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ampquot矛盾ampquot的足迹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5000028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寻找ampquot矛盾ampquot的足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寻找ampquot矛盾ampquot的足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寻找ampquot矛盾ampquot的足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寻找ampquot矛盾ampquot的足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ampquot矛盾ampquot的足迹(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寻找“矛盾”的足迹数学科组:潘海燕关键词 矛盾、知识点、知识系统摘 要 在知识点内、知识点间和知识系统间寻找数学问题的矛盾所在,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数学问题充斥着始终。而数学问题是反映了数学本身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矛盾。解决数学问题是中学数学贯彻始终的一种能力。因此,寻找数学问题中的矛盾也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学问题中的矛盾主要有 :知识点本身的矛盾;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矛盾;知识系统之间的矛盾。只有找到矛盾才能找到更好的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 、在知识点内寻找矛盾,从而解决有关知识点内的问题。例1 实数a

2、、b、c,满足a = 6 - b,c2 = ab - 9 ,求证:a = b。分析: 从题目中可发现要求证多项式相等,而已知中有二项式,求证中没有,于是多项式间产生了矛盾。为此,首先要消去c2,但直接消去不可能,于是逆向思维,暂时不消c2而改消a和b. 考虑到条件可化为a + b = 6, ab = c2 + 9,故可以a、b 为根构造出如下的一元二次方程:t2 - 6t + c2 + 9 = 0, 从而消去了a、b,a、b为实数,方程的判别式 = 36 - 4( c2 + 9)= - 4 c2 0从而c2 0,c R,c2 0,c = 0,= 0即方程有相等的实根,a = b,于是结论得证。

3、并最终达到了消去c2及二次。例2 2x + x2y = y解方程组 2x + y2z = z2z + z2x = x分析: 此题是三元二次方程组,次数高、未知数多。 直接求解显然有困难,于是需要认真观察,发现矛盾产生于方程与方程之间,在关于x、y、z的轮换对称式中得到了解决。由2x + x2y = y 知,令x = tan则y = tan2。仿此,由第二、第三个方程又可得,从而有z = tan4,x = tan= tan8.据此联系即可顺利求解。二、 知识点间寻找矛盾,从而解决有关知识点间的问题。例3 如果p3 + q3 = 2,求证:p + q 2。分析: 比较条件与结论,发现这是等式与不等

4、式之间的矛盾。于是要设法将这一矛盾统一起来,即将等式转化为不等式,或不等式转为等式。为此,我们可用反证法。 假设结论不成立,则有 p + q 2, 如果由此出发推出矛盾,则由排中律。即知原命题成立。为此,我们由p + q 2可得。P 2 q 代入条件式得 (2 - q)3+ q3 2化简得6( q - 1)2 0而这是不可能的,故得矛盾。从而证明到原命题成立。例4 在ABC中,AB = AC,D是BC上的一点,E是AD上的一点,且BED = 2CED=A 。求证:BD = 2CD。分析:比较条件与结论,发现这是角之间的关系与线段之间的关系的矛盾。而为了找出角与线段间的关系,就得深入研究角之间的

5、关系,于是将矛盾引向知识点间的矛盾。从结论可得 = 2,从而想到将其与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定理联系起来。于是,如图,过C作CG AD,并交BE的延长线于G,则要证明结论成立,只需证明BE = 2EG。连接AG,则由图示直观及已知条件可知BGC = BED= BAC,从而可知A、B、C、G四点共圆。又由AB = AC,CG AD,所以AE = EG。从而要证明结论成立,只需证明BE = 2AE。为证BE = 2AE,可取BE的中点F,连接AF,再证AEF为等腰三角形。但此举不易做到,故只得再次转化。即由条件出发顺推结论。为此,由BED= 2CED = A得到启发,将BED一分为二,使半角等于CED

6、,从而转向CED,如图作BED的平分线EM交BC于M,过A作AFEM交BE于F,则易证AEF为等腰三角形。于是接下去只要证明F为BE的中点即可。由于BF与AE分别是ABF与CAE的对应边,故要证明F为BE的中点,只需证明ABFCAE。AB = AC,CAE + BAE = BAC,ABF + BAE = BED = BAC,ABF = CAE。AFE = CED,而BAF+ABF =AFE,CAE+ACE =CED,BAF =ACE。ABFCAE,BF = AE = FE。BE = 2AE。它就是本题的条件与结论间的内在联系。借助这个联系,即可使原题得到简易的证明。证明:如图,延长BE到 G,

7、使 AE = EG,则得到 EAGABC,从而 EGA =C。所以 A、B、C、G四点共圆。从而BGC=BAC=BED。故 ADGC。所以 =2。即BD = 2CD三、知识系统间的矛盾。在数学中最大的有两大知识系统:代数系统与几何系统。其中联系密切,于是在数学问题中的表现为矛盾重重。请看以下问题:例5 等腰ABC的底边为1,底角B的平分线交对腰AC于D,求证:BD分析:在平面几何系统内证明不等式关系,一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在代数知识系统中却会变得容易一些。因此,化难为易,我们不妨进行跨体系的结构转换,将几何问题转移到代数系统中处理。为此,过A作BC的垂线为y轴,以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

8、角坐标系(如图)设B、C的坐标分别为B(-,0),C(,0),BD的斜率为k, 则由tanB = tan2DBC =得BA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 (x+)从而可求得A点的坐标为A(0, ),又AC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 - (x-)BD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 k(x+)联立解之,得D点的坐标为(,)于是|BD| = 0 k 1, |BD| = .它是关于的一个增函数。k = 0时,|BD| = ;k = 1时,|BD| = 。 |BD| ,即 BD 。从上可以看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矛盾的来源,而矛盾又是我们数学问题所依托的根本,也是数学问题得已解决的关键所在。打蛇打七寸,问题找矛盾,这也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因此,要求广大师生在解答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 顺题意,找出条件与结论;2、 在条件间、结论间、条件与结论间寻找矛盾; 3、 确定主要矛盾;4、 解决主要矛盾,最终解决数学问题。问题在于不断地探索,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中,以上文字谨是一家之言。旨在与大家共同去遨游充满乐趣的数学王国。参考文献1、 顾越岭.数学解题通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2、杨玲.双向通同步引导.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