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非遗资源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084407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方非遗资源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方非遗资源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方非遗资源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地方非遗资源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非遗资源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方非遗资源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提出背景 1、非遗保护如火如荼,但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渊源的历史造就了许多灿烂的文化。然而,从2005年韩国端午节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算起,这些年,孔子、中医、泡菜、围棋甚至连拔河等一连串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化符号,先后被韩国争抢非遗名录。温家宝总理在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2011年7月3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举行。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唤醒全体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少

2、的文化自觉。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非遗保护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提倡“非遗进校园”,也确实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真正持之以恒地能够深入开展活动传承非遗文化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2、学校文化应该传承,但缺乏具体的承载方式。2006年至今,将近八年的时间,历经多任校长的更替,核心研究团队也几经变更,从最初的“魅力常州”到“走进常州”综合实践活动再到如今的“古韵常州,魅力钟楼”校本课程,这一课程文化特色始终保持并不断完善创新,我们也因此被推荐为“非遗进校园”试点单位。时代的召唤,学校的需求;社会的影响,学生

3、的心声;课程的传承,发展的趋势都让我们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二)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1、唤醒了非遗保护意识。地方非遗资源的校本课程可能填补了国内非遗保护研究的一项空白。非遗保护从娃娃抓起,让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了真正地抓手,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影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学生做起,真正唤醒全体国人的非遗保护意识,唤醒孩子的文化自觉。2、丰富了校本课程内涵。地方非遗资源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涵,让校本课程更加本土化,更具有文化气息,更有着力点,也让校本课程具备了与时俱进的可持续的发展,提升了校本课程的品质。二、核心概念的界定“非遗”

4、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以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和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财富,它不仅是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标识,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纷呈,众多的非遗资源都向人们展示出传统文化那神秘而秀丽的色彩。本课题中所说的“地方非遗资源”就是

5、指学校所在区域常州为核心的非遗资源,涵盖着舞蹈、音乐、绘画、雕塑、佛教艺术、民间工艺、美食文化等等已经被正确确认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同时,也包含着学校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地方非遗资源的校本课程就是以地方非遗为资源,以非遗教育为主题,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因此,地方非遗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就是指基于地方的非遗资源,充分整合并利用非遗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推动非遗进校园,全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梳理、整合地方非遗资源,形成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适合学生学习与实践的非遗文化资源库。2、完成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

6、,形成相应的校本课程。3、总结提炼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的有效的实施策略4、构建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适切的评价体系。5、提升实施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研究内容:1、地方非遗资源开发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全面了解学校及所在区域拥有的非遗文化资源,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全面了解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和爱好,从而梳理、整合并形成特有的并可充分利用的地方非遗资源。2、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框架的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重点关注校本课程的内容框架以及开发模式,总结经验,指

7、导校本课程的再度开发与实践。 3、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跟踪记录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的人和事,及时反思,总结、提炼与推广,推动本课题研究的扎实有序地开展。4、 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舞台。关注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性(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延续性(对某项校本课程的持续关注和参与),提炼出相关的策略。基于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将非遗资源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学生小课题的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有关非遗的研究性学习,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

8、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5、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评价的研究 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新模式,统筹安排,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全面参与,提高课程的品质。同时逐步建立并完善符合校本课程特色的评价系统,科学地发展地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发展。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着研究目标和内容,按计划,分步骤,有侧重地予以实施。(一)开发地方非遗资源,形成资源库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多年的学校文化已经使我们拥有了众多的教育资源。我们多次论证,研讨,逐渐梳理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地方非遗资源,重新规划,形成了独特的勤业小学非遗教育资源库。我们整体打造以学校为圆心,以古运河

9、两岸为“文化带”的非遗文化体验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基地,以此推动学生对学校文化、家乡文化、民族文化的认同,创设和谐生态的氛围。1、创设独具特色的硬件资源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改造的契机,整体设计布置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校园外显文化,充分挖掘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现有一个“非遗活动角”:富有童趣的蘑菇亭里,为学生交流互动提供生动的一角;一个“展示厅”:用图片和文字展示学校非遗文化课程的发展历程;两间“非遗制作室”:“工艺制作室”、“美食制作室”里,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和文字,自主体验,动手实践。教学楼的楼梯两侧张贴了常州非遗文化的介绍以及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照片,定期更换,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

10、己的影子。校园30小景:主要指校园若干边角和23个班级体验小景。通过“名人生活区”、“节日习俗区”、“老常州风貌区”等校园和班级体验小景的打造,让孩子随时随地接触非遗,体验非遗。2、利用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学校与常州梳篦厂、运河五号等单位建立了联系,成立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根据非遗文化主题,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集体外出参观考察,开展“追寻常州历史”的系列寻根之旅。2013年,学校成为了常州市民俗研究会理事单位,获得了民俗专家更专业的指导,也得到了更多与民间艺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二)利用地方非遗资源,形成课程规划1、几经论证,出台完整的课程方案。非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将根据研究目标,将适

11、合小学生发展的内容挑选出来,建设非遗文化课程资源库,整体建构主题式非遗文化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在“以勤育人,业实怀远”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围绕非遗文化课程学生培养目标,全面融合“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架构主题式、序列性、螺旋上升的年级目标。2、几易其稿,出版系列的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逐步探寻学校非遗文化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提供非遗文化课程实施的成功案例,从而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可借鉴推广意义的非遗文化内容体系,多次改版,最终形成的教材古韵常州,魅力钟楼。(三)多渠道实施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1、积极利用外显文化,渗透非遗知识积极打造学校周边运河沿线常州非遗文化体验圈,充

12、分利用独具特色的“一馆一厅一角两室30小景”的“校园非遗文化体验区”,让孩子随时随地接触非遗,体验非遗。2、积极尝试非遗文化主题教学新途径(1)基于研究性学习,序列化实施常州非遗文化课程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索,努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序列化实施非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进而了解非遗,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各年级研究主题:年级“常州非遗文化”年级主题内容一年级常州童谣二年级常州吟诵三上传统游戏三下美食文化四上习俗文化四下典故传说五上民间工艺五下钟楼非遗六上名胜名人六下地方曲艺我们多次组织研

13、讨活动。比如,我们就曾经对非遗项目“四喜汤圆”尝试过通题异构活动,不同的课型,无论是开题研究课还是实践体验课,学生的兴致都非常高昂。(2)基于选择性学习,走班式实施常州非遗课程我们从各年级“常州非遗文化”研究主题中拓展延伸,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选择一些体验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采用走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游戏、常州方言、民间工艺、常州美食等非遗的精髓,吸收智慧,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基于综合性学习,渗透性实施常州非遗课程。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挖掘学科内可渗透的常州非遗文化元素,挖掘常州非遗文化中的学科育人价值,在学科课程的主干上渗透或嫁接相关内容,并进行专题

14、拓展性的课堂教学。学科常州非遗文化元素美术民俗建筑艺术、服饰、装饰文化、民间工艺、剪纸传统图案及蕴意、国画、书法、剪纸、版画、中国结、年画、脸谱、泥塑、中国结音乐地方锡剧、常州吟诵、民歌、常州童谣、常州说唱语文礼仪习俗、童谣民歌、典故传说、民间工艺、地方曲艺、美食文化、经典诵读、姓氏文化、名人名胜品德习俗文化、典故传说、名人名胜、地方曲艺、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民俗服饰、民俗节日、民俗历史体育传统游戏、习俗文化、名人名胜3、建设基于社区共建的常州非遗文化活动平台(1)一个节日。学校连续五年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民俗文化节”活动,开展“赏民风、知民俗、宣民情、展才艺”等系列活动。(2)一批社团。学校

15、将成立与常州非遗文化相关的学生特色社团,聘请有专长的民间艺人来校成为指导老师,或者培训骨干教师。如“老常州”画舫、“舞龙”社团、“常州方言研究社”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并发掘和培养常州非遗文化研究的精英学生。(3)一次旅行。学校将统筹策划每学期一次的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化,了解人文历史。勤业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一览表年级春季社会实践点秋季社会实践点一年级青枫公园、钟楼文化馆恐龙园、常州博物馆二年级青枫公园、钟楼文化馆恐龙园、常州博物馆三年级汤友常吉尼斯艺术展览馆、华夏艺博园双桂坊美食街、常州老字号四年级常州非遗馆红梅公园、天宁寺五年级梳篦博物馆、屠一道根艺珍藏馆常州市康

16、王食品有限公司、常州萝卜干陈列馆六年级刘国钧职业学校、名人纪念馆常州戏曲会馆、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4)一系列平台。学校还将积极开发多个宣传渠道,开展社区共建,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如参加常州电视台每年的方言大赛,与社区联手开展宣传展演活动等。4、建设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常州非遗文化传播平台在我校的校园网上将开辟常州非遗文化专题网站,根据阅读主体与阅读目标的不同,分为“教学区”、“体验区”、“互动区”等几个板块。该网站既是促进学生课外承续和传播民俗文化的互动平台,也是学校对外交流展示的平台。并将通过“微课程”的方式学习民间小工艺、小美食的做法,传统小游戏的玩法,常州方言的说法等等。五、课题研究

17、成果自2013年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市级备案课题以来,课题组通过参与非遗文化整个的策划、实施、评价,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2013年初,学校成为常州市民俗研究会理事单位,同年底,被评为常州市民俗研究先进单位;2013年暑假,学校参加常州市方言大赛,举行专场演出并参加总决赛,获得组委会唯一大奖“弘扬传播传统文化先进单位”; 2014年初,学校被确立为常州市民俗文化课程基地;2014年4月,学校成为常州电视台“风雅少年诵”专栏首档节目录制单位,社会反响强烈;2014年6月,受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江苏省首届方言方言大赛栏目邀请,参与了第三期节目的拍摄,在参与

18、演出的同时,还现场给参赛单位出题,获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2014年7月,常州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楼益华老师亲率栏目组来我校再次拍摄栏目花絮,2014年8月再次应邀赴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演出并出题,2014年10月,在第四届全国基础教育论坛内刊中予以展示。学校连续五年策划并组织实施学校民俗文化节,社会各界都予以关注,市、区教育局、民俗研究会领导专家、家长、媒体都积极参与。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常州晚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中吴网、化龙巷、凤凰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于我校的活动开展、研究团队的成果展示等多次予以报道。主要成果罗列如下:1、 形成了特有的勤小非遗资源场。 校园周边体验圈、民俗研究

19、会以及逐步稳定的各类实践基地,都是勤业小学特有的非遗文化资源场。这些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不仅仅是本课题,甚至其它学科或者课程的推进也从中受益匪浅。2、 完成了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 规划中,我们有完整的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框架,也拥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古韵常州,魅力钟楼。3、 生成了一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鲜活案例。 研究中,我们针对部分不同师生在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发展展开了案例研究,生成了一批案例,获取了一定的经验。4、 形成了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成为非遗文化教育的主场所;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基于社区共建的活动平台的建

20、立;充分发挥 网站的互动功能,彰显课程魅力。4、增强了社会影响力。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涵,促进了师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彰显,社会效应明显扩大。学校先后被评为常州市课程基地,常州市民俗研究先进集体,多名教师被评为区特色项目先进个人,学生也在各级各类的非遗竞赛中获奖。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一)存在问题1、课题研究缺乏更有效的评估和指导虽然我们已经拥有了较多的各类资源,尤其是市区教育部门、市民俗研究会都在我们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的帮助。但是我们的非遗文化教育毕竟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教育,懂教育的未必掌握非遗文化知识和技能,掌握了非遗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也未必真正懂得教育,因此

21、,很大程度上,我们很难找到更有效的评估体系和指导团队。 2、 实施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虽然已经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施策略,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感觉还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让更多的学生得益。(二)今后设想1、 案例的充实与丰富。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搜集案例,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来跟踪、记录地方非遗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的人和事,及时反思、总结、提炼与推广,推动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2、 策略的调整和完善。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进一步调整实施策略,用学生更喜欢的方式、用教师更在行的方式,推动校本课程的方式。3、 评价的制定与完善。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创新评价方式,完善评价内容,让更多的人(学校、家长、社区、学生)能参与到评价中来,让评价成为课程实施和发展的助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