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话复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5274072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以本为本话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本为本话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本为本话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以本为本话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本为本话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以本为本话复习,唯有源头出活水。华罗庚曾介绍过一种“找另一条线索把旧东西重新贯穿起来”的复习方法,这种线索有两种:一种是内在形式,也就是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另一种是外在形式,也就是以外在的形式把几部分知识贯穿起来,系统化、条理化。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约80%的基础题,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笔者认为教科书是中考题编写的源头,复习教学时我们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可以把知识串一串,对典型问题、例子进行适当变式,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中考的复习效率。1、串知识点,知识连成片。

2、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例如,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单元内容,笔者以表格的形式以一个基础、两个要点、三种延伸、四个异同点的复习提纲提出,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思维活跃就会立即想方设法去寻找提纲的答案,问题解决的同时学生对这单元知识结构也就明晰了。又如,在复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把它分成几种类型。A:握手问题(签合同、球类联赛、赠礼物等);B:增长(下

3、降)率问题;C:传播问题(分传播源重复传播、传播源不重复传播、传播源消失三类);D:面积问题; E:经济生活问题; F:简单的综合题等。复习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时笔者把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出现请研究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及其性质,并尽可能多地写出有关结论,通过这道题目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把二次函数的知识点都复习了一下。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这种把知识串联复习的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更条理化、系统化,能把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实现厚薄间的转化,确实能提升复习效率,。2、串“典型图形”, 学生的学习效益更高。 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人的学习过程是个体经验、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过程;学生

4、的认知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不断反复循环中实现的。在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时,笔者把典型的图形(如下图)串在一起。借助典型图形把解直角三角形中测量问题,航海问题等贯穿其中,达到知识的有效整合。又如,在复习全等三角形时,笔者把两个全等的基本图形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变成全等图形中典型的图形,再赋予具体的条件去解决问题,提升了复习的效率。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在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时,所做的大量工作是把教材内容处理成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益才会更高。3、串“试题的关联题”, 分析试卷更有效。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曾经打过比喻,知识犹如珍珠,如果不会整理,只是一盘散沙,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穿

5、成美丽的项链,才会价值连城。在复习阶段,反馈之一就是做往年的中考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相关题,把题目作适当的串联,提高分析试卷的有效性。如,根据中考题串联题目,已知:1 在要求学生能准确的求方程(组)或不等式的解后,对原题作适当的变式。比如:若a为方程的解,求 a2-14a-1的值;若a为不等式的解,求 y=a2-4a-1的y取值范围;当x为何值时,直线y=5x-3总在y=1-3x的下方。笔者认为,这样串题目分析试卷重在引导学生多总结方法,使学生做一题明一路,分析试卷时以题带知识点,重在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点的联系把它穿成线、连成片,编织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勾起对知识的回忆,对

6、原题作简单的变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4、一题多变、一图多换-以题带理,能力得提高变式教学法,它的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情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在相同条件下迁移、发散知识的能力。变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学生尝试到成功的乐趣,达到解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能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升复习的效率。笔者在复习课教学中尝试用变式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已知点D、 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那么,当A

7、BC满足什么条件时,DEF是等腰三角形?变式1、(1)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DEF是等边三角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DEF是直角三角形?(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变式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点E 、F、G、H分别是AB、BC、CD、DA各边的中点,请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矩形?正方形?本题的切入点较低,主要是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变式1和原题的难度没有差别,重在串知识点。变式2和原题相比难度有所提高,但第一问是书本的练习,把这些题通过变式的形式放在一起,由于结论的要求的不断变化,需要学生不

8、能再机械地模仿,排除非本质特征的干扰,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把这些题串在一起,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也大有帮助,特别对学生学会用三角形的中位线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又如:如图,的边在直线上,且;的边也在直线上,边与边重合,且(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与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沿直线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交于点,连结,猜想并写出与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3)将沿直线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的延长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结,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与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9、该题是2008年河北的中考题,由于三角形EFP的平移,条件产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同时达到了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在知识纵横联系中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选择重点突出,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撞出智慧。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时,要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实现复习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5、一题多解、多题同解-解题思路的优化,习题的类化华罗庚先生指出:“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

10、中得其下。”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数学教师不能满足于只会做题,还应研究解题的方法;不仅要研究具体的解题方法,还要研究解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这样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才能得心应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有许多一题多解的题目,多让学生尝试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产生多种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的解题方案,优化了解题思路,达到质的提高,从而优化复习的过程。考查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教师在复习制定中选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

11、和规律。如:(1)k取何值时对任意实数x,代数式x2 +2x-k的值都大于0;(2)k取何值时,方程x2 +2x-k=0没有实数根;(3)k为何值时,对任意实数x,不等式x2 +2x-k0恒成立;(4)k为何值时,函数y= x2 +2x-k的图象全部在x轴的上方。这四题的解法是一样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复习课时把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下对学习困难的同学和学习中等的同学是大有帮助的。又如在复习应用题时,可以选下列4个题目作为例题。(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分钟行70米,乙骑摩托车每分钟行180米,问经过几分钟,甲乙两人相遇?(2)从A地到B地,汽车需8小时,拖拉机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8天,乙队单独做需10天,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4)一池水单开甲管需8小时可以注满,单开乙管嘘10小时可以完成,两管同时开放,几小时可以注满?上述四道应用题,题目表达方式虽不同,有的看似行程问题,有的看似工程问题,但本质基本相同,数量关系、解答方法基本一样。这样的归类训练复习,学生通过分析异同,便能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做有心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引导学生加强解题方法的积累和归纳,研究解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这样就能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高屋建瓴,最终达到提升复习效率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