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5818805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36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36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36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236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6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书(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环评证甲字第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1 号号236 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环环 境境 影影 响响 报报 告告 书书建设单位:连云港市交通局建设单位:连云港市交通局编制单位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合作单位: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合作单位: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一月二零一零年一月目录第一章第一章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 -1.1项目地理位置与建设意义 .- 1 -1.1.1项目地理位置.- 1 -1.1.2项目建设意义.- 1 -1.2推荐路线方案 .- 1 -1.3项目工程特性

2、.- 2 -1.4环境保护目标 .- 2 -1.4.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 -1.4.2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3 -1.4.3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3 -1.4.4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4 -1.5评价标准 .- 4 -1.5.1声环境评价标准.- 4 -1.5.2大气环境拟执行评价标准.- 4 -1.5.3水环境拟执行评价标准.- 4 -1.6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 5 -1.6.1设计期.- 5 -1.6.2施工期.- 5 -1.6.3营运期.- 7 -第二章第二章环境现状评价环境现状评价.92.1自然环境现状.92.2社会环境现状.92.3生态环境现状.92.3.1植被

3、.92.3.2动物.102.3.3土壤.102.3.4水土流失.102.3.5生态功能保护区.102.4地表水环境现状.102.5环境空气现状.102.6声环境现状.11第三章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123.1社会环境影响.123.2生态环境影响.123.2.1工程建设对沿线植被的影响.123.2.2土壤侵蚀影响.123.2.3水土流失影响.133.3地表水环境影响.133.3.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133.3.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143.4环境空气影响.143.4.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143.4.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153.5声环境影响.153.5.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153.5.

4、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15第四章第四章方案比选方案比选.16第五章第五章环保措施及建议环保措施及建议.175.1设计期的环保措施.175.1.1对环境保护已有的考虑.175.1.2设计阶段环保进一步要求.175.2施工期的环保措施.185.2.1施工前期招投标.185.2.2社会环境.185.2.3生态环境.185.2.4水环境.195.2.5环境空气.195.2.6声环境.205.3营运期的环保措施.205.3.1生态环境.205.3.2水环境.205.3.3环境空气.205.3.4固体废物.215.3.5声环境.215.3.6危险化学品运输水体污染事故的防范措施.225.3.7营运期环保措施

5、和建议.22第六章第六章公众参与调查公众参与调查.246.1 公众参与的实施 .246.2 发函公示.246.3 现场调查.246.4 网上公众参与公示.246.5 公众参与调查初步结论 .25第七章第七章结论结论.26附件:项目地理位置图附件: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地理位置图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1项目地理位置与建设意义项目地理位置与建设意义1.1.1项目地理位置项目地理位置S236 由山东省郯城进入我省,经东海、灌云、灌南、涟水,止于淮安,是连云港市西部北接山东、南接淮安的重要干线道路。1.1.2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意义236 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是

6、S236 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改造建设对完善区域干线路网、加强连云港县与县之间的交通联系、便捷淮连南北交通、提升省际接口干线公路,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1) 是完善区域路网结构 、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 是实现连云港城市战略的需要(3) 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1.2推荐路线方案推荐路线方案236 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工可推荐路线起于苏鲁交界的东海县山左口乡,向东利用现有 236 省道改造至双店镇南,与老路分离后继续向东,经昌黎水库南侧及温泉镇南、石榴镇北,在东海县城市规划北侧边界向东,进入东海县城东开发区,至规划 S245 东海改线段,折向南,在驼峰乡跨越

7、陇海铁路,经房山镇南、平明镇南、高墟镇北,在龙苴镇和陡沟乡之间经过,在灌云县西跨越叮当河,并沿叮当河东侧南下,跨越新沂河、柴米河、南六塘河后,在秦庄南接上 S236 老路,向南利用现有 236 省道改造,止于六塘乡与 236 省道涟水段相接,路线全长约 122.658km。其中,利用老路段 28.558 公里,新建 84.1 公里。1.3项目工程特性项目工程特性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项目工程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见表 1.3-1。表表 1.3-1 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表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表序号工 程 项 目单 位推荐方案备 注1路线里程km122.6582公路用地亩8242.2包含取土坑用地3

8、特殊路基处理km18.224路基土石方主线m346630635防护排水工程混凝土m346626浆砌片石m3100216沥青砼路面m226114847桥梁跨河桥梁特大、大桥m/座6318.0/17中、小桥m/座1626.6/54分离式立交桥梁主线桥梁m/座969.4/28涵洞钢筋砼圆管涵道313钢筋砼箱涵道449主线收费站处21.4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在进行路线布设时尽量避开沿线大的城镇,但由于受到地形地物等因素的限制,现有的线路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一些村庄。通过查阅 110000 地形图,结合现场踏勘调查和工程环境影响识别,确定出项目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4.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

9、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4-1;表表 1.4-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名称保护区位置及与路线之间的关系主要保护内容1耕地东海、沭阳、灌云、灌南四县耕地(基本农田)质量、数量2李埝水源涵养区东海县双店镇、李埝乡;路线与保护区最近距离为 1200m,路线距李埝林场约 800m 左右生态环境3房山水源涵养区东海县房山镇,项目在桩号范围 AK49AK53 距房山水库较近,最近距离为 360m生态环境4叮当河饮用水源保护区项目在灌云县伊山镇刘庄村附近跨越河流,桩号AK90+600生态环境5古泊善后河饮用水源保护区项目在灌云县龙苴镇南李村小墩庄附近跨越,

10、桩号 AK80+900水环境6新沂河洪水调蓄区项目在灌南县白皂村小韩庄附近跨越,穿越保护区水环境7北六塘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位于灌南县李集乡;项目在灌南县李集乡秦庄小学附近跨越北六塘河水环境1.4.2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的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4-2;表表 1.4-2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位 置 关 系1征地拆迁户项目沿线2东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外侧3灌云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外侧,项目穿越规划区边界4灌南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外侧1.4.3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的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4-3;表表 1.4-3

1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河流名称跨越位置水质目标(2010 年)评价拟执行标准1龙梁河东海双店镇牛双桥附近,AK16+9002安房河东海县房山镇戚小林附近,AK52+7003淮沭新河东海县房山镇山前大桥附近,AK56+9004蔷薇河东海县平明镇瓦基村附近,AK66+8005古泊河灌云穆圩乡葛庄村与龙苴镇南李村之间,AK80+9006叮当河灌云县伊山镇刘庄附近,AK90+6007新沂河灌南县孟兴庄镇小韩庄附近,AK106+5508柴南河灌南县孟兴庄镇小王圩附近,AK109+7009北六塘河灌南县李集乡渔涝村附近,AK115+8501.4.4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声环境和环境空气

12、保护目标在 1:10000 平纵面图的基础上,经过现场踏勘确定推荐线路评价范围内的重要声环境敏感点。公路沿线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内敏感点共计 67 个,其中重要敏感点为学校 8 处,1 处卫生院,其它一般敏感点为 58 处居民点。1.5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依据连云港市环保局关于对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36 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请示的复函 ,本项目环评执行标准如下所述。1.5.1声环境评价标准声环境评价标准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其中:1.新建路段农村区域执行 GB3096 -2008 中 1 类标准;2.既有

13、交通干线两侧 35m 范围之内执行 GB3096 -2008 中 4a 类标准;35m范围之外执行 GB3096 -2008 中 2 类标准;3.新建道路红线外 35m 范围内执行 GB3096 -2008 中 4a 类标准; 35m 范围之外、200m 之内执行 GB3096 -2008 中 2 类标准。1.5.2大气环境拟执行评价标准大气环境拟执行评价标准1.全线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及 2000年 1 月 6 日发布实施的修改单中规定的相关标准值。2.沥青拌合楼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9271996)中表 2 中二级标准。1.5.

14、3水环境拟执行评价标准水环境拟执行评价标准1.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悬浮物指标参照水利部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 (SL63-94)执行。2.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03) ,项目沿线所涉我市的龙梁河、安房河、淮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叮当河*、柴南河、北六塘河*跨越段水质保护目标均为类。新沂河跨越段南偏泓水质保护目标为类、北偏泓水质保护目标为类。3.项目施工及运营期各类废水排放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表 4 中一级标准,但不得的排入饮用水源及通榆运河清水廊道(上述带*者) 。1.6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5、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分析省道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与工程所处阶段紧密相关,不同的工程行为对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不同。根据工程进展阶段,项目的环境影响可分为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三个阶段,分述如下。1.6.1设计期设计期设计期将确定公路的路线走向,施工方式,桥梁、互通立交、路基等主体工程位置和形式,这些往往是整个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设计可以消除许多建成后难以消除的环境影响,具体见表 1.6-1。表表 1.6-1 设计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设计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要素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性质环境影响简析生态环境选线、路基设计、取土场设置等长期不利不可逆拟建项目沿线分布着大量的基本农田,不合

16、理的选线、路基设计、取土场等临时用地设计将增加基本农田的损失数量。声、环境空气选线长期不利不可逆不合理的选线会导致路线更多的穿镇过村,或靠近学校等重要环境敏感点,从而使其受到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的污染。水环境桥位、桥型长期不利不可逆跨河桥梁桥位、桥型、施工方式的选择和桥梁排水构筑物的设计将可能对河流功能产生影响。通道设置长期不利可逆不合理的通道位置、形式设置,不利于减缓由公路带来的阻隔影响社会环境景观长期不可逆沿线桥型设计新颖美观,若与沿线特色环境相互协调,将成为沿线的景观1.6.2施工期施工期作为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是对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最明显的阶段,省道公路施工期将进行大型桥梁、立交建设,堆

17、筑填土路基,摊铺灰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为此将在沿线设置施工便道、生产生活区、施工营地等,并设置大量取土场。由此将占用大量耕地,加大水土流失强度、产生施工噪声、影响桥梁所在河流水质,并产生大量扬尘和沥青烟气。具体参见表 1.6-2(大桥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和表 1.6-3(主线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表表 1.6-2 大桥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大桥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要素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性质影响简析生态环境水体透明度下降短期可逆不利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的钻孔泥浆、围堰抽水等施工行为,会造成局部范围水体透明度下降,对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鱼类等产生影响。声环境施工噪声短期可逆不利大桥施工中施工

18、机械较多,施工机械噪声等施工噪声属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环境空气沥青烟气短期可逆不利大桥路面沥青的铺设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中含有 THC、TSP 及苯并a芘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大桥附近的环境空气有轻微影响。水环境桥梁施工短期可逆不利1、施工船舶排放的油污水和料场码头、水上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废水对水质产生影响;2、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钻孔泥浆、围堰抽(溢)水等施工行为,会造成局部范围水体 SS 和混浊度增加。表表 1.6-3 主线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主线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要素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性质影响简析污染源强估算施工噪声声环境施工运输车辆短期可逆不利1、公路施工中

19、施工机械较多,施工机械噪声等施工噪声属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对周围村庄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2、拟建项目部分筑路材料将通过汽车运输,运输车辆交通噪声将影响沿线声环境。一般情况,以上机械、车辆运行时在距声源 15 米处噪声值在 7590dB 间。扬尘环境空气沥青烟气短期可逆不利1、粉状物料的装卸、运输、堆放、拌合过程中有大量粉尘散逸到周围大气中;施工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上行驶导致的扬尘;2、沥青的熬炼、搅拌及铺设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中含有 THC、TSP 及苯并a芘等有毒有害物质。1、运输车辆扬尘:下风向50/100m 处分别是 11.652 / 9.694mg/m3;2、拌和站扬尘:下风向50/10

20、0m 处分别是8.90/1.65mg/m3; 3、沥青融熔烟尘:下风向50 米外苯并a芘低于 0.0001 mg/m3,酚在下风向 60 米左右0.01mg/m3,THC 在 60米左右0.16mg/m3。桥梁施工施工营地污水水环境施工废水短期可逆不利1、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污水;2、桥梁建设施工产生的施工泥渣、机械漏油、泥浆、施工物料和化学品受雨水冲刷入河等情况将影响水质;3、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标准按150 升/人日计算,产生污水量按人数计算。 永久占地长期不利不可逆临时占地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短期不利可逆1、工程永久和临时用地

21、对当地的农业生态造成影响;2、拟建项目处于无明显水土流失区,但施工过程中临时堆场及取土场等地表植被受损处,将增加区域水土流失量。拆迁安置长期不利不可逆社会环境阻隔影响短期不利可逆1、被征地拆迁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一般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如果安置不当还会造成其生活质量下降,并长期受到影响;2、施工影响沿线群众的出行和安全。1.6.3营运期营运期大桥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见表 1.6-4,主线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见表 1.6-5。表表 1.6-4 大桥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大桥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要素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性质工程影响分析流场大桥墩占用一部分过水断面,将使过水断面面积减少;构筑物对水流形态

22、也有一定的干扰;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桥址处产生壅水和水位抬高现象。河势桥梁改变了河流局部流场和泥沙冲淤的动态平衡,对河床和岸线的稳定带来一定影响。河流水文环境航道稳定性长期不利不可逆泥沙冲淤平衡发生变化,可能会对桥址附近的通航航道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生态环境交通噪声、汽车尾气长期不利不可逆拟建项目建成通车后的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将在大桥两侧形成一个影响带,减少了鸟类的栖息、觅食和活动范围;水环境风险事故长期不利不可逆大桥建成后,由船舶撞桥事故带来的溢油泄漏事故,桥面上行驶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泄漏,造成危险品进入水体产生严重的水污染,但事故概率很低。表表 1.6-5 主线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主

23、线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要素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性质工程影响分析污染源强估算声环境交通噪声长期不利不可逆交通噪声对将导致沿线一定范围内居民区、学校,影响人群健康,干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按照导则推荐的公式进行计算汽车尾气环境空气路面扬尘长期不利不可逆1、NO2是汽车尾气影响公路沿线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2、公路路面扬尘比较轻微。污染物源强计算公式:式中:Q第 n 年,单位时间、长度,运行时 j 类污染物的质量(mg/(sm) ) ;Aini 型车评价年交通量(vec/s)Eijni 型车 j 类污染物在评价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vehm) 。路面径流水环境辅助设施污水长期不利不可逆1、降雨冲刷路

24、面产生的道路径流污水排入河流可能造成水体污染;2、道路辅助设施(服务区和收费站)产生的污水造成水体污染;1、类比国内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实验测定值计算大桥桥面径流污染物产生量;2、类比同类项目辅助设施规模计算辅助设施的污水排放总量; 提供安全便捷交通有利长期不可逆社会环境公路阻隔不利长期1、改善区域交通现状,促进文化交流和区域经济发展;2、公路可能由于通道设置不足对沿线群众产生阻隔影响。31iijninEAQ环境要素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性质工程影响分析污染源强估算可逆第二章第二章 环境现状评价环境现状评价2.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现状现状(1)拟建项目沿线地区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处于暖温带和北亚

25、热带过渡地带,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特征。市内年平均日照时数 2450.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 55.5%。年内分布呈“春多冬少”型。多年平均气温:15.0, 年平均降水量:895.1mm。(2)拟建项目沿线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多发源于西部低山丘陵地区,河道高差大、流程短、水流急。2.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现状现状(1)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北与山东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淮阴市沭阳县毗邻;南与淮安市涟水、盐城市响水 2 县相连,土地总面积 7444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1759.4 平方公里。辖东海、赣榆、灌云、灌南 4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

26、5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 472.18 万人。2007 年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在较高平台上持续快速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618.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 2.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3776 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29 亿元,增 6.6;第二产业增加值 288.86 亿元,增长 18.0;第三产业增加值 224.03 亿元,增长 16.0。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第二、第三产业增长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 18.2:45.9:35.9 调整为 17.0:46.7:36.3

27、。(2)在拟定路线方案时,设计单位已经充分考虑了与沿线各城镇发展规划相互配合。本着“近城而不进城”的原则,既照顾近期使用,又与远期规划相适应,拟建项目推荐方案避开了沿线主要建制镇的规划区。(3)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无旅游风景区和地面文物古迹保护单位。2.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现状现状2.3.1植被植被项目沿线地带性植物资源是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种群体系。从分类上看,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花生。还盛产林木、瓜果、桑茶、竹、药材、草场及野生和水生植物。云台山的云雾茶为江苏 3 大名茶之一,珊瑚及金镶玉竹为江苏珍稀名特产。2.3.2动物动物连云港目前分布有野生动物 300 多种,尤以云台山、前三岛最具

28、代表性。云台山因其独特的区位特点,动物种类相当丰富,共有 14 门,2242 个动物物种。其中,海洋与淡水动物资源、鸟类资源等最为丰富。本项目位于连云港市西部,野生动物资源较少,动物主要为养殖禽畜类及淡水渔业资源。2.3.3土壤土壤连云港市土壤类型多样,根据成土条件、过程、土体结构和性质的差异,主要分为棕壤、紫色土、潮土、砂礓黑土、盐土 5 大类,适宜农林牧综合发展。2.3.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项目沿线地区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区内河流、沟渠、水塘较多,河畔。村庄周围均有防护林带,林木生长茂盛,植物覆盖较好。根据江苏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1999 年 9 月),项目地区水土流失基本

29、为微度,侵蚀模数500t/km2a。2.3.5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根据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 (江苏省环保厅,2009 年 2月) ,项目沿线区域涉及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有李埝水源涵养区、房山水源涵养区、叮当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古泊善后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古泊善后河饮用水源保护区、新沂河洪水调蓄区、北六塘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等,详见表 1.4-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2.4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现状现状拟建项目沿线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多发源于西部低山丘陵地区,河道高差大、流程短、水流急。为了解拟建项目涉及重要水环境保护目标的水质现状,本次评价采用在桥位处进行现状监测和收集

30、历史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各水体的水质现状。通过对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和单因子评价可知,沿途主要的 9 处河流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能满足标准要求。水环境状况较好。2.5环境空气环境空气现状现状评价范围内现有构筑物主要为居民住房和学校,对环境的影响较轻微,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呈面源分布。本次评价根据“以点代线”的原则,选择沿线评价范围内 6 个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点委托东海县环境监测站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显示:拟建项目沿线 6 个大气监测点的 TSP 浓度均不超过 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限值;NO2浓度也均符合 GB3095-1996(修改)中

31、的二级标准限值。因此,拟建项目沿线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6声环境声环境现状现状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多为乡村地区,大多为空旷区域及乡村居民点,除部分路段与现有国、省道 G310、S323、S324、连徐高速和陇海铁路距离较近区域以外其它区域声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目前主要噪声源为现有干线公路、村镇道路的交通噪声及村庄居民生产、生活噪声。本次评价根据工可图纸并结合现场踏勘调查结果,遵循“以点带线,反馈全线”的原则,同时考虑沿线村庄的均布性及不同路段的交通量的影响,选择了 21 个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点委托东海县环境监测站开展声环境现状监测。其中小王圩在连徐高速旁,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因此,在该敏感点做

32、 24 小时监测,其余敏感点均匀散布在各路段。东海县环境监测站于 2009 年 12 月对上述敏感点进行了噪声监测,从监测结果知,由于拟建项目处于农村地区,敏感点附近多数无显著噪声源,主要噪声为人们的生活噪声,少部分敏感点受现有道路噪声影响,但由于现有车流量较小,所受影响不明显。总体上,拟建项目沿线的声环境质量良好。第三章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3.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1)拟建项目穿越沿线的乡镇,全线设置 17 处平交口与各乡镇相连通,方便沿线交通,并与沿线乡镇的用地规划相符。(2)236 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是省政府正式批复的江苏省省道网调整方案中的重要干线公路 236

33、 省道的组成部分,与沿线各县市交通规划相容。(3)236 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推荐线拆迁涉及 4 个市县,共计拆迁建筑物 218920m2,其中居民住宅 213449m2(平房 49260m2,楼房 164189m2) ,厂房 5471m2,通过合理、足额的经济补偿并严格执行,将最大程度减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4)项目永久占用耕地 6236.5 亩(不含取土场等临时用地) ,项目占地符合开发区的用地规划,沿线各乡镇耕地受本次改建项目影响不大,项目造成的农业减产是非常轻微的。(5)根据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全线取土场总面积 2005.7 亩,平均取土深度为 3.0m。3.2生态环

34、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3.2.1工程建设对沿线植被的影响工程建设对沿线植被的影响拟建公路对沿线植被的影响采用生物量指标来评价,本项目公路永久占地而损失的生物量为 12520t,临时工程占地引起的非永久性生物量为 5846t。绿化工程可恢复林地、草坪及灌木生物量 20494t,恢复植被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可达83.2t/hm2左右,公路建成后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将优于公路建设前。3.2.2土壤侵蚀影响土壤侵蚀影响(1)施工期: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试行)中的技术要求,施工期水土流失强度预测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在施工期及施工后短期内,取土坑范围内土壤侵蚀强度为施工前 2.95 倍,由于取土坑

35、内土壤虽受扰动,但不会发生土壤向场区外的流失问题,故不统计其流失量。路基边坡范围内土壤侵蚀强度为施工前 4.33 倍,年水土流失量为 245.22 万 t/a。因此施工期和施工后短期内沿线水土流失问题将会比较严重。(2)营运期:公路营运期,路面全部硬化,不会再产生水土流失。对于采取工程护坡的一些重塑坡面单元,由于砌石或砼预制块护坡直接将土壤侵蚀源与侵蚀动力分隔开来,所以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而对于采用植物措施进行防护的一些工程单元,在营运初期植物措施尚未完全发挥其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之前,受降雨和径流冲刷,仍会有轻度的水土流失发生。但随着植物生长,覆盖度增加,水土流失将会逐渐得到控制

36、,并降低到允许水土流失强度或以下。不良地质路段在采取了防治措施以后,虽然还有可能发生水土流失危害,但频率会明显降低,因此影响也较轻微。3.2.3水土流失影响水土流失影响项目在施工期,占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已遭到破坏,其排水系统和绿化工程尚未建成,水土流失量会比施工前明显增加。因此本项目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项目施工期的取土场取土阶段和路基填方施工阶段,这期间路基边坡、取土场和表土堆放场是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护对象。项目地处平原区,平坦的地势限制了水土流失的动能,为此,水土流失轻微。另外,项目本身还设计了完善的排水系统、绿化工程,因此项目建成的营运期基本不存在水土流失的条件。3.3地表水环境影响地表水

37、环境影响3.3.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施工期水环境影响(1)桥墩的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将产生一定的钻渣,若钻渣任意抛至河流中,将造成下游河道的淤塞及水质的恶化,造成一定时间一定水域范围的污染。(2)跨河桥梁的桥墩基础、墩身,临时支撑等水下工程的施工对水体水质产生影响。根据国内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经验,一般在水下构筑物周围约100m 范围内的水体中悬浮物将有较为显著的增加,随着距离的增大,这一影响将逐渐减小,随着施工的结束,这一影响将很快消失。所以,水下构筑物的施工对地表水的影响较小。(3)项目主线跨越的主线特大桥、大桥施工过程会对水体产生一定影响,污染较小且是临时性的。(4)桥梁施工作业时,必

38、须对施工机械漏油采取一定的预防、管理措施,避免对下游水体造成油污染。(5)施工物料堆场受降雨冲刷引起的地表径流污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及一些粉末状材料如粉煤灰等)若堆放在沿线水体附近,如果保管不善或受暴雨冲刷等原因进入水体将会引起水污染。废弃的建材堆放、搅拌场上的残留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也会造成水污染。(6)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或生活垃圾随意抛弃引起的污染。本项目大桥、数量较多,施工营地也较多,施工人员住宿较为分散。如果每个工地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不加处理、任意排放,将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较大。3.3.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营运期水环境影响本项目营运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服务

39、区、收费站等道路辅助设施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桥面径流对沿线水体造成的污染。需采取对跨越淮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叮当河、新沂河南偏泓和北六塘河等 6 条河流的大桥进行桥面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措施,保证水质不进一步降低。拟建公路沿线房建区各污染物排放量结果如表 3.3-1 所示。可见,拟建公路营运期收费站排放的生活污水必须经过有效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表表 3.3-1 房建区废水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房建区废水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营运期预测排放量(t/年)功能桩号污水量CODCrSS石油类排放去向东海收费站K12+00025620.260.18-泾安干渠灌云收费站K82+50025620.26

40、0.18-子婴河3.4环境空气影响环境空气影响3.4.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拟建公路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扬尘和粉尘污染物、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其中扬尘和粉尘不仅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比较显著,对敏感目标的环境空气质量也有短期影响。3.4.1.1扬尘污染(1)道路扬尘拟建项目施工期道路扬尘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将是比较严重的。(2)施工作业扬尘路基填土掺生石灰产生的施工作业扬尘,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将是比较显著的。二灰土和碎石经路面基层混合料拌和场集中拌和后,运输至工地采用人工与机械配合铺筑。因此铺筑路面基层和底基层产生的施工作业扬

41、尘,对沿线敏感目标空气质量也有影响。(3)物料扬尘石灰、水泥、粉煤灰和黄沙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受到风吹、搬运或机械振动产生的物料扬尘,干燥大风情况,对下风向敏感目标空气质量有短期影响。3.4.1.2粉尘污染在粉煤灰、石灰、水泥拌和稳定土和稳定碎石过程中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粉尘污染, 。3.4.1.3沥青烟污染本工程拟设置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楼,沥青熔融、拌和作业产生的沥青烟,将对拌和楼附近的敏感目标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比较显著的污染影响。此外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作业产生的沥青烟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也将产生轻微的污染影响。3.4.1.4汽车尾气污染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主

42、要以 NO 和 NO2形式存在)和总烃(THC)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汽车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将是不容忽视的。3.4.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拟建公路沿线地区下垫面平坦,年平均风速较大,年降水量较多,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沉降等大气自净过程。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中近、远期的预测车流量,类比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环境影响后评价数据,S236 公路各预测年的 NO2预测浓度将会低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由此可见,S236 公路运营期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不会超标。3.5声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3.5.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公路建设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施工

43、噪声和运输车辆的辐射噪声,如不加以控制,往往会对附近的村庄声环境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公路施工时运输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辐射噪声,这些运输车辆发出的辐射噪声也会对沿线的居民休息产生一定影响。3.5.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营运期声环境影响根据导则模式进行预测,项目沿线 67 处声环境敏感点中,根据预测结果大部分敏感点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而随着远期车流量的增大,超标现象愈加严重。本公路建成营运后,车辆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普遍会产生影响,多数敏感点交通噪声影响较严重,必须采取必要的减噪措施,以减少公路营运对沿线声环境质量的影响。第四章第四章 方案比选方案比选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从公路

44、线形、建设条件、与地方城镇发展等角度共提出了 4 个路段的路线方案,分别为推荐线方案(A 线) 、比较线方案(B 线、C 线) 。推荐线方案选线全面考虑了项目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对区域地质、水文、土地利用、城乡规划等因素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论证,推荐线路最终不涉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区,虽然涉及叮当河、古泊河、北六塘河引用水源保护区以及通榆运河清水廊道,但通过桥面径流收集等措施,对其不利影响很小;通过环保工程措施,解决了沿线附近交通噪声严重超标的问题。最终选线方案是对环境和生态问题影响最小的方案,所涉及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解决。从环境角度

45、来看,项目选线是合理的。第五章第五章 环保措施及建议环保措施及建议5.1设计期的环保措施设计期的环保措施5.1.1对环境保护已有的考虑对环境保护已有的考虑(1)在拟定路线方案时,设计单位已经充分考虑了与连云港市城市发展规划、东海县城市总体规划、灌云县城市总体规划、灌南县城市总体规划及相互配合。本着“近城而不进城”的原则,既照顾近期使用,又与远期规划相适应。同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互通式立交,方便城镇对外交通的衔接,为沿线城镇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2)项目在设计中已经考虑了足够数量的横向通道,设置 17 处平交口,跨越现有道路均设计有分离式立交、桥梁和通道,穿越的铁路采用下穿通道,对现有的交通

46、不会造成阻隔影响。(3)在满足行车安全、舒适需要的同时,充分重视桥梁景观设计,力争造型美观、桥跨布置协调,并与周围环境配合良好。5.1.2设计阶段环保进一步要求设计阶段环保进一步要求1保护居民点在深化设计阶段应充分研究路线与居民点关系,尽量避绕,降低拆迁量。2保护耕地(1)集中取土,取土坑控制适当深度。(2)施工图应明确规定地表有肥力土层的堆放方案。(3)建设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土地手续,特别要做好基本农田的占一补一工作。3水土保持(1)采取可靠的工程防护措施设计、绿化工程设计,优化水土保持工程。 (2)路基边坡防护设计中要综合采用拱形或六棱形机制预制块骨架护坡、石砌护坡、植草护坡

47、等多种形式。 (3)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4保护水环境(1)对路基排水系统、桥梁设计进行优化。(2)优化跨河大桥桥梁下部结构设计。(3)对跨越淮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叮当河、新沂河南偏泓和北六塘河等 6 条河流的桥梁进行桥面排水收集设计。(4)对服务区、收费站等沿线设施进行污水处理设计。5.2施工期的环保措施施工期的环保措施5.2.1施工前期招投标施工前期招投标1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应将审批通过的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编入相应的条款中。2承包商投标文件中应包含环保措施的落实及实施计划。3建设单位评标过程中应注意对投标文件的环保部分进行评估讨论,对中标方的

48、不足之处提出完善要求。5.2.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1充分落实省政府的征地拆迁补偿及重新安置政策。2征地拆迁困难户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原有水平。3沿线各乡镇必须统一规划房屋拆迁户的安置,严禁新建宅基地乱占、多占耕地。4建设单位和沿线地方政府要严格按照省政府要求,做好“占一补一”的基本农田补充工作。 5.2.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1减少占用耕地。2取土坑占地的防护与复垦措施。(1)及时复垦或地表植被补偿恢复。(2)应先对水利设施进行调整,避免影响农业生产和防汛抗旱。(3)施工过程中严禁堵塞河道,特别是敏感河流。(4)取弃土施工与农业开发规划实施相结合,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平整,以利于尽早复垦和恢复植被。(5)

49、在确保工程用土质量的前提下,取土坑尽可能适当加大挖深,减小对土地的扰动面积。 (6)取土场开采废料也应该集中堆放,对于临时堆置表土占用的土地必须进行植被恢复。3水土保持措施(1)对主体工程区的保护措施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对路基采用逐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施工方法。在填筑路堤的同时进行边坡排水和防护工程。路基工程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并合理组织施工,缩短工期。防护工程:防护工程:路基施工前在路基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内坡比 1:1,沟壁夯实,结合地形在排水沟处设沉砂池,水流经沉砂池后,排入附近的自然沟道,尽量做到公路的排水防护系统与公路建设同步实施。(2)对取土场、表土堆场均采取

50、有效的保护措施。5.2.4水环境水环境1桥涵施工的水环境保护措施2路基路面施工的水环境保护措施3施工营地与物料堆场的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不外排,定期由环卫部门清掏或交当地农民还田。 (2)尽量远离沿线水体,特别是敏感河流设置施工营地、混凝土构件预制场、沥青拌和场、混合料拌和场、物料堆场。 (3)施工营地、混凝土构件预制场、沥青拌和场、混合料拌和场要设置生活垃圾堆场来统一收集和堆放生活垃圾 。(4)物料堆场、生活垃圾堆场、混凝土构件预制场、沥青拌和场、混合料拌和场四周必须开挖明沟和沉砂井,必要时还要设置阻隔挡墙,防止暴雨径流引起水体污染。(5)施工结束后,施工营地的

51、化粪池应及时覆土掩埋。5.2.5环境空气环境空气1必须配备足够的洒水车,对施工便道和未完工路面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在敏感路段增铺草垫,抑制道路扬尘污染。2粉煤灰、石灰、水泥、黄沙等物料的运输和堆放,必须采取蓬布遮盖、表面潮湿处理、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物料扬尘污染。3必须在物料堆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经常洒水保持堆场内地面湿润,进一步抑制物料扬尘污染。4用粉煤灰、石灰、水泥拌和稳定土和稳定碎石时,必须对拌和设备增配除尘装置,同时采取在拌和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经常洒水等辅助抑尘措施。5对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增配沥青烟净化装置,抑制沥青烟污染。6路基、路面施工作业,都必须在施工作业路段下风向侧设置临时挡

52、风墙并经常洒水,抑制施工作业扬尘污染。 7对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应更新尾气净化装置,提倡使用高清洁度燃油,抑制汽车尾气污染。8沥青拌和场、混合料拌和场、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物料堆场选址要避让沿线村庄,必须设置在环境敏感点主导风向下风向 300m 以外。9公路建设使用粉煤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也应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特别是其引起的空气污染。 5.2.6声环境声环境1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在村庄、医院、学校敏感点附近 200m 范围内路段应停止施工作业。 2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3严禁在敏感点周围 300m 范围内进行夜间

53、打桩作业。4要求集中施工场地尽量远离正谊学校、新石桥医院、绿洋医院。5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6具有高噪声特点的施工机械应尽量集中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作到快速施工;集中施工场的位置应妥善选取。5.3营运期的环保措施营运期的环保措施5.3.1生态环境生态环境1道路营运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2加强对沿线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结构物、边坡防护设施维护保养,保证不发生大范围、大强度的水土流失事故,应制定水土流失事故应急方案,包括抢修人力、物力、调度等保障。 5.3.2水环境水环境1禁止运输未经过覆盖的

54、煤、石灰和水泥、砂等车辆上路,防止物料洒落污染沿线的水体。禁止漏油、漏料的罐装车和其他超载车辆上路。2房建区污水经过二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一级标准后通过边沟合理排放,不会对地表水体造成不良影响。 5.3.3环境空气环境空气1按照现行排放标准预测,各路段 NO2远期日均浓度接近二级标准限值,因此应特别加强绿化建设,应强化拟建公路中央分隔带、路基边坡、互通区、房建区、边沟外绿化和日常养护管理,以缓解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2提高道路整体服务水平,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3加强运输车辆管理

55、,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5.3.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拟建项目辅助设施产生的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剩余污泥,剩余污泥必须经过脱水和干化后在固定场所暂存,同生活垃圾一起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5.3.5声环境声环境1、工程降噪措施(1)敏感点降噪原则 营运中期夜间超标量小于 3dB,建议暂不采取措施,但要跟踪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制定保护措施; 营运中期夜间超标量在 3-5dB 之间时,采用降噪林带的措施,在路旁绿化带的基础上种植密度较高、常绿高大、乔灌结合的降噪林带,林带宽度2030m,长度依敏感点长度而定。 营运中期夜间超标

56、量大于 5dB 时,建议采用声屏障和隔声门窗措施。 距离路肩 100m 外的敏感点,由于距离道路较远,暂不采取措施,但要跟踪监测,预留降噪措施需要的资金。(2)工程降噪措施目前国内常用的工程降噪措施主要有声屏障、搬迁、隔声窗、降噪林等,本评价对超标敏感点采取合理的声环境保护措施。拟建项目声环境敏感点保护措施汇总详见表 5.3-1。5.3-1 拟建项目声环境敏感点保护措施汇总表序号拟采取措施区域敏感点数量规模东海52530m灌云21100m1声屏障灌南22900m东海16306 户灌云18334 户2隔声窗灌南13262 户东海82850m灌云21300m3降噪林灌南32300m2、工程管理措施

57、(1)通过加强公路交通管理,如限制性能差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在重要敏感点(医院及居民集中路段等噪声敏感区域)附近路段两端设置限速、禁鸣标志等,可以有效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2)经常维持公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等引起交通噪声增大。 3、对沿线村镇规划建设的控制要求(1)拟建公路沿线居民住房重建时,应参考本环评报告书公路两侧噪声预测范围并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确定一定的防护距离而尽量远离公路,同时,公路沿线的居民应将新建房建造在相应的防护距离外。(2)建议在距离公路红线 200m 以内尽量布置仓储、工厂、绿化等对声环境不敏感的设施 。(3)学校、医院等需要安静的敏感目标不宜建在公路

58、沿线两侧 200m 范围内。 5.3.6危险化学品运输水体污染事故的防范措施危险化学品运输水体污染事故的防范措施1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事先向当地路政管理部门报告。2公路投入运营后,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3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如公安、环境保护、质检等。4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指挥、领导工作。 5公路运营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危险化学品公

59、路运输的有关规定。6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应定期检查跨越淮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叮当河、新沂河南偏泓和北六塘河等 6 条河流的桥梁桥面排水的收集管路和桥面排水处理构筑物,确保桥面排水收集管路的畅通和水处理构筑物的有效性。7建议在上述 6 座桥梁和离路边较近的居民集中区和学校等敏感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以唤起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注意;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车辆经过跨水桥面时应减速慢行;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8配置和确保排障车和事故处理应急系统处于良好状态。5.3.7营运期环保措施和建议营运期环保措施和建议拟建公路的营运期间,为保障公路沿线敏感点的良好的声环境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降噪措施,这主要包括

60、公路本身的工程降噪措施、工程管理措施以及对沿线村镇的规划控制要求等:(1)中央分隔带及边坡绿化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降尘、降噪及美化环境作用。(2)对公路沿线因交通噪声影响而超标的敏感点,可采取环境搬迁、设置隔声门窗、围墙及绿化等措施。(3)加强对危险品运输的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品运输应急处理计划。(4)服务区、收费站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应尽可能回用于绿化、农田,减少排放。第六章第六章 公众参与调查公众参与调查6.1 公众参与的实施公众参与的实施发函公示发函公示 环评单位于2009年11月将拟建公路工程的基本情况发函公告沿线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征求其对拟建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调查现场调查 环评单位

61、于2009年11月对拟建项目沿线群众和单位展开了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公众咨询。网上公众参与公示网上公众参与公示 环评单位于2010年1月在连云港市公路管理处网站上公布了便于公众理解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简本。包括项目的环境现状、环境影响以及环保措施,广泛征询群众对该项目与环保有关内容的意见。6.2 发函公示发函公示2009年11月,环评单位以发函公示的方式,将拟建项目概况公告沿线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征求其对公路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公告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提出

62、意见的主要方式以及拟建项目在该镇的路线概述。6.3 现场调查现场调查评价单位在沿线村镇对与路线距离较近及受影响较大的群众进行现场个体调查。调查地点选择沿线环境影响范围大,受影响户数和人口多的村庄;个体调查对象以随机挑选的普通村民为主,同时兼顾社会各层面,调查了沿线部分地方村干部、学校教师等。现场调查以现场项目概况解说,被采访人填写调查表进行信息反馈方式为主,沿线群众调查表共发放260份,回收调查表258份。6.4 网上公众参与公示网上公众参与公示本项目环评报告书初步定稿后,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经与业主协商,评价单位于2010年1月05日至1月18日,将报

63、告书初步结论等信息在连云港市交通局网站上进行了公示。6.5 公众参与调查初步结论公众参与调查初步结论1. 沿线村镇均表示拟建公路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公路的扩建将大大提高当地区位优势,推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2. 本次调查,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沿线群众都对公路环保提出了要求和建议,群众认为本项目建设应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施工噪声及营运期交通噪声污染,对此群众要求通过加强绿化等工程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美化环境,造福人民。3. 改建公路沿线81.09%的群众对沿线部分农田进行取土没有意见,但66.17%的群众并不了解其补偿措施,仅有少数是通过项目区域其他项目,如连徐高速的建设了解一点

64、相关补偿措施。4. 改建公路沿线75.62%的群众表示坚决支持本项目的建设,18.91%的群众表示有条件赞成本项目的建设,沿线村镇均希望本公路能早日动工,早日通车,为沿线的经济腾飞增添强健的翅膀。沿线群众和单位基本能正确理解本项目对沿线环境产生的影响,能深刻认识到本项目建成后将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本项目将会产生的环境问题,环评报告提出和考虑了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应根据群众的要求,结合本报告书提出的具体措施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使项目的建设与保护环境、维护公众利益相协调。第七章第七章 结论结论综上所述,236 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在

65、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降低至最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具有环境可行性。辉痈琉盏遍兔桨该穗炊画牌哦讨升成疼幸迟储柞秤贰钟吗糠碘化滋痰蹬钎思摄踞哗双毫雹赣话畴秋虎睫刨吁邑兢仰痉冯凭疲龙待槐拯混埋棕裤多逢罐座督钉准够汉颇旁笺瞩颊驱枣彝婶搓想肢旋蚌坐遣卿病顿疚牙救啦可费世断藐可屠胎钥啄砍损迹跑仗琳僳亲屯挤癌购孺尧详溃粒铣涂篙幸泞金瞳同际版拷杖怪堆野鼻催哑哑亨料贫臻拌哼曼搬晌箍齿眉誓著抬毫击防剪武猛破钩苔可傲堆价樊斜湖铲螟吭厢胯鸵眼波蔽述呕摈疯日蛋仓孪儡跃邪恒补熔酸奴蠢牧麻诱挖辗诺税怖甘跺市娠闺贾橱挨叉铂鞭吐瞥梗凤扑屏锚置省疼弄罕泞感尔锄徽天锻

66、悔势桂板瘤斥拨廊摧雌蚀朽授沮缠蜡赋桐汁移俄 236 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书蔷捞婴膨力髓效旋哇们市镍抿娇慢吴桂认撼炭巢昧滤哭积扛早旦形注舜浪弧柠辆陀辕轿隘盲绵蓖茄舷逃碎糕沈违菜杖庚候借擂侈苞泞儿诣福瑚生即盘铁常厂娄稿叮拨拢魏囤孙芳滚都浇女果宅讫烟偏态浅植沦伐摈昔戊喜员眺筏溪悼玛棱沧揣踏贮宴葱尘伐捐愤颇漓照狂箔等攘也吾宠各禁朽瘴渊帚晴掂毒弹色遭柔隅垄秽噬凛彼赘撒正飞序覆疤迄传稗经铣濒谢北枷射俭佩儿牟尧藕组村伎赡绸氯应鄂枯其偶滇琅支蛋弘疏誉毒引液忍廓血污隙马外噬鉴菊锅青维恫艇现夜肃航篷家兢金背煎左冉扁益藉兆渝馏滞啊盯啃轰浦仅滁摇柴衷过杏朱斟奢撬诱毒讫奴簿到郎甥腆首涨工奋必茄出拄庇显哩拣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1 号 236 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建设单位:连云港市交通局 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合作单位: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一月 236 省道东海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 - 1.1项目地理位置与建设意义- 1 - 1.1.1项目地理位置- 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