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原理实验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584085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混凝土结构原理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混凝土结构原理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混凝土结构原理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原理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原理实验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混凝土结构原理实验报告姓名: 班别: 学号: 专业: 日期: 注 意 事 项一、实验前应明确该次实验的目的、要求,熟悉试验步骤及有关事项,对不清楚的地方应首先进行研究、讨论或向指导老师请教,严禁盲目操作。二、试验中要遵守实验守则,听从指导老师的指挥,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三、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要将原始记录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相应的表格,经实验指导老师签字认可后方可离开。四、严肃认真、保持安静,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与本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乱动,否则损坏仪器由自己负责。实验完成后,应将仪器和设备擦拭干净,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五、实验中要注意人身安全和仪表安全,数据

2、读好后,远离试件,这点尤其是当试验荷载的后期更应注意。六、实验研究工作是实践性及责任心都很强的细致工作,一定要有严格的责任制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数据要认真细致的测读,不能读错,不能搞乱。大家分工协作,互相校对。七、实验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好实验报告,交授课老师批阅。实验一 钢筋砼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1、通过钢筋砼简支梁破坏试验,熟悉钢筋砼结构静载试验的全过程。2、学习静载试验中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二、试验设备及仪表:1、加载设备一套。2、百分表及磁性表座若干。3、压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4、电阻应变片及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套。三、试件和试验方法:1、试件:

3、试件为钢筋砼适筋梁,尺寸和配筋见图1。2、试验方法: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载或在试验机上加载。图2用百分表量测挠度,用应变仪量测应变。仪表及加载点布置(图2)。3、试验步骤:安装试件,仪器并调试。加载前读百分表和应变仪,用放大镜检查有无初始裂缝并记录。在估计的开裂荷载前分三级加载,每级荷载下认真读取应变仪读数,以确定沿载面高度的应变分布。在加第三级荷载时应仔细观察梁受拉区有无裂缝出现,并随时记下开裂荷载Ptcr。每次加载后五分钟读百分表,以确定梁跨中及支座的位移值。开裂载荷至标准荷载分两级加载,加至标准荷载后十分钟读百分表和应变仪,并用读数放大镜测读最大裂缝宽度。标准荷载至计算破坏荷载Pu

4、 (Mu)之间分三级加载,加第三级荷载时拆除百分表,至完全破坏时,记下破坏荷载值Ptu (Mtu)。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的弯矩挠度图。2、量测试件在纯弯曲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受拉钢筋的应变,绘制沿梁高的应变分布图。3、观察试件在纯弯曲段的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记下开裂荷载Ptcr(Mtcr),并与理论值比较。4、观察和描绘梁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记下破坏荷载Pu (Mu),并与理论值比较。六、试验报告表1 百分表记录表:荷载(kN) 弯矩(kNm) 位移(mm) 位移荷载表1表2表3PM读数读数读数表2 应变仪记录表荷载(kN) 弯矩(kNm) 测

5、 点荷 载1(混凝土)2(混凝土)3(混凝土)4(钢筋)PM读数1读数2读数1读数2读数1读数2读数1读数21、实验装置及测点布置简图2、绘制弯矩挠度图:3、绘制混凝土截面应变分布图4、判断破坏时钢筋是否屈服,绘制破坏时的裂缝分布图并描述破坏形态。5、描述梁正截面破坏特征,按理论公式计算Mu值,并求出Mu/Mtu(理论值/实测值)。分析理论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原因。实验二 钢筋砼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钢筋砼梁的斜截面破坏试验,了解粱的斜截面破坏形态,并观察构件的裂缝发展过程,验证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公式。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量测纵向受拉钢筋及箍筋的应变,分析其应力情况。2、观察

6、裂缝出现时的荷载及裂缝开展的过程。3、量测剪压区砼的应变。 4、确定破坏荷截值,验证理论公式,并对理论值和试验值进行比较。5、测量构件的挠度值,并画出挠度图。三、试件、试验仪器设备:l、试件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2、设备竖向加载架 分配梁油压千斤顶 电子秤 压力传感器 百分表静态电阻应变仪及预调平衡箱 应变片、502胶,914胶等若干3、试验方法用竖向反力架,分配梁和油压千斤顶施加荷载,利用静态电阻应仪和应变片量测钢筋的应变和砼的应变,用百分表量测构件的变形。四、试验步骤:1、试验准备试件设计、制作。进行砼和钢筋力学性能试验。用稀石灰水刷白试件。2、安装试件 试件安装就位,要求试件稳定、加载

7、着力点的位置正确,接触良好3、安装仪器仪表并检查粘贴钢筋应变片和砼应变片。安装百分表,支架,百分表布置见图2。 将已贴好的电阻应变片的引线焊好连线,编好号,并连接到电阻应变仪上,预调平衡,使其进人工作状态。4、加载在正式施加荷载前应进行预载,即在就位好的试件上施加少量的荷载(相当于一级荷载)以检查各仪表的工作情况及试验测读人员的操作和读数能力,并消除试件的构造变形,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解决,如全部正常,即可开始正式试验。5、正式试验读好“0”荷载时各仪表及各测点的读数,然后分级加载,每级荷载 KN,每级加载后三分钟测读各仪表读数,并观察裂缝。临近开裂荷载时,荷载减半,直至开裂,记下开裂荷载,

8、开裂后逐级加荷,直至破坏,记下破坏荷载。五、试验报告:表1混凝土应变荷载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备注表2 钢筋应变读数荷载(kN) (MPa)荷载测点5测点6平均测点7测点8平均表3百分表读数及挠度荷载(kN) 位移(mm)位移荷载表1表2表3P读数读数读数 (1)实验装置及测点布置简图(2)绘制荷载挠度曲线(3)绘制荷载箍筋应力曲线,并判断破坏时箍筋是否屈服(4)绘制试件破坏形态图,简述破坏程度(5)验算试件抗剪强度根据材料实际强度,按教材中生成计算截面抗剪强度,并与实验值比较分析。实验三 钢筋混凝土受压短柱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1、通过钢筋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破坏试验,了解短柱正截面破坏形态

9、,并观察构件破坏过程,验证计算公式。2、进一步学习静载试验中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量测纵向钢筋的应变,分析其应力情况。2、观察裂缝出现时的荷载及裂缝开展的过程。3、量测沿截面高度混凝土平均应变,绘制截面应变分布图。 4、确定破坏荷截值,验证理论公式,并对理论值和试验值进行比较。5、测量构件的侧向挠度值,并绘制出荷载挠度曲线。三、试验设备及仪表:1、5000kN长柱实验机。2、静态应变测量系统。3、百分表一套。四、试件和试验方法:1、试件:如图1所示。2、试验方法:用实验机对柱施加 图 1荷载,利用静态电阻测量系统和应变片量测钢筋的应变和砼的应变,用百分表量测构件的侧向

10、变形。3、试验步骤:、试验准备试件设计、制作。进行砼和钢筋力学性能试验。用稀石灰水刷白试件。、安装试件 试件安装就位,要求试件稳定、受力点的位置正确,接触良好。注意:保证构件受力点位置是实验机加力中心。3、安装仪器仪表并检查粘贴钢筋应变片和砼应变片。 安装百分表。 将已贴好的电阻应变片的引线焊好连线,编好号,并连接到电阻应变仪上,预调平衡,使其进人工作状态。4、加载在正式加载前,为检查仪器仪表读数是否正常,需要预加载,预加载所用的荷载是分级荷载的前1级。正式加载的分级情况为:在达到预计的受压破坏荷载的80之前,根据预计的受剪破坏荷载分级进行加载,每级荷载约为破坏荷载的20,每次加载时间间隔为1

11、5分钟;当达到预计的受压破坏荷载的80以后,拆除所有仪表,然后加载至破坏,并记录破坏时的极限荷载。5、正式试验读好“0”荷载时各仪表及各测点的读数,然后分级加载,每级荷载 KN,每级加载后三分钟测读各仪表读数,并观察裂缝。临近开裂荷载时,荷载减半,直至开裂,记下开裂荷载,开裂后逐级加荷,直至破坏,记下破坏荷载。对柱试件进行偏压承载力试验时,在加载或持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标记即可认为该结构构件已经达到或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即可停止加载:受压区混凝土的压碎破坏;对有明显物理流限的热轧钢筋,其受拉主筋的受拉应变达到0.01;受拉主钢筋拉断;受拉主钢筋处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1.5mm;五、试验报告混凝土应变表1荷载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表2 钢筋应变读数荷载(kN) (MPa)荷载测点5测点6平均测点7测点8平均表3 百分表读数及挠度荷载(kN) 位移(mm)位移荷载表1表2表3P读数读数读数(1)简要描述构件破坏过程受压构件混凝土应变测点布置图(2)绘制荷载混凝土应力曲线(3)绘制荷载纵筋应力曲线(4)绘制混凝土截面应变分布图(5)根据材料实际强度,按教材中公式计算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并与实验值比较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