)计算湿度 text_jishuan_humi() float aa=0,bb=0,humi_zi;int abcd=0;aa=(float)temp_h*256+(float)temp_LL; bb=aa*aa*2.8/1000000; aa=0.0405*aa; aa=aa-4-bb; humi_zi=aa; humi_zi=humi_zi*10; xianzhi_h=(int)humi_zi; (3)温湿度处理text_jishuan_temp11() error=0; ack=0; sht_rest() ;/复位 text_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