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839799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学士学位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学士学位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学士学位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学士学位毕业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位代码 密 级 学 号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类型:论文)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作 者: 学 号:指导教师:专 业:汉语言文学提交论文日期:2015 年 5 月 5 日 论文答辩日期:2015 年 5 月 16 日 学位授予单位: 目 录摘要Abstract 引言1 一、大观园的“藏露对比” 1 二、大观园的“自然之态”2 三、大观园的“人园合一”3 (一)林黛玉与潇湘馆3 (二)薛宝钗与蘅芜苑5 (三)贾探春与秋爽斋6 结论8 参考文献 9 致谢语11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 摘要:在中国古典小说和戏曲中,人物活动环境常常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比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花园中得到意识的觉醒。更

2、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里面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不仅是遵循了传统园林的艺术规律,更是让主要人物性格、情感、命运、结局与其居住环境高度统一,体现出“人园合一”的景观艺术。本文将对大观园布局艺术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大观园景观与人物的关系。关键词:大观园、藏露对比、自然之态、人园合一Analysis on the pro-environment expression of BBC ecological documentaryAbstract:BBC made the first ecological documentary Horizon on the history, and a rapid devel

3、opment to the world in the next decades, It has strong production teams, behind the scenes supporters, and have a unique production style, exquisite frame, powerful clips, which brought the audience integration of beautiful with profundity instead of boring and pressured images. Even more important,

4、 the BBC documentary beared a special responsibility to sprea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ecological BBC documentary as an example, analyzing the wa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ression, and making some slender proposal on the develo

5、pment of ecological documentary, expecting to ecological documentary in our country country can have a better development.Keywords: BBC documentary;People and nature;Environmentalists引言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随着朝代变迁、民族融合,使我国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特点。大观园作为红楼梦中主要场所,无论从选址、造园设计理念、景观营造、植物配置均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的最高境界【1】。虽以元妃省亲

6、为由进行建造,目的却是作者为群芳荟萃、展示青春、共演红楼悲剧而设【2】。正是这样的一个园林,把红楼梦中“十二钗”聚集在了一起,让她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里,可以吟诗作对,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天性。针对大观园的环境作用,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将其设计成一个“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的园林艺术空间。它不仅是作者比照现实园林,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要求精心构造的,而最主要的是根据红楼梦主题和倾向以及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需要而巧妙结构的。可见大观园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大观园的布局艺术也值得我们探讨。一、大观园的“藏露对比”中国古代园林布局以曲折变化,层次幽深为主

7、要特色,这有别于整齐对称的欧洲形式【3】。大观园则是将这一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小说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用宝玉、贾政和一众门客的眼睛给我们展示了大观园的整体布局。开门而入,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4】。“开门见山”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而在红楼梦开门见山,则是为了不让景色一览无遗的展现出来,用翠嶂遮挡,微微露出小径正有曲径通幽之妙。等他们过了翠嶂沿着小径走去,各种奇景才展现在他们眼前,正如小说中的评价“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这正是大观园布局的

8、妙处之一,在藏露间增加了大观园的层次感, 让人感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官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宝钗蘅芜苑,贾政初到蘅芜苑,“但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使人觉得很无味,但是步入苑门,只见山石插天,绕过山石看到异草奇藤,便又觉得有趣。一块玲珑山石把里面的房屋全部遮住,不见花木却闻异香,这种先抑后扬的对比,在“藏”“露”之间构成了一种深邃的境界,使蘅芜苑具有了神秘感。又如稻香村,只见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这一藏、一转、一露使稻香村远离了大观园富丽堂皇,显出一片郊野之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使人萌生出一种“归农之意”。

9、不仅是这样,作者在布局组景上十分注重空间的变化和对比,比如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虽都为赏月而造,却一个建造在山脊,一个位于山脚,一明一暗,一山一水形成鲜明对比,在凹凸之间,使人感到新鲜和不落窠臼,这也体现出作者在园林造景布局上,讲究空间的藏露对比。在大观园中,作者运用山、石、溪、木丰富了大观园园林的层次感,感受到布局的协调统一,运用藏露对比的布局艺术使人感受到空间的变化,丰富审美感受。二、大观园的“自然之态”建造园林的四个主要要素是山体、水体、植物、建筑。好的园林景观是要处理好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工建筑物和自然景物之间的关系,才能构成和谐的整体环境,突出自然美【5】。在园冶“相地”篇中,

10、计成便已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造园理论【6】。在大观园的建造中,用相地合宜的造园原则来使大观园的人为景观与自然的有机的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这正是体现出古典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崇尚自然。根据大观园地势,利用合理的山水地形“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将自然景观适当的融入进行建造。大观园本是由会芳园改建而成,借用从会芳园北墙角下引来的活水为主进行造景,将全园设计成了一个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自然园林景观。大观园本是为元妃省亲而造,不仅具有自然园林的雅致,还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整体来看,大观园外观是“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体现出皇家的庄重

11、豪华,也体现出贾家家族地位与身份。“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背,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处处体现出贾家的富贵与皇家地位的恢弘,但是也有私家园林的秀丽,到达了富丽却不俗套的境界。为了让大观园的规则式与自然式的完美融合,曹雪芹在安排院内建造时十分注重自然风光与院落之间的安排与过渡,“围墙隐约于薯间,架屋蜿蜓于木末。”使读者感受到浑然天成。又如“潇湘馆的院墙因一带粉垣与千百竿翠竹合围而成,后院墙卜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尺许,灌入墙内”。蘅芜苑“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园内“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门,虽有飞楼插空,雕

12、亮绣槛”,但亦“皆隐于山坳树梢之间”。作者运用翠竹、泉、山、石、花与建筑物相结合,使自然与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大观园的自然之态得以体现,形成了“虽为人做,宛自天成”、“自成天然之趣,不费人事之功”的艺术效果。三、大观园的“人园合一”正如王国维所言“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7】。”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意境便是主观感情与客观环境的统一。固知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曹雪芹在追求大观园景观建筑美的同时,把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联系起来,把书中人物的个性特征摆到自然环境中,将人的情感融于自然,使物我交融为一。大观园中生活着众多人物,下到小厮丫鬟上到少爷小姐,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

13、为了让人物的性格更加立体鲜活,作者将院落的布置同主人公的性格、命运紧紧相扣,结合神话传说,给人展示了人物生活、活动所接触的园林景物【8】。每座园林都影射了居住者的性格与情感,使读者一想到大观园的各个院落时,都会浮想出住在院落的主人。景因人而设,人因景而立【9】,可以说大观园达到了“人园合一”的境界。下文就以红楼梦中的主要女性人物进行具体分析。(一)林黛玉与潇湘馆远看潇湘馆,只见“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贾宝玉在元妃省亲时做了一诗“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 个个绿生凉。迸砌防阶水, 穿帘碍鼎香。莫摇分碎影, 好梦正初长。”诗题的便是潇湘馆外部的环境描写,正是体现了

14、“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意境。竿竿翠竹,使潇湘馆潇湘馆显得幽静,连林黛玉自己也这样评价“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 我爱那几根竹子, 隐着一道曲栏, 比别处幽静些。”可见潇湘馆的幽静也正符合林黛玉孤僻好静的性格。走进潇湘馆,先是曲折游廊,然后是石子铺成的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房内有小门,小门连着后院,后院有一股小泉。曲折、甬路、小小、小门、小泉作者用短短的几句话就透露出潇湘馆的小巧精致,在景观布局中,突显出林黛玉在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心思婉转。泉水在其他的院子里是没有的。在红楼梦中,作者时常提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水代表着女子。林黛玉的才情与聪明也可以算是大观园女子中的代表。潇湘馆这股“

15、小”泉,暗喻着黛玉体弱多病,生命的脆弱。宝玉根据景观的意境题了一联“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凉”。对联所写的“宝鼎”、“茶”、“幽窗”、“棋”都是属于潇湘馆内部的描写,显示出这里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内外的景物描写相结合,突出了潇湘馆的清幽与寂静,这也正符合林黛玉的孤僻好近。她的多愁善感、喜散不喜聚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升华。在植物景观配置上,潇湘馆中提到的植物只有“竹、苔藓、芭蕉、梨、单瓣水仙”五种。竹是潇湘馆的标志,也是象征黛玉的风骨。竹的外形是修长、苗条,和林黛玉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一样。竹与梅、兰、菊并为花中四君子,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其寓意品德高尚、刚正不阿的气节

16、,这与林黛玉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在大观园的所有院子里,只有潇湘馆有竹,是一个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地方,这也体现作者有称赞黛玉为人中之凤”的意味。潇湘馆的竹不是普通的翠竹,而是湘妃竹。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探春提到了湘妃竹的典故,是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形成像泪点一样的紫色斑点,被后世的诗人用来比喻凄美的爱情。黛玉是绛珠仙子临凡,“绛珠”暗指血泪,作者用斑斑血泪的潇湘竹来比喻她,既恰当,又富诗情【10】。这无疑是为林黛玉的悲剧命运而埋下的伏笔。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对黛玉的潇湘馆再次进行了描写“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

17、苔藓喜欢潮湿环境,人为活动较少的地方。而潇湘馆的土地下布满苍苔可见林黛玉性格孤僻与人交往甚少,这也象征黛玉寄人篱下的孤寂心理。潇湘馆里除去竹和苔藓之外,梨和芭蕉也有作者独特的用意。“后院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在色彩上以芭蕉的绿来突出梨花的洁白,古人常常用“梨花带雨”来形容女子落泪哭泣时的样子。众姐妹中,黛玉最是多愁善感常常落泪,就像梨花带着春雨楚楚动人,这也暗示着她是绛珠仙草要用今生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在大观园中,探春的秋爽斋与潇湘馆都植有芭蕉,而“雨打芭蕉”的场景却只在潇湘馆被作者描写了出来,可见芭蕉在潇湘馆和秋爽斋的作用是不同的。“雨打芭蕉”常常是用来表达一种哀愁一种悲苦,潇湘馆本

18、就是一个幽静的居住地,雨打在芭蕉叶上,更显得冷清和凄凉,黛玉听着窗外的风声雨声,想着自己和宝玉的爱情遭受着封建制度的残害却无可奈何,心中更是苦闷,便发出了“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撒窗纱湿。”曹雪芹对潇湘馆环境的描写,正是以丰富和深化人物性格为目的,深化主题为归宿,使林黛玉的主观感情与潇湘馆的外部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融合【11】。 (二)薛宝钗与蘅芜苑“蘅芜”典出晋代王嘉拾遗记卷五前汉上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汉武)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12】。在大观园建造完工时,蘅芜苑的匾额为“蘅芷清芬”,这与汉武帝李夫人的“

19、蘅芜”典故毫不相干,而元妃省亲时,选择几处喜欢的地方赐名,将“蘅芷清芬”改为了“蘅芜苑”。红楼梦中运用了许多谐音来给读者启示,“蘅芜苑”的谐音是“恨无缘” 暗示着宝钗对宝玉的爱恋只能是以无缘而终。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时,李纨封宝钗为“蘅芜君”这似乎都暗示着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姻生活就像汉武帝、李夫人一样是一个悲剧,也为后文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守寡的生别埋下伏笔。打开院门,只见一大块玲珑山石将里面的房屋全都遮住,而且一株花木都没有,这就像是宝钗在贾府的处事哲学,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宝钗与惜春等人讨论 大观园行乐图的画法时,宝钗曾说“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 山石树木, 楼阁房屋, 远近疏密, 也不多,

20、 也不少, 恰恰的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 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 该多该少, 分主分宾, 该添的要添, 该减的要减, 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段话不仅展现出宝钗的博学多识见解独到,而且“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也体现了她的为人处事原则。与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不同,薛宝钗在贾府中是出了温柔敦厚。作者在书中就评价过宝钗是“行为豁达, 随分从时” “罕言寡语, 人谓藏愚, 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钗不是不聪明而是将自己的聪明藏了起来,就连王熙凤都说她是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 一问摇头三不知”。这些都表示宝钗在贾府是以一种事不关己不开口的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可是宝钗并不

21、是一味的“藏”,在该展露自己的时候也会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露出来。在贾母问她爱吃什么东西爱看什么戏时,她就按老太太的喜好说了出来;宝玉作诗,元春不喜欢“绿蜡”她便让宝玉改为“绿玉”;在众人面前,宝钗说“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一句话就奉承了贾府两个当家。宝钗是“小惠全大体”,赠送土物也不忘给贾环、赵姨娘一份,让平时最刻薄的赵姨娘也深受感动。在姐妹之间,她总是以好意照看为主,主动关心湘云和岫烟;香菱被夏金桂迫害时,她加以保护;对黛玉更是数管齐下,先是“兰言解疑癖”,对黛玉进行劝说和教导,又借问病给黛玉送燕窝使得黛玉掏出赤诚之心,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些种种都将薛宝钗的“识大体知进退”的淑

22、女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与潇湘馆的竹、芭蕉、梨不同,蘅芜苑是以异草为主,都是一些藤、蔓植物,这些植物的特点是:不能直立,要依附在其他的物体上才能生长。这也反映出在薛宝钗守拙的同时还有另外一面。她本是进京“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而暂住在贾府,以宝钗的才智及容貌她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元妃。可不知为何她留在了贾府,她便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贾宝玉身上,开始劝导贾宝玉考取功名利禄来达到自己“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理想。 作者借由史太君带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给我们展示了宝钗蘅芜苑的内部,“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

23、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样朴素的房间与富贵人家小姐的绣房是相违背的,是犯了忌讳。宝钗姓“薛”,与“雪”同音,服用的药物是“冷香丸”,住的蘅芜苑又是像“雪洞一般”,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她性格中的“冷”。如“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金钏投井而死,王夫人愧疚不安,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却把金钏的死说成失了脚掉下去的,说“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在她眼中,金钏不过是个仆人是可以用几两银子就打发了的,尤三姐自刎、柳湘莲的出家,事不关己她都不在意,她在意的是如何让自己能做好贾府的少奶奶达到让自己“上青云”的人生追求,在大观园时“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

24、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太得闲。”她知道她与宝玉的婚姻能否成功取贾母和王夫人,所以她把她的时间大多都用来拉拢这些人,包括袭人,让贾府的人对她都赞不绝口,这与林黛玉的“难相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林黛玉的“冷”是中国文人清高不入世的“冷”,那薛宝钗的“冷”便是只为自己利益不顾他人的“冷”,正如她的“蘅芜苑”是“雪洞”一样,是难以温暖的,这也是“人园合一”建筑艺术的体现。(三)贾探春与秋爽斋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可以算是众女子之首,作者对她们的描写笔墨也是最多的,除去她们二人,对探春的描写也是在贾家四春之中最多的一个。在“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作者有这样一段评价

25、“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赛责而已”,可见探春的才华仅在薛林之下,在其他人之上。探春在大观园居住的是“秋爽斋”。“斋”,书房也,这样的命名显得探春的住所充满了浓郁书卷气息。“爽”正好体现出探春爽朗、干练、豪迈、敢作敢为的性格。对于秋爽斋的外景作者并没有详细的描述,只提到了种植得有芭蕉和梧桐。“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这是前人对芭蕉的形、质、姿的形象描绘。芭蕉直立高大,体态粗犷潇洒,而蕉叶则碧翠似绢,玲珑入画。在芭蕉的意蕴中,也就兼有了北人的粗豪和南人的精细。这就恰如红楼梦中贾探春的性格,既具有北方人的豪放又有着南方人的婉约。【13】探

26、春自称是“最爱芭蕉”并在诗社中自称为“蕉下客”。可见,芭蕉其实就是探春性格的一个体现。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写到“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这是对秋爽斋相对详尽的一个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安排处处体现着

27、探春的性格特征。探春喜欢开阔,她的三间屋子不曾隔断,使室内的空间变大,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在描述中,处处可见一个“大”字,如“大理石大案”、“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大鼎”、“大盘”、“大佛手”等。这些大物件也体现出探春性格大方有着远大志向,在她身上有种男子汉的气概。正像她自己曾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可见她是一个有着男儿志向、性格豪迈的女子。她的秋爽斋也与贾宝玉怡红院的奢华与脂粉气形成了对比。而“花梨大理石大案”、“紫檀架”等精品,都展示了一种贵气。她虽是庶出,却不像迎春那样懦弱,不像惜春那样孤僻。在第五十五回中,曹雪芹给了“敏”的

28、评价,让她在接过理家大权后展现了自己果敢、有胆识的一面。在“或奸馋抄检大观园,失孤介杜绝宁国府”中,探春的大胆、敏锐再一次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先是知道有人会来抄检便命“命众丫头剪烛开门而待”;然后公然申明:“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在王善保家“显势作脸献好”时,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最后发表自己对贾府未来的担忧,感叹自家是在“自生自灭”。也只有探春能如此敏锐的看出贾府的衰败,也只有她敢指出来。而“梧桐”在古代诗歌的意向就有很多,一是象征高洁美好的品格,而从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气自高”可以知道探春是具有高洁美好的品格的。二是象征孤独忧愁,

29、探春在贾府的身份尴尬,她虽有才干有抱负,却是女子,而且还是庶出的女子,这让她的正牌小姐的身份大打折扣。正如王熙凤所说“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虽然正出庶出是一样,但只女孩儿却比不得儿子。将来作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为挑正庶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在第五十五回,兴儿的评价则更直白“三姑娘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可见庶出的身份是探春心理最大的伤疤。三是象征离别愁绪,探春的才志再高她也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30、只有远嫁的结局,和亲人远隔一方。 可以说贾探春与秋爽斋是浑然一体的,秋爽斋也具有探春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给我透露出“爽朗、干练”。结语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塑造的大观园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一花一树、一亭一台都遵循着古代传统园林的艺术规律。从意境的表现方式上看:主要采用了植物人格化的处理方式,园林植物有人一样的性格特征,见其园而知其人【14】。大观园虽然只存在于小说中,但是它比客观现实中的园林景观更美、更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征。在大观园中,林黛玉住进了潇湘馆、薛宝钗住进了蘅芜苑、探春住进了秋爽斋、李纨住进了稻香村是作者曹雪芹“一个萝卜,一个坑”量身定做。书中主角的情

31、感和意念在周围的景象得到充分发挥,即寓情于景、景中有情,使这些居所具有悠远、含蓄、雅逸的园林意境【15】。大观园这个虚拟的纸上园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园林之美,使园林环境与人物融合起来,也使人物更加丰满具体。参考文献: 1 潘宝明.巧撷百花,装扮红楼红楼梦中花的描写在情节艺术中的作用J.名作欣赏,1990(3):75-78.2 俞晓红.红楼梦花园意象解读J.红楼梦学刊,1997(增).3阴法鲁.中国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曹雪芹、无名氏.红楼梦(上、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5 燕亚飞,李东升.大观园的园林艺术J. 现代园艺. 2010(01).6陈植.园治注释M.

3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7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 牛坚.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大观园三个主要院落的景物布局与人物A.河北林果研究, 2005-12:393-395.9 王功珉.试论大观园的园林艺术J.红楼梦学刊,1987(第二辑):28410胡悦、樊国盛、魏开云.林黛玉性格与潇湘馆室外环境的园林意境研究J现代园林,2006(11):11-1411 刘颖. 浅谈“潇湘馆”环境描写与林黛玉性格的统一融合N.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8-9(第27卷第5期).12 朱淡文.薛宝钗形象探源J.红楼梦学刊,1997,(3):86.13 李莉. 谈秋爽斋建筑装饰风格

33、及贾探春形象特征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8).14 王小慧.建筑、文化、艺术及其传播M.北京:白花文艺出版社,2000.15 李辰冬.(红楼梦)在艺术上的价值J北京:国闻周报,1934(48). 致谢语历时半载,毕业论文也即将告一段落!在此特意向我的指导老师xx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从最开始的论文定题、开题报告,再到论文的写作、修改和定稿,您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是您的不断督促、引导,再加上您广博的学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才使我对论文的写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钻研心态,也使我更有信心的去完成论文写作。谢谢您,x老师!我还要感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们。在你们倾心的教导和培养下,才让我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涯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是你们用自身的知识引导我进入了更加广阔的文学世界,让我更加的喜爱文学;还有我的201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们,在和你们互相交流和学习中,让我对自身有更深的认识,还让我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谊,你们的友谊,将是我一生的财富。谢谢你们!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你们含辛茹苦的哺育,也不会有今天的我,祝你们身体健康,我会用我的一生去回报你们的。最后,感谢所有老师的批阅和指导,祝老师们一生健康、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