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教程:安陆民间舞蹈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35883895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9.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民族舞教程:安陆民间舞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族舞教程:安陆民间舞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族舞教程:安陆民间舞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民族舞教程:安陆民间舞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舞教程:安陆民间舞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民族舞教程:安陆民间舞蹈安陆地处大洪山、桐柏山丘陵的交会地带,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 先就在这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但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为 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对安陆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 作用。安陆是汉族的聚居之地,少数民族只回、蒙、壮、满、彝侗、土家 黎等族共123人。安陆的民间文化,均带着鲜明的汉族特点。作为民间艺术 之一的安陆民间舞蹈,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时令节日舞蹈安陆民间时令节日,除少数农事节日因地域、气候原因与外地不同外, 其余节令与全国汉族地区基本相似。在诸多的时令节日中,表演民间舞蹈最多的节日,要烽农历新春佳节。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是城官

2、民共欢同乐的节日,德安府志和安陆县 志上都记载了安陆官民“庆新春”、“闹元宵”的习俗。龙舞流传于安陆各地。“龙”在人们传说中是吉祥、威严、力量的 象征,它有呼风降雨 去灾除疫之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龙舞渐失支原 来的意义,演变成为欢度佳节、恭贺喜庆、迎接吉祥的群众自娱性舞蹈。龙 身一般用木作架,布或纸蒙成。龙身分节,闰年扎成单节,平年为双节,每 节内能燃腊烛一对,故称龙灯。舞蹈时,由一人持彩珠,戏龙作舞。舞 的花样十分丰富,有“龙盘头”、“龙洗澡”、“龙翻身”等动作。龙 舞尤其是在晚上表演,配合各种灯花,更是五彩缤纷,动人心弦。安陆流 传的龙舞,最为盛行的是布龙,其次为板凳龙、干龙船。狮舞历史悠

3、久。在人民的心目中,狮子象征着勇敢和力量,它能驱 魔避邪,是保祐人畜平安的吉祥化身。狮舞由二人扮演,始终是在缝合 成的狮衣内,准确地模仿狮子的各种动态,随锣鼓点节奏舞动。从表现形式 和表现内容上,又分“文狮”和“武狮”。“文狮”表情细腻,柔和而稳 重,表演动作有“咬痒”、“理毛”、“打滚”、“玩绣球”等。这些动作,着重刻画狮子温驯可爱的性格。“武狮”重武功表演,主要表现狮子的 威武雄壮、勇猛矫健和不畏艰 险的性格特征。动作有跳跃、腾翻 直立、攀 高等。流传安陆的狮舞有麒狮舞、皮狮子、麻狮子、咬 狮子等。采莲船流传于安陆各地。船用竹木扎架,糊以彩纸。由2一3人表演,坐船者为女,撑船为男。有的地方

4、还配有丑角。丑角头戴草帽, 手拿扇子,3人边歌边舞。采莲船在很早以前,表现劳动或爱情生活, 现在多半是恭贺新禧,见什么唱什么。采莲船的动作有“扒滩”、“跑 绣球”、“挂帆”、“跑五子飞”等。蚌壳精又叫蚌舞,由34人表演,一人身背用竹和布做成 的大蚌壳,为蚌精(美女),一人手拿破鱼网一条,为渔夫,配上一和尚 或叫化子。渔夫有天外出捕鱼,撒开一网,满以为是网了一条大鱼,谁知拉 起来的是一只大蚌壳。蚌壳立刻变成了美女,风趣地逗引渔夫,使得渔夫对 蚌精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渔夫很难得到蚌精。经和尚和叫化子的帮忙,终于 使渔夫和蚌精成配。全剧表现渔夫和蚌精的纯洁的爱情。蚌舞风趣活 跃,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5、。高跷流传安陆有150多年的历史。高跷表演人数不限,有的黑驴三辇是高高跷舞队达到上百人。舞者手持莲湘、扇子、 手帕,脚踩不同高度的木 跷而舞。表演形式有集体的大场面和2-3人的小场面。跷里面的一种表演形式,由文跷(女)、驴跷(女)、武跷(男)三 人扮演。全剧通过捉驴的小故事,表现出了三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黑 驴三举形式古朴,表演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跑竹马流传安陆各地,而雷公镇罗庙村跑竹马更具有特色。跑竹马由5-7人表演,舞者站在中间,将竹马拴在舞者的腰上,手持各 种道具,在明快的击乐声中舞动。动作有“绞麻花”、“转龙头”、“佐马 换将”等。形式灵活,场面多变,给人一种轻快流畅的感觉。时

6、令节日的舞蹈还有打莲湘、打腰鼓 悬台故事。他们在 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祭祀舞蹈祭礼舞蹈是人们为了祭祀天地、日月、山川、鬼神和消灭和灾病 的带有 宗教、迷信色彩的活动。其中一部分是以扫瘟神 驱鬼怪、求神治病,保祐 人畜平安为内容。也有一部分是纪念死者和安慰生者的习俗活动。流传安陆 市的祭祀舞蹈分道教和巫教两种。道教舞蹈有灵宝派总堂做斋等,巫教 舞蹈有马脚婆等。灵宝派总堂做斋是一种纪念死者,安慰生者的道教舞蹈。舞蹈由七 名道士身穿不同颜色的长法袍表演,一道士击乐,一道士念词,一道士书 写,其余道士在击乐声中,围绕死者的棺木手舞足蹈,穿来穿去,表演动作 有“白鹤绕堂”、“头顶炭锅

7、”等。按道教的规定,这种舞蹈一跳就是七天 七夜,常引来数以百计的群众前来观看,场面壮观,气氛浓烈。因为这种舞 蹈明显带有封建色彩,现在很少出现。马脚婆是一种以符水符咒给人治病的巫舞。巫婆过阴时,手 洒或口 喷符水,念符咒,装神弄鬼,非常投入。封建时代,因为生产不发达和科学文化的落后,不能给人们提供就医的 条件,于是就出现了象马脚婆等这类的巫舞。加上安陆自古属楚,据 汉书 地理志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可见安陆 流传的巫舞和历史 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在巫婆 马脚胡弄下,很多患者酿成延误病情,不治 而亡的惨剧。其他舞蹈这类舞蹈既不参加节日舞队行列,又不具备表演舞蹈的条件。如地花 鼓,是由一人双

8、手敲击一木架上的鼓、钱,旁边一人演唱,并做些简单的 动作。过去,民间艺人在政治上不但没有地位,而且生活上刀极端贫困,艺 人们为了谋生度日,创造了这种沿门乞讨的艺术形式。民间的儿童舞蹈,在一些人口较密,村子较大的乡湾里还保留着,象 点脚脚斑斑 挡羊、打麻城等。这些舞蹈,儿童跳起来兴高采 烈,轻快活泼,别具风韵。安陆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是由本地社会历史、人民生活、风俗习惯、 自然环境,经过长期影响和熏陶而形成的。有的舞蹈显得潇洒 粗犷 健 美,有的舞蹈则显得细腻抒情 欢快,还有的舞蹈显得风趣 诙谐泼 辣。安陆民间舞蹈在表现手法上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几乎全都是使用 道具的,如采莲船中的船、木桨,跑竹马中的竹马、鞭等。道具是 表现生活的工具,是传达感情的媒介,是美化形象的手段。其次,安陆的民 间舞蹈都是边歌边舞的形式,乐曲以本地民间小调为主,用击乐伴奏,节奏 感强,气氛浓烈。第三,它是舞蹈 杂技、民间武术的掺杂结合。如麒狮 舞在表演前,要耍一段武术,表演刀、枪、 棍、矛等,扩大和丰富了民间 舞蹈的表现力,使民间舞蹈更受人民群众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