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5077823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地球上存在生命 ,其原因是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 距离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适宜的温度、大气层、液态水等条件。2、(1)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2、。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 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出现极光 、引起自然灾害(地震、水旱灾害)。3、(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 西 向 东 北 逆 南 顺 一个 恒星 日一个 太阳 日除 南北极点 外,都是 15/h 规律: 纬度越低速度越大,南北两极点为0 公转自 西

3、向 东 北 逆 南 逆 一个 恒星 年 大约 1 /d。大约 30 km/s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 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 慢 (2) 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0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90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由昼入夜叫 昏线 ,由夜入昼叫 晨线 。 (3)时间计算:东 加 西 减 。(加减)地方时:因 经度不同 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

4、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纽约为 3时 。国际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以 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日界线以西是 东 十二区(东,西),以东是 西 十二区(东,西),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 减 一天(加,减),由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 加 一天(加,减)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左 偏,北半球 右 偏,赤道 不 偏。1a 2 3 b(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 如 3 (选填1、2、3)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如 2 黄赤交角为2326度。如 b (选填a、b)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度,如 a

5、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对应点选填右图)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春分 3 月 21 日赤道向 北 B夏至 6 月 22 日北回归线向 南 A秋分 9 月 23 日赤道向 南 D冬至 12 月 22日南回归线向 北 CA CBD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H=90-纬度差(太阳直射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同一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 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

6、范围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不填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值的纬度范围南半球北半球不填昼夜长短北半球昼 长 夜 短 南半球昼 短 夜 长 北半球昼 短 夜 长 南半球昼 长 夜 短 全球 昼夜相等 出现极昼范围 南极圈北极圈不填(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 月为秋季、 12、1、2 月为冬季。(9)五带: 以 南北回归线 和 南北极圈 为界限,可以将地球表面粗略的分为 热带 、 北温带 、南温带 、 北寒带 、 南寒带 五个热量带。4、(1)地震波分为横波、纵波,纵 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气

7、液固。 横 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33 千米, 2900千米。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波速突然发生变化 。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地壳,地幔,地核。(4)岩石圈包括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所在圈层地幔 。第二单元复习1(1) 太阳辐射 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 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大气逆辐射) 作用有关。(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8、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形式: 水平 运动和 垂直 运动 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 ,最常见的形式: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 上升 (运动), 高空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 下沉 (运动), 近地面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 高 压流向 低 压。(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大气风向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 地转偏向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和 摩擦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

9、压线 成一夹角 。风向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2、(1)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地表有海陆分异和地球自转 。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信 风带(风向:南 东南 风、 北 东北 风) 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 风带(风向:南 西北 风、北 西南 风)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低气压带: 极地东 风带(风向:南 东南 风、北 东北 风)全球共有 七 个气压带, 六 个风带,其中有 3 个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

10、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低压,切割 副热带高 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高压,切割 副极地低 气压带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上形成 夏威夷高压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形成 亚速尔低压。(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 西北 风,夏季 东南 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 东北 风,夏季 西南 风。 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北移(东

11、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转变成为西南风)冬季风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为t),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可略写,如热带雨林气候简写为热雨)t150C热带 (年雨为 热带雨林气候 ,季雨为 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500mm)或 热带草原气候 (雨季500mm),少雨为 热带沙漠气候 )00C t150C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雨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干为 地中海气候 )t00C剩下的温带气候(夏雨为 温带季风性气候 ,少雨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 )每个月都低于150C寒带气候(6)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太阳辐射 、

12、大气环流 、 海陆分布 、 地形 、洋流等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 控制南北纬 10 之间全年 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盛行西风带 交替控制南北纬 3040大陆 西 岸夏季 炎热干燥 冬季 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 盛行西风带 控制南北纬 4060 大陆 西 岸夏 凉 冬 暖 全年降水 平均 3、(1)锋面锋面概念表示方法过境时过境后冷锋 冷 气团主动向 暖 气团进攻雨雪(降水在锋后)、刮风、降温天气。气压升高 、气温 降低 、天气转晴。暖锋 暖 气团主动向 冷 气团进攻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 前 (前、后)气压 降低 、气温 升高 、天气转

13、晴。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实力相当阴雨绵绵(江淮地区的“梅”雨,华南地区的“霉”雨)不填 (2)气压系统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气旋低上升北 逆时针南 顺时针 阴雨反气旋高下沉北 顺时针南 逆时针 晴朗4、(1)气候变化的阶段:地质时期:距今跨度大、周期长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气温波动上升。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破坏植被,危害:(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措施: 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

14、高能源利用率,防止森林火灾。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措施植树造林,固碳,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新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建防护堤坝。第三单元复习1(1)、地球水体的种类 陆地水 、 海洋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 96.53。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2/3。(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大气降水 ,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季节性的积雪融水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大气降水 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 河流水 补给 地下水 。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3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

15、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 (6个)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 蒸发、降水 (2个) 台风登陆属 水汽输送 环节,江河入海属 地表径流 环节,它们都属于 海陆大 循环。塔里木河只参与 陆地内 循环。2(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6CO24CO22CO 判定该图所处的 南 半球。 若为夏季,此图为 海洋 (陆地或海洋) 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寒 (寒、暖)流的影响。d00ecaf(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波浪 、 潮汐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盛行风 、 地转偏向力 、 陆地形状 。ba、b、c、d形成是由于 盛行风 ,a、d由于 盛行西 风吹拂,b、c由

16、于 信 风吹拂。在太平洋里e、f分别是 加利福尼亚寒流 流和 秘鲁寒流 流。在大西洋里e、f分别是 加那利寒流 流和 本格拉寒流 流。(3)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顺 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寒暖流交汇 处往往多雾。洋流有利于污染物 扩散 , 加快 净化速度。(4)四大渔场的成因。北海渔场位于 北大西洋暖流 和 东格陵兰寒流 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 日本暖流 和 千岛寒流 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 墨西哥湾暖流 和 拉布拉多寒流 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上升补偿流 。(5)厄尔尼诺: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异常干旱,东岸异常升温且带来大量降水,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

17、1)秘鲁渔场 减产 ,(2)秘鲁沿岸降水量 增加 ,(3)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干旱 。(4)其也会导致我国气候 异常 。3(1)广义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 陆地淡水资源 ,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淡水湖泊水 、 河流水 、 浅层地下水 。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 不均 , 六大洲而言排列由多到少顺序是 亚 洲、 南美 洲、 北美洲、 非 洲、 欧 洲、大洋 洲。 各国而言最多的是 巴西 ,其次是 俄罗斯 ,我国居第 六位 。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不均 :空间上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时间上 夏秋多,冬春少。(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 利用海水淡化技术

18、 , 采取滴灌技术 。(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人类活动。(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开源措施(P65)、 节流措施(P65) 。第四单元复习1(1)作用形式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放射性元素衰变) 地壳运动 、 岩浆活动 、 变质作用 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空间上相互联系,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一般的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太阳辐射 风化作用 、 侵蚀作用 、 搬运作用 、 堆积作用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流水的侵蚀地貌: 峡谷 、 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

19、的 千沟万壑 地貌。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三角洲 ,山口 冲(洪)积扇 。 风力的侵蚀地貌: 风蚀蘑菇 、 雅丹地貌 。 风力的堆积地貌: 沙丘 、 黄土高原 的形成。(3)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岩浆(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上升冷却)2山岳的形成:山岳类型 褶皱山 、 断块山 、 火山 。(1) 褶皱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 地壳 运动、 挤压 作用。岩层上凸的称为 背斜 、岩层下凹的称为 向斜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 内力 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内外力共同作用。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易侵

20、蚀 向斜成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2)现实指导意义: 背斜 储油、 向斜 储水; 背斜 下方建隧道,原因 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的贮存,更利于施工 。 背斜 顶部建采石厂,原因: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更易开凿 。(3)世界著名的两大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系 、 科迪勒拉山系 。(4)板块构造(1)岩石圈由 六 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 运动 (运动或静止)当中,(2) 板块相向运动,就会 碰撞 (碰撞或张裂)形成 褶皱山系 。板块相背运动,就会 张裂 (碰撞或张裂)形成 裂谷或海洋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 位于喜马拉雅

21、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5) 断层 :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 地壳运动, 挤压、拉张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山岭或高地 ,如我国的 华山 、 庐山 、 泰山 。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 谷底或低地 ,如我国的 渭河平原 、 汾河谷地 。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河流 。 (6)著名的玄武岩高原 东非高原 ,长白山主峰属于火山。 火山的组成部分 火山口 、 火山锥 。 火山口中央 低洼 ,火山锥上部坡度较 大 。 (7)山岳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交通,其线路的选址往往选在 山间盆地 和 河谷地带 。 这里往往人口较为集中,说明选址还受 人口聚落

22、 影响。 3(1)河流侵蚀的种类:溯源侵 蚀、 下 蚀、 侧 蚀。 (2)河谷由沟谷发育而来,沟谷由于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常形成 下蚀 和 溯源侵 蚀,河流发育初期横剖面呈 V 形,获得稳定地下水补给,之后 侧 蚀 作用加强,作用加强,河流 凹岸 (凹、凸岸)受侵蚀,出现连续河湾,进入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 U 形。 (3)在河流堆积地貌中, 冲积平原 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山前形成 洪积-冲积 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凸 (凹、凸)岸形成 河漫滩 平原 河流入海口常形成 三角洲 平原。 第五单元复习 1、(1)地理环境是由 大气 、 水 、 岩石 、 土壤 、和生物等要素组成。 陆地环境各要

23、素通过 水 循环、 生物 循环、 岩石圈 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形成相互 渗 渗透、相互 制约 、相互 联系 整体。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生产功能 、 平衡功能 。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气候 、 植被 、 土壤 。 (5)修建水库对地理要素的影响 地方气候 变得温和湿润 岩石 诱发地震 生物 物种构成改变 形成人工湖泊 地下水 地下水位上升 土壤 草甸化或盐渍化 修建水库 水资源 时空调控 改变下游河流流速流量 泥沙沉积 泥沙淤积减少 洪水灾害 洪水频率减少,洪水灾害减轻 2、(1)地域差异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更替方向备注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差异纬度高低纬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高 、 低 纬度较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差异距海远近经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中 纬度较明显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水热差异海拔高度垂直 方向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2)垂直分异规律与 从赤道到两极 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 低 ,海拔越 高 ,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