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5039231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PPT 页数:211 大小:1.4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11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11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11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2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周志红周志红 第一节传染病概述第一节传染病概述传染病定义:传染病定义: 指由指由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和寄生虫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三大条件三大条件两大因素两大因素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传染源: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人和动物,如正在,如正在生病的病人生病的病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病病原携带者原携带者、受感

2、染的动物受感染的动物。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指某一特定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指某一特定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易感程度。对程度。对某一传染病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的人称为易感者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侵入另一个易感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侵入另一个易感者体内所经历的途径。者体内所经历的途径。呼吸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尘埃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尘埃消化道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水、食物、苍蝇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水、食物、苍蝇虫媒传播虫媒传播是通过吸血节肢动物是通过吸血节肢动物体液传播体液传播是含有

3、病原体的血液、体液、血制品通过是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血制品通过血管进入人体而感染血管进入人体而感染接触传播接触传播第二节麻疹病人的护理第二节麻疹病人的护理麻疹定义:麻疹定义:由由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引起的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以发热发热、咳咳嗽嗽、流涕流涕、结膜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及全身皮肤斑全身皮肤斑丘疹丘疹为特征。为特征。 本病传染性本病传染性强强,最易并发的疾病为,最易并发的疾病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1.1.麻疹的发病特征麻疹的发病特征u麻疹病毒特征:不耐热,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麻疹病毒特征:不耐热,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感,感,日光照射日光照射2

4、020分钟分钟即可被杀死即可被杀死u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出现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两次病毒血症,引起高,引起高热、皮疹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热、皮疹等一系列临床表现u发病季节:发病季节:冬春冬春为主为主u病后可获病后可获持久免疫持久免疫1.1.麻疹的发病特征麻疹的发病特征u麻疹传染源:麻疹传染源:麻疹病人麻疹病人u传染性:传染性:出疹前出疹前5 5天至出疹后天至出疹后5 5天天均有传染性;如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10天天u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手传为主,也可通过手传播播2.2.麻疹的临床特征:麻

5、疹的临床特征:典型麻疹分为四期典型麻疹分为四期(1 1)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一般6 61818天,平均天,平均1010天,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天,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全身不适。(2)2)前驱期(出疹前期)前驱期(出疹前期): :一般一般3 34 4天,以天,以发热发热、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和和麻疹黏膜斑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为主要特征。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及眼眼睑水肿睑水肿是本病特点。是本病特点。90%90%以上的患儿以上的患儿于发疹前于发疹前24244848小时小时出现出现麻疹黏膜斑,具有麻疹黏膜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早期诊断价值。麻疹斑麻疹斑(koplik(k

6、oplik斑斑)特点特点: : 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 ,帽针头大小的白色斑帽针头大小的白色斑点点, ,为麻疹的早期征象为麻疹的早期征象口腔粘膜口腔粘膜眼睑水肿眼睑水肿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疹间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皮肤正常2.2.麻疹的临床特征:麻疹的临床特征:典型麻疹分为四期典型麻疹分为四期(3 3)出疹期:)出疹期:多多皮疹最早皮疹最早见于见于耳后发际耳后发际、颈部颈部,渐至面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为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压之褪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色,疹间皮肤正常,3 35 5天出齐。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天

7、出齐。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易并发重,易并发肺炎、喉炎肺炎、喉炎等。等。(4 4)恢复期:)恢复期:出疹出疹3 34 4天后,皮疹按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可有可有麦麸样脱屑麦麸样脱屑及及浅褐色色素沉着浅褐色色素沉着,7 71010天消退。体温天消退。体温随之下降,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随之下降,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3.3.麻疹辅助检查麻疹辅助检查1.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增多。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继发细菌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感染。2.

8、2.血清学检查:血中检出血清学检查:血中检出特异性特异性IgMIgM抗体抗体具有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早期诊断价值。3.3.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可作出可作出特特异性诊断异性诊断四、治疗原则四、治疗原则麻疹无特异疗法,以麻疹无特异疗法,以加强护理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对症治疗、预防预防感染感染为治疗原则。补充为治疗原则。补充维生素维生素A A可减少并发症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生。五、护理问题五、护理问题1.1.体温过高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2.2.皮肤完整性受损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疹有关与皮疹有关3.3.

9、有感染的危险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4.4.潜在并发症潜在并发症 肺炎、喉炎、脑炎等肺炎、喉炎、脑炎等六、护理措施六、护理措施u卧床休息至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皮疹消退、体温正常u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降温,尤其禁用酒精擦浴、冷敷禁用酒精擦浴、冷敷。体温。体温4040时可用小量时可用小量的退热剂,以免发生惊厥的退热剂,以免发生惊厥u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恢复期应添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特别是加高蛋白、高维生

10、素(特别是A A)的食物,)的食物,无需忌口无需忌口u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 5天,有并发者延至出疹后天,有并发者延至出疹后1010天天。接。接触的触的易感儿易感儿隔离观察隔离观察2121天天u对对8 8个月以上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应接种麻疹疫苗同步练习同步练习1.1.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A.A.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B.B.以消化道传播为主以消化道传播为主C.C.病后可获暂时性免疫力病后可获暂时性免疫力D.D.发病以夏季为主发病以夏季为主E.E.恢复期患者存在携带病毒现象恢复期患者存在携带病毒现象

11、2.2.下列表现中对麻疹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是下列表现中对麻疹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是A.A.发热发热B.B.麻疹黏膜斑麻疹黏膜斑C.C.典型皮疹典型皮疹D.D.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E.E.检测麻疹检测麻疹IgGIgG抗体抗体3.3.患儿女,患儿女,7 7岁,发热岁,发热3 3天后于头颈部出现淡红色天后于头颈部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体温充血性斑丘疹,体温39.239.2,护士可采取以下,护士可采取以下哪项护理措施哪项护理措施A.A.乙醇擦浴乙醇擦浴B.B.冰袋冷敷冰袋冷敷C.C.冰盐水灌肠降温冰盐水灌肠降温D.D.阿司匹林口服阿司匹林口服E.E.让患儿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让患儿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12、A3A3型题型题 (4 47 7题共用题于)题共用题于) 1 1岁半男婴,发热岁半男婴,发热4 4天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天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流泪,半天前患儿耳后、颈部有稀疏的不规血。流泪,半天前患儿耳后、颈部有稀疏的不规则红色丘斑疹,疹间皮肤正常。体温则红色丘斑疹,疹间皮肤正常。体温4040,心肺,心肺正常。正常。4.4.护士考虑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护士考虑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A.风疹风疹B.B.麻疹麻疹C.C.猩红热猩红热D.D.幼儿急疹幼儿急疹E.E.水痘水痘5.5.护士告诉家长患儿疹退后的皮肤改变,正确的护士告诉家长患儿疹退后的皮肤改变,正确的是是A.A.无色素沉着,无

13、脱屑无色素沉着,无脱屑B.B.有色素沉着,无脱屑有色素沉着,无脱屑C.C.无色素沉着,有脱屑无色素沉着,有脱屑D.D.有色素沉着,有脱屑有色素沉着,有脱屑E.E.有色素沉着,有疤痕有色素沉着,有疤痕6.6.护士指导家长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护士指导家长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A.3A.3天天B.5B.5天天C.7C.7天天D.10D.10天天E.14E.14天天7.7.如患儿合并肺炎,应应隔离至出疹后如患儿合并肺炎,应应隔离至出疹后A.3A.3天天B.5B.5天天C.7C.7天天D.10D.10天天E.14E.14天天 第三节第三节 水痘病人的护理水痘病人的护理水痘定义:水痘定义:由由水痘水痘- -带状

14、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特征为皮肤和黏膜皮肤和黏膜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斑疹、丘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疱疹和结痂,全身症状轻微。病后可获,全身症状轻微。病后可获持久持久免疫免疫。1.1.水痘的发病特征水痘的发病特征u水痘病人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是唯一的传染源u飞沫呼吸道飞沫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u出疹前出疹前1 12 2日至疱疹结痂日至疱疹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为止均有传染性u皮疹分批出现皮疹分批出现,且各类皮疹同时存在,愈后,且各类皮疹同时存在,愈后不不留瘢痕留瘢痕2.2.水痘临床表现水痘临床表现(1 1)典型水痘:)

15、典型水痘:u潜伏期约潜伏期约2 2周周u症状轻微,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症状轻微,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是水痘皮疹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的重要特征u向心性分布向心性分布,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u水痘为水痘为自限性自限性疾病,一般疾病,一般1010日日左右自愈左右自愈(2 2)并发症)并发症 常见为常见为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水痘的皮肤表面水痘的皮肤表面水痘可引致口腔黏膜发炎水痘可引致口腔黏膜发炎3.3.水痘辅助检查水痘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正常或稍高,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滴,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滴度增高度增高4 4倍倍以上可确诊以上可确诊4.4.水痘治疗

16、原则水痘治疗原则1.1.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阿昔洛韦是目前首选药物,在水是目前首选药物,在水痘发病痘发病后后2424小时内小时内应用才有效应用才有效2.2.对症治疗:对症治疗:皮肤瘙痒可局部应用皮肤瘙痒可局部应用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或或口服抗组织胺药口服抗组织胺药五五. .水痘护理措施水痘护理措施u维持皮肤完整维持皮肤完整, ,戴并指手套戴并指手套u降低体温可用物理降温,降低体温可用物理降温,忌用阿司匹林忌用阿司匹林u隔离至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疱疹全部结痂或或出疹后出疹后7 7日止日止u易感儿接触后应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隔离观察3 3周周1.1.水痘患者作为唯一的传染源,其具有传染性

17、的水痘患者作为唯一的传染源,其具有传染性的时段为时段为A.A.潜伏期潜伏期B.B.出疹期出疹期C.C.出疹前出疹前1010天至出疹后天至出疹后5 5天天D.D.出疹前出疹前5 5天至第一批疹退天至第一批疹退E.E.出疹前出疹前l l2 2天至全部疱疹结痂天至全部疱疹结痂2.2.患儿女,患儿女,6 6岁,发热岁,发热1 1天后出现皮疹,躯干多,天后出现皮疹,躯干多,四肢少,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成小水泡四肢少,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成小水泡,痒感重,部分结痂,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痒感重,部分结痂,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A.A.麻疹麻疹B.B.水痘水痘C.C.猩红热猩红热D.D.腮腺炎腮腺炎E

18、.E.幼儿急疹幼儿急疹3.3.女,女,2 2岁,诊断水痘在家隔离治疗。因皮疹痒岁,诊断水痘在家隔离治疗。因皮疹痒,哭闹不安,护士给予家长正确的指导是,哭闹不安,护士给予家长正确的指导是A.A.局部涂局部涂2%2%碘酊碘酊B.B.局部涂液体石蜡局部涂液体石蜡C.C.局部涂地塞米松霜局部涂地塞米松霜D.D.局部涂炉甘石洗剂局部涂炉甘石洗剂E.E.局部涂金霉素鱼肝油局部涂金霉素鱼肝油第四节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传染病,以腮腺肿大、疼痛腮腺肿大、疼痛为特征,多伴发热和为特征,多伴

19、发热和咀嚼受限,可累及咀嚼受限,可累及其他腺体和器官其他腺体和器官。1.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特征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特征u病毒对病毒对腺体组织腺体组织和和神经组织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多种腺多种腺体体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发生炎症改变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发生炎症改变u系统的、多器官系统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受累的疾病,可获得持久免可获得持久免u全年均可发病,以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冬春季为主季为主u病人病人和和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为本病传染源,5 51515岁岁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儿童及青少年u自自腮腺肿大前腮腺肿大前1 1天至消肿后天至消肿

20、后3 3天天均具传染性均具传染性u传播途径为传播途径为飞沫呼吸道飞沫呼吸道或或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2.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1 1)典型病例)典型病例u以以腮腺炎腮腺炎为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腮腺肿大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常是疾病的首发首发体征体征,肿大以,肿大以耳垂耳垂为中心为中心u张口、咀嚼张口、咀嚼特别是食特别是食酸性食物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时胀痛加剧。腮腺腮腺管口红肿管口红肿,但,但无分泌物无分泌物u严重者严重者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可同时受累腮腺肿大腮腺肿大: : 以耳垂为中心隆起以耳垂为中心隆起, ,可触及边缘不明可触及边缘不

21、明显的包块见于腮腺炎显的包块见于腮腺炎2.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2)腮腺炎病毒常侵入神经系统、其他腺体或器腮腺炎病毒常侵入神经系统、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下列症状:官而产生下列症状:u脑膜脑炎脑膜脑炎 脑脊液呈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脑膜炎样改变样改变u睾丸炎睾丸炎 是是男孩最常见男孩最常见的并发症的并发症u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 较少见,表现为较少见,表现为上腹疼痛上腹疼痛,有压,有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等痛,伴发热、寒战、呕吐等u其他其他 可有可有心肌炎、肾炎心肌炎、肾炎等。等。3.3.流行性腮腺炎辅助检查流行性腮腺炎辅助检查u血清、尿淀粉酶血清、尿淀粉酶 发病发病早期

22、增高早期增高,第,第2 2周周左右左右恢复正常恢复正常u血清抗体检测血清抗体检测 血清特异性血清特异性IgMIgM抗体阳性抗体阳性提示提示近期感染近期感染4.流行性腮腺炎治疗原则流行性腮腺炎治疗原则本病是本病是自限性疾病自限性疾病,无特殊疗法,主要是对症和,无特殊疗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支持治疗5.流行性腮腺炎护理措施流行性腮腺炎护理措施u局部冷敷局部冷敷可减轻炎症充血和疼痛,忌可减轻炎症充血和疼痛,忌酸、辣、酸、辣、硬硬而干燥的食物而干燥的食物u睾丸炎可用睾丸炎可用丁字带托丁字带托起阴囊消肿或起阴囊消肿或局部间歇冷局部间歇冷敷敷以减轻疼痛以减轻疼痛6.流行性腮腺炎健康教育流行性腮腺炎健康教

23、育u采取采取呼吸道隔离呼吸道隔离,隔离至,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 3天天为止为止u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观察3 3周周u易感儿接种易感儿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三联疫苗同步练习同步练习1.1.患儿男,患儿男,7 7岁,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护士健岁,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护士健康指导不正确的是康指导不正确的是A.A.鼓励患儿多饮水鼓励患儿多饮水B.B.睾丸肿痛时可用丁字带睾丸肿痛时可用丁字带C.C.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D.D.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殊疗法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殊疗法E.E.如合并脑膜脑炎,应长期口服

24、激素如合并脑膜脑炎,应长期口服激素患儿男,患儿男,6 6岁。发热伴右耳下疼痛岁。发热伴右耳下疼痛3 3天,腹痛半天天,腹痛半天,入院,查体:体温,入院,查体:体温4040,右腮腺肿胀压痛明,右腮腺肿胀压痛明显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显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1.1.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腮腺炎并发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腮腺炎并发A.A.脑膜炎脑膜炎B.B.胰腺炎胰腺炎C.C.睾丸炎睾丸炎D.D.卵巢炎卵巢炎E.E.胃肠炎胃肠炎2.2.为进一步诊断应立即协助医生做的检查是为进一步诊断应立即协助医生做的检查是A.A.尿常规尿常规B.B.血常规血常规C.C.血、尿淀粉酶血、尿淀粉酶D.D.大便常规大便常规E

25、.E.脑脊液脑脊液3.3.应告诉家长本病应隔离至应告诉家长本病应隔离至A.A.体温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B.B.腮肿完全消退腮肿完全消退C.C.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3 3天天D.D.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7 7天天E.E.发病后发病后2121天天第五节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第五节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由多种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由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嗜肝肝炎病毒引起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u肝炎病毒分型:肝炎病毒分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u特点:特点:甲型及戊型甲型及戊型主

26、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急性肝炎u部分部分乙型、丙型及丁型乙型、丙型及丁型可转化为可转化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并可发并可发展为肝硬化,且与展为肝硬化,且与肝癌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一、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一、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1)传染源传染源 各型肝炎各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毒携带者和各型和各型肝炎病人肝炎病人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u经粪经粪口途径传播口途径传播:甲型、戊甲型、戊型肝炎型肝炎污染水源或食物可引起暴发流行,有季节性污染水源或食物可引起暴发流行,有季节性u经经血液途径血液途径传播:传播:乙型、丙型、丁型乙型、丙型、丁型肝炎肝炎u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乙型乙型肝炎肝炎二、病

27、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一)急性肝炎(一)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分为两型两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二)慢性肝炎(二)慢性肝炎:病程:病程超过半年超过半年者者(三)重型肝炎(三)重型肝炎:是一种:是一种最为严重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病死率可高的临床类型,病死率可高达达50%50%80%80%(四)淤胆型肝炎:(四)淤胆型肝炎:又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又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 , 黄疸较深黄疸较深(五)肝炎后肝硬化(五)肝炎后肝硬化: :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及及门静脉高压征门静脉高压征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一一

28、)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典型的临床表现分: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三期三期(1 1)黄疸前期:)黄疸前期:消化道消化道及及全身全身症状为主症状为主u甲型及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常甲型及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常3838以上的发热。以上的发热。u乙型肝炎:起病较缓慢,多无发热或发热不明显乙型肝炎:起病较缓慢,多无发热或发热不明显(2 2)黄疸期:)黄疸期:尿色加深如浓茶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样,巩膜和皮肤黄染黄染,粪便颜粪便颜色变浅色变浅、皮肤瘙痒皮肤瘙痒,轻度脾大轻度脾大(3 3)恢复期:)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黄疸逐渐消退、肝脾回缩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常二、病毒性

29、肝炎临床表现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二二)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1.1.病程病程超过半年超过半年2.2.症状症状常无明显症状常无明显症状 急性发作时:急性肝炎样症状急性发作时:急性肝炎样症状3.3.慢性肝病体征:慢性肝病体征:面色灰暗面色灰暗、肝掌肝掌、蜘蛛痣蜘蛛痣、肝肝脾肿大脾肿大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三)重型肝炎:(三)重型肝炎:最严重最严重类型类型1.1.重型肝炎分型:重型肝炎分型:以以慢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最为常见最为常见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起病较急,起病较急,早期早期即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即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病后床表现,病后1010天内天内出现出

30、现肝性脑病、肝脏明显缩小、肝臭肝性脑病、肝脏明显缩小、肝臭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此型病程可长达数月,易发展成为此型病程可长达数月,易发展成为坏坏死性肝硬化死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重型肝炎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2.2.重型肝炎的诱因重型肝炎的诱因病后劳累病后劳累感染感染长期大量酗酒或病后酗酒长期大量酗酒或病后酗酒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合并妊娠合并妊娠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3.3.重型肝炎临床表现: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

31、为肝衰竭肝衰竭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高于171mol/L171mol/L肝脏进行性肝脏进行性缩小缩小,出现,出现肝臭肝臭出血倾向,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A)低于)低于40%40%迅速出现迅速出现腹水腹水、中毒性鼓肠、中毒性鼓肠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精神行为异常,烦躁不安精神行为异常,烦躁不安晚期可发生晚期可发生昏迷,深反射消失昏迷,深反射消失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一)血清检查(一)血清检查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判定:判定肝细胞损害肝细胞损害

32、的的重要指标重要指标1 1)急性黄疸型肝炎常)急性黄疸型肝炎常明显升高明显升高2 2)慢性肝炎可)慢性肝炎可持续或反复升高持续或反复升高;3 3)重型肝炎时因大量肝细胞坏死,)重型肝炎时因大量肝细胞坏死,ALTALT随黄疸迅速加深而下随黄疸迅速加深而下降,称为降,称为胆胆- -酶分离酶分离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一)血清检查(一)血清检查2.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升高)升高3.3.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和和A/GA/G比值下降,见于比值下降,见于慢性慢性肝病。肝病。4.4.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直接和间

33、接胆红素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均升高 淤胆型肝炎淤胆型肝炎:以:以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升高为主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一)血清检查(一)血清检查5.5.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A)检查)检查PTAPTA与肝损程度成反比与肝损程度成反比,可用于重型肝炎临床诊断及,可用于重型肝炎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预后判断6.6.血氨浓度检测:血氨浓度检测:肝性脑病,可有血氨升高肝性脑病,可有血氨升高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二)尿胆红素检测(二)尿胆红素检测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明显增加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明显增加淤胆型肝炎:淤胆型

34、肝炎:尿胆红素增加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减少或阴性尿胆原减少或阴性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三)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1.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1 1)血清抗)血清抗HAV-IgMHAV-IgM:甲肝病毒(甲肝病毒(HAVHAV)近期感染的)近期感染的指标是指标是确诊甲型肝炎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最主要的标记物2 2)血清抗)血清抗HAV-IgGHAV-IgG: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染HAVHAV的病人为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保护性抗体。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肝炎病毒病原学(

35、标记物)检测(三)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2.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1 1)表面抗原()表面抗原(HBsAgHBsAg)与表面抗体(抗)与表面抗体(抗-HBs-HBs):1 1)HBsAgHBsAg阳性:阳性:见于乙肝病毒(见于乙肝病毒(HBVHBV)感染者,)感染者,HBVHBV感染后感染后3 3周血中周血中首先出现首先出现HBsAgHBsAg2 2)抗)抗-HBs-HBs阳性:阳性: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HBV并并产生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免疫力的恢复者(2 2)e e抗原(抗原(HBeAgHBeAg)阳性)阳性:提示:提示HBVHBV复

36、制活跃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传染性较强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三)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2.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3 3)核心抗原()核心抗原(HBcAgHBcAg):HBcAg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如检测到染的肝细胞核内,如检测到HBcAgHBcAg,表明,表明HBVHBV有复有复制制(4 4)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HBVDNA)和)和DNAPDNAP(DNADNA聚合酶)聚合酶)1 1)反映)反映HBVHBV感染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最直接、最特异

37、和最灵敏的指标。的指标。2 2)两者)两者阳性提示阳性提示HBVHBV的存在、复制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传染性强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乙肝血清学检查结果归纳记忆:乙肝血清学检查结果归纳记忆:提示乙肝感染的标志提示乙肝感染的标志:HBsAgHBsAg阳性、血清阳性、血清HBcAgHBcAg阳性、血清阳性、血清HBeAgHBeAg阳性、血清阳性、血清HBVDNAHBVDNA(乙(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DNAPDNAP;提示乙肝感染恢复的标志提示乙肝感染恢复的标志:HBsAbHBsAb阳性阳性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3.3.丙

38、型肝炎丙型肝炎(1 1)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HCVRNA):):在在病程早期即可出现而于治愈后很快消失病程早期即可出现而于治愈后很快消失(2 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CV):):丙肝病毒丙肝病毒(HCVHCV)感染的标记)感染的标记四、四、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治疗原则u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u治疗原则:治疗原则:综合性治疗综合性治疗u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u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四、四、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治疗

39、原则(一)隔离(一)隔离1.1.甲、戊型肝炎:甲、戊型肝炎:按按肠道肠道传染病隔离传染病隔离3 34 4周周2.2.乙、丙、丁型肝炎:乙、丙、丁型肝炎:按按血源性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及及接触传接触传染病染病隔离隔离3.3.为阻断母婴传播,对为阻断母婴传播,对新生儿新生儿最适宜的预防方法最适宜的预防方法是应用是应用乙肝疫苗乙肝疫苗+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注射四、四、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二)休息:(二)休息: 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卧床休息,慢性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卧床休息,慢性肝炎适当休息肝炎适当休息(三)饮食:(三)饮食:慢性肝炎患者宜高蛋白饮食

40、慢性肝炎患者宜高蛋白饮食(肝性脑病时,应(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白入量)限制蛋白入量)(四)药物治疗(四)药物治疗1.1.急性肝炎:主要是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急性肝炎:主要是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2.2.慢性肝炎(包括乙型、丙型、丁型):慢性肝炎(包括乙型、丙型、丁型):抗病毒调整免疫,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保护肝细胞五、五、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护理问题护理问题1.1.营养失调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不振,恶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关呕吐有关2.2.体液过多体液过多 与肝硬化、低蛋白有关与肝硬化、低蛋白有关3.3.有感染的危险有感染的危险 与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有关与慢性疾病

41、,营养不良有关4.4.社交孤立社交孤立 与疾病被部分社会群体排斥有关与疾病被部分社会群体排斥有关六、六、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护理措施u肝功能正常肝功能正常1 13 3个月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但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u黄疸消退期补充蛋白质,以黄疸消退期补充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优质蛋白为主,补充为主,补充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足够热量;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足够热量;u要要避免避免长期摄入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高糖高热量饮食u腹水病人给予腹水病人给予半卧位半卧位七、七、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1.1.进行预防疾病指导:进

42、行预防疾病指导:u甲型和戊型肝炎应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应预防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u乙、丙、丁型肝炎预防重点则在于防止通过乙、丙、丁型肝炎预防重点则在于防止通过血液血液和体液传播和体液传播。2.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甲型病毒性肝炎与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区别甲型病毒性肝炎与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区别类型类型病毒病毒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人群易感性性 主动免疫主动免疫甲型病毒甲型病毒性肝炎性肝炎(HAVHAV)属)属RANRAN病毒科病毒科经粪经粪- -口途口途径传播径传播感染后

43、获感染后获终身免疫终身免疫力力甲型肝炎甲型肝炎减毒活疫减毒活疫苗苗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性肝炎性肝炎(HBVHBV)属)属DNADNA病毒科病毒科输血传播输血传播为主为主 人群对人群对HBVHBV普遍易感普遍易感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同步练习同步练习1.1.某幼儿班,近半个月连续发现某幼儿班,近半个月连续发现1010余名余名3 34 4岁幼岁幼儿精神不振,食欲差,其中儿精神不振,食欲差,其中5 5名儿童出现发热名儿童出现发热,巩膜黄染。对于未患病幼儿,下列哪种处理,巩膜黄染。对于未患病幼儿,下列哪种处理最适宜最适宜A.A.立即疏散该班立即疏散该班B.B.立即检查肝功能立即检查肝功能C.C.立即注射甲肝疫苗

44、立即注射甲肝疫苗D.D.立即注射乙肝疫苗立即注射乙肝疫苗E.E.立即注射甲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立即注射甲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2.2.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A.A.经呼吸道传播经呼吸道传播B.B.经消化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C.C.经血液传播经血液传播D.D.经注射传播经注射传播E.E.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3.3.下列那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下列那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的传染性A.HbeAbA.HbeAb阳性、阳性、HbsAbHbsAb阳性阳性B.HBsAbB.HBsAb阳性、阳性、HbcAbHbcAb阳性阳性C.

45、HbsAbC.HbsAb阳性、阳性、HbeAbHbeAb阳性、阳性、HBcAbHBcAb阳性阳性D.HBsAgD.HBsAg阳性、阳性、HbeAgHbeAg阳性阳性E.HBsAbE.HBsAb阳性、阳性、HBcAbHBcAb阳性阳性4.患者男性,患者男性,5050岁。因近岁。因近1 1周食欲减退、呕吐、周食欲减退、呕吐、疲乏无力,殊然。自昨日起烦躁不安,呼气中疲乏无力,殊然。自昨日起烦躁不安,呼气中有腥臭味、巩膜及皮肤黄染。皮肤可见瘀斑,有腥臭味、巩膜及皮肤黄染。皮肤可见瘀斑,肝未扪及,腹水征阳性。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肝未扪及,腹水征阳性。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题是A.A.体液过多体液过多B.B

46、.活动无耐力活动无耐力C.C.皮肤完整性受损皮肤完整性受损D.D.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E.E.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第六节第六节 艾滋病艾滋病艾滋病即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AIDS),),是是由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染病。一、一、HIVHIV病因与流行病学病因与流行病学1.1.传染源:传染源:病人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病人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2.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

47、泌物、唾液、眼泪,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物、唾液、眼泪,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为本病的为本病的主要主要传播途径传播途径血源传播血源传播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3.3.高危人群有:高危人群有: 同性恋或性乱交者;同性恋或性乱交者; 静脉药瘾者;静脉药瘾者; 血友病及多次输血者;血友病及多次输血者;HIVHIV感染的母亲所生感染的母亲所生二、二、 HIVHIV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艾滋病分四期(一)艾滋病分四期1.1.急性感染期(急性感染期(期):期):此期症状常较轻微,易被忽略此期症状常较轻微,易被忽略1 1)轻微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畏食、肌肉关节疼痛以及)轻微发热、全身不适、头

48、痛,畏食、肌肉关节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淋巴结肿大等。2 2)检查:)检查:u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CD8+TCD8+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升高升高u感染后感染后2 26 6周周,血清,血清HIVHIV抗体抗体可呈可呈阳性阳性反应反应u症状持续约症状持续约3 31414天后天后自然消失自然消失二、二、 HIVHIV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艾滋病分四期(一)艾滋病分四期2.2.无症状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期)期):无任何症状:无任何症状可检出可检出HIVHIVHIV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此期持续此期持续2 21010年或更长年或更长。二、二、 HIVHIV临床表现

49、临床表现(一)艾滋病分四期(一)艾滋病分四期3.3.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期):期):1 1)除)除腹股沟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质地柔韧,巴结肿大,质地柔韧,无压痛无压痛,能自由活动。,能自由活动。2 2)肿大一般持续)肿大一般持续3 3个月以上个月以上,无自觉症状,无自觉症状3 3)活检可见淋巴结)活检可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反应性增生二、二、 HIVHIV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艾滋病分四期(一)艾滋病分四期4.4.艾滋病期(艾滋病期(期):期):最终阶段。易发生最终阶段。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及恶性机

50、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肿瘤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不适、盗汗、体重下降、厌食、慢发热、乏力不适、盗汗、体重下降、厌食、慢性腹泻、肝脾大等。性腹泻、肝脾大等。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下肢瘫痪、进行性痴呆头痛、癫痫、下肢瘫痪、进行性痴呆感染:感染:原虫、真菌、结核杆菌和病毒感染原虫、真菌、结核杆菌和病毒感染肿瘤:肿瘤:常见常见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继发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二、二、 HIVHIV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1.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肺孢子菌肺炎肺孢子菌肺炎

51、最为常见,是本病机会最为常见,是本病机会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2.2.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和食管炎症或溃疡最为常见最为常见二、二、 HIVHIV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3.3.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肿瘤:如机会性肿瘤:如原发性脑淋巴瘤原发性脑淋巴瘤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脑弓形虫病脑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炎、巨细胞病毒脑炎、隐球菌脑膜炎、巨细胞病毒脑炎4.4.皮肤黏膜:皮肤黏膜:卡波西肉瘤卡波西肉瘤可引起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或结节可引起紫红色或深蓝色

52、浸润或结节,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口腔感染口腔感染5.5.眼部:眼部:眼部卡波西肉瘤眼部卡波西肉瘤三、三、 HIVHIV辅助检查辅助检查1.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白细胞降低白细胞降低2.CD4/CD82.CD4/CD8比值比值1.01.0,此检查有助于,此检查有助于判断治判断治效果及预后。效果及预后。3.3.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HIV-1HIV-1抗体检查抗体检查:p24p24和和gp120gp120抗体,用抗体,用ELISAELISA法连续法连续两次阳性两次阳性,可确诊,可确诊4.HIVRNA4.H

53、IVRNA的定量检测:的定量检测:既有助于既有助于诊断诊断,又可,又可判判断治疗效果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预后。四、四、 HIVHIV治疗原则治疗原则缺乏根治缺乏根治HIVHIV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其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其中以中以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强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强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IHAARI,俗称,俗称“鸡尾酒鸡尾酒”疗法疗法)1.1.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复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2.2.弓形体病:弓形体病:首选首选乙胺嘧啶乙胺嘧啶+ +磺胺嘧啶磺胺嘧啶3.3.明显消瘦者明显消瘦者可给予可给予乙酸甲地孕酮乙酸甲地孕酮改善食欲改善食欲五、护

54、理问题五、护理问题1.1.体温过高体温过高 与不同病原体所致的继发性感染及肿瘤有关与不同病原体所致的继发性感染及肿瘤有关2.2.皮肤皮肤/ /黏膜受损黏膜受损 与肿瘤,口腔与肿瘤,口腔/ /生殖器疱疹,真菌感染生殖器疱疹,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有关,细菌感染有关3.3.精神状态改变精神状态改变 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IVHIV有关有关4.4.低效性呼吸形态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肺结核有关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肺结核有关六、六、HIVHIV护理措施护理措施1.1.隔离:隔离:应在执行血液应在执行血液/ /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隔离2.2.用药

55、期间监测用药期间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全血细胞计数,以防止出现中性粒细,以防止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检测胞减少症,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肝功水平血清淀粉酶水平、肝功水平增高增高3.3.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接触性隔离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接触性隔离4.4.口腔,眼,鼻腔,肛周及外阴部的护理,监测体温口腔,眼,鼻腔,肛周及外阴部的护理,监测体温5.5.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七、七、HIVHIV健康教育健康教育1. .教给病人教给病人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预防用药和预防用药2.2.建议病人:建议病人:每日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每日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不吸

56、烟饮酒不吸烟饮酒每日刷牙每日刷牙2 2次次每日至少吃每日至少吃2 2次水果,蔬菜次水果,蔬菜经常锻炼经常锻炼同步练习同步练习1 1:艾滋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艾滋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A.视网膜炎视网膜炎B.B.隐性脑膜炎隐性脑膜炎C.C.白色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D.D.免疫缺陷继发肿瘤免疫缺陷继发肿瘤E.E.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 2、患者男性,、患者男性,3737岁,因发热、咳嗽岁,因发热、咳嗽. .伴间断腹泻伴间断腹泻、食欲减退及明显消瘦就诊,既往有静脉吸毒、食欲减退及明显消瘦就诊,既往有静脉吸毒史。查血清抗一史。查血清抗一HIV(+)HIV(+)。诊为艾滋病进行治疗。诊为艾滋

57、病进行治疗,能反映此病预后和疗效的检查项目是,能反映此病预后和疗效的检查项目是A.CD4+A.CD4+CD8+CD8+比值比值B.B.血清抗血清抗-HIV-HIV检测检测C.C.骨髓检查骨髓检查D.D.血培养血培养E.E.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活检第七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第七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是由,是由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引起,以脑实质炎症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一、乙脑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一、乙脑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u乙脑是乙脑是人畜共患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58、的自然疫源性疾病u猪猪是乙脑主要传染源及中间宿主。是乙脑主要传染源及中间宿主。蚊虫蚊虫是乙脑主是乙脑主要要传播媒介传播媒介u病人多为病人多为1010岁以下小儿岁以下小儿。夏秋夏秋季流行季流行u小儿为易感人群,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小儿为易感人群,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可获可获持久免疫力持久免疫力二、乙脑临床表现二、乙脑临床表现本病分为本病分为5 5期,期,4 4型型。(一)分期(一)分期1.1.潜伏期潜伏期 : 4 42121天,一般为天,一般为10101414天。天。2.2.前驱期前驱期 : 一般一般1 13 3日,起病多急骤,体温在日,起病多急骤,体温在1 12 2天内高达天内高达

59、393940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伴头痛、恶心和呕吐二、乙脑临床表现二、乙脑临床表现3.极期极期 持续持续 7 7天左右。主要表现为天左右。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脑实质受损症状。症状。u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u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u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和脉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和脉搏变慢;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幼儿常有搏变慢;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幼儿常有前囟隆起前囟隆起4.4.恢复期恢复期 此期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好转此期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好

60、转5.5.后遗症期后遗症期 指恢复期神经系统残存症状指恢复期神经系统残存症状超过超过6 6个月个月尚未恢复尚未恢复者者二、乙脑临床表现二、乙脑临床表现(二)分型(二)分型1.1.轻型轻型 体温在体温在38383939,神志清楚或有轻度嗜睡,多无后,神志清楚或有轻度嗜睡,多无后遗症。遗症。2.2.中型中型 体温体温39394040,头痛、呕吐,嗜睡或浅昏迷,惊厥,头痛、呕吐,嗜睡或浅昏迷,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有轻度神经或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有轻度神经或精神症状。3.3.重型重型 体温体温40404141左右,昏迷、反复惊厥,颅内压增高左右,昏迷、反复惊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明显。,

61、脑膜刺激征明显。4.4.极重型极重型 体温体温4141以上,深昏迷,常出现呼吸衰竭和脑疝以上,深昏迷,常出现呼吸衰竭和脑疝,有明显后遗症。,有明显后遗症。三、乙脑辅助检查三、乙脑辅助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血清学及脑血常规、脑脊液、血清学及脑CTCT检查等。检查等。特特异性异性IgMIgM抗体抗体有有早期诊断价早期诊断价(病后(病后3 34 4日出现日出现,2 2周达到高峰)周达到高峰)四、四、乙脑乙脑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全面支持和对症治疗。处理好全面支持和对症治疗。处理好高热、惊厥、呼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吸衰竭是抢救乙脑病人的是抢救乙脑病人的关键关键六、乙脑护理措施六、乙脑护理措施(一)降低体温

62、一)降低体温(二)保持呼吸道通畅(二)保持呼吸道通畅(三)控制惊厥(三)控制惊厥(四)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记录生命体征、意识(四)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的变化、瞳孔等的变化七、七、乙脑乙脑健康教育健康教育u大力开展防蚊、灭蚊工作,防止蚊虫叮咬;加大力开展防蚊、灭蚊工作,防止蚊虫叮咬;加强家畜管理;强家畜管理;u对对1010岁以下小儿和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岁以下小儿和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的人员进行员进行乙脑疫苗接种乙脑疫苗接种; 第八节第八节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猩红热是由猩红热是由A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病.

63、 .临床以临床以发热发热、咽峡炎咽峡炎、草莓舌草莓舌、全身弥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漫性鲜红色皮疹和和退疹后片状脱皮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为特征。一、一、猩红热疾病特征猩红热疾病特征uA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本病的致病菌是本病的致病菌u主要产生主要产生3 3种病变种病变化脓性病变化脓性病变:引起咽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引起咽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中毒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出现典型猩红热: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出现典型猩红热皮疹。皮疹。变态反应性病变变态反应性病变:病后:病后2 23 3周,少数患儿出现心脏、肾脏周,少数患儿出现心脏、肾脏及关节的非化脓性炎

64、症及关节的非化脓性炎症u自自发病前发病前2424小时至疾病高峰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传染性最强u主要通过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亦可通过物品,亦可通过物品间接传播间接传播u以以3 37 7岁儿童发病率高岁儿童发病率高。四季皆可发病,以春季多见。四季皆可发病,以春季多见二、二、猩红热猩红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1.发热发热 多为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多为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2.2.咽峡炎咽峡炎 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 .表面有表面有脓性脓性渗出物渗出物3.3.常见并发症常见并发症 为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有急性肾主要

65、有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小球肾炎、风湿病等二、二、猩红热猩红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4.4.皮疹皮疹 多发热后第多发热后第2 2日出现,皮疹特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日出现,皮疹特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疹间无正常皮肤帕氏线:帕氏线: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易摩擦出血,呈紫红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易摩擦出血,呈紫红色线状。色线状。口周苍白圈:口周苍白圈: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杨梅舌:杨梅舌:病初舌被覆白苔,病初舌被覆白苔,3 34

66、 4日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日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突起。躯干为躯干为糠皮样脱屑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可见大片状脱皮,呈,手掌足底可见大片状脱皮,呈“手套手套”、“袜套袜套”状。无色素沉着状。无色素沉着帕氏线帕氏线草梅舌草梅舌糠皮样脱屑糠皮样脱屑三、猩红热治疗原则三、猩红热治疗原则 青霉素青霉素为首选药物为首选药物四、猩红热护理措施四、猩红热护理措施u忌用忌用冷水或乙醇擦浴冷水或乙醇擦浴u不要用手强行撕脱,须用不要用手强行撕脱,须用消毒剪刀剪掉消毒剪刀剪掉u密切观察尿量、尿色变化,警惕密切观察尿量、尿色变化,警惕急性肾炎急性肾炎的发生的发生,观察患儿有无关节肿痛等,观察患儿有无关节肿痛等风湿热风湿热的迹象的迹象u隔离至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症状消失后1 1周周,连续,连续咽拭子培养咽拭子培养3 3次阴性次阴性;密切接触者需密切接触者需观察观察7 7天天同步练习同步练习1.1.男,男,6 6岁,发热岁,发热2 2天,体温天,体温3939,咽痛,咽部有,咽痛,咽部有脓性分泌物,周身可见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脓性分泌物,周身可见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疹间无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