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含解析)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5876216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1一、选择题1(2020山东济宁二模)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下表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 该表反映出当时的秦国()时期客卿主要事迹 秦孝公时期卫国人商鞅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 秦惠文王时期魏国人张仪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秦昭王时期魏国人范雎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王嬴政时期楚国人李斯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 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了统一大业C通过笼络人才削弱其他国家D以重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众多被秦国所重用客卿的主要事迹,大都涉及秦国的富强和统一

2、六国的计谋,据此可知,这反映出秦国比较重视引进外来人才,以促进其统一六国的大业,故选B项。答案:B2著名史学家钱穆认为:“秦之富强,得东方游士之力为多,如商鞅、张仪、公孙衍、甘茂、范雎、蔡泽、吕不韦,皆东方人也,彼辈皆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若使东方贵族机体不推翻,当国者尽如平原、信陵、屈原、韩非之徒,平民学者不出头,游士不发迹,一般民众尽受狭义的贵族政体之支配,则秦人力量便不够并吞东方。”钱穆意在说明()A秦之人才资源远弱于东方六国B天下观念推动了统一国家形成C秦之富强得益于平民取代贵族D东方六国保留大量贵族制残余解析:钱穆先生的意思是说秦并六国,中国第一次走上全国大一统的路。此不仅仅是由于秦国

3、地势之险塞及其兵力之强盛,最重要的还是当时的一般意向。这一般意向使东方六国众多平民学者、游士能够超越狭隘的诸侯国之观念,而有天下大一统之观念。这样一种观念对当时秦吞并六国,完成统一有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是对材料的表层解读。答案:B3(2020安徽淮北一模)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解析:由材料“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

4、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可知秦始皇的目的是把皇权与天命相结合,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以维护统治,故选C项;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材料体现不出法家思想和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排除A项;“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B项;泰山地处山东,但秦始皇巩固统治却不只是针对山东,排除D项。答案:C4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A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B汉朝对秦代官制进行了变革C汉代中央集权较秦有所加强D中央监察适应了皇权的

5、需要解析:御史大夫与丞相都属于三公,A项与秦代史实不符,排除;材料说明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未涉及汉代官制变革和汉代中央集权,排除B、C两项;由材料“在秦代,御史大夫直接受命于皇帝”可知,秦朝御史大夫的设置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故选D项。答案:D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的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解析: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巩固专制

6、集权的需要,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D项错误。答案:A6(2021山东济南质检)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卫尉宫门警卫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太仆负责宫廷车马治粟内史负责国家财政和租税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解析: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

7、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从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答案:D7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解析:根据材料“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说明朝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故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议

8、制度,没有反映中央机构,故C项错误;朝议制度不能说明秦代中央官制完善,故D项错误。答案:A8(2021河南商丘模拟)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B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解析:古代推行郡县制注重的是政治稳定而非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B项是宗法分封制导致的,故B项错误;过于重视中央集权必然会造成对地方分权的忽视,故C项正确;国家统一是民族发展的必然和前提,故D项错误。答案:C9春秋战国时期,齐

9、国按照“士、农、工、商”实行“四民分居管理”,并在春、夏、秋分别进行“书比”“月程”“大稽”的统计工作。秦国实行名籍制度,对“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等了解得相当清楚。上述做法()A建立了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机制B实现了国家政权对社会基层的控制C迟滞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D瓦解了政治领域的等级秩序解析:据材料“四民分居管理”和“秦国实行名籍制度”说明国家对基层实行严格控制,故选B项;材料中是国家控制而不是自我管理,排除A项;材料“按照士、农、工、商实行四民分居管理”,改变原来村社管理,顺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对基层的管理,无法体现政治领域的等级,排除D项。答案

10、:B10秦始皇针对当时社会上“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的措施。秦始皇的做法()A推动了秦统一的完成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的举措,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混乱局面,为地区间、民族间的交流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D项正确。答案:D11(2020广东茂名二模)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评价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

11、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 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解析:根据表格“明法度”“海内为一”“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等信息可知其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郡县制度、皇帝制度、法律制度,故选D项;仅史记李斯列传涉及秦朝制定法律,未全面表述材料,排除A项;藏书“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肯定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与材料中“明法度”“海内为一”等关键词无关,排除B项;“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反映了郡县制下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与“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法度”等关键词无关,排

12、除C项。答案:D12(2020安徽安庆二模)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这说明()A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B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C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D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解析:由材料“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可知网罗人才的举措,使秦能够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增强了秦的实力,推动完成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李斯是法家的

13、代表人物,排除A项;“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秦崛起于商鞅变法,排除C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20天津和平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摘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在地方上所实行的制度

14、是分封制;秦朝在地方上所实行的制度是郡县制;汉初在地方上所实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答案:(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二“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可知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根据材料二“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可知任用有才之人来管理百姓;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使得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答案:(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14(2021山东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统一六国后先

15、后采取的重大措施 统一六国(前221年) 称皇帝(前221年) 建郡县(前221年) 统一度量衡(前221年) 统一文字(约前221年) 徙天下豪富12万户于咸阳(前221年) 大规模修建通向东方各国的驰道(前220年始) 开始并总共六次外出巡视各地(前220前210年) 征岭南并修灵渠(约前219前214年) 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郭及堤防(前215年) 北击匈奴(前215前213年) 修长城(约前214年) 焚诗书、百家语(前213年) 坑方士、术士“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前212年) 修秦直道(前212年) 统一货币(前210年) 摘自苏力大国宪制根据材料,从中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

16、,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解析:本题通过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考查国家治理,解题关键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归纳材料分析论证。答案:示例一:政治智慧:建章立制、制度创新。 说明:秦统一后,政治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上,统一文字,便利了文化交往,强化文化认同。这些制度创新不仅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需要,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示例二:政治智慧:审时度势、因时制宜。说明:秦统一后,首要任务是巩固统一,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建立了皇帝制、郡县制,同时,统一了度量衡确保政府的财政赋税,统一了文字保证政令和公文的畅通。由于统一后的秦国是个农业大国,而非工商大国,跨地区的贸易和支付很少,对货币的需求较少,因此在一系列措施之后,秦朝才开始统一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