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考前速练题库1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5290896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X 页数:194 大小:195.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考前速练题库1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考前速练题库1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考前速练题库1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考前速练题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考前速练题库1(1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考前速练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弄,古时候称乐曲的一章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该乐曲有三章;有时人们也以“弄”代指乐曲。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和诗、书、易、春秋合成“五经”。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年号,“太祖”是他逝世之后给予的庙号,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说的就是他的事情。D、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六国时即有博士,秦沿用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国子博士即在国子监任职之学官。答案:C解析:元嘉是南朝刘义隆的年号,考的是课内永遇乐京口北固

2、亭怀古的课下注释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答案:C解析: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B、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

3、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D、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答案:C解析: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

4、指军&队。答案:C解析:“除”,任命官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答案:D解析:“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筵,是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B、景泰,成化,都是我国古代一种纪年法,即用皇帝

5、的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学校等事项。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答案:D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拟谥号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B、吏部为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C、服阕的意思是服装缺乏,“阕”通“缺”,文中之意为刘春赴任南京吏部尚书,却无一套好

6、衣服,所以内心忧虑。D、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叫谥号。答案:C解析:“服阕”又称“服除”,“阕”为“终了”之意,乃守孝期满除去孝服。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B、正朔指一年第一天。正就是正月,朔就是初一。古时候改朝换代,新王朝常常重新制定正朔。C、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将军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皇帝出京以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者住宅。D、“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之“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也有说为司

7、马、司空、司徒。答案:C解析:行宫是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弄,古时候称乐曲的一章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该乐曲有三章;有时人们也以“弄”代指乐曲。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和诗、书、易、春秋合成“五经”。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年号,“太祖”是他逝世之后给予的庙号,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说的就是他的事情。D、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六国时即有博士,秦沿用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国子博士即在国子监任职之学官。答案:C解析:元嘉是南朝刘义隆的年号,考

8、的是课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下注释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指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分三等:中二千石,月得百八十斛;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得百斛。东汉二千石称“真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C、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还可指众儿。文中“诸子”指官名。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答案:C解析:“诸子”在文中指

9、“他的儿子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答案:C解析: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即除去丧礼之服。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

10、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D、“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都表示官职调动,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授,是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专用术语,文中是“委任”“任命”的意思。B、殿试,由皇帝认定的博学之士主持的考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C、通判,是官职名,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而设“通判”一职。D、谥,是指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带有褒贬善恶意义的称号。答案:B解析: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1、()A、郎,帝王侍从官的通称,东汉以后为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B、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使者持节的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利。C、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D、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是米仓,引申为俸禄。答案:B解析:应当是“代表皇帝的身份”,“代表皇帝亲临”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升等。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C、“春秋”有多种含义,可指儒家经典春秋,文中用以指年龄。D、“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12、。答案:B解析: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本意是台阶,还有免去官职,清除的意思;摄,代理,表代理官职的还有行、署等;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B、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具有艺能人士供职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C、尊号是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对皇帝的特殊称号。从唐代开始,为了神化皇权,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D、丁忧,即官员家中有丧事要回家奔丧、居丧的意思。后来丁忧特指父母之丧。致仕,就是退休,意为“还禄位于君”,也就是辞官在家闲居。答案:A解析:除

13、:任命,授职。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答案:C解析: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B、父忧,是丁父忧,是指子女遭逢父亲去世而守丧事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

14、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连坐,是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答案:C解析:“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B、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C、拜、转、出,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

15、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D、弑,杀。古代专指子杀父、下杀上为“弑”。宇文化及本为隋炀帝近臣,他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故文中称其为“弑君之贼”。答案:A解析:有的爵位可以世袭,宋代之后也有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邸,指古代太子继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在本文中则指“未登基即位”。B、阙下,即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借指京城。在古代有时还用其代称“天子”。C、手诏,即帝王亲笔写的诏书,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封建后期手诏也常由人代笔。D、车驾,指马驾的车,这里特指帝

16、王所乘的车,用为帝王的代称。答案:A解析:“指古代太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错,应是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即位前的住所。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袭就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称诸侯之死,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答案:D解析: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

17、。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答案:D解析:“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23.(2016年全国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

18、、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答案:D解析:“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请求退职,这话是对的;但称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D、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答案:B解析:雅为朝廷之音,颂

19、为宗庙之音。2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

20、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答案:B解析:A禅位:君王將帝位禅让給贤人或让位。指帝王生前將帝位傳給子孙。不是皇帝登临皇位。C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26.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笼,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D、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答案:D解析:“不豫”是天子有病的讳称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21、一项是()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加”,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D、男子20岁称弱冠,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女子16岁时将头发绾成一个髻,以簪插定发髻。答案:D解析:女子一般15岁行笄礼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畿辅都

22、指京城附近地区。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D、祟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答案:D解析:“汉武帝”是谥号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B、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

23、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C、拜、转、出,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D、弑,杀。古代专指子杀父、下杀上为“弑”。宇文化及本为隋炀帝近臣,他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故文中称其为“弑君之贼”。答案:A解析:有的爵位可以世袭,宋代之后也有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B、征,

24、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答案:D解析:后世要有封爵的大官之死才能称薨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

25、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答案:C解析: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之一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

26、官员。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答案:C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D、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答案:B解析:雅为朝廷之音,颂为宗庙之音。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27、一项是()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答案:D解析:后世要有封爵的大官之

28、死才能称薨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是决策机构,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C、合从,战国时六国地处南北,联合据秦,故称合从,文中指联合。D、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答案:D解析:“足下”是敬辞,“上称下”错误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

29、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答案:C解析: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即除去丧礼之服。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D、“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都表示官职调动,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

30、,是“佐助”的意思,“掾史”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B、废朝,即停止上朝,指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以此表示哀悼。C、“丁内艰”,指儿子遭父丧;“丁外艰”指儿子遭母丧。D、宗庙,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答案:C解析:“丁内艰”指儿子遭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B、“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检查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C、“夷狄”是先秦时

31、期我国的华夏统治者对于周边其他民族的称谓。从分布区域看,又称之为东夷、北狄。D、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答案:A解析: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

32、指礼服。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答案:A解析:“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错,陈情表出师表都有情感的流露。4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金代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B、豪右,指恃权乱法的豪门大户。右,右族,封建时代以右为上。汉代,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C、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一般为虎形,分左右两半,一半交给将帅,一半由皇帝保存,两个虎符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D、助教

33、,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监祭酒、博士教授生徒。其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学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答案:B解析:“豪右”是豪门大户,“恃权乱法”错误。“封建时代以右为上”表述不准确。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答案:D解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4

34、3.(2014年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答案:B解析:根据上文孝敬皇帝不曾继位可知,“南面”应该是皇帝继位的意思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B、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C、爵,是古代

35、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伯、公、侯、子、男五等爵位。D、“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受罚。答案:C解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加”,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D、男子20岁称弱冠,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女子16岁时将头发绾成一个髻,以簪插定发髻。答案:D解析:女子一般15岁行笄礼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36、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科给事中,明代首设,具有劝谏和监察双重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稽查吏部事务。B、里甲,明朝时期的社会基层组织,每一里为一百一十户,多推丁粮较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C、南京,明代两京之一,与北京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对明代政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D、拾遗,文中指古代官职名,武则天时期始置,具有讽谏和举才的职能,对古代政治环境有很好的净化作用。答案:D解析:文中“拾遗”是动词,并非官职名,是稽查纠过之意。4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

37、,“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

38、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答案:B解析:“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48.(2016年全国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答案:D解析:“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请求退职,这话是对的;但称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39、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C、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D、春秋,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答案:A解析:“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谥号,而非“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50.下列对文

40、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B、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答案:C解析: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5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即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B、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

41、,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D、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名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答案:C解析:“博士”是古代学官名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艰指“母丧”。“丁忧”“丁艰”均指遭父母之丧。古代官员有父母丧,须解官为父母守制。传统礼制规定居父母之丧,丧期为三年。B、金紫是“金印紫绶”的简称,秦汉时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列侯等皆金印紫绶;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亦指代贵官。C、车驾有车马之义,此处代指天子。乘舆、陛下、官家、天王、天帝、至尊、国家、圣上、万岁亦为皇帝的代称。D、博士是古代学

42、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唐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等,后世沿置。答案:A解析: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本意是台阶,还有免去官职,清除的意思;摄,代理,表代理官职的还有行、署等;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B、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具有艺能人士供职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C、尊号是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对皇帝的特殊称号。从唐代开始,为了神化皇权,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D、丁忧,即官员家中有丧事要回家奔丧、居丧的意思。后来

43、丁忧特指父母之丧。致仕,就是退休,意为“还禄位于君”,也就是辞官在家闲居。答案:A解析:除:任命,授职。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篇、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中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答案:D解析:“刍荛之见”是认

44、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并不是用“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提升职务,“谪”“左迁”是降低职务。B、“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

45、“忠武”,岳飞谥为“武穆”。答案:D解析:谥号是不针对平民的5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明代殿试及第者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B、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C、终制,服丧满期三年(实际时长为二十七个月)。“制”此指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谓之“守制”。D、宪宗,文中指明宪宗朱见深,宪宗是庙号。与年号不同,庙号是皇帝死后,在

46、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英宗、康熙等。答案:D解析:“康熙”为年号57.(2014年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答案:B解析:根据上文孝敬皇帝不曾继位可知,“南面”应该是皇帝继位的意思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表示

47、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有“行”“署”“权”“假”等。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服阕”。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C、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答案:B解析:服阕,服丧期满。5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

48、的生员。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答案:C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6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指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分三等:中二千石,月得百八十斛;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得百斛。东汉二千石称“真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

49、和知府为“二千石”。C、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还可指众儿。文中“诸子”指官名。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答案:C解析:“诸子”在文中指“他的儿子们”6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D、耆艾,

50、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答案:B解析:“乘传”意为乘坐驿车出使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制度。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C、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丧。D、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礼。答案:C解析:“内艰”指遭母丧6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

51、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答案:C解析:“除”,任命官职6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即除去丧礼之服。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D、“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都表示官职调动,其中“出”与

52、“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答案:D解析: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6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C、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D、春秋,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答案:A解析:“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

53、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谥号,而非“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6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D、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答案:A解析:“古代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

54、及笄而字。6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弄,古时候称乐曲的一章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该乐曲有三章;有时人们也以“弄”代指乐曲。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和诗、书、易、春秋合成“五经”。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年号,“太祖”是他逝世之后给予的庙号,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说的就是他的事情。D、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六国时即有博士,秦沿用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国子博士即在国子监任职之学官。答案:C解析:元嘉是南朝刘义隆的年号,考的是课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下注释6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55、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居舍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于内史省,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出入,也称宫禁。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但庶人不能设庙;也是王室或国家的代称。D、岁考,古代每三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除四书五经、五言六韵外,晚清还有策论。答案:D解析:“岁考”是指每年对官吏的考核6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

56、直延续到清朝。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答案:C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7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答案:B解析:

57、“军令”由兵部掌管7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答案:C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7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B

58、、“袭”,继承,特指继承爵位等。封建时代袭位指子孙承袭先代的尊位,不含皇帝将九五之尊传给儿子。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答案:B解析:皇帝将九五之尊传给自己的儿子,也可称为“袭位”,或者叫“世袭”。7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升等。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C、“春秋”有多种含义,可指儒家经典春秋,文中用以指年龄。D、“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答案:B解析

59、: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在州之上。B、朔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望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180的时刻。在古代即为农历每月的十五和月末最后一天。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古代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褒贬善恶的

60、一种称号。一般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答案:B解析:“朔”指初一,“望”指十五。7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答

61、案:D解析:论语不是六经7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B、左迁指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C、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答案:C解析: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7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多指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熙宁、太宗、康熙等。B、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

62、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D、御史,文中指官名,汉以后,御史职衔多有变化,职责专司纠弹。答案:A解析:太宗是庙号,不是年号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B、禁内,即宫禁。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C、六宫,本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后用六宫代指皇后。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分为公、卿、士、庶四种。答案:C解析:六宫泛指后妃7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通过中央政府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B、除丧,古代居丧期穿丧服。古时官员遇父母去世,须辞官守丧。期满后才可复职。C、超授,升迁,亦指越等授官。“进知制诰”中的“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王珪为金紫光禄大夫,封岐国公。所以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