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劳技课教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603647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806.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劳技课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806.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劳技课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806.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劳技课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806.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劳技课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6.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劳技课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劳技课教学【摘要】劳动技术教育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教师胜任有困难。好在当今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普及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弥补教师知识欠缺,并能解决劳技教学中的棘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从而优化劳技课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综合能力,切实完成劳技教学任务。【关键词】整合 优化 自主性 开放性 实践性多年来初中劳技课教学现状有别于其它各学科。其它各学科教学使用的只有统一的一套部编教材或是一套省编教材,而且对于教材教法向来都有遍地开花的深入研究,可谓硕果累累。那么,教学参考资料或者借鉴他人成功的

2、教学经验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而是左右逢源,俯拾即是,多如牛毛。但是劳技课教学非也。面对初中劳技课教学的薄弱现状,因此,如何揭示和总结出劳技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如何优化劳技课教学,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技能、什么样的信息方式进行传递,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与其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在揭示劳技课教学的规律、优化劳技课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综合能力,以尝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优势。于是笔者把多年来的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优化初中劳技课教学(包括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探索和实践,

3、形诸文字如下,并以此为引玉之砖而求正于广大同行。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弥补教师知识缺憾毋庸置疑,劳动技术教育内容比较广泛,大而言之,涉及农、林、牧、副、渔;小而言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多年来我们任教初中的劳技教师是改行过来的,或是兼教劳技课的,上岗之前又没有受过什么专门的劳动技术训练,因之劳技教师明显存在着先天性的知识欠缺,以及教学方法落后单调和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难于胜任教学任务,甚至难以正常授课,成为劳技教师头痛和棘手的问题。由此看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劳技教师的知识结构,弥补其知识缺陷。否则,将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那么怎么办呢?好在近几年

4、来农村初中的教师办公室都接进来宽带,多媒体教室大都建成。只要教师肯花时间和精力,好学奋进,完全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手段,进行系统的或某一领域的业务知识进修。从而为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师资水平,为优化劳技课教学创造了必备条件。何愁“难以正常授课”呢?二、利用信息技术为优化劳技教学的开放性与可选择性创造了必备条件根据2004年颁布的浙江省79年纪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中提出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三个基本原则,对于其中“开放性”教学原则,我们的理解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生活取向要求课程内容的安排富有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在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设计与组织上体现

5、农村和城市的不同特点。而开放性教学所选学项目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要体现综合性,这些内容要蕴含着丰富的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视野的形成。这些内容要具有广泛的生长点,有利于内容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因此在开放性教学中必须以此为指导思想,来决定选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和教学内容,且不能单打一地与今后所学知识与技能割裂开来,各自为政,互不相干。换句话说,就是这节课或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设计选学的知识与技能,必须蕴含着跟以前和以后所学内容要有广泛的的纵向沟通和与横向联系,那么,这节课或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就具有生长点。随之而来,学生就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6、自主性地生长起来、发酵起来,从而编织成一个比较系统或比较完整的知识与技能网络体系。为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通盘考虑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整个初中劳技教学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性安排,然后通过每一节课和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加以一步步落实。于是在劳技教学总体计划的前提下,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是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甚至对教材内容作技术性处理,这并不是教学上的随意性,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了鼓励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精神,有时候我们有计划性地常把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或教学内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决定和选择,或教师拟定教学内容或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的“菜单”,再让

7、学生“点菜”,并允许修改“菜单”,以此凸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协作性探究精神。而采用如此的教学方法,分明是属于分阶段实施总体教学目标中的一个板块内容,却不能视作什么“零敲碎打”的“吃鲜”。比如,班上有些学生提出,老师,我们家里的房前屋后有些零星空地,父母每天忙于出门打工而顾不上种蔬菜,我们想自己亲自动手,在一年的四季八节中利用这些空地,种一些蔬菜,比如种丝瓜、黄瓜、番茄以及四季豆,我们又很喜欢生吃黄瓜和番茄,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种植,如何管理?老师你是否在劳技课上给我们讲一讲如何种植这些蔬菜?比如,班上另有一些学生又提出,老师,我们家里还有几分山坡地,离家又不远,我们想种些果树,比如种几棵桃树、杨

8、梅、橘子,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种植?劳技课本中又没有这些内容,你是不是为我们讲一下?好。你们同学的求知欲望都很强烈,下个星期和后个星期,我们给同学讲如何栽培蔬菜、栽培果树。于是我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查阅了这些蔬菜和果树栽培的相关资料,也找到了相关的视频,我们把它们下载下来保存好。并把下载的相关资料进行消化、整理,做成课件,上课时使用大屏幕展示,视频点播。这样可使学生达到初步的了解和一般性掌握,然后再利用课外或假日去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解决了劳技课教学中的“硬件”(师资、场地、工具)欠缺及学生客观概念难以形成的问题,使劳技课的教学真正达到了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劳动技能,以及形成了良好劳动

9、习惯的目标。课后我们对学生说,老师的嘴很馋,像你们学生一样很喜欢吃水果,你们学以致用后,栽培的果树三五年后会结果了,到那时能否送点来给老师亲口尝尝你们同学的劳动成果啊!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同时我们再布置两道课外思考题:人们常说,吃桃要吃顶头桃,吃梅要吃叶下梅,这是为什么?你们同学有没有这些吃水果的生活体验?希望大家结合刚才所学的果树生物学特征来思考一下,或小组讨论也行,做好准备,下个星期上课时回答。2为什么桃树没有自然长成主干,枝条很需要年年整枝修剪,且修剪的枝条要达成较大角度的疏朗,枝叶不能密集;杨梅树却自然长成主干,且枝条一般很少修剪?请各个小组讨论回答,也可以去请教有经验的果农。因为这道题

10、的设计是课内的拓展和延伸,有一定的难度。三、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图1屏风制作图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这样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劳技课教学的需要。比如,初一劳技课教材手工制作第一章中的“折纸小屏风制作”,其学习任务是运用切与折的技法制作一只立体工艺小屏风。如下图2。对于屏风,这是个什么玩意儿,不光是学生,就是连我们教师也不是很熟悉。而在农村的生活环境中几乎看不到什么屏风了。这就需要在教学时,教师巧用多媒体展示,提供各种屏风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印象,让学生对屏风的古朴美、玲珑美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于是我们从网上搜索和下载古代和现代屏风图片七八幅,在大屏幕

11、上展示,让学生欣赏各种造型的屏风,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屏风起到分隔和艺术点缀作用。经过上述如此铺垫之后,学生对什么是屏风就有所认识和了解,不再陌生了,并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是第一步消除了学生对学习对象的陌生感。第二步必须消除学生对屏风制作步骤和制作技法的模糊感,那么如何消除呢?虽然教科书中有两幅屏风的图片、图案,一幅是屏风实物图片,另一幅是屏风制作图案,教学时如果使用一以贯之的传统教法,教师离不开一边讲述,一边作图,但是无论如何在黑板上或事先在一块小黑板上都画不好屏风实物图片,何况又是彩图呢?如何画得逼真呢?而劳技教师又不是美术教师,精通画图技巧。即使屏风制作图案好画一些

12、,但是也很费时的,效率又低。那么,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依据教科书的制作步骤讲述下来,而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拘泥于从教科书到教科书这样照本宣科讲述就避免不了近似乎“大糊涂教小糊涂”的尴尬、困窘状态,这样怎么能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呢?怎么办呢?于是笔者先到网上搜索教科书,但是不给下载,在此又打不开教科书内容,无功而返。那么就使用数码相机把教科书上的屏风实物图片和屏风制作图案拍摄下来,然后输入电脑,制作成幻灯片,并在屏风实物图片和屏风制作图案旁边注上简要的说明文字,如上页图示。这样教师一边对照屏风实物图片和屏风制作图案,一边讲解屏风制作步骤和技法,其教学过程再加之穿插着提问学生以及学生讨论

13、的方法,那么学生的可视性和可听性效果就比较好。只有这样对照图案的直观性、形象性的双边活动的教学,就能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心领神会。于是对于如何制作屏风的步骤和技法以及注意事项,学生也就成竹在胸了,从而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避免了教师传统性教学示范的可视性差等弊端,不再会出现什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模糊感了。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导课众所周知,一节课开始的导入切不能等闲视之,它是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导课,必须把课间学生放松的思想和情绪迅速地收拢、凝聚到课堂上来,以及平息学生上一节功课学习后的“余波”,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对于任何一节课的起始环节非常重要,切不能掉

14、以轻心。而导入新课时,教师切不能老是这样让人耳朵听出老茧的导课: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开始学习什么,或开始做什么如此猪油炒冷饭的老调重弹的导课,没有一点新鲜感,怎能吸引、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呢?那么,如何精心设计导课呢?方法虽然多种多样,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但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手段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初一劳技教材手工制作第一章中的“八角形风筝”制作。我们对于风筝制作课的导课设计了下面的三种形式,而且在平衡班中视班级学情有别而采用不同的导课形式:选用古诗词,制作幻灯片,大屏幕展示。从网上下载一首比较通俗易懂的古代诗词(下面附注白话译文),而且下载的诗词中最好有“放飞风筝

15、”之类的词语,让学生仔细一瞧就能看出这是描述放飞风筝的一首诗词,达成与往下授课的内容“明”送秋波。当然“暗送秋波”也行。并把它制作成幻灯片,在导课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继而再叫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来朗读全诗。此时学生就会产生惊疑感:怎么啦,这节劳技课是否要改上什么语文课内容了?劳技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种方法可以说类似于我们国古代兵书上说的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法,而又类似于文章作法技巧中的设置悬念,可称之为“悬念法”。如此导课,一开始上课就能够“逮住”图1了学生的心,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精彩链接,引入新课。首先让学生欣赏2005年在我们国举行的国际潍坊风筝节的精彩录像回放。这些风筝漂亮吗

16、?同学们,你们看呢?学生回答:漂亮。你们有放过风筝吗?学生回答:有。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放飞风筝,与风筝一起享受春光的明媚,生活的精彩,抒写着少年的活泼与烂漫,你们的心情如何?而我们孩提时放飞风筝的心情是无比的高兴与激动的,今天我们很想返老还童,时光倒转几十年,回到放飞风筝的少年时代。好!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制作一只八角风筝。图2这样从网络上下载视频或录像,通过大屏幕回放,以此吸引学生眼球,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3从解几何题入手,制作幻灯片,大屏幕展示。右图1是一个八角形,由两个正方形形相交叠加。图3(先画出一个边长为34CM的正方形,然后复制并旋转45度,使两个正方形相交叠加;这样就得到八个顶点

17、,连接八个顶点就是八角形了)。提示:已知边长BC为a ,且a=34厘米。已知求对角线AD的长度L,其计算公式为:L=a ,如图2所示。求AD的长度?求AB的长度?请哪位同学上来演算一下,其余同学自己或小组讨论计算也可以,看哪位同学、哪个小组计算速度最快?这种形式的导课设计,是从风筝扎骨架黏竹篾条的准确位置出发,科学地衍生出几何计算题,并让学生来演算,既能使学生好奇心勃发,给以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会立即引发学生如何解题而跃跃欲试的深思。这种导课方法,既是吻合学生在劳技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广泛地达成与各个学科内容的横向联系和沟通的教育理念,从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来说,却又是“中心开花”式的别具一格,就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总之,每一章节内容教学的导课都必须精心设置,如果达到了“未尽曲调先有情”的境界,那么每一章节内容的教学在起始时侯预示着成功了一大半。反之,如果导入新课时没有收拢、凝聚学生的心,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那么下面上课的效益、效率就难以成功地驾驭了。参考文献:1.浙江省79年纪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3.林美娟屏风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