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冀教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5284845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冀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古诗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释醉书:喝醉酒时写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1)“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意思是(2)这四句诗就像四幅画:“云、”四字,写岀了夏日暴雨骤至又雨过天晴的特殊景象。(3)诗的前两句巧用比喻,“”“”描绘云和雨的特点;“”和“”又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后两句中一个“”字突出天色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2. 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习题。_,_。_,

2、_。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文学家_。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之情。5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_3. 课外阅读。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3、沉(1)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汹涌:_深沉:_(2)作者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的原因是。(3)对文中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 )A.“我”爱这片土地,是因为这片土地能给“我”提供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我”感动哭了。B.“我”对这片土地的爱,也就是对祖国的爱,除了满眼含泪的方式,没有其他的方式表达“我”的爱。C.“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祖国爱得很深,当看到祖国有难的时候,心中的痛苦就十分强烈。(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 阅读理解。竹石郑燮(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 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

4、扬州八怪”之一。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1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括号处,应填_。2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5.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浪淘沙作者:代诗人。九曲黄河万里沙,( )。( ),同到牵牛织女家。江南春作者:代诗人。(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书湖阴先生壁作者:代词人。(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1填空。2两首诗运用了_、_、_等修辞手法。3浪淘沙这首诗写作者真实看到的诗句是: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4浪淘沙诗的前两句写_,突出了九曲黄河_的特点。诗的后两句

5、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_。5江南春诗中,诗的前两句抓住_等景物,描绘出一幅_,写出了江南春天_的特点。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_的情感6“_,_。”这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组对偶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_。6. 古诗鉴赏。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和“家家”?请谈谈你的着法。_7. 对比阅读。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

6、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何当”的意思是()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诗中的“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_”象征受到了重用,“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的意思是_。5竹石赞美竹子怎样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8. 朗读古诗泊船瓜洲,完成练习。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京口瓜洲一水间(jinjin),钟山只隔数(shsh)重(chnzhn)山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nhi)。2泊船瓜洲是_代诗人_写的。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_,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_,不禁勾起了浓浓的_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_,还”的意思是_。3选择正确的解释。(1)诗中一水指的是:(_)。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_)。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4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_5分析并理解句子。(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

8、字好在哪里?_(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山一程,水一程(_);风一更,雪一更(_)。(3)写几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_6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举头望明月 清泉石上流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明月松间照 低头思故乡9. 默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_,_。_?_。_,_。_,_。1默写古诗。2理解词语。卜算子:_ 鲍浩然:_之:_ 浙东:_欲:_ 才:_始:_ 若:_3这是一首_诗,第一句诗用了_的手法,第二、三句诗用了_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借春表达了作者的_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

9、_。4这首词王观起首用_比喻_,用_比喻_。然后进行_问,“_”?然后回答:“_。”这是指_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_,_。最后,作者嘱咐_:_,_。5词的上片着重写_,起首两句,运用_,把_变成_,把_时所见_化为_。6“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_;二指_。10.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诗题中“书”的意思是_。这首诗写了_的情境。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_。3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黑云/翻墨/未遮山B.白雨/跳珠/乱入船C.卷地风来/忽吹散D.望/湖楼下

10、/水如天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这首诗作者是_代诗人_。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_12. 古诗品悟。乡村四月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前两句描画的景象。_2后两句主要写农家的繁忙,句中的“蚕桑”、“插田”分别照应了首句的“_”“_”。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13.

1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中描绘的是_时节的景色,由“_”“_”可以看出来。2“唱黄鸡”的意思是( )A.比喻时光流逝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C.黄鸡报晓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意思是_?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

12、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_)(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_)(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_)1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这首诗是_代诗人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

1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的心情。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_)(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_)15. 阅读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_,载渴载饥。我心伤悲,_!1将诗句补充完整。本诗选自。“薇”指_。2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_”与“_”、“_”与“_”、“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_”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_”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_4采薇(节选)没有表达了诗人(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8 / 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