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1非极性...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641705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1非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1非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1非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1非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1非极性...(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 、非极性氨基酸 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 、极性氨基酸 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其中: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属于亚氨基酸的是:脯氨酸 含硫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蛋氨酸 注意:在识记时可以只记第一个字,如碱性氨基酸包括:赖精组 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氨基酸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故它是一种两性电

2、解质。在某一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数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通过对280nm波长的紫外吸光度的测量可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与茚三酮水合物反应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三、肽 两分子氨基酸可借一分子所含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所带的羧基脱去分子水缩合成最简

3、单的二肽。二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继续借脱水作用缩合连成多肽。10个以内氨基酸连接而成多肽称为寡肽;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称为多肽;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归为蛋白质。 多肽连中的自由氨基末端称为端,自由羧基末端称为端,命名从端指向端。 人体内存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重要的有: 谷胱甘肽(GSH):是由谷、半胱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GSH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巯基免被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于活性状态。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化学键:肽键,有

4、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二级结构以一级结构为基础,多为短距离效应。可分为: -螺旋: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呈有规律地螺旋式上升,顺时钟走向,即右手螺旋,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螺距为0.540nm。-螺旋的每个肽键的-和第四个肽键的羧基氧形成氢键,氢键的方向与螺旋长轴基本平形。 -折叠:多肽链充分伸展,各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结构,侧链基团交错位于锯齿状结构上下方;它们之间靠链间肽键羧基上的氧和亚氨基上的氢形成氢键维

5、系构象稳定 -转角:常发生于肽链进行180度回折时的转角上,常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二个残基常为脯氨酸。 无规卷曲:无确定规律性的那段肽链。 主要化学键:氢键。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显示为长距离效应。 主要化学键:疏水键(最主要)、盐键、二硫键、氢键、范德华力。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对蛋白质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言,只涉及一条多肽链卷曲而成的蛋白质。在体内有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亚基与亚基之间呈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相连接。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

6、互作用,为四级结构。由一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没有四级结构。 主要化学键:疏水键、氢键、离子键 五、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蛋白质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和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一级结构相似的多肽或蛋白质,其空间构象以及功能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相似。 尿素或盐酸胍可破坏次级键 -巯基乙醇可破坏二硫键 、蛋白质空间结构是蛋白质特有性质和功能的结构基础。 肌红蛋白:只有三级结构的单链蛋白质,易与氧气结合,氧解离曲线呈直角双曲线。 血红蛋白:具有个亚基组成的四级结构,可结合分子氧。成人由两条-肽链(141个氨基酸残基)和两条-肽链(146个氨基酸残基)组

7、成。在氧分压较低时,与氧气结合较难,氧解离曲线呈状曲线。因为:第一个亚基与氧气结合以后,促进第二及第三个亚基与氧气的结合,当前三个亚基与氧气结合后,又大大促进第四个亚基与氧气结合,称正协同效应。结合氧后由紧张态变为松弛态。 六、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蛋白质两端的氨基和羧基及侧链中的某些基团,在一定的溶液条件下可解离成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基团。 、蛋白质的沉淀:在适当条件下,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包括: a.丙酮沉淀,破坏水化层。也可用乙醇。 b.盐析,将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加入蛋白质溶液,破坏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因素电荷而沉淀。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

8、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主要为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常见的导致变性的因素有: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超声波、紫外线、震荡等。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因此在280nm处有特征性吸收峰,可用蛋白质定量测定。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a.茚三酮反应:经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可发生此反应,详见二、 b.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肽键在稀碱溶液中与硫酸酮共热,呈现紫色或红色。氨基酸不出现此反应。

9、蛋白质水解加强,氨基酸浓度升高,双缩脲呈色深度下降,可检测蛋白质水解程度。 七、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沉淀,见六、 、电泳:蛋白质在高于或低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是带电的,在电场中能向电场的正极或负极移动。根据支撑物不同,有薄膜电泳、凝胶电泳等。 、透析: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开的方法。 、层析: a.离子交换层析,利用蛋白质的两性游离性质,在某一特定时,各蛋白质的电荷量及性质不同,故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得以分离。如阴离子交换层析,含负电量小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 b.分子筛,又称凝胶过滤。小分子蛋白质进入孔内,滞留时间长,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时入孔内而径直流出。 、超速离心:既可

10、以用来分离纯化蛋白质也可以用作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蛋白质其密度与形态各不相同而分开。 八、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 a.分析纯化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蛋白质水解为个别氨基酸,测各氨基酸的量及在蛋白质中的百分组成) 测定肽链头、尾的氨基酸残基 二硝基氟苯法(DNP法) 头端尾端羧肽酶、法等 丹酰氯法 水解肽链,分别分析 胰凝乳蛋白酶(糜蛋白酶)法: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侧肽键 胰蛋白酶法:水解赖氨酸、精氨酸的羧基侧肽键 溴化脯法:水解蛋氨酸羧基侧的肽键 Edman降解法测定各肽段的氨基酸顺序 (氨基末端氨基酸的游离-氨基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形成衍生物,用层析法鉴定氨基酸种类) b.通过核酸推

11、演氨基酸序列。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酸的分子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而核苷酸则由碱基、戊糖和磷酸三种成分连接而成。 两类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内。 核糖核酸(RNA),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 、碱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NH2 NH2OCH3OO OOONH2 胞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鸟嘌呤腺嘌呤 嘌呤和嘧啶环中均含有共轭双键,因此对波长260nm左右的紫外光有较强吸收,这一重要的理化性质被用于对核酸、核苷酸、核苷及碱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戊糖:DNA分子的核苷酸的糖是-D-2-脱氧核糖,RNA中为

12、-D-核糖。 、磷酸:生物体内多数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位于核糖的第五位碳原子上。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 核苷酸在多肽链上的排列顺序为核酸的一级结构,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 三、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DNA的二级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是核酸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的骨架由糖和磷酸基构成,两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遗传信息传递者,DNA半保留复制的基础,结构要点: a.DNA是一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亲水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而碱基位于内侧,碱基之间以氢键相结合,其中,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形成两个氢键,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形成三个氢键。 b.DNA是右手螺旋结构

13、螺旋直径为2nm。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个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度。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 c.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尤以后者为重要。 、DNA的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是在双螺旋基础上进一步扭曲形成超螺旋,使体积压缩。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DNA三级结构与一组组蛋白共同组成核小体。在核小体的基础上,DNA链经反复折叠形成染色体。 、功能 DNA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生物遗传信息复制的模板和基因转录的模板,它是生命遗传繁殖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DNA中的核糖和磷酸构成的分子骨架是没有

14、差别的,不同区段的DNA分子只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四、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遗传作用是由蛋白质功能来体现的,在两者之间RNA起着中介作用。其种类繁多,分子较小,一般以单链存在,可有局部二级结构,各类RNA在遗传信息表达为氨基酸序列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如: 名称功能 核蛋白体RNA(rRNA)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信使RNA(mRNA)蛋白质合成模板 转运RNA(tRNA)转运氨基酸 不均一核RNA(HnRNA)成熟mRNA的前体 小核RNA(SnRNA)参与HnRNA的剪接、转运 小核仁RNA(SnoRNA)rRNA的加工和修饰 、信使RNA(半衰期最短) )hnR

15、NA为mRNA的初级产物,经过剪接切除内含子,拼接外显子,成为成熟的mRNA并移位到细胞质 )大多数的真核mRNA在转录后末端加上一个-甲基鸟嘌呤及三磷酸鸟苷帽子,帽子结构在mRNA作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具有促进核蛋白体与mRNA的结合,加速翻译起始速度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尾巴,可能与mRNA从核内向胞质的转位及mRNA的稳定性有关。 )功能是把核内DNA的碱基顺序,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抄录并转送至胞质,以决定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mRNA分子上每3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为三联体密码。 、转运RNA(分子量最小) )tRNA

16、分子中含有1020稀有碱基,包括双氢尿嘧啶,假尿嘧啶和甲基化的嘌呤等。 )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位于左右两侧的环状结构分别称为DHU环和T环,位于下方的环叫作反密码环。反密码环中间的3个碱基为反密码子,与mRNA上相应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碱基互补。所有tRNA3末端均有相同的CCA-OH结构。 )三级结构为倒L型。 )功能是在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本并将其转呈给mRNA。 、核蛋白体RNA(含量最多) )原核生物的rRNA的小亚基为16S,大亚基为5S、23S;真核生物的rRNA的小亚基为18S,大亚基为5S

17、、5.8S、28S。真核生物的18SrRNA的二级结构呈花状。 )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它是蛋白质合成机器核蛋白体的组成成分,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核酶:某些RNA分子本身具有自我催化能,可以完成rRNA的剪接。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称为核酶。 五、核酸的理化性质 、DNA的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如加热,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即为变性。监测是否发生变性的一个最常用的指标是DNA在紫外区260nm波长处的吸光值变化。解链过程中,吸光值增加,并与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称为DNA的增色效应。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

18、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一种DNA分子的Tm值大小与其所含碱基中的GC比例相关,GC比例越高,Tm值越高。 、DNA的复性和杂交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可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其过程为退火,产生减色效应。不同来源的核酸变性后,合并一起复性,只要这些核苷酸序列可以形成碱基互补配对,就会形成杂化双链,这一过程为杂交。杂交可发生于DNADNA之间,RNARNA之间以及RNADNA之间。 六、核酸酶(注意与核酶区别) 指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在细胞内催化核酸的降解。可分为DNA酶和RNA酶;外切酶和内切酶;其中一部分具有严格的序列依赖性,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第三

19、章酶 一、酶的组成 单纯酶: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酶。 结合酶: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可以为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可分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只有全酶才有催化作用。 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 转移的基团辅酶或辅基所含维生素 氢原子NAD+NADP+尼克酰胺(维生素PP) FMNFAD维生素B2 醛基TPP维生素B1 酰基辅酶A硫辛酸泛酸、硫辛酸 烷基钴胺类辅酶类维生素B12 二氧化碳生物素生物素 氨基磷酸吡哆醛吡哆醛(维生素B6)

20、甲基、等一碳单位四氢叶酸叶酸 二、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由酶作用的必需基团组成,这些必需基团在空间位置上接近组成特定的空间结构,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对结合酶来说,辅助因子参与酶活性中心的组成。但有一些必需基团并不参加活性中心的组成。 三、酶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的速度取决于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激动剂和抑制剂等。 、底物浓度 )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加大底物浓度,反应速度趋缓,底物浓度进一步增高,反应速度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加快,达最大反应速度,此时酶的活性中心被底物饱合。 )米氏方程式 VVmaxSKmS a.米氏常数Km值等于酶促反应

21、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b.Km值愈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大。 c.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结构、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温度、PH、离子强度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d.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 、酶浓度 在酶促反应系统中,当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浓度,使酶被底物饱和时,反应速度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温度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具有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重影响。升高温度一方面可加快酶促反应速度,同时也增加酶的变性。酶促反应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虽然随温度的下降而降

22、低,但低温一般不使酶破坏。 酶的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反应进行的时间有关。 、PH 酶活性受其反应环境的PH影响,且不同的酶对PH有不同要求,酶活性最大的某一PH值为酶的最适PH值,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1.8,肝精氨酸酶最适PH为9.8,但多数酶的最适PH接近中性。 最适PH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受底物浓度、缓冲液的种类与浓度、以及酶的纯度等因素影响。 、激活剂 使酶由无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大多为金属离子,也有许多有机化合物激活剂。分为必需激活剂和非必需激活剂。 、抑制剂 凡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大多与酶的活性中心内、外

23、必需基团相结合,从而抑制酶的催化活性。可分为: )不可逆性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此种抑制剂不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去除。又可分为: a.专一性抑制剂:如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化合物能特民地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的羟基结合,使酶失活,解磷定可解除有机磷化合物对羟基酶的抑制作用。 b.非专一性抑制剂:如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如汞离子、银离子可与酶分子的巯基结合,使酶失活,二巯基丙醇可解毒。化学毒气路易士气是一种含砷的化合物,能抑制体内的巯基酶而使人畜中毒。 )可逆性抑制剂:通常以非共价键与酶和(或)酶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使酶活性降低或消失。采用透析或超滤的

24、方法可将抑制剂除去,使酶恢复活性。可分为: a.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如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由于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抑制剂,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许多抗代谢的抗癌药物,如氨甲蝶呤(MTX)、5-氟尿嘧啶(-FU)、6-巯基嘌呤(6-MP)等,几乎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分别抑制四氢叶酸、脱氧胸苷酸及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Vmax不变,Km值增大 b.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酶和底物的结合也不影响与抑制剂的结合。 Vmax降低,Km值不变 c.反竞争性抑制剂

25、:仅与酶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结合,使中间产物的量下降。 Vmax、Km均降低 四、酶活性的调节 、酶原的激活 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酶的前体水解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致使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活性。酶原的激活实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生理意义是避免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并使酶在特定的部位环境中发挥作用,保证体内代谢正常进行。 、变构酶 体内一些代谢物可以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一部位可逆地结合,使酶发生变构并改变其催化活性,有变构激活与变构抑制。 、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

26、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在共价修饰过程中,酶发生无活性与有活性两种形式的互变。酶的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乙酰化与脱乙酰化、甲基化与脱甲基化、腺苷化与脱腺苷化等,其中以磷酸化修饰最为常见。 五、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同工酶是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或由同一基因转录生成的不同mRNA翻译的不同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翻译后经修饰生成的多分子形式不在同工酶之列。同工酶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 如乳酸脱氢酶是四聚体酶。亚基有两型:骨骼肌型(M型)和心

27、肌型(H型)。两型亚基以不同比例组成五种同工酶,如LDH1(HHHH)、LDH2(HHHM)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电泳速度,对同一底物表现不同的Km值。单个亚基无酶的催化活性。心肌、肾以LDH1为主,肝、骨骼肌以LDH5为主。 肌酸激酶是二聚体,亚基有M型(肌型)和B型(脑型)两种。脑中含CK1(BB型);骨骼肌中含CK3(MM型);CK2(MB型)仅见于心肌。第四章维生素 一、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作用:与眼视觉有关,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完整;促进生长发育。 缺乏可引起夜盲症、干眼病等。 、维生素D 作用: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吸收。 缺乏儿童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软骨病。 、

28、维生素E 作用: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保护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促进血红素代谢;动物实验发现与XXXXXX的成熟与胚胎发育有关。 、维生素K 作用: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有关。 缺乏时可引起凝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 二、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 又名硫胺素,体内的活性型为焦磷酸硫胺素(TPP) TPP是-酮酸氧化脱羧酶和转酮醇酶的辅酶,并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缺乏时可引起脚气病和(或)末梢神经炎。 、维生素B2 又名核黄素,体内的活性型为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FMN和FAD是体内氧化还原酶的辅基,缺乏时可引起口角炎、唇炎、阴囊炎、眼睑炎等症。 、维生素PP 包

29、括尼克酸及尼克酰胺,肝内能将色氨酸转变成维生素PP,体内的活性型包括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NAD和NADP在体内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缺乏时称为癞皮症,主要表现为皮炎、腹泻及痴呆。 、维生素B6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体内活性型为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代谢中的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也是-氨基-酮戊酸(ALA)合成酶的辅酶。 、泛酸 又称遍多酸,在体内的活性型为辅酶A及酰基载体蛋白(ACP)。 在体内辅酶A及酰基载体蛋白(ACP)构成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生物素 生物素是体内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如丙酮酸羧化酶,参

30、与二氧化碳的羧化过程。 、叶酸 以四氢叶酸的形式参与一碳基团的转移,一碳单位在体内参加多种物质的合成,如嘌呤、胸腺嘧啶核苷酸等。叶酸缺乏时,DNA合成受抑制,骨髓幼红细胞DNA合成减少,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 、维生素B12 又名钴胺素,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 参与同型半工半胱氨酸甲基化生成蛋氨酸的反应,催化这一反应的蛋氨酸合成酶(又称甲基转移酶)的辅基是维生素B12,它参与甲基的转移。一方面不利于蛋氨酸的生成,同时也影响四氢叶酸的再生,最终影响嘌呤、嘧啶的合成,而导致核酸合成障碍,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C 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是催化胆固醇转变成7-羟胆固醇反应的7-羟化酶的辅酶;参

31、与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增加铁的吸收;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保护巯基等作用。第三章氨基酸代谢 一、营养必需氨基酸 简记为:缬、异、亮、苏、蛋、赖、苯、色 二、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来源 )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 )由肠道吸收的氨;即肠内氨基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的氨和肠道尿素经细菌尿素 酶水解产生的氨。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的氨。 、转运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肌肉)(血液)(肝) 肌肉蛋白质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尿素 氨基酸糖糖尿素循环 分异 NH3解生NH3 谷氨酸丙酮酸丙酮酸谷氨酸 转氨酶转氨酶 -酮戊二酸丙氨酸丙氨酸丙

32、氨酸-酮戊二酸 )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 谷氨酰胺主要从脑、肌肉等组织向肝或肾运氨。氨与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下生成谷氨酰胺,由血液输送到肝或肾,经谷氨酰胺酶水解成谷氨酸和氨。 可以认为,谷氨酰胺既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 三、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转氨酶催化某一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酮酸。既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也是体内某些氨基酸合成的重要途径。除赖氨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外,体内大多数氨基酸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如: 谷氨酸丙酮酸谷丙转氨酶(ALT)-酮戊二酸+丙氨酸 谷氨酸草酰乙酸谷草转氨酶(A 1 2

33、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ST)-酮戊二酸天冬氨酸 转氨酶的辅酶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 、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 L-谷氨酸L-谷氨酸脱氢酶-酮戊二酸NH3 NADH 、联合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酮戊二酸NH3NADH 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 -酮酸谷氨酸NAD+ 、嘌呤核苷酸循环 上述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肾等组织中进行。骨骼肌和心肌中主要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脱去氨基。 氨基酸-酮戊二酸天冬氨酸次黄嘌呤核苷酸NH3 GTP(IMP) 腺苷酸代琥珀酸腺嘌呤核苷酸 (AMP) 延胡索酸 -酮酸L-谷氨酸草酰乙酸 苹果酸 、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的-酮

34、酸可以转变成糖及脂类,在体内可以转变成糖的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能转变成酮体者称为生酮氨基酸;二者兼有者称为生糖兼生酮氨基酸。只要记住生酮氨基酸包括:亮、赖;生糖兼生酮氨基酸包括异亮、苏、色、酪、苯丙;其余为生糖氨基酸。 四、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L-谷氨酸L-谷氨酸脱羧酶-氨基丁酸(GABA) GABA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L-半胱氨酸磺酸丙氨酸磺酸丙氨酸脱羧酶牛磺酸 牛磺酸是结合型胆汁酸的组成成分。 、L-组氨酸组氨酸脱羧酶组胺 组胺是一种强烈的血管舒张剂,并能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色氨酸色氨酸羟化酶5-羟色氨酸5-羟色氨酸脱羧酶5-羟色胺(5-HT) 脑内的5-羟色胺可作为神经递质,

35、具有抑制作用;在外周组织,有收缩血管作用。 、L-鸟氨酸鸟氨酸脱羧酶腐胺精脒精胺 脱羧基SAM脱羧基SAM 精脒与精胺是调节细胞生长的重要物质。合称为多胺类物质。 五、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来源于组、色、甘、丝,体内的一碳单位有: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及亚氨甲基,CO2不属于一碳单位。 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 主要生理功用是作为合成嘌呤及嘧啶的原料。如N10-CHO-FH4与N5,H10=CH-FH4分别提供嘌呤合成时C2与C8的来源;N5,N10-CH2-FH4提供胸苷酸合成时甲基的来源。由此可见,一碳单位将氨基酸与核酸代谢密切联系起来。 六、芳香族氨基酸(色、酪、苯丙)的代谢 、

36、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羟化酶 酪氨酸黑色素细胞的酪氨酸酶多巴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黑色素 多巴脱羧酶 多巴胺 SAM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 苯酮酸尿症:当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乏时,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体内苯丙氨酸蓄积,并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再进一步转变成苯乙酸等衍生物。此时尿中出现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称为苯酮酸尿症。 白化病:人体缺乏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障碍,皮肤、毛发等发白,称为白化病。 、色氨酸 )生成5-羟色胺 )生成一碳单位 )可分解产生尼克酸,这是体内合成维生素的特例。 七、含硫氨基酸(甲硫、半胱、胱)代谢 、甲硫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SAM) ATPPPi SA

37、M中的甲基为活性甲基,通过转甲基作用可以生成多种含甲基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SAM是体内最重要的甲基直接供给体。 、甲硫氨酸循环 甲硫氨酸SAM甲基转移酶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RHRCH3 甲硫氨酸合成酶同型半胱氨酸 FH4N5-CH3-FH4 N5-CH3-FH4可看成体内甲基的间接供体,甲硫氨酸合成酶辅酶为维生素B12。 、肌酸的合成肌酸以甘氨酸为骨架,由精氨酸提供脒基,SAM供给甲基而合成。在肌酸激酶催化下,肌酸转变成磷酸肌酸,并储存ATP的高能磷酸键。 、体内硫酸根主要来源于半胱氨酸,一部分以无机盐形式随尿排出,另一部分则经ATP活化成活性硫酸根,即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PS)

38、。 八、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含氮化合物 化合物氨基酸前体 嘌呤碱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 嘧啶碱天冬氨酸 血红素、细胞色素甘氨酸 肌酸、磷酸肌酸甘氨酸、精氨酸、蛋氨酸 尼克酸色氨酸 儿茶酚胺类苯丙氨酸、酪氨酸 甲状腺素酪氨酸 黑色素苯丙氨酸、酪氨酸 精胺、精脒蛋氨酸、鸟氨酸 九、尿素的生成 线粒体 NH3+CO2+H2O 2*ATP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CSP-) 2*ADPN-酰谷氨酸(AGA),Mg+ 氨基甲酰磷酸Pi胞液 鸟氨酸瓜氨酸 ATP瓜氨酸天冬氨酸-酮戊二酸氨基酸 AMPASS 鸟氨酸精氨酸代琥珀酸草酰乙酸谷氨酸-酮酸 尿素 苹果酸 精氨酸延胡索酸 ASS: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尿素

39、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1个来自氨,另1个来自天冬氨酸,而天冬氨酸又可由其他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而生成。 线粒体中以氨为氮源,通过CSP-合成氨甲酰磷酸,并进一步合成尿素;在胞液中以 谷氨酰胺为氮源,通过CSP-,催化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并进一步参与嘧啶的合成。CSP-的活性可用为肝细胞分化程度的指标之一;CSP-的活性可作为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之一。 氨基甲酰磷酸的生成是尿素合成的重要步骤。AGA是CSP-的变构激动剂,精氨酸是AGA合成酶的激活剂。 第三章核苷酸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代谢 、合成原料CO2甘氨酸 C6N7 天冬氨酸N1C5 甲酰基(一碳单位)C2C4C8甲酰基(一碳单位) N3N9

40、谷氨酰胺 、合成过程 )从头合成: 5-磷酸核糖PRPP合成酶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酰胺转移酶5-磷酸核糖胺 ATPAMP(PRPP) ATPAMP次黄嘌呤核苷酸 (IMP) GTPGMP黄嘌呤核苷酸 (XMP) 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而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而成的。 )补救合成: 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生理意义为:一方面在于可以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另一方面,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的酶体系,只能进行补救合成。 、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脱氧核苷酸的生成是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由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核糖核苷酸C2上的羟基被氢取代生成。 、分解产物 AMP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尿酸 GMP鸟嘌呤 人体内嘌呤碱最终分解生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 痛风症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这是因为别嘌呤醇与 次黄嘌呤结构类似,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的生成。 、抗代谢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