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分析

上传人:jiz****88 文档编号:34829785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功能对等理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功能对等理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能对等理论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翻译理论之功能对等理论浅述 作 者: 钱余 中央财经大学 文献综述 :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个著名的翻译理论,由美国人尤金 A 奈达(Eugene Nida )提出, 对后来的翻译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很多人都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过研究和应用。 吕朦,贵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就曾写过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再认识 ,里面 主要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后, 对中国译界曾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但是近来这个翻译理论开始被质疑甚至被全盘否定。 作者认为对“功能对等” 理论 持反对意见的人起因于对 “对等”的绝对化理解,是对奈达的误解, 于是在文中简要分析了 “功能对等”

2、理论的实质及其原则, 以及怎样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比较可取。 他指出奈达的 “功 能对等”是相对的灵活的动态对等, 而对“功能对等” 持反对意见的人, 大部分是因为对 “对 等”的理解过于绝对化了,并没有真正知晓奈达要表达的意思。奈达曾指出, “对语言的理 解从来就没有出现两人完全相同的情况, 因此更谈不上两种语言中会存在完全一致的对等关 系。” 吕朦也在文中说到 “为了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 信息,必须保持原作的内容和内涵意义, 使译文能为读者所理解且保证不会对译文产生误解, 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顾及信息表达的形式。 ” 另外赵丹丹,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发表过 浅论奈达的

3、功能对等理论 ,对奈达的 功能 对等 理论的内容、标准以及适用范围都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 当正确的看待, 并且合理的使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而在使用该理论的过程中, 翻译者也 应注意一些问题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应怎样恰当的采取翻译策略的问题, 为我国的翻 译工作者在日后的翻译工作中提供借鉴意义,并为以后的翻译工作锦上添花,添砖加瓦。 以及石锡书,杜平的辩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 理论,则是从两个方面来看功 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从盛而衰,体现了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否则怎么会产生这种 衰弱的倾向, 因此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它。 他在文中指出 “功能对等” 理论强调

4、“读者反应” , 把它作为译文的判断标准, 但是读者的水平层次不一样, 有高知识分子, 也有目不识丁的人, 即使在一个群体, 他们经历的不一样, 看待一个事物的观点也不同, 很难把译文判断标准定 下来。总体来说,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对现在的翻译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还有很多人研究过功能对等理论, 一般来说较多是应用这个理论来研究个案。 例如一个 文学翻译作品,或者影视作品,还有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如陈苗苗的功能对等理论下 红楼梦 中文化意象的翻译 ;栾晓莉的 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看 2010-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研究 ;很多学者都对字幕翻译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有所研究和探

5、讨, 如陈玉的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电影 功夫熊猫 2的字幕翻译 ;史春颖的功能对等理论视 角下的 绝望主妇 字幕翻译研究 ,等等。可见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领域范围之广 我对功能对等理论比较感兴趣, 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 结合文学名著的译文来浅要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 理性看待它的优点, 以及不足之处,从他的理论中学习翻译的技巧,实现翻 译水平的提升。 摘要: 对美国奈大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简要地阐述, 并且辩证地看待功能对等理论, 认识到他 对翻译工作的优点、 贡献, 以及它在现在翻译过程中的不足。 并且表达一下自己对翻译的理 解和看法。以及结合傅东华版飘 ,感受他译文中与功能对等理论相似的理念:译文读

6、者 对原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翻译 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在转换语言的同时, 还要保证语句的通顺、优美,以及最 基本的意思的到位, 在与国外的文字语言不同的情况下, 翻译者把陌生的东西转换为本 国的语言文字, 符合本国的用语习惯,让人能够方便了解,进行传播, 同时也可以是把本国 的翻译成别的文字, 向外传播。 翻译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下, 是无比普遍的事情, 一个国家 的学者发表了一篇文章, 肯定会有各个国家的译者把它进行翻译, 在本国宣传, 这是一种文 化知识的普及手段,信息的获取方式,打破语言文字不通造成的阻碍,紧密世界的联系。 翻译过程

7、中,要讲究翻译的规范,中国自古就有 “信、达、雅 ”一说,应用于翻译,就是 讲究忠实于原文,表达出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并且要做到表达的优美,流畅,有欣赏意味, 这样才是一个好的翻译作品。还有许多著名的翻译理论, 例如 “解构主义” ,就是打破现有 的单元化的秩序, 比如创作习惯、 思维习惯、 人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 民族性格等等,然后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美学观”则是注重“神”与“形”的和谐。美 国奈大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对翻译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通过翻 译时追求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来实现优秀的翻译,对翻译工作的影响甚广。 在我看来, 一个

8、好的翻译作品是要让读者感觉到读译著, 就好像是在读本国作家写的作 品,是土生土长, 原汁原味的, 没有生硬的不符合本国语言习惯的句法, 至少行文做到流畅, 若是能结合本国的文化习俗,用上成语, 俗语, 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而功能对等理论正是表 达了这一观点。 可以说翻译是一种翻译者自己的再创作, 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这有一点 意译的意味。如果生搬硬套,甚至把别国特有的文化习俗,说话习惯搬过来到译文上, 反而 给人造成了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让人感觉生涩难懂,阅读时还得先了解别国的文化背景, 这对于知识渊博, 通晓内外的学者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翻译的译著不单单面向的是高文化水 平的知识分子,

9、也有普通的学生等, 因此翻译应该注重表达的贴切,符合本国文化习惯,而 不是生搬硬套。 、功能对等理论简要阐述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的尤金 A 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他一生都致力于翻译 圣经,对圣经的翻译大花功夫,呕心沥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 出发,慢慢引言 摸索,最终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他认为上帝之言应该是通达万民的, 所以翻译时,译文中必须使用一种“共同语言” 。在奈达看来,所谓“共同语言” ,是一种文 化水平低的读者能看懂, 与此同时文化水平高的读者也能接受的语言, 这也就是动态对等的 原型,后来他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他理论的

10、核心概念是 “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 ,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 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也称“动态对等”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 括四个方面,一是要讲究词汇对等,二是句法对等,三是篇章对等,四是文体对等。而这四 个方面有轻有重, 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 形式则是居于其次, 形式在翻译过程中不是一 定要做到的, 而且如果硬要进行形式的一致, 可能会导致原本文意的扭曲, 反而成了表达的 一种阻碍,成了一个限制的框架。 奈达还提出对等的两个层次: 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 最低层次的对等是指 译文读者应能透过对译文的理解, 而想象到原文读者是怎样理解和欣赏

11、原文的。 最高层次的 对等是指译文读者能以原文读者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原文, 奈达认为这是翻译最理想的目 标,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 奈达曾经说过: “翻译就是文化交际。 ”因此如果一篇译文实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 并且 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基本上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那么这篇译文就是成功的, 是实现了“功能对等” 。 三、功能对等理论的优点分析 翻译是把原本与我们不同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我们使用的熟悉的语言文字, 能让没有学过 这种语言的人也能欣赏的到别国的文学作品等, 翻译始于文化的交流与学习, 始于文化的传 播与共享。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很有说服力。 他理论的核心是 “译文读者对

12、原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 对原文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 。进而他将翻译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 然对等值再现原语的信息。 一个好的翻译作品, 就是要做到如奈达所说, 译文的读者在阅读译著时, 和它原文的读 者,感受到的是一样的。 因为存在着文化背景, 生活习惯, 风俗习俗, 语言文字, 说话方式, 语句结构等诸多的不同, 如果只是生搬硬套, 或者说,逐字逐句地翻译,那造成的结果会很 糟糕。轻度一点的,让人勉强理解,但是生涩难懂,分外痛苦;严重一点的,例如原著中引 用了一个他们所熟知的古老故事中的事物, 如果不加以转换或者说明, 译文的读者就会觉得 不知所云, 某一个简简单单的事物在原

13、文读者看来可能带有无比复杂的历史意味, 而对于不 知道对方文化习俗的人来说, 对这种东西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仿佛天方夜谭, 例如 ” a piece of cake “,如果没有英文常识,完全会以为是一片蛋糕,这就是文化的阻碍,好的翻译正是要 克服这些阻碍,把它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因为总有一个点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 ”a piece of cake 就和“我们中文的 ”小菜一碟 “非常相似,一个是蛋糕,一个是菜,一个我们不知 所云, 甚至还会误解, 一个却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其中的意思, 可见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有多 重要。 四、傅东华的飘中的一种功能对等理论的意味 傅东华译的飘是在 1940

14、年译的,而功能对等理论传入中国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左右,虽然两者有时间上的差别,但是傅东华译的飘中,能预见和体现功能对等理论的 理念。他的译文对原文的改动很大, 但是却是既表现了原文的意义, 又达到了一种行文流畅, 语言优美, 生动形象,自然可亲,仿佛本土作品一般的感觉, 这也就是功能对等理论里面提 到的,译文读者有一种原文读者的感受, 其中最大胆的突破就是把原著中的人名地名做了中 国化处理, 还有许多其他地方更是做了大量的增减和调整, 既有原文在文字上的优美, 又有 风格上的神似,忠实原文又有自己的发挥,可谓是一部极佳的翻译作品。 例如飘(傅东华译)中: In her face were

15、too sharply blended the delicate features of her mother , a Coast aristocrat of French descent , and the heavy ones of her florid Irish father. 译为: 原来这位小姐脸上显然混杂着两种特质: 一种是母亲她的娇柔, 一种是父亲给她 的豪爽。 因为她母亲是个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 父亲是个皮色深浓的爱尔兰人, 所以遗传 给她的质地难免不调和。 原本这句英文的意思是: 在她的脸上也大幅融合了她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的母亲和爱 尔兰父亲的特征。 但是如果单单只按原

16、句这样翻译出来的话, 就会让人没有任何感觉, 原文想要通过这个 描写表现出她的一个大致样子, 让读者能够想象, 但是直接翻译过来, 不了解法兰西贵族和 爱尔兰人的情况的, 就会不知所云, 给不了译文读者具体的感觉, 连想象的空间都没有。而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要让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一样的反应, 即能在这句话中大体想 象出郝思嘉小姐的样子,达到那种人物浮现在脑海里的感觉。 而且他采用中国的人名、 地名取代外国的人名、地名,这点是很别出心裁的,中国与外 国的名字差异较大, 一般是两三个字有名有姓, 平常译著直接音译名字也很正常, 只是傅东 华这样做,让人更有一种亲切感,就像是本土小说,就达

17、到了那种与原文读者一样的感受, 虽然表达形式不同,却恰好适应了各自的文化习惯。如将人名 Pork 译为阿宝, Jeems 译为 阿金, Melanie 译为媚兰。 四、功能对等理论的不足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从 圣经的翻译中总结出来的, 其实不能概括所有的翻译种类, 例如有些故事性强的文章,有些科学性强的文章, 有写抒情类的文章, 还有电影字幕, 政府 报告等,都是不一样的翻译标准,功能对等理论有他的适用范围, 但不是通用的, 不是万能 的,不过也不存在什么万能的东西, 也不会有毫无瑕疵的事物, 功能对等理论有他自己的适 用范围,用到正确的地方能让翻译作品更加出彩。 其二,功能对等理论要求做到

18、“共同语言” ,让文化水平低的读者能看懂,与此同时文 化水平高的读者也能接受, 但是这在实际中是难以做到的, 可以说,这个理论的要求过高了, 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但是即使在同一个国家, 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地域文化, 甚至 不同的人生经历,也会导致理解能力的不同。 另外,奈达也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 文化是很纷繁复杂的, 每个民族文化产生、 演化、 创造都是不一样的, 国外的作品中一些文化意象, 可能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 无法理解的, 如果我们刚好可以找到一个对应的文化物品, 那当然是理想的, 但是有时候我们很难找到这 样一个代替物, 这就造成了功能对等理论的难以实现, 甚至出现漏洞,

19、 这也是翻译的一个难 点,对于某些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词语很难翻译解释。 五、结语 总而言之,功能对等理论对于翻译工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对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一个很好的理论想法, 能为翻译工作增色, 更有人情味, 使译著更加贴合译文读者的需要, 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对等” ,一些找不到文化意向对应的,也不能硬是去找一个,这不具有 普遍性。 功能对等理论有适用的范围。 正确认识到功能对等理论的优点和不足, 把它用在合 适的地方, 让译文读者感受到原文读者一般的感觉,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对于翻译工作有 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1】百度百科:功能对等理论 2】赵丹丹,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J .文学教育, 2011(03) 3】吕朦,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再认识 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4】石锡书,杜平,辩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 5】郝广丽,傅东华版 飘的翻译策略以及影响因素, J 文教资料 2008(36) 6】傅东华(译) 飘 M194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