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机场站坪及停机坪地基处理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590788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9.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珠海机场站坪及停机坪地基处理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珠海机场站坪及停机坪地基处理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珠海机场站坪及停机坪地基处理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珠海机场站坪及停机坪地基处理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机场站坪及停机坪地基处理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民建与市政工程珠海机场站坪及停机坪地基处理设计陈 金 山王 连 新摘 要 珠海机场按国际民航 4 E 级标准兴建 ,场道要求地基必须均匀 、密实 、稳定 。差异沉降和剩余沉降均不得超过 5 cm ,站坪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采用单一处理措施均难满足要求 。针对不同的土层 ,采用高能量 强夯 、挤密砂桩 、砂井排水固结 ,堆载预压等综合改善地基条件的处理措施 ,获得成功 。各项设计指标保证项目 的合格率均达 100 % ,容许偏差项目合格率达到 97 . 4 % ,工程质量等级被评为优良 。主题词 地基加固 区域工程地质 桩基础 砂井排水 广东粉细砂分布稍有规律较均匀 。其他土层不连续 ,不成层

2、 ,厚薄不均 ,性质不一 ,大多呈透镜状或尖灭 。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 难度较大 。必须针对不同区块的地层资料 ,存在的主要地质问 题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 机场场道为 类场地 ,按 7 度地震设防 。根据建筑 地基抗震规范规定 ,场区粉细砂采用经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判别 ,实测 15 个标贯孔 ,有 13 个孔可能液化 ,占计算点数的78 % ,液化指数为 5 . 56 . 5 ,属中等液化土 。概 述珠海机场位于珠海市西区南海之滨的三灶岛上 。机场场 道由长 4 000 m 的主跑道 、平行滑行道各一条和两者间的联络 道 ,快速脱离道及一期总面积约 32 万 m2 的站坪与停机坪等

3、 组成 。机场按国际民航 4 E 级标准兴建 。可起降目前世界上最 大的波音 B747 - 400 型客机 。飞机满载起降荷载 3 900 kN ,起 落架着地荷载 920 kN 。场道要求地基必须均匀 、密实和稳定 。地基差异沉降按50 m 弯沉盆控制 ,盆底与盆顶之差不得大于 5 cm ;工后剩余沉 降量按实测双曲线推算 , 以 30 年作为计算年限 , 不得大于 5 cm 。地基面回弹模量不小于 25 M Pa ; 基层顶面回弹模量不小 于 80 M Pa 。7 度地震不发生造成结构物破坏性液化 。地基处理层回填料压实度 (重型击实标准) ,要求距地基面 深度 01 m 时为 0 . 9

4、8 ;14 m 时为 0 . 95 ;48 m 时为 0 . 90 ;8 m 以下为 0 . 80 。1(2) 下卧淤泥 、淤泥质土层 ( Q2 ,Q ) ,含水量大 ,承载力低 ,4 3高压缩性 。在飞机 ,混凝土道面结构层及换填石渣和挤密砂桩等所增加的荷载作用下 ,根据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公式 ,采 用分层总和法进行各勘探点的沉降计算结果 ,最大沉降量 132 mm ,剩余沉降量 93 mm ,剩余沉降大于 5 cm 的点占计算点数的 70 % 。由此可见 ,主要的地质问题 ,是粉细砂的地震液化和淤泥 软土的沉降 。天然地基不进行处理 ,不能满足场道地基要求 。 (3) 地基处理设计原则应使

5、处理后的竖向地基结构能适 应均衡沉降 ,且具有地震减压排水层作用 ,自下而上刚度逐渐增大 ,形成半刚性地基层 。满足抗震液化和沉降要求 。(4) 对粉细砂液化处理 , 先挖除表层道面高程以下 2 m 深粉细砂 ,换填 1 . 52 m 未筛分石渣料 ,兼作强夯工作垫层 , 进行强夯处理 。粉细砂厚度超过 10 m ,强夯效果影响不到时 ,采用挤密砂桩进行挤密 ,使其密实度达到抗 7 度地震液化要求(见图 1) 。下卧软土层 ,采用砂井排水固结 ,软土层较厚 ,砂井排水固 结速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辅以堆载预压 ,加速排水固结和沉降 过程 。工程地质条件机场场道座落在三面环丘一面临海的滨海沉积地带

6、 ,西南 端临沼泽地 ,东北为沙丘海滩 。地质构造由第四纪上更新统 全新统海陆相交互沉积层 、坡积层和残积层组成 。总厚度为10 . 2655 . 57 m 。基底为燕山第 期中粗粒花岗岩 。 地质勘探揭示主要土层及其特性如下 :2(1) 全新统杏坛组粉细砂 ( Q3 ) ,厚度 812 m ,呈饱和 、松4散状态 ,不均匀系数 Cu 5 ,颗粒较均匀 ,级配不良 。标准贯入锤击数 N63 . 5 = 134 击 ,7 度地震可能产生液化 。( 2) 淤泥 、淤泥质土 ( Q2 ,Q ) ,分布不均匀 ,局部厚 10 m 以4 3上 ,软塑流塑状 ,N63 . 5 1 . 0 击 ,属高压缩性

7、软土 ,是发生沉降变形的主要土层 。(3) 粉质粘土 、亚粘土 、中粗砂等也有分布 ,但工程性质较 好 ,对地基沉降影响不大 。强夯处理防止粉细砂液化粉细砂土经高能量强力夯击时 ,地基土会产生冲击波和很 大的动应力 。对内部土粒产生预震效应 , 使土粒结构重新排 列 ,增加土粒密实性 ,提高强度 ,降低压缩性 ,改善土的抗震动 液化条件 ,降低地震液化势 。强夯还可以消散粉细砂层中夹有4主要地质问题及地基处理方案3化时孔隙比 ; H 为强夯影响深度 。经计算 10 m 深土层 ,强夯下沉量约为 60 cm ,亦即夯后地 面平均下沉量不小于 60 cm 时 ,可达到抗 7 度地震液化要求 。 (

8、2) 夯击能量 。根据经验 ,有效夯击影响深度 56 m 时 , 单位面积所需夯击能量为 1 700 2 200 kN m/ m2 ; 8 10 m 时 ,为 2 7003 200 kNm/ m2 ,消除 10 m 深粉细砂液化 ,确定单位面积夯击能量为 3 200 kNm/ m2 。(3) 夯锤落距 。消除粉细砂液化 , 夯锤必需有足够的落 距 ,着地时产生一定的加速度 ,才能产生足够的冲击波和动应 力 。根据经验 ,落距 45 m 时 ,影响深度可达 4 m ;落距 79m 时影响深度可达 7 m ;落距 1417 m ,影响深度可达 10 m 。(4) 夯锤选择 。锤重一般按经验公式 D

9、 = kW h 估算 ,式中 h 为落距 ( m) ; D 为加固深度 ( m) ; k 为经验系数 0 . 5 1 .0 消除粉细砂液化为 0 . 6 0 . 7 ; W 为锤重 ( kN) , 选 W = 140 kN ; 锤底面积 , 一般经验按每平米锤重 30 50 kN , 选用圆台 型底面直径 d = 2 . 1 m 的钢质夯锤 。(5) 夯击次数和夯点布置 。设计夯点分高能量点夯和低 能量满夯 ,高能量点夯处理粉细砂液化 ,夯点按正方形布置 , 行 、排距均为 3 . 25 m 3 . 25 m ;低能量满夯起最后压实找平作 用 ,行 、排距为 2 . 2 m 2 . 2 m 。

10、4 . 4 强夯施工控制强夯施工夯击面必须高出地下水位以上 1 . 5 m ,回填 1 . 52 . 0 m 的石渣垫层 ;夯击后检测地面平均下沉量不得少于 60 cm ;且最后两击下沉量之差不超过 5 cm ;按行按列连续定点一 次夯完每点击数 。如遇薄层软土 ,则分两序两遍夯击 ,间隔时 间应使超孔隙水压力得以充分消散 。强夯后石渣面检测回弹模量值 , 设计 80 M Pa , 实测 97M Pa 。土面采用标贯或静力触探进行检测 。图 1 地基处理结构4 . 1 强夯试验结果(1) 通过对强夯试验区地基夯后下沉量 、标准贯入 、密实 度 、静力触探等地基处理效果控制指标测试分析 : 强力

11、夯实法 处理站坪粉细砂地基能达到消除饱和粉细砂 7 度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液化 ,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地基沉降的目的 。(2) 粘粒含量较高的饱和粉细砂地基采用强夯处理时 ,强 夯工作垫层厚度不宜小于 1 . 52 . 0 m ,要控制好垫层填料级 配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 饱和粉细砂地基夯击过程中 , 当夯坑深度超过 1 m 时 ,要及时补填石渣料 ,不可击穿垫层 ,否则会影响强夯的处理 效果 。(4) 强夯后 ,需要进行低能量满夯 ,以密实和均衡粉细砂 地基表层土体 。4 . 2 强夯设计目前国内外尚无完整的强夯设计理论 。主要根据工程经 验 ,拟定施工参数 ,经现场施工试验 ,

12、取得最优参数 。粉细砂的密实状态对工程性质影响很大 。密实程度的主要物理参数之一是孔隙比 。通常用相对密度 D 作为控制指 标 。根据工程经验 , D 0 . 80 时 , 粉细砂结构紧密 , 压缩性 小 ,抗震液化性能好 ,发生 7 度地震不会产生液化 。挤密砂桩和砂井挤密砂桩与砂井 ,设计采用同一种振动沉管桩机 。桩管直 径均为 377 mm ,桩 、井间距布置也相同 。但作用机理不同 , 设计参数也不同 。挤密砂桩对粉细砂起振密和挤密作用 ,砂井 对软土除起排水作用外还可在软土中起置换作用形成复合地 基 。砂井为竖向排水通道 。桩管进入软土层要求形成 300 mm井径 ,必须连续 ,不得

13、有断井或颈缩现象 。桩管进入粉细砂层 , 灌注粗砂 ,形成挤密砂桩 ,则必须通过振动 、留振 、往复反插 ,甚 至复打 ,最后形成的砂桩桩径不小于 500 mm 。设计参数见表2 。(1) 砂桩 (井) 间距 。按经验公式确定 。5emax -e1D =emax - emin式中 e1 为天然状态或某种控制状态下的孔隙比 ; emin 、emax分别为砂土在最密实状态和最松散状态下的孔隙比 , 可通过试 验测定 。4 . 3 强夯施工参数 ( 表 1)( 1) 强夯夯沉量 。根据地基土压缩量 S 计算公式 :1 + e0l = 0 . 95 de0 - e1式中 l 为间距 ; d 为桩 (

14、井) 直径 ; e0 与 e1 同前 。设计采用正三角形 (梅花形) 布置 。行距为 1 . 8 m ,排距为 e0 - e1 HS =1 + e0式中 e0 为天然状态孔隙比 ; e1 为控制状态即抗 7 度地震液1 . 56 m 。表 1 强夯施工参数单位面积夯击强夯处理目 的夯点间距( m)夯锤重量( kN)夯锤落距 单击能量 每夯点击数夯击总能量( kNm/ 点)最大加固夯击方式能量 ( kNm/ m2) 深度 ( m)( m)( kNm/ 击)(次/ 点)深层处理浅层处理定点夯击逐行逐点满夯行距 排距 = 3. 25 3. 25行距 排距 = 2. 2 2. 214014016452

15、 24063015183433 60040 3201 8902 5203 2003 8403905201035表 2砂桩 、砂井设计参数最大成桩( 井)深度( m)灌砂量( m3/ m)拔管速度( m/ min)项 目直径( mm)行距( m) 排距( m)留振时间( s)拔管成桩方式挤 密中 密砂 桩砂 井1 . 8 1 . 561 . 8 1 . 561 . 00 . 8上拔 0 . 5 m 留振 5 s不留振振动逐步拔管一次拔管50037714220 . 1960 . 0960 . 230 . 11(2) 处理后的桩间土强度采用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进行检测 。检测位置为相邻砂桩形成的正三角

16、形的中心 。检测时 间为砂桩成桩后 7 天 ,软土强度恢复期不少于 20 天后检测 。检测标准见表 3 。表 3砂桩处理后地基检测标准孔 深 ( m)标贯击数 N63 . 5 ( 击)比贯入阻力 PS ( M Pa) 6 6 6 6图 3排水盲沟( 单位 : mm)每 50 m 设置 1 个集水井 ,采用 800 mm 无砂多孔混凝土预制管 。管壁开 10 mm 小孔 。井底低于盲沟底部 3040 cm ,用耐特龙塑料格网和土工布包裹 , 底部用粗砂和碎石充 填 。堆载预压站坪区地质勘探查明有 5 块下卧厚度超过 8 m 的淤泥层 , 需采用堆载预压剩余沉降才能满足 5 cm 。预压荷载按满足

17、总 沉降和工期要求 ,一般应大于道面结构层和飞机荷 载之和确 定 。预压荷载见表 4 。6(3) 在堆载区预埋沉降板 ,对堆载和预压过程进行观测 。观测成果见表 5 。表 5 堆载区沉降观测值成果堆载 预压荷载沉降板编 号堆载日期卸载日期实测沉降( mm)最终沉降( mm)剩余沉降( mm)表 4 堆载区预压荷载k Pa区号( kPa)堆载区编号堆载面积( m2)预压荷载12346011090100Sb2Sb - 1Sb2 - 3Sb129509209308089311179401259402279312169402149404161834013072292034153202482014131

18、912345 50014 52016 64027 3706010090100/ 120 5 100 Sb11 931225 940318 322 351 29 5 6 320 80/ 100 其它构造(1) 站坪西侧低丘 ,岩石裸露 ,形成岩石与土基相接 ,为确 保相接带地基刚度和沉降均衡过渡 ,将交界处岩基按 15 坡度 开挖后岩面下 2 m 深采用松动爆破 , 爆松后岩块最大不超过800 mm ,再用满夯和振动碾压 ,形成褥垫与土基石渣层相接 。(2) 站坪周边为防止运行期间 ,地表和地下水长期作用 , 使填料细料流失 ,造成石渣架空塌陷 ,导致混凝土面层断裂破 坏 ,故采用耐特龙塑料格网

19、和土工布隔离 。作者简介陈金山 男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施工处 一级注册建筑师 湖北 省武汉市 430010王连新 男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施工处 工程师 硕士 湖北省 武汉市 430010( 收稿日期 :1998 - 04 - 20 编辑 :乐 磊)7(1) 堆载预压效果关键是排水系统的设置 ,能使软土中的孔隙水在预压荷载作用下 ,迅速排出 ,加快固结 。排水系统由 垂直排水和水平排水组成 。垂直排水主要是砂井 ,下部穿过软 土层顶部与水平排水相连 。水平排水为设置在砂井顶部的粗砂垫层 ,厚度 3040 cm ,垫层底面每 50 m 设排水盲沟 ,沟端设集水井 (图 2) 。软土中排出的孔隙水 ,经垂直通道砂井进入 粗砂垫层 ,沿盲沟流入集水井 ,定时抽水 ,保持排水系统畅通 。(2) 排水盲沟为梯形断面 (图 3) 。用土工布包裹碎石或砾 砂充填 ,顶面与粗砂垫层相连 ,纵向按一定坡度与集水井相接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