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优秀教案(总5页)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36063367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总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总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总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总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优秀教案(总5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9、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胪溪中学 黄娜娜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描写景物的高超技巧;2、欣赏清秀隽永的语言;3、理解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教学重点、难点:1、梳理文中作者心理变化的脉络;2、重点分析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欣赏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高超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大家还记得这段文字来自哪篇文章吗?是谁写的?

2、(朱自清的春)那么,我们以前还学过朱自清的哪一些文章?(匆匆、背影等)大家觉得朱自清的这些散文有什么样的特点?(质朴而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诗意的景物,动人的细节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另外一篇散文荷塘月色。二、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作家、学者。著有踪迹、背影、你我、欧游杂记等。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摆脱这惶恐,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然而,作者毕竟是个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的现实,又不能

3、安心于这种“超然”。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西院,有一天晚上,由于心情烦闷出来散步,因此写下了这篇荷塘月色,文中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四、释题荷塘月色可理解为:荷塘和月色;荷塘上的月色;月下的荷塘。这就巧妙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点出了重要内容的写作顺序,即先写“荷塘”,再写“月色”。五、初读课文1、字音乘(chng)凉 煤屑(xi) 踱(du) 独处(ch)的妙处(ch)颤(chn)动 霎(sh)时 媛(yun)女 纤(xin) 敛(lin)裾(j) 沾裳(shng) 嬉(x)游 2、全班齐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游踪

4、是什么?明确:游踪:家小路 荷塘 家六、分析鉴赏课文(一)第一部分(第1段)1、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全文的文眼。(文眼: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 交代了独游荷塘的原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月亮渐渐地升高了”一句中,“渐渐”有何妙处?明确:“渐渐”一词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反衬出自己内心的颇不宁静。3、小结明确:正是因为心里不宁静,所以才走出去,因此,第一部分:点明心境,交代夜赏缘由。(二)第二部分(第23段)1、“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一句中,“寂寞”一词用得好不好?好在哪?明确:“寂寞”一词极妙,

5、既写出了夏夜荷塘的宁静,又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作者不说自己内心寂寞,而说路寂寞,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2、“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一句中,“淡淡”二字除了写“月光”,同时还在写什么?明确:还在写作者的心情,淡淡的景色传达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哀愁,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3、“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一句中的“踱”字的妙处?明确:“踱”字准确地写出了作者若有所思的神态和暂得安宁的心态。4、“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明确: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妙处”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许多令作者不能摆脱的苦闷而言的。“受用”一词准确地写出了作者得到这块难

6、得的“乐土”的心情。作者的心情由淡淡的哀愁变为淡淡的喜悦。5、小结:小径漫步,抒发感受。(三)第三部分(第46段)第4段:月下的荷塘1、这一段写荷塘景物的顺序: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荷韵(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2、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确:明喻。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比喻:明喻:喻词为“像、好像”暗喻:本体和喻体都有出现。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来充当。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

7、话。”(鲁迅)以“”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博喻:由一个本体,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喻体连用构成。3、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确:拟人。“袅娜”形容花柔美,“羞涩”极言荷花含苞待放的难为情之状,这两个词写出了荷花的妩媚多姿。博喻。“明珠”写荷花之洁净;“星星”写荷花之明亮;“美人”写荷花之娇美。4、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明确:以歌声写花香,将听觉转化为嗅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本来“缕缕清香”是靠嗅觉来感知的,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

8、上渺茫的歌声”,一下子转化到听觉的感觉上来,这种通感是新奇真切的,这两者在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等特点上极为相似。 通感:也叫移觉,它是指人们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出现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5、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明确:明喻。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比作闪电。拟人。 从“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可看出,拟人化。6、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明确:拟人。从“脉脉”可看出。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

9、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风致:美好的容貌和举止;美的姿态;风趣风味。)第五段:荷塘中的月色1、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 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色本是难状之景,因此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笼”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明确:“泻”: 既照应

10、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洗”: 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笼”:表现月光下叶子与花轻飘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3、“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去,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明确:比喻。“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4、“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明确:通感。月光、月影本来依靠视觉感知,作者却用名曲这一听觉来描写,巧妙地表现了视觉与听

11、觉的沟通与转移。5、小结:这一段通过叶、花的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与柔和。第六段:荷塘的四周1、“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明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语言平实自然。2、“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明确:“重重”二字写出树木之多。3、“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明确:明喻。将树色比作烟雾。4、“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明确:拟人、暗喻。将路灯光比作渴睡人的眼。5、“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明确:大自然的热闹,使作者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从而产生孤寂、失落之感,将作者由游荷塘的淡淡喜悦拉回

12、到现实的淡淡哀愁中来。(四)第四部分(第710段)1、为什么作者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明确:因为采莲的热闹情景与眼前蝉蛙鸣叫的热闹景象相契合;更重要的是:现实美景无法平息颇不宁静的心绪,作者只能再到六朝时采莲的热闹场景中去寻找解脱。另一方面,他生在江苏,江南是他的故乡。2、引用采莲赋有什么作用?明确:意在以古代采莲时的欢乐情景,衬托自己内心的哀愁与苦闷。3、引用西洲曲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首情歌“莲子清如水”就是“怜子情如水”的谐音。主要是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又是对愿望无法满足的遗憾。4、“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明确

13、:内容上,表现了作者身处现实烦忧中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结构上,起转接过渡的作用。(作者出生江苏,江南是他的故乡。)5、“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结构上:照应开头的带上门外出,妻拍儿睡。内容上:回到无法超脱的现实中,更能体现作者的哀愁。“猛”、“不觉”:表明作者由荷塘回到家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足见荷塘令人沉醉,也足见作者心中极不宁静,连走到哪里都不知道。6、小结:江南采莲,向往憧憬。(五)全文总结(明线)游踪:家小路荷塘 家(暗线)情感:不宁静 求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本文写的是作者漫步荷塘时的所见所

14、闻所想。作者因遭遇到现实中的痛苦、烦恼而去观赏荷塘,他希望借此摆脱现实约束,成为一个“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的人”。事实上,当他面对荷塘时,的确也感受到淡淡的喜悦,心灵获得短暂的自由和宁静。作者从各种角度、用各种手段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将我们带入一个亦真亦幻的迷人境界。但这种喜悦随着他离开荷塘而很快消失。他想通过观赏美景来摆脱现实烦恼的企图不仅没有实现,反而使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主旨:荷塘月色描写了一个夏夜,作者为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所见到的景色,抒发了“不宁静 求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的情感,表达了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却无法超脱的心境。七、思考探究1、课后题一:作者说:“

15、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此时的“我”与平常的“我”有何不同?明确:“另一世界”是一个宁静、超然,没有纷争,没有压制,没有痛苦的世界。此时的作者与平时相比是超然的,没有俗世的烦恼,没有痛苦和不快,只有安宁和平的心境,是一个摆脱了现实困扰的“自由的人”。2、最后题三明确:第1、2、4句中加点字是叠音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同时加强了语势,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第3句:拟人。第5句:换成“照”字,则显得太一般了,达不到如此的效果。八、艺术特点1、用词生动准确。如:“泻、浮、洗、笼”等动词;“森森、淡淡”等叠音字。2、情景交融。以美景来抒发不宁静的心境。3、通感手法的运用。4、圆形的结构。外结构:作者从出门去荷塘又归来,依空间结构描绘了一次夏夜游。内结构:情感思维从不静、求静、得静、最后到不静,也是一个圆形。5、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九、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点明心境,交代夜赏缘由荷 第二部分(23):小径漫步,抒发感受塘 月下的荷塘 淡淡的喜悦月 第三部分(46) 荷塘中的月色 淡淡的哀愁色 荷塘的四周 第四部分(710):江南采莲,向往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