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答案张厚粲徐建平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780526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答案张厚粲徐建平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答案张厚粲徐建平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答案张厚粲徐建平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答案张厚粲徐建平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答案张厚粲徐建平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1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3)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

2、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

3、、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

4、具有多变性而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a.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b.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c.为学习心理与教育测量和评价打下基础。3.先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答: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要用何种统计方法去分析,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做到对数据分析正确,才能对统计方法做出正确地选用。选用统计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首先

5、,要分析一下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即所或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2)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3)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答:(1)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属于随机变

6、量。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科学研究中因观测人员、观测工具、观测条件的变化而具有随机变化的现象。在心理和教育科学领域,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也具有一定随机性质。观测数据的这种特点,称为变异性。即便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观测同一事物,只要是进行多次,那么获得的数据就不会完全相同。随着测量工具的完善和精确,数据的这种随机性变化就更明显。例如,人们对同一年级或同一年龄儿童甚至对同一个人进行同一学科的学业测试,或对同一个心理特点进行评量、观察多次,得到的数据绝不会全然相同,这些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造成数据变异的原因,出自观测过程中一些偶然的不可控制的因素,称随机因素。随机因素使测

7、量产生的误差称作随机误差。由于这种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得在相同条件下观测的结果常常不止一个,并且事前无法确定,这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称这类现象为随机现象。在教育和心理科学的各类研究中,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内在的种种心理现象,不仅由客观上一些偶然因素会引起测量误差,由实验者和被试主观上一些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也会造成测量误差,这些偶然因素十分复杂,因而造成的随机误差就更大,也就是使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具有更明显的变异性。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答:根据其各自的定义,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大圆表示研究对象的全体,也就是总体;大圆中的小圆表示其中一个样本,大圆中所有的点代

8、表的是个体。6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答:(1)参数是描述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样本的特征值称作统计量。(2)区别:1参数是从总体中计算得到的量数,代表总体特征,一个常数。统计量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得到的量数,它描述一组数据的情况,是一个变量,随样本的变化而变化。2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样本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3)联系:1参数通常是通过样本特征值来预测得到,7答案略8、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什么?(1)17.0千克(2)89.85厘米(3)199.2秒(4)17人(5)25本(6)93.5分答:上面的数据中测量数据有:(1)17.0千克(2)89.85

9、厘米(3)199.2秒(6)93.5分计数数据有:(4)17人(5)25本。(2)17.0千克、89.85厘米、199.2秒、93.5分,这些数据是借助一定的重量、长度、时间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数据,分别代表事物的重量、长度、时间或者分数。9符号代表的意义(课本20页)分别代表(1)总体平均数,期望值(2)样本平均数(3)总体之间的相关系数(4)样本间的相关系数(5)总体标准差(6)样本标准差(7)总体间的回归系数(8)有限个体数目的总体【张书中的表示,课本19页】(9)样本容量,样本大小第二章答案1.统计分组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进行统计分组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分组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

10、特性为基础 面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时,有时需要先做初步的分类,分类或分组一定是要选择与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的关的特性为依据,才能确保分类或分组的正确。在心理与教育学研究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熟悉对分组的正确进行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业成绩研究中按学科性质分类,在整理智力测验结果时,按言语智力、操作智力和总的智力分数分类等。(2)分类标志要明确,要能包括所有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组时,所依据的特性称为分组或分类的标志。整理数据时,分组标志要明确并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前后一致。这就是说,关于被研究现象本质特性的概念要明确,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另外,所依据的标志必须能将全部数据包括进去,不能有遗漏,也不

11、能中途改变。2、直条图或叫条形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详见课本45页。3、圆形图或叫饼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目的是为显示多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4将下面的反应时测定资料编制成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直方图。177.5167.4116.7130.9199.1198.3225.0212.0180.0171.0144.0138.0191.0171.5147.0172.0195.5190.0206.7153.2217.0179.2242.2212.8171.0241.0176.1165.4201.0145.5163.0178.0162.0188

12、.1176.5172.2215.0177.9180.5193.0190.5167.3170.5189.5180.1217.0186.3182.5182.5171.0147.0160.5153.2157.5143.5148.5146.4150.5177.1200.1143.7143.7179.5185.5181.6 答:(1)求全距 R=Xmax-Xmin=242.2-116.7=125.5(2)确定组数和组距N=65代入公式K=1.87(N-1)2/5,得K=9.8,理论组数为10,组距为12.5,由于理论分组不能包括116.7,因此组数定为11,组距为12.5(3)列分组区间,登记与计算次数

13、分组区间次数112.511251137.5101506162.51117516187.592004212.542251237.52合计65 (4)编制次数分布表表2-1反应时的次数分布表分组区间组中值次数(f)112.5118.751125131.251137.5143.7510150156.256162.5168.7511175181.2516187.5193.759200206.254212.5218.754225231.251237.5243.752合计 65 (5)编制累积次数分布表表2-2反应时的累积次数分布表分组区间次数向上累加次数向下累加次数(f)实际累加次数相对累加次数实际累加

14、次数相对累加次数112.51651.0010.021251640.9820.03137.510630.97120.181506530.82180.27162.511470.73290.4417516360.56450.69187.59200.31540.832004110.17580.89212.5470.11620.95225130.05630.97237.5220.03651.00 5、6、7忽略第三章,3.中数6众数5平均数5.71 4.平均数36.14中数36.635. 91.72 6. 5.2 7. 11% 3180 8. 174.12第四章,5. S=1.37 AD=2.42 7.

15、 CV1=53.84% CV2=27.91% 8. ST=6.03 9. S=13.44 Q=7.76第五章,6. r=0.82 rR=0.79 7. rR=0.97 8. rpb=0.84 9. rb=0.069 10. rS=0.87 11. W=0.84 12. u=0.31第六章,4. 0.35 5. 0.028 6. 0.24 0.36 0.16 13. 23 136 341 341 136 23 14. 76 15. 0.054 0.063 16. 33 18. 5 24. 0.00135 25. 0.08 27. 16.8 0.073 30. FF0.05第七章,5. 78.55

16、83.45 6. 78.681.4 7. 167.5174.5 8. 76.679.4 9.7.812.2 10. 2.7311.98 11. 0.0943.74 P=0.01 14?2.098 P=0.05 13. 0.3860.695 14. 0.320.95第八章,8. t=3.6 p0.005 9. t=2.59 p0.05 11. Z=0.75 p0.1第九章,6. F=1.38 P0.05 7. F=73.88 P0.01 8. F=11.81 P0.01第十二章,4. Y=22.1+0.59X F=10.68 0.95区间20.4570.95第十四章,4. 380 5. 526 6. 3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