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4701397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社会和文化社会的变化,构筑文学理论的核心“文学性”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文学文本到广泛的社会文本,从审美性、文学性到政治性、文化性,“文学性的扩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和当代媒体文化、视觉文化的发达不无关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90年代以来社会结构同时也是社会话语系统的转型。这就要求我们突破过去文学观念的种种局限。局限之一是精英文学观。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反思。实际上,所谓“精英文学观”,并

2、不是认为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有绝对的分野在延安时代的赵树理文学也是一种精英文学而更多是一种要扶持某种文学类型、文学势力以及文学创作成为正统主流的姿态。这种“扶正”会扼杀多样性,因为它会使文学陷入一种单一标准统摄的、忽视个体独特性的模式中。局限之二是文学文本化。传统的文学研究要么把“文学”理解为“思想”,要么理解为“语言”,要么是合二为一,但都是悬空建立在文本基础上。这种虚化的文本,一方面忽视了文学的“物质性”。传统的文学研究从来不关注文学的物质载体,比如说书籍报刊,比如说图书的装帧、印刷、出版、发行等等。以鲁迅的小说为例,小说集呐喊中多篇作品是先刊印在新青年杂志上的,那么从杂志刊行到最后辑成单本

3、出版其间是否有变化?呐喊的装帧设计、装订形式、书籍用纸等又是如何?现代文学的研究者认为这些问题是“小道”,往往不予关注,但事实上,洋装本还是线装本,往往暗藏着思想文化的交锋。另一方面忽视了文学的“活动性”。现代文学之不同于古典文学,除了众所周知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发表形式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在文学创作中,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所谓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显然是就文本而言的,但这个文本不是凭空产生的,作为文化产品它是有生产过程的,不仅有生产,同时还有消费过程,以及这之间的传播过程。但是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这些是最被忽略的

4、。相反在新文史中,阅读史、图书史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门类。美国著名新文化史学者罗佰特达恩顿就以研究阅读史而闻名,他曾经谈到自己的研究主要是“我感兴趣的是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考察书籍的历史,讨论印刷品是如何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这一核心问题”。显然,在文学作品如何被阅读、如何进入普通读者生活这方面,文学研究做得还远远不够。对活动的关注,也就是对“过程”的关注。学者周武就认为,以往的文化史基本上是结果(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新文化史更专注于过程的研究。所谓结果的研究,指的是对最终事实的研究,即对已成为事实的唯一可能性的研究,对思想家或学人而言,这个最终事实就是思考的文本化成果。所谓过程的研究,则是对文本化

5、成果的探索与思考过程的研究。我们往往把目光集中到文本本身,因此对文本的处理,对文本的梳理与解说,就成了以往文化史研究的中心环节。这种状况现在正在发生变化,开始慢慢走出单纯的文本研究的方式,开始关注这些观念、态度、学术、思潮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出现的,在特定的语境里面又是怎么变化的,它的传播渠道是什么,它的读者又是哪些人,哪些人出于怎样的理由接受或者反对简单来说,这一类型的文学研究关注的是一种充满了细节的过程。显然,如果“文学”不作为这样一种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理解,它始终是无法获得一种超越纸面的立体感的。(摘编自邓金明“新文化史”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材料二:以往学界对现代文学传统的梳理主要聚焦于现实

6、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传统,或写实、批判、抒情、大众化传统等。这种研究范式有待完善,因为上述对文学传统的概括只包含了创作方法、文本特征、教化宗旨的传统,而没有包括社会学意义上的“写作传统”和“文类功能传统”。中外文学史上,文学参与历史言说是常有的现象。文学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深度融会,因而积淀成一种前后相继、堪称传统的写作现象,并演化为具有本质意义的写作传统。现代文学对历史的认知作用是不可否认的,文学研究理应重视这种作用。在历史学研究中,鲁迅、茅盾、老舍、丁玲、闻一多等人的事迹和作品经常被当作佐证史料而引用。现代文学能够被用作历史研究之辅助的根本原因正在于它固有

7、的“以文见史”传统的存在。站在文学的立场上,完全有必要以文学为本体来考察这一传统的诸多方面,这对把握作为特殊历史的百年中国文学史是必不可少的。“以文见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写作传统。梳理这一传统有助于理解新文学重视历史表意功能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机制。文学参与历史建构的传统在五四文学之前的进步人士那里就已经开启。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种善于到历史中寻求资源的文学,现代作家在“人”的建构过程中,首选的是历史批判的路径,而不是将世俗生活合法化的路径,梁启超、鲁迅等人都选择了前者。(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的写作传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8、一项是( )A.对何为“文学性”的理解是构筑文学理论的核心,而在20世纪90年代前,我们并没有形成对“文学性”这一概念的清断界定。B.“精英文学观”是一种正统主流的文学观,但容易使文学创作处于一种单一标准的模仿与反复,不利于文学多样性的发展。C.传统的文学研究或研究文学作品承载的思想,或分析文本的语言构成,或将思想与语言合二为一,这些都是关注文学物质载体的表现。D.如果文学想要获得一种超越纸面的立体感,就得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理解,而不仅仅是对其结果进行研究。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话语体系也在转型,因此我

9、们的文学观念也应该有所更新变化。B.同一篇文学作品,当其发表的刊物不同,或者其装帧设计、装订形式等发生变化时,作品背后的思想文化也有可能随之变化。C.生产、消费、传播过程的不同,这是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很多学者往往忽略这个区别。D.梳理“以文见史”的写作传统有助于理解新文学重视历史表意功能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机制。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论据不符合“所谓过程的研究”观点的一项是( )A.明清时期,西游记的传播方式主要以书籍文本为主,而到了现当代,戏曲、电视等艺术形式以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传播演绎西游记。B.红楼梦以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

10、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C.由曹禺先生创作的戏剧雷雨直到今天依然常演不衰,在不同的时期,观众总能从这部作品里感受到人性的力量,并找到与戏剧美的共鸣。D.对于儒林外史的态度,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文人往往对儒林外史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般的大众读者却对儒林外史反应平平。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对于文学研究,请依据文本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绣鞋王奎山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她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麦苗出嫁

11、的日子。她想简单地弄点饭吃吃,就到黄瓜园贵他姑家去。她想躲过这一天,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也免得麦苗难受。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麦苗进了屋冲她叫了一声“婶”,就到西间里去了。她没有往西间里去。平日她就不常往西间里去。那是贵住的房间,贵参军前就住在西间里。过了一会儿,麦苗从西间里出来了。七婶抬眼看了一下麦苗,见麦苗脸上竟是出奇的平静。她知道麦苗是个挺有主见的闺女,就放心了。麦苗说:“婶,做饭了没?”七婶说:“做了,刚做好。”麦苗说:“婶,我来晚了。”七婶说:“看你说的。今儿个是啥日子!”麦苗麻利地将平日吃饭的小方桌用抹布擦净了,又在桌边放一把小靠椅,就拉七婶往上坐。七婶明白麦苗的意

12、思了。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肯往椅子上坐。七婶说:“苗儿,你看你。”麦苗说:“婶,你上坐,你上坐。”七婶说:“这妮子,你看你。”麦苗说:“婶你上坐,我有话说。”七婶说:“妮子,哪能那样哩,不兴不兴。”到底没有麦苗的力气大,被麦苗连推带拉地按到了小靠椅上。七婶说:“屋里有爹有娘的,那可不兴。”麦苗不答话,麻利地抹了一只碗,盛了一碗红薯稀饭,又拿了一个馍,一双筷,小心地来到七婶面前,庄重地跪下。七婶仰起头,闭上了眼,眼泪却止不住地淌了下来。麦苗说:“娘,吃饭吧!”麦苗说:“麦苗今儿个就要走了,再给娘端一次饭。”麦苗说:“往后,娘再想吃麦苗端的饭,就难了。”七婶只好睁开眼,将饭接过来,

13、放到桌子上。抬眼去看麦苗时,见麦苗早已哭成了泪人儿。两个人遂抱在一起,畅畅快快地哭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七婶首先止了哭,又扳起麦苗的头,用手给她擦脸上的泪。七婶说:“苗儿,今儿个是你的喜日子,高高兴兴地走。”七婶说:“啥也不怨,怨俺贵没福。”停了一下,又自言自语地说:“你说你咋恁傻哩你个龟孙!一个团一千多号人,人家都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偏你”说着说着就提高了声音,“人家都知道有爹有娘有老有小偏你个龟孙啥都不知道哇我的傻儿我的憨乖乖”又大声哭了起来。麦苗也跟着哀哀地哭。隐隐约约地,远处传来了欢快的音乐声。七婶止了哭,细细地听。麦苗也细细地听。欢快的音乐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楚。又响起了一阵噼噼啪啪的鞭

14、炮声。七婶说:“苗儿,快回吧,人家来了。”麦苗点点头,刚走了两步,又转回来说:“啥我都给麦叶交代过了,担水、劈柴”音乐声和鞭炮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七婶推着麦苗往外走。走到大门口,七婶看到一辆披红挂彩的汽车正从村街北头开过来。麦苗凑近她的耳朵大声说:“娘,你回吧,过了三天我回来看你。”音乐声和鞭炮声铺天盖地地压过来了。七婶一把将麦苗推出门外,转身“哐”地一下将大门关上,背靠着大门,一时间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过了多久,音乐声和鞭炮声终于停了下来。七婶踉踉跄跄地走进堂屋,又朝西间里走去。她想给贵说几句话。掀开门帘,七婶一下子愣在了那里。桌子上,贵的遗像面前,是一片耀眼的红。那是一双新鞋。一双红绣鞋。

15、(有删改)【链接材料】王奎山,当代小小说领军人物之一。王奎山所写农村题材的小小说站在探寻人物心灵的高度,在中国当代文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红绣鞋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过去了20多年,其艺术魅力却依然丝毫不曾减少半分。“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1500字左右)、审美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特征(小说要素)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杨晓敏)。红绣鞋是典型的、标准的小小说作品,在这样的篇幅内,不可能展开宏大叙事,不可能铺排广阔画卷。小小说要抓住一小段时间、一个小场景展开关于一件事情的叙事,使表达集中,笔锋尖锐。(摘编自徐小红王奎山(红绣鞋赏析)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

16、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麦苗一进门招呼一声就到西间里去了,可见麦苗经常来七婶家,从她麻利地擦桌子可以看出,帮衬七婶是经常的事,从后文中她对麦叶的交代也能看出这一点。B.麦苗临行又转回,后来被七婶推着往外走,最后被推出门外,从中见出麦苗对七婶日后生活的忧虑和依依不舍的深情,也见出七婶的明白事理和对麦苗的疼惜之情。C.麦苗对七婶由“婶”到“娘”称呼的变化和庄重的一跪,表现了麦苗的深情和决心,以及一个平凡女子的大仁大义。谜底也一步步揭开,情节由此逐渐推向高潮。D.麦苗想最后帮七婶做做家务,拉七婶往椅子上坐,想让七婶休息一下,但因为是麦苗的大喜日子,七婶不想麻烦麦苗,硬是不让。推让之间,见出两人

17、美好的人性。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大篇幅采用对话的方式展情节,暗藏伏笔,勾连人物,这种叙述故事的方式简洁凝练,别具匠心。B.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而是用一个长句表达,能更真实地表现出七婶当时伤心欲绝的状态,以及对贵的无限思念。C.作者通过七婶和麦苗的言行正面表现了贵的形象,看似用笔不多,却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身上的人性光辉。D.本文省笔和详笔合理运用,省笔的运用主要在开头:用全知叙事方式叙述式交代这天是麦苗出嫁的日子,可以省去许多笔墨。8.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麦苗”这一形象的?9.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红绣鞋“表达集中,笔锋尖锐”的“小小

18、说”特点。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

19、,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诉诉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面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

20、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处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注】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诉诉:恭谨戒慎的样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B.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C.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D.万

21、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人,指容貌美好女子。古代也经常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还可用来比喻君王。汉唐时期也是中等级的妃嫔称号。B.九卿,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每个朝代有所不同。西汉时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C.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是只用于古代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的毕恭毕敬的大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D.建元,文中指汉武帝刘彻的年号,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五次使用“建元”这一年号。后也用来指开国后第一

22、次建立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奋虽然不通晓儒学,但待人恭谨。汉高祖喜爱他的恭敬,把他的姐姐封为美人,他因为姐姐的缘故还升任大中大夫。B.石奋对子孙教导有方。他以孝谨之道教育后人,他四个儿子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而得到重用。C.石奋极恭敬守礼。他的子孙哪怕是做小吏的,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D.石家看重子孙的品行。石奋的少子石庆,有一次喝醉了,归家时在里门未下车,后来虽然肉袒谢罪,石奋仍然责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2)

23、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14.司马迁认为石奋是“笃行君子”,石奋的君子作风及成就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事例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居二首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陶渊明于义熙元年(405)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义熙七年迁至南里之南村,是年四十七岁。15.下列对移居二首(其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虽无一字刻画景物,而

24、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之神情超旷,也如在目前。B. “闲暇辄相思”与“相思则披衣”两句中的“相思”运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C.此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又穿插以农务,虽是以写乐为主,而终以勤为根本,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D.这首诗中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16.这首诗从田园耕蓄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人渊深朴茂的哲理,试结合诗句分析其中的乐趣与哲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两个句子是:“_

25、,_”。(2)锦瑟一诗中“_,_”两句,一夜一昼,一冷一暖,一养成于阴一生发于阳,一明晰一朦胧,营造出绝美又相反相成的艺术境界。(3)由于“水”具有剪切不断、永不停息、无休无止等与人的悲愁相一致的特点,在古代诗人们的笔下,“水”便成了常见的喻愁对象了。如“_,_”就是以流水喻愁思的千古佳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4小题,12分)18.下面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勒(li)紧沙砾(l)齑(j)粉绯(fi)闻栗陈贯朽(xi)B.缱绻(qun)挣(zhng)脱纤(xin)维干瘪(bi)恣(z)其跋扈C.颓垣(yun)粘帖(ti)憎(zng)恶艾篙(h

26、o)沉鱼落雁(yn)D.罡(gng)风撇(pi)开蹂躏(ln)报负(f)神出鬼没(m)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何在?不忘本来表明了中华民族秉持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中华民族有着从未断裂的几千年文明史,(甲)我们理应从历史纵向上充满自信地“各美其美”,学习继承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丰富文艺遗产。这也正是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之一。且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他的小说名篇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创作成就,(乙)与他“不忘本来”地研究撰写中国小说史略和唐宋传奇等汲取的创作营养密切相关。我们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去其糟粕,扬弃继

27、承,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吸收外来彰显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胸怀与气度。(丙)我们尊重人类文艺的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深信,中国人民的文艺情怀与各国人民息息相通,交流促进繁荣,互鉴推动发展,共存才百花齐放。(丁)鲁迅在文学、美术领域里创作的显著实绩,也与他力倡“美人之美”、介绍域外小说、研究世界版画并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密切相关。巴金的小说名著家、曹禺的成名话剧雷雨、莫言的名作红高粱家族,都有他们成功借鉴外国文艺的烙印。( ),提倡“拿来主义”,辩证取舍,为我所用。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

28、项是( )A.甲B. 乙C. 丙 D. 丁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既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也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B.我们首先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其次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C.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固然重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也不可忽视D.防止“以洋为尊”倾向固然重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也不可忽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22.在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当抗生素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_,也

29、就是产生了耐药性。_ ,那么会有一天,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有可能都是耐药的,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的抗生素开发的速度,结果是人类将重新面临更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这就是滥用抗生素的恶果。23.将下面的长句改成四个单句,要求语意明确且连贯,不得改变原意,可以适当增减词语。曾提出“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这一问题的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因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只剩下娱乐和成功的黑暗无知的时代。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老师课上问同学们:“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老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三百克,也有人说二百克

30、。“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老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久了又会怎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材料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

31、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进行辨析,结合材料含义和现实生活,写篇在高三(1)班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和同学交流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班会主题自定;自拟标题自定题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卷面工整、字迹清晰。参考答案1.DA“在20世纪90年代前,我们并没有形成对文学性这一概念的清晰界定”错误,进入90年代后,“文学性”的概念理解发生了变化。B“精英文学观是一种正统主流的文学观”无中生有。C“这些都是关注文学物质载体的表现”错误。2. C“生产、消费、传播过程的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很多学者往往忽略这个区别”错误。3.BA体现的是“传播渠道的研

32、究”,符合。B体现是“结果的研究”,是“对文本的处理,对文本的梳理与解说”,不符合。C体现的是“哪些人出于怎样的理由接受”的研究,符合。D体现的是“它的读者又是哪些人,哪些人出于怎样的理由接受或者反对”的研究,符合。4.首先基于“文学性”概念的变化和“文学性的扩张”的事实,进而提出要突破过去文学观念种种局限的观点。接着剖析过去的文学观念中的两大局限精英文学观和文学文本化,重点批驳了文学文本化的两个表现:忽视了文学的“物质性”与“活动性”。最后针对忽视文学的“活动性”问题,强调要关注“过程”研究。5.材料一侧重在文学研究的内容和对象,认为文学研究不能忽视文学的物质载体,并应转向更为细致的文化活动

33、的过程研究。材料二侧重在文学的研究的意义,认为文学研究对历史的认知起到重要作用。6. D“拉七婶往椅子上坐,想让七婶休息一下”错误。7. C“作者通过七婶和麦苗的言行正面表现了贵的形象”错误。8.文章通过麦苗的动作描写,如跪七婶的一系列动作,“抹、盛、拿、跪”,传神地写出了麦苗的虔诚、庄重的神态,表现了她的有情有义。通过麦苗的语言描写,如临别的交代,很好地表现了麦苗的细心与善良。通过七婶对麦苗感激、爱护的一系列言行,如开头一段,暗示了麦苗平日对七婶的关照,侧面表现了麦苗的善良和有孝心。文末出现的一双红绣鞋,也从侧面烘托了麦苗真挚的情感,艺术地展示了麦苗内心深处的真、善、美。9.时间短:截取麦苗

34、出嫁前一个时辰,表现了小小说“瞬时的艺术”。场景小:七婶的家里。小场景聚焦易于发现主要矛盾,在短时间内推出高潮,引导出结局。情节紧:围绕麦苗出嫁前她与七婶间的一系列事件展开情节,最后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标题所指物象红绣鞋,隐喻人性美、迎接新生活等主题。短时间、小环境、加上象征物象“红绣鞋”的运用,使文章的主题单纯却情感丰厚和深刻。10. B11.C“是只用于古代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的毕恭毕敬的大礼”错误。“臣子拜见君主”只是稽首礼的一种。稽首,古代下对上见面时所用的大礼。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形式。12. A“他因为姐姐的缘故还升任大中大夫”错误。13.(1)万

35、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在各郡国闻名,即使齐鲁的那些儒生行为踏实质朴,都自认为比不上(他)。(2)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14.为人恭谨,得到皇帝任用,自身官至二千石。教子有方,四子驯行孝谨而官均至二千石,石奋得称万石君。家教严格,违者严厉训诫,孝敬谨严闻名于各郡国。参考译文:万石君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高祖东进攻打项羽,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只有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态度恭敬,问他说:“你家中有什么人?”他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失明。家里很穷。还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说:

36、“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竭尽全力。”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进谒的事情,把他的家迁徙到长安的中戚里,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文帝时,累积功劳升至大中大夫。他不通儒术,可是恭敬谨慎无人可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后被免职。(文帝)选拔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做了太子太傅。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侯的相。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情柔顺、孝敬长辈、办事谨慎,官位都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为人臣的尊

37、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景帝末年,万石君告老回家,享受上大夫的俸禄,逢年过节也都参加朝贺之礼。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手扶在车轼上表示敬意。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有了过失,他不责备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本人裸露上身坚决向他认错,真正改正了,他才答允他们的请求。已成年的子孙在他身边,即使是闲居在家,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他的僮仆也都非常恭敬,特别谨慎。皇帝有时

38、赏赐食物送到他家,他一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同在皇帝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时,非常悲哀伤痛。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在各郡国闻名,即使齐鲁的那些儒生行为踏实质朴,都自认为比不上(他)。建元二年(前141),郎中令王臧因为推崇儒学获罪。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万石君迁居到陵里。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外门后没有下车。万石君听到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很恐惧,袒露上身向他请罪,万石君不答应。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责备

39、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如故(不知约束自己),本来应当的嘛!”说完就喝令石庆走开。(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回家。万石君在汉武帝元朔五年去世。15. D“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错误。16.乐趣:登高赋诗之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披衣而起、言笑无厌之乐(“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哲理:乐中有理,由任情适意的乐趣中悟出了任自然的生活哲理比一切都高。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这是陶渊明自然观的核心。(“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

40、纪,力耕不吾欺”)17.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示例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示例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示例四)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李涉再宿武关)(示例五)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贺铸木兰花)18.B A.“绯闻”的“绯”应读作fi,“栗陈贯朽”的“栗”应写作“粟”,“粟陈贯朽”形容太平时期富饶的情况。同“粟红贯朽”。C.“粘帖”的“帖”应写作“贴”,“憎恶”的“憎”应读作zng,“艾篙”的“篙”应写作“蒿”。D.“撇开”的“撇”应读作

41、pi,“报负”的“报”应写作“抱”。19. C20. A21.(示例)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古为今用。22.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 .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23.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因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黑暗无知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将只剩下娱乐和成功。24.【审题】1.关于材料。材料一是寓言类材料。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哲理性,要求我们能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由此及彼

42、,联系现实悟道理。装二百克水的杯子喻指看似并不重的压力,长时间拿杯子指的是长时间承受这种压力,结果是承受不了。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承担的压力,调整好状态,才能走得更远。寓言哲理材料作文要在作文中关注并点击现实。联系现实,可发现当前“双减政策”“内卷”“鸡娃”等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名词,都是社会对压力的思考与调整。材料二是名言警句材料。柏拉图认为减压方能游刃有余,格拉西安认为负重方能成就美好。两人的观点看似不同,实际上,是在不同情境下对人生压力的态度,两种观点并不是绝然矛盾的,考生要注意“辩证思考”。分析两个材料的联系,再加上写作任务当中明确要求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

43、等语有所辨析,可见本题整体是一道思辨式材料作文题。这样的思辨式材料作文,富有思维含量,材料内容往往存在既“分离”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考生应审清材料中的内容所指,然后把握材料中的逻辑所指,最后运用辩证思维,理性表达,进行写作。立意时,考生可以侧重减压,也可以侧重增压,也可以两者均谈。这三者的写作权衡,能扩大考生的写作思考范围,同时进行现实观照,进而引导考生注重思维发展与提升,呈现个人的见解与思辨性的思考。2.关于文体。要求“写一篇在高三(1)班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正确格式,作文要符合发言稿口语化、交流性、和情境(主题)匹配等原则。3.关于情境。班会主题可以是“考前动员”“高三生活”“压力之我见”“心理辅导”“与家长沟通”等与高三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立意】1.学会适时减压,从容战胜重压;2.学会适时增压,勇于超越自我;3.负重前行是为了更好地轻装上阵;4.用韧性承受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