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新规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803118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9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辽宁省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新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辽宁省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新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辽宁省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新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新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新规范(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地质矿产研究院二OO九年八月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报告名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单位:地质矿产研究院提交日期:二OO九年八月目 录前 言1一、任务由来1二、方案编制的依据21、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文件22、相关规范、标准33、参考资料3三、方案适用年限4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6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61、 矿区位置、范围62、矿区社会经济概况6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9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9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4一、矿区自然地理141、气象142、水文143、土壤植被144、土地利用现状155、社会环境概况15二、地形地貌15三、

2、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61、地层岩性162、构造163、岩浆岩174、地震17四、水文地质条件171、含水层的分布及富水性17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18五、工程地质特征181、第四系松散岩类土层182、变质岩类岩组19六、矿体地质特征201、矿体分布特征202、资源储量21七 矿山及周边其它人类工程活动情况21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22一、评估范围和级别221、评估范围222、评估级别22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241、现状下矿山地质灾害情况评估242、现状下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影响情况评估253、现状下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等的影响情况264、现状下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

3、坏27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281、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分析292、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可能影响情况预测评估333、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等的可能影响情况预测评估354、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可能影响情况预测评估。36四、建设用地地质灾危险性评估36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38一、分区原则及方法38二、分区评述381、矿山地质环境次重点防治区392、矿山地质环境一般防治区40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41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41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目标和任务41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421、工作部署42

4、2、年度实施计划43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44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441、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442、含水层破坏的防治工程483、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防治工程49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511、采空区地面变形监测522、固体废弃物排放及其综合利用监测523、滑塌地质灾害监测534、地表水土污染监测535、地下水监测54三、经费估算541、概算依据542、治理工程概算55四、进度安排56五、保障措施571、组织保障572、技术保障573、资金保障58六、效益分析581、社会效益582、环境效益583、经济效益58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计算59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60一、

5、结论60二、建议61附图:图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1:2000图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1:2000图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1:2000附件:1、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地质矿产研究院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第63页,共62页前 言一、任务由来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开发矿产资源有利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在开发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因挖损、压占和采掘等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2009年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辽财经200798号)和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辽国土资发2008204号),旨在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制度,并且全面实施,以恢复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为新建矿山,其法人代表杨廷举依据上述有关文件要求,委托地质矿产研究院为该矿山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2009年6月,我院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该矿山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现场调查,并收集了相关的矿山地质环境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整理,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7、二、方案编制的依据1、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2009年第44号);(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394号文);(9)、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10月;(10)、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1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辽财经200798号;(12)、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8、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辽国土资发2008204号;(1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14)、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04198号;(15)、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办法辽国土资发200742号。2、相关规范、标准(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试用稿);(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5)、土

9、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8)、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9)、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10)、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年4月3、参考资料(1)镇村震东铅锌矿地质储量核实报告,矿产勘查院分院,2007年6月(2)镇村震东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8月

10、(3)镇村震东铅锌矿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矿产研究院,2008年8月(4)年开采5万吨铅锌矿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轻化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6月(5)、1:20万辽阳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二分队,1975年;(6)、1:20万辽阳幅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大队,1978年;(7)、1:50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97年;(8)、1:50万环境地质调查报告,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1年;(9)、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3年;以上有关法律、文件、规范、技术资料为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

11、复方案编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和依据。三、方案适用年限依据2008年6月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镇村震东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山设计服务年限为6年,自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根据本方案的治理措施的实际情况,矿山地质环境与治理恢复方案适用的年限自2009年11月至2017年11月。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1、 矿区位置、范围(1)、地理位置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镇村所辖,矿区位于村东侧392.7高地的北坡,203省级公路的南侧。矿区地理坐标的范围为:东经: 北纬: 矿区位于西北90km,向东距50km,距镇4km,矿区内有203省级公路由矿区中心

12、通过,每天有多次公交车经该区通往、等地,交通便利。见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2)、矿区范围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连线组成,其拐点编号及坐标见表1-1,矿区面积总计:0.2272km2。2、矿区社会经济概况镇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之一,铅锌矿采矿历史可追溯到明朝。近二、三十年来,在镇外围先后发现了 矿等,此外镇还有铜、镁石、硅石等矿藏,使该镇经济以采矿业和矿产加工业为主。目前全镇有企业87家,其中矿山企业有47家,驻镇的市属企业有矿业公司3家,。镇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全镇有林地面积199.3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5%以上,林木蓄积量为80023立方米。全镇有耕地面积14.4平方公里,粮食作

13、物主要以玉米、大豆为主,正常年景产量为6000吨左右。经济作物主要有中草药材、食用菌等,镇主要经济指标详见下表1-2。表1-1 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表 坐标拐点XYZ350m100m表1-2 镇主要经济指标表经济指标总人口农业人口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农民年均收入农业收入单位万人万人万hm2万hm2hm2元元数量3.08661.64672.3870.1440.087533201580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1、矿山开采历史 本矿山位于国内著明的铅锌矿外围,在矿区内FJ1风井南侧见有一处废弃的采坑,据调查为解放前的民采点,为后续的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19821984年

14、冶金物探队、省地矿局9队在本区完成1:20万、1:10万水系化探扫面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冶金106队、103队先后对该地区开展地质普查和矿区勘探工作。于2003年通过国土资源厅挂牌,取得探矿权,2004年10月取得探矿证,2005年开始坑探,2006年10月进行坑探353.9m,后进行槽探1000m。2、矿山开采现状本矿山属于新建矿山,现状下矿区内有353.9m长的探矿坑道PD3,规格2.01.8m,以及探矿平硐PD3附近留有一处规模很小的采空区,面积较小,仅512m2,是探采矿体所遗留的。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依据2008年8月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镇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发

15、方案概述如下:1、矿山建设规模该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6年。矿山批准的层位是标高为350m100m内的、号矿体。2、矿山资源及储量。由于号矿体暂时不具备开采条件,扣除其资源量2365.55 t,、矿体保有资源量的总和250307.24t,即为设计利用储量,占矿区资源量的99.1%,见下表1-3。表1-3 设计利用储量表 储量编码设计利用储量 (t)设计利用金属量(t)332140289.401837.79333110017.841806.36332+333250307.243644.15根据矿山设计利用储量,矿山年生产能力为5.0万t/a,矿山服务年限为6a。该矿山的产品

16、为铅锌矿,采出的矿石直接销售铅矿选厂,采用浮选法,生产铅精粉。3、矿山采区的布置矿床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根据矿区内矿体的赋存条件,设计确定采用两个独立的系统,以分别开采设计利用的三条矿体。其中,号矿体采用平硐开拓,、矿体开采采用分期开拓,232m水平以上采用平硐开拓,232m水平以下采用平硐与盲斜井联合开拓。4、开采方式(1)中段划分:号矿体开采布置300m一个开采水平,阶段高度28m。、号矿体布置260m、232m、200m、170m四个开采水平,阶段高度为30m。(2) 开拓方案简述 矿体的平硐开拓系统在矿体西部侧翼上盘布置主平硐PD1,硐口中心坐标为:4509820,41547560,3

17、00m。利用矿体东部侧翼采准井作为矿井的风井,风井FJ1井口中心坐标:4508800,41547634,325,井底标高300,井深25m。采用人力推窄轨矿车运输、对角抽出式通风、自流排水方式。 、矿体开拓系统根据矿体赋存特征、矿区地形条件等,确定采用分期开采。232m水平以上采用平硐开拓,232m水平以下采用平硐与盲斜井联合开拓。设计布置260m(PD2)、232m(PD3)、250m(PD4)三个平硐和一条盲斜井。主平硐PD2在号矿体西部上盘,硐口中心坐标为:X4508930, Y41547534,Z260;主平硐PD3为原有232m水平的探矿平硐,硐口中心坐标为:X4508930, Y4

18、1547534,Z232;主平硐PD4在矿区西部,硐口中心坐标为:X4508944, Y41547374,Z250;主平硐PD4内向西掘进一条盲斜井,斜井井口中心坐标为X4508928,Y41547416,Z250,井底标高170m,倾角22,井筒长度213.5m。矿井风井FJ2 布置在兼作矿井的第二个安全出口。风井井口中心坐标为:X4520842,Y41603440,Z265m;井底标高260m,井深 5m。5、开采方法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矿山的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1)矿块构成要素及采准切割矿块垂直走向布置,宽度30m,长度为矿体的厚度,间柱宽6m(矿体不留间柱),顶柱高5

19、m,采用平底受矿底部结构,在矿块下盘脉外巷道向矿体布置装车平巷,间距6-8m。矿块两侧间柱内或下盘围岩中掘进人行通风天井,天井内掘进联络道与矿房相通,联络道垂距5-7m,两侧的联络道应错开布置。在开拓水平的脉内布置拉底平巷。(2) 回采工艺在拉底空间开始第一循环的回采作业将矿体全厚度拉开后作为开采自由面,回采工作面以阶梯形布置并逐步向上移动,一次采幅高度1.8-2.2m。极个别地段矿体厚度小于1m、作业不便时,削落部分顶板围岩,扩大空间。局部放矿后进行撬顶、平场作业,之后进入下一个回采循环、直至采完。每次落矿之后放出30%的崩矿量,使暂留矿石上的空间高度维持在1.8-2.2m,以方便凿岩等作业

20、。部分放矿阶段时,一个循环包括凿岩、装药爆破、通风、放矿、平场、撬顶等工序。(3)矿柱回采工艺及采空区处理在矿房回采结束后,进行矿柱回采,如为接近地表的矿块,则崩落顶柱后采空区通达地表。采用在大巷或联络道、天井等处凿岩,按顺序崩落顶柱、间柱和顶板,崩落的矿石在装车平巷内出矿,底柱矿量则在下中段回采,采空区同时被放顶充填处理。(4)采矿技术经济指标回采率 90 %废石混入率 15%矿块能力 50-70 t/d付产矿石率 5-10%6、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采矿所形成的固体废弃物堆积在平硐硐口,形成废渣堆。 所有采用平硐开拓的开采水平,均采用自流排水式排水。PD4内的200、170

21、m水平采用平硐与盲斜井联合开拓,采用机械强制排水措施。在盲斜井170m水平井底车场设水仓和泵房,井下涌水由水泵经盲斜井、PD4平硐排至地表。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一、矿区自然地理1、气象本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6,最低气温-28,最高气温33.6,降雨期集中在七、八月份,年平均降雨量小于800mm,蒸发量1700mm,无霜期170天左右,春秋两季多风,气候较干燥。冰冻期120天左右,冻土层深度1m左右。该区多年未发生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水文矿区地处大洋河流域,矿区属低山丘陵区,当地侵蚀基准面为209.4m。地表径流不发育,大洋河的支流大青河流从矿区北侧部

22、通过,为季节性河流。3、土壤植被矿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土、草甸土,土层厚度025厘米,表层土质疏松,透水性好,底土粘重,透水性差。矿区属于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森林资源是以阔叶树为主要树种的天然次生林,植被状况较好,覆盖率在6070%。镇水土流失强度属于轻度以下。4、土地利用现状镇村震东铅锌矿占地0.2272km2,土地类型由未成林造林地(134)、灌木林地(132)、其他未利用土地(317)、旱地(114)、独立工矿用地(204)组成。土地权属归镇村管辖,其中工业广场及废渣堆(探矿所遗留)占地7841.4平方米,矿区道路占地1189.84平方米,占地类型为134、204,详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23、评估图。5、社会环境概况矿区内居民以满族、汉族为主,有少量蒙古族。矿区内无重要交通、电力工程,矿区附近无地质遗迹、景区等。总之,矿区位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矿区地处大洋河流域,矿区土壤类型以棕壤土、草甸土为主,矿区土地类型以未成林造林地(134)、灌木林地(132)为主。二、地形地貌矿区一般标高海拔200390m,最高山峰392.7m,地形起伏较大。矿区地貌分为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两种类型。矿权登记区均在392.7m的北坡上,山坡坡度在2030之间,沟谷切割不深,区内植被较发育。矿区北侧紧临山间谷地,地势低平,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209.4m。第四系厚度:丘陵斜坡坡上01m,山间谷地26m。总之

24、,矿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地层岩性矿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岩组段(Pt1Ld2)地层;片岩夹大理岩段,该段地层出露于工作区南部,厚度50 200m。岩石类型以硅线黑云片岩、二云片岩夹大理岩为主。大石桥岩组段(Pt1Ld3)厚层大理岩夹变粒岩、片岩段。该段地层出露广泛,其厚度大于300m,以白色厚层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为主。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分布于矿区北侧的山间谷地地段,主要岩性为冲洪积粉土、粉质粘土和圆砾,粉土、粉质粘土层厚1.0-3.0m, 圆砾厚度23m。总之,矿区地层岩性较简单。2、构造(1)岩层产状矿

25、区为单斜岩层,产状为倾向北西330350,倾角5565,在采坑和坑道中可见小的层间褶皱。(2)断裂构造矿区内见有F1、F2、F3、F4断裂构造,其中F1是本区最主要的断裂构造,宽度3m左右,区内延长600余米,F2、F3、F4断裂宽度0.51m,延长较短。F1、F2、F3、F4断裂倾向北西330350倾角5565,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断裂带中原矿物成分未变,岩石破碎、角砾状明显,构造性质为张性,破坏地层、矿体的完整性。3、岩浆岩矿区内没有岩浆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南部、东南部。双牙山花岗闪长岩体(52)和煌斑岩(X)、石英脉()等。4、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出版的第四代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

26、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该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Tg)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总之,矿区区域稳定性较好。四、水文地质条件1、含水层的分布及富水性本区地下水主要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侧的山间谷地地段,含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粉土、粉质粘土、圆砾,厚度26m,地下水埋深2-3m,富水性好,是人、畜用水的主要水源。2、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丘陵斜坡地段,含水层为矿区内大石桥岩组段及段的白色厚层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其岩石总体坚硬致密,但局部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是裂隙水的运移通道和储水空间。

27、大气降水是岩溶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3、构造裂隙水:含矿带内尚未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脆性线状断裂构造,在坑道中见有小断裂,岩石破碎,并有构造角砾岩和断层泥,具有良好的导水性。但由于构造规模小,延长较短,构造裂隙水较不发育。大气降水是构造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本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地势由南侧的丘陵斜坡向北侧径流、排泄至北侧的山间谷地中。最后顺地势由矿区北侧的山间谷地向西排泄出区外。除此之外,还有矿井排水(为间歇性排水),据坑道调查,目前矿坑涌水量为200m3/d,汛期最大涌水量500m/d3,所以该矿床为弱裂隙充水矿床,本矿山主要矿体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28、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209.4m)。周边居民多饮用第四系冲洪积松散岩类孔隙水。周边耕地为旱地,无灌溉用水。综上所述,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五、工程地质特征根据矿区岩土体的构成及分布特征,本矿区可分为以下二个工程地质岩组:1、第四系松散岩类土层分布于矿区北侧的山间谷地,主要岩性为粉土、粉质粘土和圆砾组成,粉土呈湿稍湿,中密状,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层厚1.0-3.0m,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30140kpa,其松散系数为1.3。砾石呈中密-密实,粒径2050mm。厚度2.03.0m,岩性为花岗岩和大理岩,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200300kpa,其松散系数为1.1。2、变质岩类岩组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的丘

29、陵区,主要岩性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岩组段(Pt1Ld2)片岩夹大理岩和大石桥岩组段(Pt1Ld3)厚层大理岩夹变粒岩、片岩。地层呈单斜构造,倾向北西330350倾角5565。大石桥组大理岩矿体属中等完整。大理岩质量指标RQD值为4090,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详见表2-1。表层的风化壳厚0.3-0.5m,局部1-2m由残坡积土和全风化岩组成,风化壳以下岩石理裂隙不发育弱发育,节理裂隙产状以2560和20570为主。表2-1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表岩性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似摩擦角硬度系数f松散系数K大理岩50-10065-808-121.5-1.7井巷中部分岩石较碎,易冒落,需加强支护,井巷其它地

30、段岩体结构以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强度中等,围岩稳定性中等。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02000kpa。综上所述,矿床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六、矿体地质特征1、矿体分布特征区内见一条规模较大的号铅锌矿体和三条较小的、号铅锌矿体,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岩组三段中上部碳酸岩地层中,严格受该层位控制。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体状,层理清楚。含矿层与围岩界线清楚,顶、底板围岩为透闪透辉大理岩,二者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窄者10cm,宽到十几米不等,倾角4553之间。号矿体赋存在矿区中部,浅部出露地表,深部受钻孔和PD3平硐控制,矿体走向61,倾角50左右,最大长度250m,矿体水平厚度0.735.

31、13m,赋存标高为300m180m。号矿体赋存在号矿体下盘侧约100m处,浅部出露地表,没有深部控制,矿体走向61,倾角49左右,长约45m,矿体平均水平厚度9.99m,赋存标高为302m330m。号矿体赋存在号矿体上盘侧侧约15m处,平行于号矿体,受PD3平硐控制,矿体走向、倾角与号矿体相同,长度40m,平均水平厚度1.16m,赋存标高为215m225m。号矿体赋存在号矿体北部,受ZK7544钻孔控制,矿体实际走向及倾角、走向长度不明,控制厚度0.79 m,推断赋存标高为-33m -69 m。区内各矿体最高品位 17.9,最低品位 0.3,矿体平均品位7.9,属稳定型。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黄铁

32、矿方铅矿类型,呈层状、团块状、细脉侵染状。并含有金银。由旧采坑确定矿区矿体氧化淋滤深度为310m,矿石为硫化矿。2、资源储量根据镇村震东铅锌矿普查报告评审意见书评审并经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资源储量为:表2-2 储量审批结果表矿体编号储量编码资源储量(t)金属量(t)332140286.41837.7933383534.91211.76332+333223821.303049.5533322804.79330.673333681.15263.933332365.55129.63合计332+333252672.793773.78七 矿山及周边其它人类工程活动情况仅在矿区北部有一排建筑,现为矿部,矿区

33、内无居民;矿山及周边无重要水源地、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仅有203省级公路从矿区北侧通过。矿区外1公里内无其它矿山。总之矿山地貌为低山丘陵,矿体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白云石大理岩或白云质大理岩中,主要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矿区探矿工程活动强烈,矿区外1公里内无其它矿山。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级别1、评估范围根据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实际生产情况及本次地质环境调查成果确定地质环境评估区范围为该矿山的采矿权适当外延,面积0.24km2,详见附图1。2、评估级别(1)评估区重要程度评估区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只有矿山工人和管理人员,人数约

34、42人;矿区内有203省级公路由矿山中心通过,无小型水利、电力工程设施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距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大于300米,无重要、较重要水源地;矿山占地为国有荒山,非农用耕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试用稿)(以下简称编制规范)附表B,判定该评估区重要程度级别为较重要区。决定评估区为较重要级别的主要因素是因为矿区内有203省级公路由矿区中心通过,应加强对该公路的保护作用,见图3-1。(2)矿山建设规模该矿山2008年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根据编制规范附表D,该矿山为小型矿山。图3-1 铅锌矿地面建筑设施与公路位置关系(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村

35、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结合野外实际调查可知,该矿山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区内及附近没有较大的水体,其地下水补给条件及矿体和其顶底板岩石含水性差,故本矿区属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岩层岩溶不发育,为弱裂隙充水矿床;最大涌水量3000m3/d,地下疏干排水导致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老窑内无积水;废矿渣、废水有害组分少,含量低,废矿渣堆稳定,不易污染水、土环境;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虽较少,仅局部发生滑塌,未影响到203公路;地质构造较简单,断裂构造比较发育,采矿区内断裂构造规模小;矿区地表残破积层5m;矿层顶底板岩性条件好,工程地质条件

36、中等;采矿区地貌单元单一,微地貌形态较简单。根据编制规范附表C,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程度属于“中等”类型。从以上分析可知,该矿山开采量较小,小于30万吨/年,矿山属小型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编制规范附表A,判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为二级。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是指分析评估区内现存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时间、表现特征、分布、诱发因素、危害对象与危害程度;分析与相邻矿山采矿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分析评估由采矿活动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分析评估区内现存的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分析评估区内的土

37、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情况。现状条件下矿山的矿业活动主要有:矿部附近的地面建筑及废渣堆、PD3探矿平硐、老采坑、开采矿体时形成的一处规模很小的采空区。对现状下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如下:1、现状下矿山地质灾害情况评估矿区为丘陵地貌,地表植被较发育,地形起伏较大,有利于自然排水。自然条件下不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状下矿山次生地质灾害问题主要是矿部附近的废渣堆的岩土体稳定性问题。根据现场调查,在矿部东侧有开拓PD3探矿平硐时所形成的废渣堆(见照片图3-1),长约107米,宽约15米,高约3米,其顶部已成为进出矿部的通道,其下有203省道通过,雨季遇暴雨或冲沟中产生明流时,在地表

38、水的渗流及冲刷作用下,易产生滑塌,进而危害203省级公路、行人及过往车辆安全,因此根据编制规范附表E,矿部附近的废渣堆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属于较严重。其分布范围详见附图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1:2000)。在矿区中部现有一条呈近南北走向长353.9m的PD3探矿平硐,平硐标高232m,从平硐口向南100 m有开采矿体所遗留的小的采空区,其面积约512m2 ,二者远离203省道,周边无居民,顶板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埋深较大,根据编制规范附表E,二者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为一般;矿区其它地段基本未受采矿影响,地表植被发育,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为一般,详见附图1:

39、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因此,评估区现状条件下PD3平硐坑口渣堆有发生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危害程度较严重,危险性中等,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较严重;其他地段地质灾害不发育,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为一般。2、现状下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影响情况评估镇村震东铅锌矿矿区范围内无地表水体,现状下对水资源有影响的矿业活动主要是PD3探矿平硐。由于PD3探矿平硐与地形等高线基本直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地下水的人为排泄通道,但PD3探矿平硐顶板埋藏较深,一般大于30m。矿区地质构造不发育,由于厚度较大的岩层阻隔,上层风化裂隙水向下渗透量及渗透速度慢,现场调查发现,PD3探矿平硐硐口有小

40、股水流流出,流量远小于3000m3/d,矿区地表植被生长未受影响。PD3探矿平硐硐口标高为232m,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海拔209.4m),矿区内无居民,矿区周边未见井泉干涸现象,不影响矿区周边生产生活。另外,从矿区排出的水,水质清澈,经化验,无有毒有害元素,不污染当地土壤及地表水系。因此,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破坏影响一般。3、现状下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等的影响情况矿山建设已经对矿区土地和植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形成了新的堆积、挖损地貌和裸露土地景观,改变了原生的地形地貌形态,因未采取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措施,从而加重了矿区水土流失,造成环境因素不协调,视觉不

41、美观。目前,地形地貌发生较大变化的区域为PD3探矿平硐坑口渣堆、坑口房及老采区。其中PD3探矿平硐坑口渣堆、坑口房占地1605平方米,老采区占地172平方米,此两部分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矿区其他影响区域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程度为一般。详见照片3-2、3-3。图片3-2 PD3平硐坑口渣堆及坑口房图片3-3 老采区4、现状下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现状下该矿山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主要发生在矿部附近的地面建筑及废渣堆、老采区以及矿区原道路,根据现场调查,三者共占用土地面积9519.24m2(小于20亩),详见表3-1。被占用的土地原有土地功能发生了变化,所占用土地为未成林造地

42、和独立工矿用地。因此,现状条件下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分级属于较严重。表3-1 已破坏土地现状一览表 单位:平方米单元名称破坏方式破坏土地类型及面积合计134204300m水平老采区挖损962.84962.84PD3废石堆放场坑口、坑口房压占7341.32500.087841.4矿区原道路压占715715合 计9019.16500.089519.24综上所述,现状评估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现状评估划分为两个区,其中废石堆放场、工业广场、矿区道路、300m水平上方老采区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其它区域为一般区。详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矿山地质环境

43、影响预测评估是指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废弃物的处置方式等,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预测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开发方案结合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确定预测评估范围与现状评估范围相同,面积0.24Km2,详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分析(1)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井巷塌陷、矿井突水、滑塌。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地表采动影响范围可近似利用崩落角法圈定。根据矿岩的物理力

44、学性质、矿体厚度、倾角及选用的采矿方法等资料,结合类似矿山确定围岩崩落角为:上盘:65,下盘:65,端部:68。地表第四系覆盖岩的错动角为45,参考各矿体的开采下限划定地表崩落范围。地表采动影响面积39656.6平方米,此范围内局部可能形成塌陷坑并伴生地裂缝。按采动影响面积的20%估算,塌陷破坏土地面积为7931.32平方米。圈定地表采动移动范围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号矿体赋存在号矿体下盘侧约100m处,矿体平均水平厚度9.99m,倾角49左右,赋存标高为302m330m。该矿体厚度远大于其他、号矿体,因此预测地表最大下沉深度以该矿体为最大。参照采煤沉陷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大下沉量: W

45、max=q0mcos 式中: q0下沉系数,取值0.54;m矿层开采厚度,取值 9.99米;矿层倾角,取值49;代入计算公式,求得地表最大沉陷深度为3.54米。综上所述,该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危害性较严重,危险性中等,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属于较严重。井巷坍塌矿体主要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大理岩地层中,属坚硬岩石。经坑道观察,除风化带和构造带外,其岩石较完整,属稳固和较稳固型。但矿区内见有F1、F2、F3张性断裂构造,破坏矿体及其围岩的稳固性,另外在坑道中见有小断裂,局部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中的井上下对照图,不同水平的中段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重叠或交叉,容易造成地应力集中,同时,

46、在井巷上、下重叠或交叉区域,岩体完整性进一步破坏,如遇倾角较陡立的节理,则有可能发生井巷坍塌,危害程度较严重,危险性中等。综上所述,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有引发加剧井巷坍塌冒顶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直接危害井下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影响程度较重,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质环境分级属于较严重,防治难度较大。井巷塌陷影响程度分级详见附图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矿井突水矿井突水程度取决于矿区地下水的汇聚程度和矿井壁岩体的完整性。本矿区位于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一致的丘陵斜坡的中下部,是有利于地下水汇聚的。虽然矿区岩层顶底板呈层状,与矿脉平行,有利于隔水,但下列因素仍能诱发在相应部位发生矿井突水1)、在号矿脉的

47、300m中段东部有F2张性断裂构造通过区域;2)、在号矿脉的260m中段和232m中段东部有F3张性断裂构造通过区域;3)、在不同水平的中段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重叠或交叉区域,岩体完整性进一步破坏,如遇倾角较陡立的节理,则有可能发生井巷突水。4)、在现有的PD3探矿平硐、开采矿体时形成的一处规模很小的采空区,以及已采完矿体和巷道有老窿水存在区域的下方进行采矿时应特别注意有可能发生矿井突水灾害。5)矿体围岩为大理岩,是可溶性岩石,在采矿时如遇井壁围岩节理裂隙发育且有局部溶蚀现象和渗水现象的部位,有可能发生井巷突水。综上所述,本矿区存在一些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部位,有可能发生矿井突水,根据

48、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作业工人为38人,每班19人。依据编制规范附表E,矿井突水的危害程度分级属于较严重,危险性中等,防治难度较大,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属于较严重。详见附图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滑塌目前在矿区南侧已形成一处长约107米,宽约15米,高约3米的废石堆,并进行了护坡处理,修建了挡土墙,上面建有坑口房。随着PD3坑口排渣量的加大,该处渣堆会继续向东侧扩大,进而拦截东侧沟谷排出的雨水,进而有发生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将危害203省级公路、行人及过往车辆安全,危害程度较严重,危险性中等;PD1、PD2、PD4坑口拟新的建渣堆,由于顺着山势堆积,边坡角度30左右,伴随堆积高度的增加

49、,边坡的稳定性会变差,在强降雨、采矿爆破振动和自身重力等因素影响下,有发生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地质灾害规模小,危险性小,危害程度较轻。综上所述,总体而言,该区PD3平硐口渣堆有发生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较严重,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为较严重。PD1、PD2、PD4坑口拟新的建渣堆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地质灾害规模小,危险性小,危害程度较轻。(2)、矿业活动遭受地质灾害分析矿山开采建设能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同时还有可能遭受地质灾害。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现场调查分析,预测矿山开采遭受的地质灾害为滑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矿井突水、井巷坍塌。、滑塌矿山开采形成的PD1、PD2、

50、PD4坑口废石堆放场,呈松散状堆积,边坡坡度较大,存在崩滑塌地质灾害隐患,随着高度的增加,稳定性变差,在水流冲蚀、爆破振动和自身重力影响下,易形成小型滑塌地质灾害,对土地资源及植被造成破坏,危害程度较轻,危险性小;PD3平硐口渣堆,紧邻203省级公路,雨季在暴雨冲刷下,有发生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危害程度较严重,危险性中等。、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矿山开采有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同时矿山开采还有遭受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井下施工人员、材料设备和地面人员、土地资源等,危害程度较严重,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矿井突水该矿床属于裂隙、岩溶充水矿床,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是主要

51、充水水源,矿山开采可能引发矿井突水地质灾害,同时还有遭受矿井突水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井下施工人员、材料设备安全,危害程度较严重,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井巷坍塌冒顶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有岩体的完整性,造成岩体松动破坏,引发井巷坍塌冒顶地质灾害。特别是破碎带或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时,岩体稳定性变差,增加了井巷坍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有遭受井巷坍塌冒顶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直接危害采矿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危害程度较严重,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综上所述,矿山开采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滑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矿井突水、井巷坍塌冒顶地质灾害,其中地面塌陷和地裂缝、PD3平硐坑口渣堆、矿井突水、井巷塌陷冒

52、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严重,危险性中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属于较严重;PD1、PD2、PD4平硐坑口渣堆,有发生滑塌的可能,危害程度较轻,危险性小,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属于一般。2、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可能影响情况预测评估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整个矿床开采位于392.7m高地和373.3m高地北侧的斜坡上,岩层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岩层倾角大于坡角,矿脉是顺层发育的,矿床开采区内未见横向断层,故在392.7高地和373.3高地北侧开采矿床对其南侧的区域地下水均衡系统是没有影响的。从矿床开采的井上下对照关系分析可知,号矿体开采布置300m一个开采水平,平硐硐口地势较高,高于区域潜水位,矿床

53、开采影响范围有限。、号矿体布置260m、232m、200m、170m四个开采水平,且260m、200m、170m三个开采水平与地形等高线基本是平行的,260m开采水平是平硐开采,硐口远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209.4m)。200m、170m二个开采水平也与地形等高线基本是平行的,这两个开采水平是属于平硐开采,用盲斜井向地表运出矿石,盲斜井井底标高170m,倾角22,井筒长度213.5m,盲斜井顶标高250m,并经250m平硐送出地表。虽然200m、170m二个开采水平低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209.4m),但是这两个开采水平与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层的最近水平距离为100m,与当地河流最

54、近水平距离为250m,与地势最低的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层底面最近垂直距离约为310m,因此这两个开采水平不会影响到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层和河流地表水的水均衡。这两个开采水平汇聚的基岩裂隙水也不会由250m平硐溢出地表。仅有232m这个开采水平与地形等高线基本是直交的,且是平硐开采,硐口位于丘陵斜坡坡脚,在其影响范围内的基岩裂隙水会经该平硐溢出地表。故其仅能影响到矿床开采区内的基岩裂隙水的水均衡。该水平已形成(属于探采结合平硐),未见其对地表植被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该矿山矿坑水产生量很少,井下水仓的积水除用于凿岩、降尘、冲洗岩壁外,少部分外排水为基岩裂隙水,经化验得知,无有毒有害成分。生活废水极少,根

55、据该矿山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矿业活动对水环境无不良影响。综上所述,该矿山矿区范围内无地表水,故矿业活动不直接影响地表水,对矿区周边地下水资源无影响,不影响矿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仅会对矿床开采区内的基岩裂隙水的水均衡产生轻微影响,但不会对地表植被生长产生影响,因此,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分级属于一般。3、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等的可能影响情况预测评估根据镇村震东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区采矿采用的方法为浅孔留矿法,在矿房回采结束后,进行矿柱回采,如为接近地表的矿块,则崩落顶柱后采空区通达地表。可见,这种开采方法必然在地表形成塌陷坑并伴生地裂缝,上文已经预测塌陷坑最大深度3.54 m

56、,可见塌陷坑必然更改原来的地形地貌,并有可能增加原来的地形坡度,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应该加强地表围岩的监测工作;另外,各平硐口的堆积和挖损地貌改变了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各渣堆距离203省级公路较近,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较严重。地表塌陷坑、各平硐坑口废渣堆、井口地形地貌改变较严重,矿山地质环境分级属于较严重。4、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可能影响情况预测评估。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预测未来的矿业活动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主要发生在修建PD1、PD3、PD2、PD4平硐硐口、井口工具房和人员暂休房、废渣堆、运矿道路之处;除此之外,还有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导致的土地资源破坏,矿区新老道路,客土场,详见表

57、3-2。表3-2 拟破坏土地一览表 单位:平方米单元名称破坏方式破坏土地类型及面积合计134114132PD1平硐坑口、坑口渣堆压占3381.163381.16PD4平硐坑口渣堆坑口、坑口房压占9179169182751PD2平硐坑口渣堆坑口、坑口房压占992.68992.68矿区新道路压占638.78638.78地表塌陷塌陷3965.663965.66客土场挖损4553.684553.68合 计9895.289165471.6816282.96综上所述,矿区拟占用土地合计16282.96平方米,其中占用未成林造林地(134)9895.28平方米,占用旱地(114)916平方米,占用灌木林地(

58、132)5471.68平方米。占用土地方式为挖损、压占和塌陷,土地资源破坏较严重,地质环境分级属于较严重。四、建设用地地质灾危险性评估根据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现状条件下PD3平硐坑口渣堆有发生滑塌的危险,矿山开采引发加剧地质灾害为滑塌、井巷坍塌冒顶、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矿井突水等,其中PD3平硐坑口渣堆滑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井巷坍塌冒顶、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矿井突水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PD1、PD2、PD4平硐坑口渣堆滑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矿山开采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滑塌、井巷坍塌冒顶、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矿井突水等,其中PD1、PD2、PD4平硐坑口渣堆滑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PD3平硐坑口渣堆、井巷坍塌冒顶、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矿井突水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估将采动影响范围、PD3平硐坑口渣堆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其它区域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结论为:采空区地表移动范围、PD3平硐坑口渣堆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基本适宜矿山工程建设;其它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适宜矿山工程建设。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