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6146092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挑战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挑战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挑战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挑战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挑战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 关键词:回家 后殖民文学 种族歧视摘 要:本文通过剖析土著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回家的主题来探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悲惨生活的根源,进而说明以阿尔奇韦勒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土著作家为了摆脱殖民困境,用文学创作来唤醒澳洲土著人民的自尊和独立的民族意识,从而铸就崭新而自立的民族文化。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是一种带有强烈色彩的反叛性和对抗性的理论思潮。后殖民主义理论极力倡导建构一种挑战帝国话语和揭露殖民主义神话的颠覆性反话语,提倡立足被殖民国家和民族、对历经几个世纪的西方殖民过程进行考察,以帝国边缘人的全新视角重读和解构几百年来从帝国立场编织的殖民话语,从中寻求启动

2、民族文化非殖民化的进程。而以后殖民理论为理论构建的后殖民批评更是在20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从边缘向中心运动并逐渐走向兴旺,并在90年代确立了它在批评界的地位。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对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和批判。它从考察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殖民文学关系入手,在理论上极力挑战中心/边缘这种二元对立的传统,强调多元共存的必要性;在文学批判的具体实践中特别关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奴役、压制、抵抗、话语控制和种族歧视等经验,积极主张在文学研究中批判传统文学中和文学批评中的文化霸权主义,使后殖民文学摆脱殖民控制,争取文化自立。而后殖

3、民文学作为后殖民主义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则围绕消解中心这一创作理念,以处于边缘的多元民族文化来消解殖民者单一的文化中心。所谓的后殖民文学实际上涵盖了除去几个发达国家外的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这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亚文学。澳大利亚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崛起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从19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末为止,传统的民族主义理论一直主宰着澳大利亚文坛。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后殖民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澳大利亚越来越多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本着深广的民族精神和对人类文化远景的思考介入这场国际性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讨论,并逐渐开始以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全新视角来重新思考自己的文

4、学传统。而作为后殖民文学主力军的土著文学则以其鲜明的批判“后殖民”传统的文学创作倾向成为澳大利亚文学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在澳洲主流社会,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使他们自命为的创造者和殖民地的开拓者,是文明的化身;相比之下,白人眼中的土著居民则懒惰、无知,集堕落、不思进取乃至种种人类恶习之大成。因而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土著作家,就像著名土著小说家柯林约翰逊所说的那样,是“欧洲都市文学传统边缘地区的居住者”。这句话恰当地反映了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从未受过重视的状况。其实土著人在他们几万年前移居到澳大利亚就有了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却由于土著文字的滞后迟迟才出现,而当代的土著书面文学也是土著作家借用白人文化的记事

5、的手法用英语创作而形成的。到了20世纪60年代,文化的普及和的快速促使土著民族的自我意识日益觉醒,土著文学也以其独特的风格焕发出勃勃生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澳大利亚土著文学的第一声是由“土著文学之父”戴维尤纳庞(David Unaipon,1872-1967)发出的。他于1929年发表了本地传奇(Native Legends),由此揭开了土著文学登上澳洲文坛的序幕。40多年来,作为边缘人的澳大利亚土著作家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他们大都意识到自己扮演着一种相对于西方的“他者”(other)的角色,因而他们的作品就具有强烈反抗意味的边缘文学话语色彩。在后殖民语境中,为了摆脱殖民困境,

6、他们用笔作武器来唤醒土著人民的自尊和独立的民族意识,以期铸就崭新而自立的民族文化,因而其作品主题大都带有较强烈的抨击社会政治倾向,内容涉及社会不公及种族压迫和歧视。可以说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土著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折光。阿尔奇韦勒(Archie Weller)的短篇小说集回家(Going Home,1986)即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作。二研究后殖民文化应首先直面殖民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否则就无从下手。差不多5万年以来,土著人一直是澳大利亚这块辽阔土地上的唯一的居民。他们的苦难始于英国殖民者1788年的澳洲登陆,其土地遭掠夺,文化受摧毁,社会被瓦解,西方殖民文化的冲击使土著人蒙受了巨大的创伤。这段历史

7、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土著人和白人殖民者之间在话语权上的不平等。即使在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新的一代土著人依然饱尝这段历史的苦果,不管他们如何努力地想融入白人主流社会,但在白人的眼里他们依旧是黑人,是野蛮人,是“小偷”和“骗子”,白人的歧视,白人警察的迫害,失业,酗酒,入狱似乎就构成了土著人的主要生活,因而土著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冲突至今仍然是澳大利亚主要社会问题之一。阿尔奇韦勒该短篇小说集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引起了澳大利亚文学评论界对这位土著新锐作家的普遍关注。著名澳大利亚评论家N.基辛(Nancy Keesing)称它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书中每一篇短篇小说分量之重令她读来“如同窒息一般”。回家由九

8、个短篇和一个中篇构成,虽然阿尔奇韦勒用不同的方式来描写每一部小说,但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置身于种族歧视社会中的土著人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和烦恼。小说主题一面揭示土著人对自身和社会环境的不断认识,同时也隐含了对澳大利亚种族歧视的谴责。中篇小说库利(Cooley)中的混血儿主人公库利生活在土著社会和白人社会的夹缝中,不仅受到白人的欺凌,而且也不为自己的土著社会所接纳,最后在独自去复仇时不幸饮弹身亡。养老金日(Pension Day)中的土著老人凄惨的晚年则预言了土著年轻人在种族歧视社会里的未来。与书名同名的短篇小说回家(Going Home)则浓缩了引发所有其他小说悲惨情节的主要

9、冲突。男主人公比利伍德沃德(Billy Woodward)在珀斯(Perth)的白人社会里是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和画家,这种荣耀使得他常常误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白人”了,但土著的烙印却使他饱受白人邻居的冷遇。他曾竭力躲避他的那些“皮肤黝黑的、无言中眼睛却盯着你看的、粗暴的、吵吵闹闹且醉醺醺”的族人;他把醉卧他门前的叔叔粗暴地赶走;在街上看到自己堕落的阿姨时以自己和她有血缘关系而感到羞耻。他在自己21岁生日时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破旧的土著营地。那里既是生他、养他的故乡,又是他几年来所避之不及的地方。在这个酗酒和偷盗成风的环境里,他也被卷入了一场抢劫案之中。在被白人警察带走时,他突然失望地发现,不管他如何努力,也永远无法在白人社会里为自己找到一席立足之地,在白人眼里他依然是“黑人”。总之,对于所有小说中的土著人物来说,只要打上了土著人这个烙印,就永远不得不像犯人一样在白人的猜疑和偏见中过着四处流浪的贫穷日子。阿尔奇韦勒以此解构着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