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与燃烧计算题Word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5957766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燃料与燃烧计算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燃料与燃烧计算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燃料与燃烧计算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燃料与燃烧计算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与燃烧计算题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燃料与燃烧计算题 例1 某厂使用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混合煤气,煤气温度为 28 ,由化验室分析的煤气成分为CO2C2H4O2H2CH4CON2焦炉煤气3.12.90.457.925.49.01.3高炉煤气13.90.33.00.626.256.0 求两种煤气的发热量和当焦炉煤气与高炉煤气按 3:7 混合时,混合煤气的成分和发热量。 解:(1) 查附表5的1米3干煤气吸收的水分重量 g=31.1把干煤气换算成湿成分: CO =% =%=2.98%同理,其余如下表:焦炉煤气高炉煤气CO2湿 =%=2.99%=13.38%C2H4湿 =O2湿 =

2、H2湿 =CH4湿 =CO湿 =N2湿 =W=100%=100%(2) 计算发热量和成分焦炉煤气:Q低=30.28.66+25.855.75+85.524.45+1412.79=4184 (kcal/m3)高炉煤气:Q低=30.225.22+25.82.89+85.50.59=886 (kcal/m3)按焦比为3:7混合时,混合煤气量为,CO2湿=(0.32.99+0.713.38)%=10.26%C2H4湿=0.32.79=0.84%O2湿=(0.30.39+0.70.29)%=0.32%H2湿=(0.355.75+0.72.89)%=18.75CH4湿=(0.324.45+0.70.587

3、)%=7.74%CO湿=(0.38.66+0.725.22)%=20.25N2湿=(0.33.66+0.7540)%=38.12%H2O=3.72%混合煤气的发热量为:Q低=0.34148+0.7886=1875 (kcal/m3)例2 某厂采用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的混合煤气,煤气成分同(例1)。该炉子的热负荷为60106 kcal/h。试计算(1) 每小时供应给炉子多少立方米煤气?(2) 为保证完全燃烧,若要求空气消耗系数n=1.05,每小时应供应多少立方米空气?(3) 废气量为多少?解:由前述例题,已知该煤气的成分和发热量,则:(1) 每小时应供给炉子的煤气量为 B=3200 (m3/h)(

4、2) 该煤气燃烧的理论空气需要量,按式(4-8)为:Lo=(+27.74+30.84-0.30)=1.77 (m3/m3)n=1.05时的实际空气消耗量Lo=nLo=1.051.77=1.86 (m3/m3)则每小时供给炉子的空气量为L=1.863200=5952 (m3/h)(3) 该煤气的理论废气生成量,按(4-18)为Lo=(20.25+18.75+37.74+40.84+10.26+38.12+3.72) 1.77+=2.57 (m3/m3)n=1.05时Vn=2.66(m3/m3)则实际废气生成量为V=2.663200=8512 (m3/h)例3 已知某烟煤成分为C燃=85.32%;

5、H燃=4.56%;O燃=4.07%;N燃=1.08%;S燃=4.25%;A干=7.78%;W用=3.0%;求:燃料发热量;理论空气需要量;燃烧产物生成量;成分;重度和燃料发热温度(空气中水分可忽略不计)解:首先将题给的燃料成分换算成供用成分: =100.0%然后分别计算个指标如下:(1) 燃料发热量按门捷列夫公式计算Q高=8176.32+3004.08-26(3.64-3.800=7410 (kcal/kg)Q低=7410-6(3+4.089)=7172 (kcal/kg)(2) 理论空气需要量 按式(4-5a)L=(8.8976.32+26.674.08+3.333.8-3.333.64)/

6、100=7.88 (kcal/kg)(3) 理论燃料产物生成量1 kg燃料的燃烧产物中各成分的量为干燃烧产物生成量 (m3/kg)湿(总)燃料产物生成量 (m3/kg)(4) 理论燃烧产物的成分与重度成份: =100%重度可按(4-21)式计算=1.35 (kg/m3)(5) 燃料发热温度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计算内插值近似法每m3干燃烧产物的初始热含量 (kcal/m3)P值与表6-1资料符合。每m3湿产物的初始热含量 (kcal/m3)据资料估计烟煤的发热温度在2100 ,故先假设t=2100 此时燃烧产物热含量为(按附表7)i CO=0.17420.58182100=212.8i SO=0.0

7、0370.58182100=4.5i HO=0.06090.47352100=60.6i N=0.76120.35572100=568.6I=846.5(千卡/米3)因ii0按内插值法式(5-7)得t热= 按近似方程计算根据表5-1,可得ViA3i=(1.435.067+0.50.719+6.250.51)10-8=7.9210-8ViA2i=(1.4318.4+0.57.141+6.253.6)10-5=52.3810-5ViA1i=(1.430.3961+0.50.3517+6.250.3023)=263.1610-2Vso2可忽略不计。代入式5-6,即7.9210-8 t3热-52.38

8、10 t2热-263.1610 t热-7172=0解该方程,可得t热=2187按比热近似法计算如表5-2,估计烟煤的燃料发热温度为2100 左右,则其燃烧产物的比热为0.40,故 t热=2184例4 某连续加热炉采用重油作燃料,已知重油的成分为:C=85.0 %; H=11.3 %; O=0.9 %; N=0.5 %; S=0.2 %; A=0.1 %; W=2.0 %; 为了降低重油的粘度,燃烧前将重油加热至90 。烧嘴用空气作雾化剂,空气消耗系数n=1.2,空气不预热,空气中水蒸汽饱和温度为20 ,求该条件下的重油理论燃烧,温度,并估计实际可能达到的炉温(设炉温系数为0.74)。如果将空气

9、预热至400 ,理论燃烧温度将达到多高? 解:(1) 先计算重油燃烧时的空气消耗量,燃烧产物生成和有关燃烧产物的成分。不估计空气中的水分时,理论空气量为:L0=10.5 (m3/kg)当空气温度为20 时,饱和蒸汽量为g=19g/m3,则估计到空气的水分,且n=1.2时的实际空气需要量为:Ln=1.210.5+0.00124191.210.5=12.9 (m3/kg)燃烧产物生成量V0=11.18 (m3/kg)Vn=V0+(Ln-L0)=11.8+(12.9-10.5)=13.58 (m3/kg)燃烧产物中CO2及H2O的成分: (m3/kg)= (m3/kg)CO2=H2O=(2)重油的发

10、热量。=4.1878185.0+24611.3-26(0.9-0.2)-60.2=40340 (kJ/kg)(3)重油预热带入的物理热。 重油的比热在90 下为: CR=1.738+0.002590=1.963 (kJ/kg) 则重油预热带入的物理热为: =1.96390=177 (kJ/kg) 可见,这项热量很小,所以简化计算时,可忽略不计。 (4) 空气预热带入的物理热。 空气不预热时其物理热可忽略不计。若将空气预热至400 ,则带入的物理热为:=(1.210.51.3302)+(0.00124191.210.51.5592) 400=6889 (kJ/kg) (5)空气不预热时的理论燃烧

11、温度和炉温。估计理论燃烧温度在1800 左右,取C产=1.67,C空=1.51,按式计算,并在此忽略热分解的热量,则 t理= () 计算温度与假设相符,即取C产和C空及假设=0当。在这种情况下,如炉温系数为0.74,则实际炉温可达到 t炉=18170.74=1345 ()这一炉温对于一般的钢坯加热炉是足够的。即采用重油时空气不预热炉温也可达到要求。(6) 空气预热到400 时的理论燃烧温度。估计此时理论燃烧温度将达到2000 以上,为了计算热分解的影响,先计算不估计热分解时的t理,取C产=1.67,C空=1.51,得: t理= ()在不估计热分解的条件下,温度为2118 ,则估计热分解时的温度

12、约为2000 所以,可在2000 下求热分解的热量。已知燃烧产物中CO2和H2O的分压分别为0.116和0.117,其分解度为:=11.8 %和=4.0 %,则分解热分别为: =1260011.613.5811.810-4=2342 (kJ/kg) =1080011.713.584.010-4=686 (kJ/kg)=2342+686=3028 (kJ/kg) t理= ()可见,空气预热后,使理论燃烧温度提高174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炉温也将随之提高。如果炉温不需要提高,就可减少每小时供入炉内的燃料量。这样预热空气便达到了节约燃料的目的。例5 某敞焰无氧化加热炉,采用焦炉煤气加热,空气消耗系

13、数为0.5,已炉气实际温度控制在1300 。焦炉煤气成分(%)为:CO2=3.02;H2=56.5;CO=8.77;CH424.8;C2H4=1.83;O2=0.39;N2=1.26;H2O=2.43。试求炉内的气体成分和烟气量(炉气成分CH4和烟粒含量可忽略不计)。解 当n=0.5时,为不完全燃烧。根据题意,炉内烟气的组成包括CO2,H2O,CO,H2和N2。该焦炉煤气完全燃烧的理论氧气需要量,按式(4-7)为 当n=0.5时实际供给的氧量为烟气中的氮含量可直接由式(4-32b)求出其余四个未知量;可根据式(4-29b)、(4-30b)、(4-31b)和式(4-33)列出四个方程式联立求解。

14、水煤气反应的平衡常数由附表6当温度为1300 时为K3=0.333。列出一组方程式为(3.02+8.77+24.80+22.83) (56.5+224.80+22.83+2.43) (3.02+8.77+2.43+0.39) +0.45=0.333=即=0.42=1.14=0.54=0.333联立求解(1)(4)得=0.10 (m3/m3); =0.32 (m3/m3);=0.56 (m3/m3); =0.58 (m3/m3)烟气烟量为=0.10+0.32+0.56+0.58+1.7=3.26 (m3/m3)烟气成分为100%=3.07 %;100%=17.18 %;100%=9.82 %;1

15、00%=17.19 %;100%=52.14 %例6 已知天然气成分(%):CH4=96.35;C2H4=0.41;CO=0.10;H2=0.47;CO2=0.21;N2=2.46(水分忽略不计)。在不同燃烧条件下测得两组烟气(%):(1) ; (2) ;试计算:1) 该燃料的特征系数 2) 验证两组烟气分析值的精确性; 3) 计算两种条件下的空气消耗系数和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解:(1) 燃料的特征系数。根据燃料成分可计算出:(m3/m3) (m3/m3) (m3/m3) (m3/m3) (m3/m3)=34799 (kg/m3) 可得各特性系数为: (kg/m3)(1) 验证分析误差。将各

16、烟气成分及值带入气体分析方程,第一组烟气成分为: 分析误差为:第二组烟气成分为: 分析误差为:由验证可以看出,两组气体分析的烟气成分的误差不大,可以认为是在工程计算允许误差范围内,故可以作为进一步计算的原始数据。(2) 求空气消耗系数。已知燃料的值,可求出两组烟气成分所代表的值为: (3) 求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已知值、值和烟气成分,可直接按式(6-35)分别求出两种情况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第一种情况下,值虽然很大,但仍有不完全燃烧,这说明混合仍不充分。不过该种情况下的不完全燃烧损失不大,仅2.5 %。在第二种情况下,既少供给了19 %的空气,但却造成了严重的不完全燃

17、烧,使热量损失近1/3 。 例7 重油在空气中燃烧,测得烟气成分(%)为:RO2=13.46;O2=3.64;N2=82.9多求燃烧时的空气消耗系数。解先验证该烟气分析的精确性解:先验证该烟气分析的精确性根据表6-1,取 则:分析误差 可以认为分析结果可用。由表6-3取 则得 例8 已知高炉煤气在空气中燃烧,测得烟气成分(%)为RO2=14.0;O2=9.0;CO=1.2。求燃烧时的空气消耗系数和化学不完全热损失。先验证该烟气分析的精确性:由表6-1,取=-0.16,则(1-0.16)14+(0.605-0.16) 1.2+9.0=21.3 分析误差为: ,则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求空气消耗系数 取K=0.41则n= 求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取RO2=25;P=2510kJ/m3,则 q化= 该例中求空气消耗系数时,则n=计算结果误差很大,说明高炉煤气不能用,所以用其他式该高炉煤气成分(%)为:RO2=10.66;CO=29.96;CH4=0.27;H2=1.65;N2=57.46。得:n= =2.38 用该式的计算结果与氧平衡计算结果是相近的,只是此式比较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