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1浙科版必修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5128566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1浙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1浙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1浙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1浙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1浙科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旧课;展示细胞膜动态FLASH图,问学生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思考回忆细胞膜知识点,回答老师的问题以生动形象的细胞膜动态FLASH图做开场引入,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为学习本节课内容打下知识基础;二、水分子扩散和渗透的概念;教师设疑:为什么家里的加湿器的蒸汽可以飘遍整个房间?引出水分子扩散和渗透,以及两者的比较结合生活,积极思考,了解扩散和渗透通过同学都熟知的生活用品加湿器来引出水分子扩散和渗透,简单明了,同学们也容易接受,对于概念的掌握起者抛砖引玉的作用;(1)渗透吸水的第一个影响因素浓度差;为进

2、一步让学生了解水分子渗透,教师设疑:青菜放在盐水中会干瘪,放在清水中会变得干挺,为什么啊?教师进一步分析水分子渗透原理,通过PPT展示,比较外界浓度和植物细胞液浓度,得出水分子从水分子数量多的地方流向水分子低的地方;学生总结:放在盐水中,植物失水;放在清水中,植物吸水;学生概括: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对简单的生活事例进行比较和思考,挖掘出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引出本堂课内容,同时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2)渗透吸水的第二个影响因素半透膜;(3)探讨动植物细胞都可看成渗透系统;(4)运用渗透机理,解决实际问题(5)植物渗透机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探讨如何环境问题教师设疑:植物渗透吸

3、水除了与溶液浓度差有关(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做渗透装置演示实验,做对比实验:A装置中玻璃漏斗口扎上棉纱布(全透)。B装置中玻璃漏斗口扎上猪的膀胱膜(大分子不能透过,水分子可以透过)。C、装置中玻璃漏斗口扎上塑料薄膜。把三个玻璃漏斗口朝下,在漏斗里装满滴有红墨水的蔗糖溶液(蔗糖分子是大分子),分别放到三个装有清水的烧杯里,让学生观察现象。3、教师提问:1)是什么力量使B装置中的蔗糖溶液上升?为什么A装置中的蔗糖溶液下降了?C装置的液面没有任何变化?2)如果把B装置的水换成等浓度的蔗糖,你认为蔗糖溶液还会上升吗?4、再进行FLASH演示实验,让学生对于实验

4、印象更加深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二是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对于动植物细胞而言,当外界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大时,植物失水;当外界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小时,植物吸水;5、在理解渗透原理的基础上,设疑:为什么活细胞可以看成一个渗透系统?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原生质层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另外液泡细胞具有一定的浓度(即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形成浓度差。因此植物浓度和外界浓度进行的比较,确切的说,是植物的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动物细胞;7、通过刚才所讲授的知识,教师现在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

5、生翻书到课本54页渗透使红细胞破裂,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图,引出质壁分离的概念。让学生来对照分析在细胞内外水分子数相对变化时,红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变化,说出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和机制,注意两者的不同之处。并及时通过PPT布置题目进行巩固。8、根据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教师设疑:我国现在有好多地方的土地都已经盐碱化了,大家运用刚才所学到的渗透知识想一下,这样会对植物造成影响吗?教师问:那我们该如何做啊?学生观察现象,A下降,B上升,C不变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半透膜(猪的膀胱膜)的存在对渗透吸水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对刚才青菜实验的理解,思考总结出浓度差是发生渗透吸水的另外一个原因理解液面上升的原理认识渗透原理

6、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细胞知识,结合渗透机制,对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动物细胞进行了解;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刚才所学的渗透知识,分析归纳,积极发言,说出现象发生的原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外界溶液浓度如何影响水分得失的理解;学生积极发言:会影响的,外界环境的溶液浓度大大超过植物根的本身,根据水的渗透原理,当外界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大时,植物失水。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植物因失水而枯萎;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要保护环境!通过这种模型教学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将生活经验以外的情况作出仿真,因此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教师和学生可同时进行言语交流和视觉直视,实现了教学目标,

7、突破了第一个教学难点;通过动植物细胞对比的观察,同学的思考讨论,以及结合所学知识,更生动形象的了解渗透机制,深化理解知识点,了解动植物细胞渗透系统的区别;通过课本中红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的观察来巩固刚才关于渗透吸水的机理,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正确和熟练掌握关于渗透吸水机制的相关知识或技能,实现教学的能力目标;恰倒好处的关于环保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马上把刚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具体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1)自由扩散以及特点;(2)易化扩散以及特点;1、(1)展示一张关于各种物质运输进出细胞膜的

8、FLASH,有些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有些则不可以,以此进入新话题:物质出入细胞有哪些方式?(2)展示自由扩散的FLASH,让学生观察这种扩散有什么特点,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让学生举例。由于学生基本上只了解水分子和气体,教师进行补充甘油,脂肪酸 ,酒精,苯并解释原因。2、(1)教师设疑:刚才这种方式只适合小分子,那么稍微大一点,就不能用这种方式了,那么它们用什么方式呢?(2)让学生观看PPT上关于易化扩散的FLASH,并让学生总结特点(3)教师回答:是的,这种方式借助一种蛋白质,我们称它为载体蛋白。这个过程也不需要能量,这种物质从浓度高一侧转运到浓度低一侧,我们称它为易化扩

9、散。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4)让学生比较自由扩散和易化扩散;(5)教师总结:我们把自由扩散和易化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即转运不需要能量,物质运输从浓度高到浓度低;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扩散从浓度高到浓度低,不需要能量,直接运输;学生回答:扩散从浓度高到浓度低,需要借助一种蛋白质,不需要能量;学生讨论后回答:不同点是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自由扩散不需要;相同点是两者都不需要能量,物质从浓度高到浓度低转运用多媒体演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各种方式,直观形象,能具体表现出事物的空间中的关系,缩短课本中难懂字词和脑中抽象思维的转化时间,正确理解跨膜运输的各种方式以及区别;(3)主动运输以及特点;(4)胞吞和胞

10、饮以及特点;(5)列表方式比较物质运输方式各个特点和彼此区别;3、 质疑:如果只有被动运输,那么细胞内外的浓度应该差不多,但事实上,海水雨的鳃要把体内的盐从浓度较低的体液排到浓度很高的海水里;海带中的碘离子比海水高出40倍。这就说明除了被动运输外,还需要一种运输方式,把物质从浓度低到浓度高转运,我们把它称为是主动运输。展示PPT上关于主动运输的FLASH,让学生总结特点,4、 教师举例:钾离子,碘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氨基酸等;5、 (1)教师提问:大家看到过变形虫吧,物质是如何进出它的体内的呢?还有我们体内的吞噬细胞,它是如何消灭病毒的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说:大家从日常生活

11、知识中就知道了,物质出入细胞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被动和主动运输,还有向变形虫和病毒这样通过包裹这样的方式进入体内的。引出胞吞和胞吐。举例: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酶的分泌; 6、PPT上打出列表关于扩散,渗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饮在被转运物质,耗能情况,载体三方面进行区别比较,让学生总结物质出入细胞的六种方式;教师用投影的方式,把表格填的好的与不好的进行对比展示,及时纠正学生的知识漏洞,加深记忆。学生观察FLASH后回答:物质从浓度低转运到浓度高;需要载体蛋白,还需要能量学生大家一起讨论起变形虫来:它的身体变形,把物质包裹进入身体的,吞噬细胞也是学生按四人小组完成列表;在多媒体上展示列表来比

12、较物质运输的各种方式,清晰明了,之后通过投影同学填好的表格来查漏补缺。通过师生合作互动的方式完成,不仅便于教师检测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和记忆,突破了教学的第二个难点;(三)小结和知识拓展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 和学生一起做思考题:品质好的护肤品通常很快被人体的皮肤吸收,这是为什么呢?请根据你的理由推测出护肤品的某些成分,并说明你的理由。学生经过本次课学习,知道了甘油类物质很容易穿过细胞膜,因此推出护肤品中有甘油类物质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护肤品,结合本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回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实现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