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6118006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海电力学院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1.前言51.1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51.1.1相关概念界定51.1.2理论研究综述61.2研究意义71.3研究方法与文章思路结构81.3.1 研究思路81.3.2 研究方法82. 我国经济发展与出口贸易现状92.1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92.1.1 我国经济发展概况92.1.2我国经济发展特点112.2我国出口贸易现状132.2.1 我国出口贸易概况132.2.2我国出口贸易特点143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分析153.1经济发展决定因素分析15

2、3.2 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163.2.1 出口贸易对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163.2.2 出口贸易对就业的作用机制183.2.3 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193.2.4 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213.3 我国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233.3.1 出口产业同国内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紧密性233.3.2 国家外贸政策及外贸体制233.3.3 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完善程度243.3.4 企业制度244 完善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对策和建议244.1 扩大出口,发挥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44.1.1 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内剩余资源254.1.2

3、促进出口部门地域转移254.2 优化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264.2.1 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264.2.2 加强人力资本积累264.3 改善出口贸易方式,提高加工贸易水平274.3.1 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改善出口贸易方式274.3.2 注重选择出口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加工贸易水平28结论29致谢30参考文献31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摘要:出口贸易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一直起着很大的作用,很多国家都是通过与世界各国进行出口贸易发展壮大的。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的变化,研究出口贸易如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将通过分析出口贸易对物质资本积累、就业

4、、技术和产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来研究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发挥。关键字:出口贸易 经济发展 作用机制The research of mechanism about export trade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bstract: The export trade is import for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many countries thought it to became booming. A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e

5、nvironment and trade conditions have changed, it is import to research the action mechanism about the export trade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ction mechanism about the export trade to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employ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

6、ch are the decisive fa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export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ction mechanism 1. 前言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三十多年,在这期间,我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更是不断增加。这些成就很大一部分都有赖我国实行了外向型贸易战略,进行出口贸易,出口贸易在带动我国经

7、济发展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受其影响,发展速度变缓,国外需求减少,出口受阻,贸易环境恶化。在此背景下,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通过对其作用机制的把握,让出口贸易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该作用机制的把握,对其进一步完善,让其在新的贸易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1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1.1.1相关概念界定(1)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是指一事物对其他事物产生作用的原理,说明该事物在什么地方起作用以及为什么起作用。本文主要是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即出口贸易在哪些方面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以及为什么产生影响,怎样产生

8、影响。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可知,出口贸易通过对就业,资本积累,科技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起作用,本文主要集中研究出口贸易对资本积累、就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来了解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应。(2) 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是指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先进技术拥有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包括国际技术溢出、国内技术溢出、行业间技术溢出、行业内技术溢出四种形式;技术溢出效应是指由于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产生外部经济性的效应。逆向技术溢出1与其正好相反,是指技术由东道国向母国流动,这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成为了先进技术流动的通道,通

9、过这一通道,母国获取了东道国更为先进的智力、技术、信息等要素,提升母国技术水平,成功实现东道国技术向母国的扩散,提升母国的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1.1.2理论研究综述(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国家间应该按“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只要它们两者之间的有利成都不同,则处于优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比较优势最大的商品,而处于劣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其不利成都最小的商品。该理论认为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所以各国都应该参与国际贸易。(2)要素禀

10、赋理论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用生产要素丰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模型,说明了为什么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其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该定理认为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要素密集性商品。简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因而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因而应该进口

11、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一般认为在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部分地区的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变化,该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3) 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了,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而技术进步则是由R&D(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本、干中学等因素决定的,新增长理论还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新问题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在开放经济中,由于知识外溢和边干边学的作用,国际

12、贸易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并且偶然的主要技术变化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后进国家的“蛙跳”式增长,实现赶超。(4)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构的使用与改革、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并指出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途径,即依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

13、”和依赖于多个企业之间因合理的分工与联合、合理的地区布局等所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该理论对企业扩大再生产,谋求更多的利润具有指导意义。1.2研究意义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出口可以使国家的福利增加,各国采取对外贸易政策,有的国家更是以出口为导向。20世纪50年代,诺克斯和罗伯特逊的贸易是增长的“发动机学说”阐明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方面对外贸易对经济产生直接利益,因为各国按比较成本规律进行国际贸易,使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增加了产量,通过交换,各国都得到了多于自己生产的消费量;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外

14、贸易产生间接的动态利益,即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这种增长是高质量的。当出口扩大到工业部门时,其充分利用了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2,必然推动经济发展。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既存在正面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3,由于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增加了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贸易条件也不断恶化、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正在发生变化,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其影响依然存在,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发挥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消减其负面影响,激发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对我国而言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

15、利弊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并提出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等对策,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分析。众所周知,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影响,但是出口贸易是怎么对经济产生影响的,通过什么渠道发生作用,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分析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来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的发挥。由于数据和相关案例比较难以获得,本文很大篇幅都是在理论上对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缺乏实证检验,但是本文的研究思路较为新颖,为以后的学者对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1.3研究方法与文章思路结构1.3.1 研究思

16、路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为:首先归纳总结了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从宏观上对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有所把握;接着分析了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了解了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变化有了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关键因素的影响效应来分析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最后,本文进行概括总结并给出相关政策参考意见。1.3.2 研究方法(1) 归纳演绎方法首先归纳总结相关理论概念,再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本文中,先通过理论上对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提供相关数据,利用相关模型分

17、析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影响效应来说明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指对研究对象“质”的方面进行界定,主要是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概括与抽象等方法,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量分析是指通过运用计量模型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关系与变化进行界定。就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而言,其中既有可计量因素,如出口贸易总量对各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影响分析;也有一些较难计量因素,如出口贸易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研究是需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在本文中,第三章将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18、。2. 我国经济发展与出口贸易现状2.1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主要是指一国经济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改进与优化和经济质量的改善与提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依然做到了保增长,维持经济增长率8%以上,让全世界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2.1.1 我国经济发展概况(1) 国内生产总值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在世界排名第三,2010年,更是超过日本,世界排名第二。同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增长率平均维持在8%以上,在金融危机时,我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依

19、然保持着9.8%的增长率。图2-1 名义GDP与实际GDP(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根据2011统计年鉴数据整理(2)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按照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规律发展变化。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现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位置。第三产业突破以餐饮、商贸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保险、金融、咨询、研发等行业的发展。从下图中,可以明显观察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率变化,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减少,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图2-2 1978年三大产

20、业GDP比重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图2-3 2010年三大产业GDP比重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3) 就业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就业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根据首次全口径全国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66,一方面,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亿人,比2008年增加78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111,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2979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55504万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交叉统计在其中),高技能人才资源2863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

21、资源10486万人4。另一方面,人才素质明显提升,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36人年,比2008年增长88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56,比2008年增长12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125,比2008年增长33个百分点。人才效能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0,比2008年增长13个百分点;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6(据2008年不完全统计,1978年2008年的平均值为189),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2.1.2我国经济发展特点(1) 经济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关注,国内生产总值也一

22、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势头,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依然完成了保八的指标,这是很多国家望尘莫及的。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个别年份增长率维持了8%以下外,1978年-2010年的GDP增长率大多维持在8%以上,有些年份更是超过12%,可见我国经济发展之快。图2-4 1978-2010年GDP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2011统计年鉴数据整理(2) 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其质量并不高。首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靠前,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很靠后,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

23、二,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排在世界第95位。其次,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虽然我国产业结构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已经优化很多,但是第三产业结构依然有待发展,现在多以餐饮、商贸为主,而保险、金融、咨询、研发等行业发展不足。(3) 经济发展区域性明显我国经济发展区域性很明显,东部发展速度很快,中部发展不足,西部发展更是落后。自从我国实行先富带后富的政策后,国家政策偏向于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而对中部和西部的重视不足,虽然现在已近在政策上对中西部发展给予了大量支持,但是想要改变现状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更是使得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 2.2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

24、要推动力量,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642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5%,其中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898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已经成为了全球出口冠军。2.2.1 我国出口贸易概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欧美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遇到较大困难。2008年中国出口贸易实现出口总额14285.5亿美元,增长速度减缓,由2007年的25.7%降至17.2% ,2009年出口贸易总额更是减少为12016.1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呈负增长。但随着经济的复苏,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出现

25、回升,增长速度由负变正,且较前几年都高,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更是突破3万亿美元,出口贸易总额也比2010年增加20.3%。表2-1 2005-2011年我国进出口情况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总额(亿美元)增速(%)总额(亿美元)增速(%)总额增速200514219.123.27619.528.46599.517.6200617604.423.89689.827.27914.619.9200721765.723.612204.625.99561.220.8200825632.617.814306.917.211325.718.4200922075.4-13.912016.1-16.010059

26、.2-11.2201029740.034.715777.531.313962.438.8201136422.622.51898620.317436.624.9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资讯网2011年数据整理2.2.2我国出口贸易特点(1) 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出现回升趋势5。从出口贸易方式来看,出口可以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和协定贸易等,其中加工贸易分为来样加工、进料加工、来料来件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自1996年起,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也是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推动力。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资讯网上的数据显示,2005年加工贸易出口总额占出口贸易总额的

27、54.7%,2009年和2010年的加工贸易出口额都高于一般贸易的出口总额,差额分别为571.2亿美元和196亿美元,差额不断变小。但到2011年我国的一般贸易出口总额超过加工贸易出口总额,其差额为817亿美元,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正在不断回升。 (2) 出口产品结构以工业制成品为主6。2010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额为816.86亿美元,只占出口总额的5%,而同期工业制成品出口额高达14960.69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95%(见图5)。在工业制成品中,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增长30.6%;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增长30.8%。在初级产品中,2010年,家具出口3

28、29.9亿美元,增长30.3%;服装出口1294.8亿美元,增长20.9%;鞋类出口356.3亿美元,增长27.1%。图2-5 2010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比较数据来源:2011年统计年鉴(3)出口企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多为沿海地区,海上运输方便,港口等基础设施齐备,出口企业一般都设立于该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地区的出口贸易总额可以发现,东南沿海地区出口总额在总出口额的比重一直很高,2000年光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四处的出口总额就占出口总额的70%,2009年和2010年更上升到73%,而内地的出口额也多集中在中部地区。

29、3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分析出口贸易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其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使工业制成品出口不断增加,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初级产品原材料出口不断减少;加速现代化工业进程,就业率提高,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等等,但是这些出口贸易是通过什么渠道对经济发展起作用的,其作用机制如何,本章就从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来进行分析研究。3.1经济发展决定因素分析经济发展一方面是是指经济数量增长,另一方面也是指经济质量提高。在数量上,一般用GDP的总值、GDP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等来衡量经济数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GY=GA+aGL+GKGY-经济增长率,GA-全要素

30、生产率,GL-劳动增加率,GK-资本增加率从上式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进步率、劳动增加率和资本增加率的变动,当这三个要素增加时经济增长率自然会增加,反则反之,由此可知,技术进步、就业增加和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从新增长理论可以看出,技术进步被认为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其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产生影响7。从近现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发展过程,使该国家从农业经济迈向工业经济。在这一过程中, 为适应社会经济状态的变化,产业结构必须不断实现自身合理化,并向高度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

31、经济持续发展。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8。我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自2009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二,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其增速依然保持在8%以上,高于很多国家的同期增速。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全社会资本存量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使我国就业人数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同时随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高等学历劳动者人数增加;因政府重视,对科研开发的投入费用持续增加,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的优化,由低级、失衡向高级、合理转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三十多年来,影响我国经济

32、增长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资本积累、就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等四个因素,因而本文就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机制进行研究,从出口贸易对上述四个经济发展决定因素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具体的分析路径见下图:资本积累出口贸易经济发展就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图3-1 出口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3.2 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通过上述分析,已经了解到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即资本积累、就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下面将通过分析出口贸易对这些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来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效应。3.2.1 出口贸易对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在市场

33、经济下,企业是资本积累主体,其不断追加资本,使整个社会资本存量增加,但因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资本不能正常积累,或其在速度上较慢,导致社会经济总量趋于萎缩。出口贸易由于其外部环境的特有功能,会促使出口企业不断增加资本积累,以获得更多利益,同时对外贸易还会吸引外国的直接投资,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外流入资金不断增加(如图3-1),我国出口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很大,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所占比重也相当大,其也是资本积累的重要主体。图3-1 1985年-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额(实际使用额)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出口贸易在对资本积累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竞争效应对外

34、出口企业部门由于其竞争主要是在国际市场上,其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个国家,所以其面临的竞争环境比国内更为激烈,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由于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相比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这样的竞争压力会使国内出口企业提高资本积累率,这势必使本国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发展。(2)比较优势利益效应根据要素禀赋理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不管是劳动力,土地还是资本,其出口的产品一般是该种要素密集型产品,以获得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劳动力较廉价,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

35、比较优势,这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金进入我国进行投资,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进行直接投资。这些外国投资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如表3-1),这些企业会吸收相当一部分人就业,这样能缓解我国就业问题,同时这些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技术,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带动我国经济发展。表3-1外商直接投资中用于建立外资企业概况年份2007200820092010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亿美元)747.68923.95900.331057.35用于建立外资企业比率(%)73.178.376.376.6数据来源:根据2011和2009年统计年假数据整理3.2.2 出口贸易对就业的作用机制就业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所要解决

36、的重要问题,只有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就业率提高,失业人数减少,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才能稳定,人力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在我国,出口贸易可以通过吸收劳动力,改善劳动力质量等方面来促进就业增长。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该作用机制对我国处理就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1)吸收劳动力根据前文对我国出口贸易特点的概括可知,我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很大比率(如表3-2),加工贸易一般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其对劳动力的知识水平要求并不大,一般只需要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这对于解决我国大量简单劳动力的就业有明显效果9。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出口企业的发展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如运输业,相关服

37、务业等,这也会带动一部分人员就业,促进我国就业人数增加。在我国出口企业中,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的出口额一直很大,随着其发展壮大,该公司就业人数由2001年的200人增加到现在40000人, 其2009年出口额为217.6亿美元,在出口企业中排名第一,但其出口额只占2009年出口总额的1.8%,该公司就已经解决了四万人的就业问题,由此可见我国整个出口企业吸收劳动力之大。表3-2 加工贸易出口额项目年份金额(亿美元)比率(%)20107403.346.920095296.344.120085709.147.520076176.550.720065103.752.720054164.854.72

38、0043279.955.320032418.555.2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资讯网2003-2010年数据整理(2)提高劳动力质量出口贸易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中,一部分是简单的劳动力,只是完成简单加工组装等工作的人员;一部分是高端管理层人员和科创人员等,主要是处理企业的管理和研发等事物。对于这些简单劳动力,通过企业的培训和工作,会转变为熟练工或者半熟练工,其拥有了一些技能,质量得到提高;对于管理层的高端人才,通过接触和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也会提高其业务水平。3.2.3 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经济发展不仅指数量上的增长,更指经济质量的提高,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这里的

39、经济结构主要指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技术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对于提高经济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各省会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出口贸易情况也存在严重的差异,如表3-3所示,2010年,东部地区的出口额占全年出口额的90.7%,中西部的出口额均没有超过千亿美元,这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也较少受到出口贸易促进效应的影响,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很少能涉及到这些地方,特别是技术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因为中西部地区跨国公司较少,国内企业也很少可以学习到先进技术,从表3-3也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发展情况较东部地区相差很多,当然

40、不排除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出口贸易也是其影响因素。 表3-3 2010年我国东中西三地区出口额及科技发展情况项目地区出口额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R&D项目金额(亿美元)比率(%)数量(人年)比率(%)金额(万元)比率(%)数量(项)比率(%)东部14311.390.7950782.869.429136795.672.610009968.8中部875.55.5299961.221.97916032.719.72998720.6西部590.83.8119164.38.73101136.97.71550310.6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1)竞争效应与前面的资本积累相

41、同,竞争也会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成本以降低价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性能。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技术水平的提高,出口企业通过加大科研投入,进行技术改进、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性能。当出口企业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获得竞争优势形成规模时,就会带动我国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2)学习效应学习效应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通过“干中学”和“用中学”来学习国外先进科技10。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出口导向战略为出口企业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首先,我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很大比例,其中很多都是定牌生产,这些国外企业将产品送

42、到我国进行加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外观,一般都会对我国出口企业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和相关生产设备等,出口企业从中将会学到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术;其次,出口企业中很多先进生产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其进行研究会学习到国外先进技术。(3)技术溢出效应所谓技术溢出是指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先进技术拥有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包括国际技术溢出、国内技术溢出、行业间技术溢出、行业内技术溢出四种形式。首先,通过出口贸易,东道国的先进技术会向母国流动,这就是国际技术溢出,出口企业可以学习到国际先进技术11;其次,当出口企业拥有了先进技术后,这种技术会通过相互交流等渠道向国内相同企

43、业流通,形成国内、行业间和行业内技术溢出等,这样可以提高我国整体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3.2.4 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如同前面所述,经济发展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改善,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升级会促进经济发展。出口贸易中出口的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除了工业制成品外,初级产品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第二产业生产的产品,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壮大,出口额的增加,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如图3-2所示,出口货物中,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增速较快,占总出口额的比率也在不断增加,到2010年该比率已经搞到94.8%,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的优化,无疑也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

44、的优化,从图3-3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已经接近10%左右,第三产业比重正在不断提高。图3-2 历年出口贸易货物分类金额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图3-3 1980-2011年我国三大产业比重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年数据(1)资源优化配置与专业化生产出口企业一般都是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来进行出口贸易,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出口企业一般都会进行专业化生产和优化资源配置,这样有利于促进本国优势产业的发展,大部分资源进入优势产业或者贸易产业,产业结构在这一转化中得到升级。如第二章中图2-2和2-3可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

45、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明显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明显上升。(2)产业关联效应 出口贸易的发展能够带动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这些产业发展壮大后,能够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其他国内产业的发展,如运输业,金融业等等,特别是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联系紧密的相关产业,其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形成,带动经济的发展。(3)其他效应出口贸易能够促进技术的进步,使企业进行资本积累产生规模经济,这些都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方面,出口贸易带动出口企业技术进步,高科技产品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如表3-4),这必将有利于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促进高兴技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比较优势,使企业可以通过扩大

46、规模获得更多经济利益,规模的扩大将会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由于出口贸易一般都是第二和第三产业,这将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表3-4 我国2005-2010年高科技产品出口情况年份201020092008200720062005高科技产品出口金额(亿美元)4924.13769.04156.13478.32814.92182.4比率(%)31.731.329.028.529.128.6数据来源:根据2007-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3.3 我国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虽然出口贸易可以通过对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起作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作用机制并不会必然发生,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宏

47、微观环境和出口贸易本身因素的影响。3.3.1 出口产业同国内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紧密性出口产业和国内其他产业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联系密切程度会影响出口贸易作用的发挥,只有当其联系密切时,出口对技术的溢出效益、学习效应等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如果其联系不够紧密,即使出口形成了潜在动力,但是由于作用渠道中断或者不够畅通,也不会形成大规模效应,则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效应,不能够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3.3.2 国家外贸政策及外贸体制一国的外贸政策对于出口贸易的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出口退税,保税区政策以及对出口企业技术引进的相关政策都会对

48、出口贸易企业产生影响。国家采取促进出口的政策会提高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同时恰当的外贸体制,也会提高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相关因素的作用效应,从而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3.3 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完善程度市场统一对出口部门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统一的产品和要素市场,可以促进出口企业的规模效应的实现,继而实现资本积累、就业水平提高,通过对这些经济发展相关因素的起作用,最终会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如果缺乏统一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那么出口贸易的作用也就很难得到发挥。3.3.4 企业制度这一微观制度的合理程度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开拓、创新精神。在缺乏激励、僵化的企业制度下,出

49、口企业将缺乏追求自身利益的动力,出口企业不会因为谋求最大限度的规模经济而增加资本投资,不会因出口引起的竞争程度的激烈化、市场扩大而积极从事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活动,由出口而获得的收入也将不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终导致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失效。4 完善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前面部分已经从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来分析研究了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章将从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两个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旨在于完善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加强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4.1 扩大出口,发挥出口贸易对经济

50、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第三部分已经通过分析出口贸易促进资本积累、增加就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说明了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要想让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可以通过扩大出口总额来刺激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影响作用。4.1.1 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内剩余资源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为国内没有需求的剩余生产能力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出路,增加一国产出和福利,这就是剩余出路论,鼓励当一国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将多余的供给用于出口,以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总数将近14亿,其中2010年经济活动人口为7.6亿,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这些经济活动人口中有60%

51、属于乡村就业人员,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造成劳动力剩余浪费。我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过大,消费不足,造成若干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剩余。如果通过引导将这些剩余劳动力、生产能力等资源转移到出口企业部门,一方面可以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福利。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至可贸易部门,增加出口贸易额,这需要对各种制度进行变革,为其转移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对这些剩余劳动力资源向沿海中心城市集中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现在沿海城市和出口加工区劳动力要素价格上涨趋势,维持我国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和技能培训制度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质量

52、,使其在进入城市后,具有城镇居民相同的竞争能力和待遇;另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确保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消除其各方面顾虑。4.1.2 促进出口部门地域转移我国出口企业大部分都集中的东南沿海一带,而中西部企业一般都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部门,这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交通方便,有利于产品运往国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厂房租金等等不断上升,这无疑提高了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不管是劳动力价格还是土地租金成本都远远小于东部,将生产部门设于这些地区,一方面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中西部地区经

53、济的发展,加大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出口部门转移到内地或者会增加产品运输成本,但是只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快完善中西部与东部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给予转移的出口企业扶持,地理位置变动上带来的利必将大于弊,同时,出口产品的运输业必将带动中西部与东部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4.2 优化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我国劳动力丰富,增加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对于增加我国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有很多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该种产品是一种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而且技术含量低,过分出口该类产品将会使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偏低,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低附加值会使得我国出口产品即使数量很大所得

54、收益也会很小,这样就算增加出口额,其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会受阻;其次,我国出口的低附加值产品由于价格较低,经常会遭受反倾销,加剧国家间贸易摩擦;再次,较低的产品结构不利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出口部门的技术溢出将会受到限制。综上所述,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产品附加值,也可以促进技术溢出效应发挥作用,增加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4.2.1 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虽然我国出口产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的比重依然下降,但是这些工业制成品中都是以机电产品为主,高科技产品比重依然后代提高,只有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增加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才能使我国出口产品

55、结构得到优化,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首先要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能力。一方面,我国应该充分利用来自国际生产技术溢出效应,同时充分发挥国内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引进、消化技术的同时让先进技术在得到传递,提高产业内外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改进提高,提高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引导其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提高国名经济整体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技创新,在利用现有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 4.2.2 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离不开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力质量,增加

56、高水平人力资本的积累,将有利于促进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载体。当我国有了高水平人力资本积累,并将其与出口贸易相结合,必将是出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所以想要完善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通过必要的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科学素质,通过高等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加大投入的同时也要合理配置好有限的教育资源,让城乡间的优化教育资源得到很好的分配,让大家可以接受同等教育;同时要加大对出口企业的劳动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后期培育,增加其对各项技能的把握,增加人力资本高质量积累。4.3 改善出口贸易方式,提高加工贸易水平我国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

57、,加工贸易分为来样加工、来件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等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口的扩大,自1996年起,加工贸易成为了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超过了一般贸易出口,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对于我国出口企业技术上的要求较低,关联度也较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小于一般贸易。出口贸易这一特点削弱了其对于我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本积累等的作用,从而使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降低,但是不可否认其对于促进就业有很大作用,其对劳动力技能要求不高,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其服务。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需要改善出口贸易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贸易加工水平。4.3.1 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改善出口贸易方式

58、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一直占有很大比重,其出口额较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不断增加,出现回升态势。相对于加工贸易而言,一般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一般贸易是我国产品向外出口,一方面该种贸易方式,产品附加值大,对社会产生的福利也较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自主产品的研发,在对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上的作用较大,有利于发挥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提高一般贸易出口额,就要促进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发展,首先,国家应该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让其在国际市场上占

59、得一席之地。通过企业的发展壮大,自然会带动出口产品的贸易额,提高一般贸易比重。4.3.2 注重选择出口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加工贸易水平加工贸易分为来样加工、来件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等方式,其中来样加工对于增强其与国内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提高加工贸易附加值比其他方式作用更加明显,所以在出口贸易时,应该尽量选择来样加工,延长加工贸易在我国国内生产链,引导加工贸易由进料加工、来件来料交工向来样加工转变,促进本国原材料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带动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来样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零件、半成品等,可以促进这些上游产业为提供合格的产品也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出口企业的壮大,为获得更多

60、的来样加工的机会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结论本文通过从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学习效应等影响效应入手,分析了出口贸易可以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积累、就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等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有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本文中主要从质量提高角度研究了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出口贸易通过一系列影响效应促进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改善变化发挥其影响作用,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同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的发挥受到国内企业与出口企业关联程度、国家外贸政策及体质和市场经济健全完善程度等宏观因素和企业制度健全等微观因素的影响。要想改作用机制顺利发挥,必须保持传导渠道的畅通,外部

61、环境的支持。致谢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毕业论文终于到了最后的定稿阶段。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了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帮助,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我要感谢论文指导老师慈老师。从选题、构思开始,到后期的定稿,慈老师在我撰写整篇论文过程中,一直都十分认真负责,不仅一丝不苟的对论文进行修改,而且不厌其烦的给予我指导和启发,整篇论文中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在这里,向慈老师表达我衷心的谢意。同时,我要感谢马晓青、李安波等经管学院老师,他们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在此,向这些老师给予的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然后,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家人,感谢他们给予我的支持、关心和鼓励,正是他们的帮助,让我能够安心学

62、习,专心撰写论文。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以上曾经给予我指导和关心的老师、同学和家人意最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 储贻波.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 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10.2 赵晓颖,邵桂兰,刘静. 水产品出口促进山东渔业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J. 中国渔业经济, 2011, 29(4) :99-106.3 李文瑛,我国出口贸易导向型贸易战略的效应分析J. 国际商务对玩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1):12-17.4 数据来源于人民网 5 刘正良.产品结构、贸易方式与出口贸易的增长效应基于江苏案列的计量检验J.经济经纬, 2011(1):37-41.6 申益美, 唐湘娟. 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特征探析J. 北方经济, 2011(2):1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