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2020_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备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5629538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吉林省松原市2020_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备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松原市2020_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备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松原市2020_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备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松原市2020_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备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松原市2020_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备考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吉林省松原市2020_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备考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杂交时必须在雄蕊成熟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交时,雄蕊和雌蕊都无须

2、除去C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2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3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 B1/4 C1

3、/8 D1/94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做父本、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母本,将杂交所得F2进行自交,F2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下列操作将会对F2表现型的比例造成明显影响的是A将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交换后进行杂交实验B亲本产生的种子中有少部分没有培育成F1植株CF1植株进行自花传粉的同时又进行人工异花授粉D根据F2植株上种子的性状统计出F2代性状分离比5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D该等位基因在雌

4、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6关于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7利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发现后代雄性个体的性状始终与母本保持一致,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细胞质中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C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D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8下列有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精细胞和

5、初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X染色体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患者9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10鹦鹉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

6、基因决定,其中R1基因控制红色,R2基因控制黄色,R3基因控制绿色。现有绿色雄性鹦鹉和黄色雌性鹦鹉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雌性红色雌性绿色雄性红色雄性1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鹦鹉存在6种基因型B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C3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R3R1R2D红羽雄性和黄羽雌性的杂交后代可根据羽色判断鹦鹉性别1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B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C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

7、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12对于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克里克认为要实现碱基序列向氨基酸序列的转换,一定存在一种既能识别碱基序列,又能运载特定氨基酸的分子。该种分子后来被发现是ADNA BmRNA CtRNA DrRNA13一个被15N标记的、含5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60%B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C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1200个GD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含14N的单链占1/814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

8、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15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16二倍体水毛茛的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q

9、1和q2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B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q2的长度较q1短C突变后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了改变D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17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18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C

10、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19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D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20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中才出现纯合子C既可从子二代中选出,也可从子三代中选出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21下列优良品种与遗传学原理相对应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B射线

11、诱变出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重组C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基因突变D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玉米基因重组22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的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破坏碱基之间的氢键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运载体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细胞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23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A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24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

12、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 B250、500、250C500、250、0 D750、250、025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

13、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BM、N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C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D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二、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50分)26(10分)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可采用如下

14、方法进行验证: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27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

15、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_。(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_(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_;此外,_(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28(10分)某科研机构发现了一种新型病毒,并对该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请思考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据研究人员介绍,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比HIV的遗传物质更稳定。据此可初步推测,该病毒的遗传

16、物质是_,理由是_ 。(2)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对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种类进行研究,分析其五碳糖或碱基种类均可作出判断,如果_,则为DNA;如果_,则为RNA。(3)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其遗传物质种类,将宿主细胞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用该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培养基中的各种核苷酸是否都需要标记?_,理由是_。(4)若该新型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在其DNA分子中A有P个,占全部碱基数的20%,则该DNA分子中的G有_个。29(10分)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XX。等位基因B和b是伴X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B)

17、和细叶(b),且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为_。(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_;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_。(3)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_;子二代雄株中,阔叶细叶为_。30(10分)家猫中有很多对性状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如有尾和无尾(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眼睛的黄色与蓝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在上述两对性状中,其中某一对性状的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现从家猫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猫和多只基

18、因型相同的雄猫作亲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无尾黄眼无尾蓝眼有尾黄眼有尾蓝眼2/122/121/121/124/1202/120(1)基因是本质是_,基因具有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复制是遵循_原则,从而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基因储存的遗传信息指的是_。(2)家猫的上述两对性状中,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性状是 ,基因型是 (只考虑这一对性状)(3)控制有尾与无尾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4)家猫中控制尾形的基因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定律;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父本的基因型是_。 生物答案1.【答案】C 【解析

19、】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其花属于两性花,所以在自交时无须除去雄蕊和雌蕊。在杂交时,必须在雄蕊成熟前除去母本的全部雄蕊,并套袋。待雌蕊成熟后再授以其他植株的花粉,人工授粉后也要套袋;套袋的目的都是防止其他植株花粉的干扰。因此,C项错误。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A对;身高是由基因和环境条件(例如营养条件)共同决定的,故身高不同的两个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B对;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在光照条件下合成了叶绿素,无光时不能合成叶绿素。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对;O型血个体相应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故O型血夫妇

20、的子代都是O型血,体现了基因决定性状。D错: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性状分离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与环境无关。3.【答案】D【解析】基因A1、A2的表达产物N1、N2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N1N1、N1N2、N2N2,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N1占1/3,N2占2/3,由于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因此N1N1占1/31/3=1/9,D正确。4.【答案】D【解析】如果两对性状由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亲本正交和反交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都是9331,A错误;亲本产生的种子即子一代,基因型相同,部分不能

21、形成子一代个体,不会影响子二代9331的分离比,B错误;子一代基因型相同,自花授粉与人工异花授粉不会影响9331的分离比,C错误;子二代植株上种子的性状是子三代,统计的分离比不是9331,D正确;故选D。5.【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长翅与长翅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出现截翅果蝇,说明截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根据截翅为无中生有可知,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根据杂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亲本雌蝇一定为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无论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均会出现长翅截翅=31的分离比,C符合题意;根据后代中长翅截翅=31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符合基

22、因的分离定律,故可推测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项正确;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项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项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项正确。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细胞质中,雄性后代的表

23、现型与母本相同,A项错误;在正反交实验中,雄性后代的表现型始终与母本相同,即正反交实验的后代表现型不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后代的表现型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C项正确;该性状在雌雄性中都有,因此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D项错误。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初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X染色体,但是精细胞不一定含有X染色体,A项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遗传,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B项正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可能携带了正常基因,其儿子不一

24、定患病,C项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

25、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ZW性别决定及复等位基因等有关知识。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该种鹦鹉羽色的基因组合共9种,其中雌性3种,雄性6种,A项错误;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B项错误;据分析可知,3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R3R1R2,C项正确;红羽雄性(ZR1ZR1或ZR1ZR2)和黄羽雌性(ZR2W)杂交,如果ZR1ZR1和ZR2W杂交,后代全是红色(ZR1ZR2、ZR1W),无法根据羽色判断其子代的性别,D项错

26、误。11.【答案】D【解析】活体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有大量S型菌,说明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能稳定遗传,A错误;活体转化实验中,无法说明是哪种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B错误;离体转化实验中,只有S型菌的DNA才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C错误;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其DNA被水解,故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D正确。故选D。12.【答案】C【解析】细胞内的核酸包括DNA和RNA,RNA包括rRNA、tRNA和mRNA。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不能运载氨基酸,A错误;mRNA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将DNA的遗传信息转运至细

27、胞质中,不能运载氨基酸,B错误;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以和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tRNA也能携带氨基酸,C正确;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结构,不能运载氨基酸,D错误。故选C。13.【答案】C【解析】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一条链的4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中T+A占另一条链也为40,A错误;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40,则T+A也占该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0,A=T=20,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500220=200个,B错误;据B中分析可知,G=C=30%,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500230%22=1200个G,C正确;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单链共

28、16条,其中含14N的单链有14条,占总数的7/8,D错误。14.【答案】B【解析】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DNA转录成mRNA,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A正确;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可以转录出mRNA、tRNA、rRNA等,mRNA可以编码多肽,而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物质,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上还含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分子的碱基总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C正确;染色体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正确。故选B。15.【答案】C【解析】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

29、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即配子只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由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不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因此不是所有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错误;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故选C。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以及对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正常情况下,q1和q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A项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30、不到,B项错误;基因突变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没有影响,C项错误;如果突变后产生的是隐性基因,或基因突变发生在叶片或根细胞中,则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会发生改变,D项正确。1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根据题意,该育种方案是将第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正确。18.【答案】C【解析】重复序列位于膜蛋白基因编码区,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嘌呤碱基的比例50%,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不会影响该比例,B错误;CTCTT重复6次,即增加30个碱基对,由于基因中碱基对数目与所编码氨基酸数目

31、的比例关系为31,则正好增加了10个氨基酸,重复序列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正确;重复序列过多可能影响该基因的表达,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变大,D错误;故选C。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A项正确;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亲代,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B项正确;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C项正确;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为0,D项错误。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杂交育种的过程。杂交育种从子二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不同性状的纯合个体选择时间有区别,如选择双隐性性状个体

32、,可从子二代中选出;选择双显性性状个体可从子三代中选出,C项正确。2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不同育种类型的遗传学原理。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项正确;射线诱变出青霉素高产菌株所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项错误;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培育采用了基因重组,C项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玉米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D项错误。2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操作。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而不能破坏碱基之间的氢键,A项错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需要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得到抗除草剂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重组DNA,B项正确;目的

33、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之后,需要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C项正确;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可以用含有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D项正确。23.【答案】B【解析】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非整倍性变异,A错误;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原理为基因重组,子代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未改变,与染色体变异无关,B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后,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才能培育出稳定遗传的小黑麦,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原理,D错误;故选B。24.【答案】A【解析】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

34、: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4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2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5.【答案】B【解析】本题以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探究为情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操作过程当中出现杂菌污染,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为杂菌,A合理;若M

35、、N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形成的菌落,需要MN混合在一起才能生存,而该菌落来自于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单个细菌不可能混合培养的细菌。B项不合理。M、N菌株混合培养后在基本培养基上可以生存。推测可能是混合培养过程当中,菌株间发生了基因交流,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C合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在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当中已突变的基因也可能再次发生突变得到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存的野生型大肠杆菌,D合理。故选B。26.【答案】(1)显性性状(2)31 31 31 11 【解析】(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中存在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其通常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2)玉米是异花传粉作

36、物,茎顶开雄花,叶腋开雌花,因自然条件下,可能自交,也可能杂交,故饱满的和凹陷玉米子粒中可能有杂合的,也可能是纯合的,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首先要确定饱满和凹陷的显隐性关系,再采用自交法和测交法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

37、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27.【答案】(1)不能(1分) 原因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有A基因,都可能遗传给女孩(3分) (2)祖母(2分) 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祖母(3分) 不能(1分)【解析】(1)若是常染色体遗传,祖父和祖母都是Aa,则父亲是AA或Aa;外祖父和外祖母也都是Aa,母亲的基因型也是AA或Aa,女孩的两个A分别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但是父亲和母亲的A可能来自于他们的父母,所以不能确定,如图: 由图解可看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有A基因,都有可能传给该女孩。(2)该女孩的其中一个X来自父亲,其父亲的X来自该女孩的祖母;另

38、一个X来自母亲,而女孩母亲的X可能来自外祖母也可能来自外祖父,如图: 28.【答案】(1)DNA DNA一般是双链,而RNA一般是单链,DNA的结构比RNA更稳定,不易发生变异 (2)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或含有碱基T 五碳糖是核糖或含有碱基U (3)不需要 如果对各种核苷酸都进行标记,则该病毒的核酸无论是DNA还是RNA,在病毒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4)1.5P 【解析】(1)HIV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一般为单链,结构不稳定;DNA一般是双链,结构比RNA稳定,不易发生变异,所以可初步推测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2)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组成RNA的五

39、碳糖为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所以,如果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或含有碱基T,则为DNA;如果五碳糖是核糖或含有碱基U,则为RNA;(3)如果将各种核苷酸都进行标记,则检测到的病毒核酸无论是DNA还是RNA,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应该只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或尿嘧啶核糖核苷酸;(4)根据题意,DNA分子中的全部碱基数为5P,A为P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为P个,则C+G=3P,则C=G=1.5P。29.【答案】(1)21 (2)71 31 (3)阔叶 31【解析】(1)阔叶雄株(XBY)和杂合阔叶雌株(XBXb)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中雄株为1/2XBY、1/2XbY,可产生1/4XB、1

40、/4Xb、1/2Y三种配子,雌株为1/2XBXB、1/2XBXb,可产生3/4XB、1/4Xb两种配子,子一代相互杂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理论上,子二代中雌性仅1/2存活,雄株数雌株数为21。(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XBXB、1XBXb,则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71;子二代雄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XBY、1XbY,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31。(3)据上述分析,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阔叶;子二代雄株中,阔叶细叶为31。30.【答案】(1)遗传效应的DNA 双螺旋 碱基互补配对 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2)无

41、尾 AA(3)常 X F1代雌猫中无蓝眼,雄猫中出现蓝眼(4)基因的自由组合 AaXBXb AaXBY【解析】(1)基因与DNA的关系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本质是DNA,因此与DNA一样,具有双螺旋结构、且在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F1中不论是雌性个体还是雄性个体,无尾有尾的比例都是21,因此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且无尾是显性性状。(3)F1中不论是雌性个体还是雄性个体,无尾有尾的比例都是21,与性别无关,因此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雄性个体中蓝眼黄眼=11,在雌性个体中只有黄眼,无蓝眼,在雌雄个体之间颜色的比例不同,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4)由(3)分析可知,家猫控制颜色的基因和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可知,亲本雌猫和雄猫的表现型相同,后代中尾形和颜色都发生了性状分离,因此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是杂合子,母本的基因型是AaXBXb,父本表现型与母本相同且为杂合子,因此父本的基因型为AaXBY。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