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及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解析

上传人:shanz****g555 文档编号:34849533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5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及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及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及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2015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及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及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编写人:王启东 时间:20152015 年 1010 月 3131 日 姓名 _ 组长 最新考纲 1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 点及地区分布。2 2、环境承载力 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思 维 导 图 考纲解读 1 1、 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 地区差异。 2 2、 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 要类型及其特点,比较不冋的人 口发展模式地区差异。 3 3、 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 理容量的区别,理解制约环境人 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微专题一人口增长模式 【知识梳理】 1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 (1 )总趋势:人口数量的

2、总趋势是 (2 (2 )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 人口增长 (依据:图 1 1 中 a a 段曲线 ) 农业革命期间 增长速度 (依据:图 1 1 中 b b 段曲线坡度 ) 近 100100 多年来 急剧增长(依据:图 2 2 中 c c 段曲线坡度最大) (3 (3 )空间差异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_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 _ 【特别提醒】人口的自然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 多,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 _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 - 【特别提醒】1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有“死”到“生”来实

3、现的,生产力发展是关 键一一“死”是指死亡率下降,“生”是指出生率下降。 2 2、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_ ,2020 世纪 606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 口 _ 严重,死亡率有所上升。 3 3、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是 _ ,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很快。 4 4、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 _ 向 _ 阶段。 【深化整合】 1 1、人口增长模式判断 (1 1) 、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 _ ;工业化时期多 属于 _ ;后工业化时期属于 _ 。 (2 2) 根据国家类型判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 _ ,个别发展中国家如 _ 、古巴等国家已

4、经属于 _ ;发达国家多属于 _ 。 (3 3) 根据数字特征判断: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4%4%左右 4%4%左右 1%1%以下,接近于 0 0,甚至是负值 传统型 3%3%左右 1%1%左右 左右 现代型 1%1%左右 1%1%左右 1%1%以下,接近于 0 0,甚至是负值 2 2、分析人口增长快慢原因的思路 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一一出生率、死亡率一一人口增长数量的变化 【题组训练】-3 - 考向一: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 19801980 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32013 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 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

5、个孩子的政策。下左图是 19781978 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下 右图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801.1980 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 B .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 D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 3030 年持续下降 C.C.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 3030 年持续上升 警示

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 _ 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 最大的时刻。 3 3、表 1 1 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国家 20002000- -2010 2010 年人 口年均增长率 (% % 20092009 年人口密度 (人/ /平方千米) 2010 2010 年 0 0- -14 14 岁 人口比重(% % 20092009 年出生时 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0.6 143143 19.519.5 7272 7575 印度 1.41.4 389389 30.630.6 6363 6666 法国 0.70.7 118118 18.418.4 7

7、878 8585 美国 0.90.9 3434 20.120.1 7676 8181 A.A. 20092009 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B. 20092009 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C. 20102010 年中国 0 0- -1414 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D. 20002000- -20102010 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思维建模: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增减情况进行相关的计算,必须明确两个要素:一 是: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即人口基数。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其涉及的计算主要有 以下三种。 (1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 =

8、d:坐人口 X 2 IOOL -一生育就策苹奎 2OIO2OM 2022 2026 20M 20W201? 2ft4A20S(V年 图乙 -4 - 出生率= = 死亡率= = (2 2) 一年内人口数量增加的计算 人口增长数= _ = (3 3) n n 年后人口总数的计算 该年人口数x (1 1 +自然增长率) (n n 为年数) 考向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图为三个城市圈 2020 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 15151616 题. F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 A.乙城市圈 7070 年代 B B 乙城市圈 8080 年代 C.C.甲

9、城市圈 9090 年代 D D .丙城市圈 9090 年代 微专题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知识梳理】 国家类型 人口问题 影响 对策 发展中国 人口数量 ,增长 ; 经济、就业、资源、环境压 采取 家 青少年及儿童比重 力大,导致积累减少;形成 巨大的人口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问题严重 不足, ; 不足, 接纳海外移 青壮年负担过重 民 特别提示: (1 1)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出现人口问题。事实 上,只有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 (2 2 )我国的人口冋题及对策 问题 对策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1 1、 2 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10、, 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 境的压力 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人口老龄化 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 80 9( 60 7070 SOSO 90 90 年比 年优 年优 年世 年f弋 甲 乙城市醐 门然堺怏岸 -5 - (3 3)老龄化的衡量标准 60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 10%10%或 65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 7%7%就意 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题组训练】考向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 15156464 岁)人口数之比.如图示意 198019802 2 030030 年我国 少儿抚

11、养比和老年 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 图回答 5 56 6 题. 5 5、2 2015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A. 性别比例 B B .医疗水平 C C .教育程度 D D .年龄结构 6 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 20252025 年后可能出现 A A .人口迁移加剧 B B .劳动力渐不足 C C .人口分布不均 1 1 2 2 题。 X 岁 036036- -1616 017017- -2424 2525- -64 64 岁 弓人口(百万人 1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A、人口素质低 B B、人口老龄化 C C、就业压力大 D D

12、、人口增长快 2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 A、大气污染 B B、能源短缺 C C、水土流失 D D、淡水匮乏 微专题三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考向一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断 D D 社会负担减轻下图 -6 - 确定性別比 分析老龄化情况 E0岁及以上 70-79 6 0-69 霧邛 3U-39 2 0-29 10-19 0-9 S S 0 8 16/%0 8 16/% 确定出生率 0 6 12/%0 6 12/% 重点判读内容: 1.1. 判读性别比。 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 判断是否存

13、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上图中各年龄阶段男女所占比例基本沿 0 0 轴对称,男 女比例总体平衡。 2.2. 判断出生率。 上图中左图 0 09 9 岁人口比重最高,故出生率较高,而右图中 0 09 9 岁人口比重比 10101919、 20202929、30303939 岁等年龄阶段小,故人口出生率较低。 3 3判断不同年龄阶段人口比例 (看塔形)。 不同的塔形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形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 重过高的问题(如左图);上宽下窄的塔形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如右图)。 4 4.分析老龄化情况。 上图中左图 6060 岁以上人口累计相加小于 10%10%,

14、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右图中 6060 岁以上 人口累计相加远超过 10%10%,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5 5分析育龄人口比重。 主要看育龄女性(20204949 岁)人口所占比重,可推测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 上图中左图育龄女 性所占比重较高,在较长的时间内人口增长较快。 请看练习册的例题(20122012 山东文综) 二、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100% 0-14# 这类图主要体现某地区三个不同年龄阶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6464 岁和 6565 岁及以上三个阶段, 可分别用来表示少年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人的比重。不能体 现男女的比重。 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关键是掌握以下阅读步骤: 1.

15、1. 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 2.2. 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 3 3.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 求点的三个坐标: 0 01414 岁约为 27%27%、15156464 岁约为 55%55%、6565 岁及以上约为 18%18%。 4 4 .验证一下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是否为 100%100%。 例题: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 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 20002000 年和 20102010 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

16、回答 1 1 2 2 题。 1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A. 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B. 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100% 0 20% 20%20% 0 0 40% 60% 80% 100% 般分为 0 01414 岁、1515 年份 项甘 2000 2000 年 3010 3010 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0974382809 7865900378659003 人口优例(歸) 苏南 33, 7133, 71 一 ! 41.3841.38 -一 苏中 23.23.1212 20*8020*80 苏

17、北 43.43.1717 37. 37. 8282 80% 80% -8 - C.C. 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D. 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0 01414 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15156464 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6565 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 A. B B . C C . D D . 三、四边形人口统计图判读。 (1)(1) 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A .佃 50 50 2010201

18、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 B. 19501950佃 70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 C .佃 90 90 201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 D .佃 50 50 佃 70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2) 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 ) ) A A . B B. C C . D D . 微专题四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知识梳理】 1.1. _ 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 的人口数量。 2.2. 环境人口容量。 (1) 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 制约因素: _ 、 _ 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3) 估计: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

19、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 _ 左右。 、特别提示: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 _ 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判读方法:一般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 个步骤,具体如下: 1 读轴。 即明确横轴、纵轴各是什么,弄清含义,做到 读图识变量。另外要注意从材料或图名中获取 一些信息,名称中可能隐含有重要信息。 如上图,横坐标为死亡率,纵坐标为岀生率, 对角线的平行线为自然增长率。图名、图例中 也隐含有重要信息: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年 份,是解读各大洲人口变化的钥匙”。 3 .抓点。 即抓住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 如极值点、交点、 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 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

20、突破”。 人口自然增长率 0 10 20 3D 人口出生率余 人口的生活然后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如下图-10 - 3 3、人口合理容量 (1 1 )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_ 的人口数量。 (2) _ 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和人口 _ 的制定,进 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 _ 谋求途径:尊重 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看练习册中的表格 【题组训练】 考向一 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 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

21、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 容量也不同。 小题 1 1: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 理论人口容量=a=ax b/c b/c ,其中 a a 为耕地面积,b b 为熟制, c 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 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 按照该公式 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 A.B B . C C . D D . 小题 2: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 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 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 A. B B . C C . D D . 读下图,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

22、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市 市 市 TQ 2JCS2JCS 200200- - 200S200S 2012 2012 妙 ”開 人均水资源总量心三*均用水总量京3人均起居用水总量 4 三卞 -11 - 考向二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 24 24 .结合表 3 3 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可知 表 3 3 (20082008 年数据) 人口 (万人) 面积 (万平方千米) 可开米石油储 量 (亿吨) 年可再生水资源 量 (立方千米) 人均 GDPGDP (美元) 菲律宾 92709270 29.9729.97 0.190.19 457457 17461746 俄罗斯 14100

23、14100 17101710 361.9361.9 44984498 1200012000 A.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 B 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 D 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编写人:王启东 时间:20152015 年 1111 月 1 1 日 姓名 组长 微专题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知识梳理】 1.1. 人口迁移 (1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 _ 范围内发生改变。取新 考纲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 思 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 维 考纲 移的主要特点。2.2.理解影响人 导 解读

24、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 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 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图 -12 - (2)(2) 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 _ 人口迁移和 _ 人口迁移。 (3)(3) 影响因素 【特别提醒】在诸多因素中, _ 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 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 _ 因素。 2 2 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 (1)(1) 国际人口迁移 1919 世纪以前:由旧大陆到 _ 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 _ 国家流向 _ 国家。 (2)(2) 国内人口迁移 古代:受脆弱的 _ 、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 表现 冇计划、冇姐织的人口迁

25、移 刖 2()世纪 原因 计划经济休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X0年代 中期 后 表现 流駅增大.流向明显变化 条件 故革开放政策 【深化整合】 1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 移产生影响 美国老年人口由 部“冷冻地带”向 西部、 部“阳光地带”迁移 水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 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塔里木盆地中 地区的人口移动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 产生影响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 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 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26、 -13 - 自然 灾害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 饥荒或生态恶化 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西非的环境难民 (2)(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 因素 经济 因素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更咼的经 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 布局的改变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 海的集中迁移 父通 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 减小迁移 困难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 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 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 老年人口 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军人家属的从军

27、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 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 地区 政治因素 因素 影响 事例 国家政策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 “上山下乡”、三峡移民 战争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 国家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 上人口重心南移 政治变化 政治独立;国家解体 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 口互相迁入迁出 2.2.中国的“民工流”现象 (1)(1) “民工流”产生的原因 _; _ 。 (2)(2) “民工流”的特点 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 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

28、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 达地区以及工矿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 以年轻人居多;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14 - 【题组训练】 考向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2014 2014 山东文综)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 1 1 2 2 题。 1 1 下图为 20122012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 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 L2 L0 0 百 0.4 0.2 0 A A.粤、豫、黔、沪 C.C.粤、豫、沪、黔 2.2. 下列对当前人

29、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 A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 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 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宀 uytj粧 B.B.豫、粤、黔、沪 D.D.豫、粤、沪、黔 户藉人口(亿人) -15- 读“美国与中国东北部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3 34 4 题。 - 国界戢 7河流 CD-青牡年人口迂移路红 ”4 老年人口迁科:賂型 关国人口迁移時线 - I VKO 尸廿廿人 U 迂核時越 曲 - * Iaas 耶后人 口赶利s蹄牌 冲 UHJ/KTI 匕人 LI -16 - 3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下列组合中,影响

30、人口迁移的主导 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 ) A A. B B. C C . D.D. 4 4人们习惯上把 2020 世纪 808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 “雁南飞” 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这种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 的压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A A. B B . C C . D.D. 微专题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知识梳理】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不仅会改变地区的劳动力组成、产业构成等社会 经济环境,也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现具体从对迁

31、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两个角度分 析如下: 【题组训练】 考向人口迁移的影响 (2013 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n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0520102010 年间迁移人口 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12 2 题。 -17- 0 5 10 15 20 25 迁人人口 lt. fi/%江 浙 + -18 - 1 1. 2005 2005 2010 2010 年( ) A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 2005200520102010

32、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 A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 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 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3.3. (2010 2010 上海地理)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 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 远的影响。 概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一可知: _ 由图二可知: _ 1313. (2013 2013 上海地理)读

33、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 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982 1982 年 图-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 图二 上海各区县外来常隹人口规模和堀长变化情况 -19- 人数分级f右人)| |000 2 眈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 (注:图中标出地名的 6 6 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 7 7 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 1111 个县 市为西部地区) ) (1)(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 20102010 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据图归纳 19821982 年至 20102010 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 巳 异。 -20 - (3)(3) 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4)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 长的正负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