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 串讲班 讲义 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561846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521.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师考试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 串讲班 讲义 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经济师考试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 串讲班 讲义 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经济师考试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 串讲班 讲义 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资源描述:

《经济师考试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 串讲班 讲义 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考试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 串讲班 讲义 全(9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97 / 972011年经济师考试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 串讲班 讲义 全 前言课前介绍2011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教材在内容上主要有十章,分别是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体制、农村财政与金融、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农产品供求与价格、项目投资与融资、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实务、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相对于2010年教材而言,今年教材在内容上有一些修订和变化,主要是在第三章第二、三节,第四章第一、二、三、四、六节,第七章第二节,第十章第二、三节。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教材里面没有考试大纲,每章后也没有附练习题集,却另附了一套模拟

2、试卷。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来看,命题依据主要是考试大纲和教材,考题在教材各章节的分值分布比较均匀,相对而言,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和第八章考察得比较多,但并无固定规律,比如2010年对第一章却重点考察了,这在以前年度考试中是没有的。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考虑到今年没有考试大纲,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有面面俱到地复习,也要有有所侧重地复习,更要多做模拟题和往年真题,可以做往年教材里每章的习题,也可以购买由人事考试教育网和中华会计网校编写的梦想成真系列辅导书之农业经济专业应试指南等辅导书。冲刺冲刺班主要依据的是教材,逐章讲解重要知识点,偶尔穿插例题,主要是案例分析题。复习

3、过程中,侧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要力图理解。要记忆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每年考题中都会有少部分题目是往年考题的变形或重复,考生要多做往年真题。要重视今年新增加的知识点的学习。尤其是,考生要关注今年农业经济领域的重要中央文件和热点话题,比如中央一号文件,比如农村水利、生猪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考生要做拓展性阅读,以防案例分析题。第一章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考情分析:本章主要讲述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主要考察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等内容。本章重点及难

4、点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及类型;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职能及基本程序;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特征、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第一节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为标志,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等的生产活动。现代农业就是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是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业,是传统工农和新型工农相结合的农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为目标,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装备、现代的管理方法、现代的经营理念为支撑,在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综合作用下,以市场为导

5、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为纽带,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例题:1.根据我国对现代农业内涵的界定,属于农业产前领域的是()。(2010年真题)A.种子B.农产品加工C.水利D.农产品储藏答疑编号2855010101正确答案C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发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发

6、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第四,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第五,农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第六,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三、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特

7、征是商品化(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高度商品化);方向是持续化(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产业化(产供销和贸工农的一体化产业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第二,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第三,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市场化。第四,流通与消费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期货交易。第五,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第六,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协作、专业分工、商品化经营。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包括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种源农业和能

8、源农业。生态农业是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农业中的一种新农业,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精确农业是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CDS)、遥感(RS)、变率处理设备(VRT)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以及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数字农业是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农作物发育生长、病虫害发生、水肥状况变化

9、以及相应的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定期获取信息,建立动态空间多维系统,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种种现象。都市农业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观光农业是指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事活动。种源农业,是以种养殖业的良种建设工程为核心,通过良种产业化和生产规模化的新兴农业。能源农业是有目的地生产生物质能含量大、利用价值高的农作物,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凝结在农作物中的生物质能开发出来,将其转化为可供直接利用的能源。例题.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

10、体系属于()。A.都市农业B.精确农业C.生态农业D.有机农业答疑编号285501010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第二节科技进步与农业科技推广 一、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与特点按技术进化程度的不同分为:技术进化和技术革命。技术进化是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例如新品种的育成和使用、施肥方法的改进、灌溉技术改进等;技术革命是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革,其结果往往是原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杂交水稻技术、转基因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第一,综合性:涉及多方面领域。第二,

11、渐进性:研究周期长,渐进式的技术进步。第三,区域适应性:农业科技应用因区域自然条件而不同。第四,应用的不确定性:农业科技应用存在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技术革命是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革,农业发展史上有两次技术革命,其中,第二次农业技术革命以()为主体。A.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B.现代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C.农业化学技术和信息技术D.现代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答疑编号285501010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农业技术革命的内涵。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体,以细胞核胚胎工程育种、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为主要内容。二、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与职能农业技术推广是指使用试验、示范、宣传等

12、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实践转移和扩散,是把农业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联系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生产技术开发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基本职能:第一,催化职能。包括传达式推广和教育式推广,前者是简单地把新技术信息简单地从研究者手中传导到潜在的使用者那里;后者不仅包括信息传达,还包括帮助推广对象掌握怎么样使用新技术。第二,反馈职能。反馈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信息,利于更好的研究。三、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五个阶段:第一,选定推广项目:推广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来源:科研成果、引进技术、农民生产经验、推广部门技术改造。第二,推广试验:小区试验、不同地区推广试验。

13、从科研到生产的关键环节。第三,示范:选择示范田和示范户,直接向农民传授操作方法。第四,推广:通过示范证明该项技术在当地的推广价值后,进行大面积推广。第五,反馈和改进研究:将试验、示范及推广的信息反馈给科研部门。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推广组织和技术潜在使用者)、内容(农业新技术的供给和需求)、客体(农业科技成果)。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条件:公共部门支持、全国统一化组织、专业化推广人员、推广体系与研究体系的密切联系。五、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我国的农业推广机构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目前已形成了以政府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省级到绝大部分乡镇

14、都设有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政府系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专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林业和水利技术推广体系等五大体系。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采用的主要是传递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中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项目推广模式。项目推广是以推广项目的形式来推广技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市场机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作用,部分农业技术成果开始进入了市场,出现了技术承包型、技术转让型、技术咨询型等多种技术推广模式。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稳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基础上,建设由国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协会等办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

15、广体系。 第三节农业产业化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萌动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简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从而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农业产业化是市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基本经营方式,是以多元参与者主体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共同体。其中,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真正龙头,龙头企业是农业

16、产业化的主要载体。二、农业产业化的特征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比较,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农业专业化: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经营一体化:“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第三,服务社会化: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由社会化组织来提供。第四,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农户能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及销售环节的平均利润。例题:1.在黑龙江形成的奶牛产业带、在吉林形成的玉米产业带等是农业()的体现。(2010年真题)A.企业专业化B.作业过程专业化C.地区专业化D.产品专业化答疑编号2855010104正确答案C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17、主要有:第一种,合同制模式(企业+农户):市场型合同、生产管理型合同、资源提供型合同。第二种,公司制模式:农工商综合体,亦即拥有相对独立生产基地的公司企业。第三种,合作社模式:分散农户自己组织的组织,代表农民进行市场交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包括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其中,利益分配机制是核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运转约束机制是前提,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农业产业化在本质上是多元主体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联合经营。利益分配机制的实现是通过具体的利益分配方式,包括:实行按股分红、红利均等;保护价格;利润返还;反租倒包。这种利益分配机制主

18、要有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利益机制、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运转约束体制有市场约束体制、合同(契约)约束机制、股份合作约束机制、专业承包约束机制。例题:1.乐天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在FR市提供土地厂房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前提下投资成立的。公司在FR市建有拥有8000头奶牛的供奶基地,并通过与基地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鲜奶购销体系,这一体系解决了农户“卖难”和公司“断奶”问题。该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9928万元,基地农户每月平均增收1300多元。在该公司带动下,FR市已建立百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26个,拥有5头以上奶牛的养

19、殖户达1870个。(2010年真题)(1)农业专业化包括()。A.农业企业专业化B.农艺过程专业化C.农业技术专业化D.农业地区专业化答疑编号2855010105正确答案ABD(2)乐天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联合属于()模式。A.公司制B.合作制C.股份制D.合同制答疑编号2855010106正确答案D(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包括()。A.约定共营机制B.利益分配机制C.合同约束机制D.风险分担机制答疑编号2855010107正确答案BC(4)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方式主要包括()。A.按股分红B.按劳分配C.保护价格D.利润返还答疑编号2855010108正确答案ACD(5)

20、本案例中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属于()模式。A.合作组织+农户B.批发市场+农户C.公司农户D.产销一体化公司答疑编号2855010109正确答案C五、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第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增强。第二,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东中西分工协作,出口型、大宗农产品型和特色型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格局。第三,形成了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产销一体化公司”等模式。第四,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是产业组织发育的关键时期。 第四节农业

21、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可持续农业观念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与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1988年,粮农组织在荷兰丹波召开国际农业与问题大会,向全球发出了“关于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是“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农业从构想到具体实践。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把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1996年,粮农组织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技术和要点,突出了“新的绿色革命”技术,指出包

22、括新品种、化肥、灌溉和农药技术在可持续农业中的意义和作用。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源于1981年“中国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登博斯宣言,对可持续农业作了经典定义。这个定义有四个要点:第一,“不造成环境退化”,即人类与自然建立一种非对抗关系。第二,“技术上适当”,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化,以最为适用合理的技术为主导。第三,“经济上可行”,要控制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国家财力和农户财力不支。第四,“能够被社会接受”,生态环境变化和技术革新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应当控制在社会承受范围之内。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23、内涵很丰富,虽然迄今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但有三点是获得共识的:第一,都强调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今发展的代价。第二,均认为可持续农业要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第三,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要素。“软件”是指可持续农业的外部环境,即人们的观念、政策体制等,“硬件”是指技术上的创新。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生态可持续性(基础):自然过程及生态系统的永续生产力和功能社会可持续性(目的):发展机会的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经济可持续性(主导):产量的持续性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登博斯宣言,对可持续农业发

24、展提出了三个基本目标:第一,积极增加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持续增产安全目标)。第二,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消除农村贫困(农村综合发展脱贫致富目标)。第三,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目标)。我国于1994年制定和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该议程提出了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概括起来为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发达国家的主要模式:美国的“低外部投入的可持续农业”模式、“高效率可持续农业”模式;德国的“综合农业”发展模式;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法国的“环

25、境保护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第二章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体制考情分析:本章主要讲述农业企业以及它的经营和管理体制。本章是2009年考试的重点章。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知识点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中均能出现,出现案例分析题的可能性很大。要求能理解本章中的重要知识点,甚至做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本章的重点及难点是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村双层经营组织管理体制、企业运行机制、农业企业经营形式等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农业企业概述 一、农业企业的界定狭义的农业企业是指实行独立核算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广义的农业企业是指与农业有关的产前、产中、产后相融合的综合(一体化)经营企业。总之,农业企业是指

26、在一定地点,集合劳力、土地、设备、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从事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动植物产品(包括食物与天然纤维)和相关服务,并在利润动机和承担风险条件下,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单位。农业企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基础单位和国民经济的细胞。农业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称为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二、农业企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和作用农业企业对生产要素有着特别要求:(1)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及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包括农户务农人员和企业中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员。农业企业的劳动者

27、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经济管理学知识和相应的职业操作技能。(3)资本。生产性固定资产和货币形式的流动资金,都是资本。(4)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是指各种知识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在现代农业企业中,技术是生产要素的首位,其它三个生产要素都要受到这个要素的影响。(5)制度,是指农业企业所选择的体制、机制和行为规范。(6)生态资源存量。对于农业企业来说,生态资源存量非减性和稳定性,是其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达: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制度生态资源存量三、农业企业的特征农业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1)农业企业的经营目的是获得利润。(2)农

28、业企业必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3)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受到国家有关法律的保护和约束。(4)农业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行使企业应有的职能。此外,农业企业具有本部门企业的特征:(1)地处广大农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分散性特点。(2)主要从事第一产业,提供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3)具有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4)生产活动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生产条件较差,工作比较艰苦。 第二节农业企业的分类与企业组织形式 一、农业企业分类按资产所有制形式划分,农业企业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农业企业(如国有农场、畜牧场、林场、水产养殖场等)、集体所有制农业企业(如乡、村农民集

29、体兴办的各种农业企业)、私营(民营)、联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类型。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包括国有农垦企业、国有畜牧企业、国有水产企业、国有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国有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国有购销企业、国有试验农场。集体企业包括乡办、村办农业企业,集体养殖加工贸易企业,农村社区农业服务性企业。集体企业是产权最为模糊的一种企业。私营企业是指其资产属于个人或家族所有的企业。联合企业是指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经济组织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联合企业。按产出形态划分,有产品生产型农业企业、劳务型和服务型农业企业。按生产经营范围和内容划分,有以生产农产品为主要业务的各种专业化企业和综合性企业;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相结合

30、的农工联合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结合在一起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为农业服务的服务性企业。按生产要素的结合形态划分,有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按地域空间划分,有地区型农业企业和跨地区型农业企业。按经营形式划分,有承包经营农业企业、租赁经营农业企业和股份制经营农业企业。按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形式划分,有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此外还有股份合作制企业。二、企业组织形式农业企业组织形式,可以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1)独资企业是由个人出资、归个人所有和经营的企业,通常也称为个体企业。独资企业一般规模小、资金少、是企业的一

31、种法律形式,但不具有法人资格,一般称之为自然人企业。(2)合伙企业是由两个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的企业,它是由合伙人经协商一致并订立书面协议而成立起来的企业。每个合伙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权责,按照协议规定来执行。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3)合作企业是劳动者为减少中间剥削,保护自身利益,发展生产而共同出资兴办和经营的企业。它的组织原则是自愿参加、民主管理、按章程规定经营和处理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合作企业实行一人一票制,不同于股份制企业一股一票制。(4)公司制企业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以盈利为目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以一定的形式共同出资,组成的法人企业。农业中的公司制,是

32、指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从事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的特征是:公司是一个法人组织体,在独立的法人财产基础上营运。在公司中,股东投入的股本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独立生命的法人财产,为公司的大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而且,公司股东只在其资本金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这就大大降低了个别股东的分享。而且,公司较为稳定,个别股东发生股权转移或其他变化都不会影响企业的营运。公司管理结构: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有人事权、重大事项决策权、收益分配权、财产处置权;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对外代表公司,董事由股东推荐、股东会选举产生,有限责任公司3-1

33、3人,股份有限公司5-19人,董事会执行股东会的决议;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由董事会聘任和解聘,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其成员一般不得少于3人,由股东代表和一定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 公司制企业的作用(优点):有利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科学决策;有利于资本聚散;有利于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公司制企业的类型: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划分,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全部资本不划分为等额的股份,不发行股票,一般规模相对较小,股东通常是一人一票;而后者全部资本要划分为等额的股份,可以发行股票,股票可以上市,

34、实行以一股一票,规模通常较大。(5)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既具有合作制属性,又具有股份制属性的混合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财产所有权属于为其提供股本资金的股东所有,其股权属于作为股东的社员,也可以属于合作组织的集体股权。但股东一般要受地区和职业身份的限制,通常是原合作组织的成员。第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东可以申请退股。第三,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最高决策权属于股东大会,但股东大会的表决权既不完全按照一人一票制,也不完全按照一股一票制,往往采取按人按股双重标准。第四,股份合作制在税后利润的分配上,强调必须提留规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然后再根据按股分红与按劳分配或按社员同企业的交易

35、额相结合的原则分配。股份合作制的优点在于它能兼有合作制和股份制的优点,体现着劳动的联合和资本的联合双重性质。目前,股份合作制的具体模式很多,大体上有:第一,在原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产权改革时,把集体资产折价作为集体股,再吸收职工个人股金,建成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二,在原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组建。也是将原有集体财产折价入股,主要构成集体股,同时再吸收村民个人股,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三,在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中增加股份成分。第四,土地股份合作制,由农户将家庭承包户的土地使用权作价折股加入,土地由合作组织经营,其收益部分按土地股分配。第五,在供销合作社改革中,引入股份制。 第三节农业企业组织管理体制

36、 一、建立与健全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意义与原则农业企业管理体制是指企业的组织和领导体制,它包括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的划分、组织机构、责、权、利关系,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建立与完善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4)企业管理体制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二、农村双层组织管理体制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在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由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

37、,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统一经营层次的主要职能:(1)管理协调。行使土地公有权,组织农业基本建设、抗灾;对合作社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对合作社的重要活动规定统一的行动准则和对重大问题做出统一决策等;(2)生产服务。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组织一家一户办不到或虽能办到但不经济的事情;(3)资产积累。管好用好现有的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统一组织,筹划兴办企业。农业合作社双层经营体制的特征:(1)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过去是集体占有,集体统一使用;而现在,土地仍归集体所有,但承包给农户使用,但农民没有处置权,不能买卖、出租。一

38、些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等仍归集体左右,由集体统一筹建和管理。一些中小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归农户所有和农户使用。(2)在经营方面,过去是集体统一经营,现在是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3)分配方面,过去是集体统一核算,按共分进行分配;现在是家庭核算,包干分配。农业合作社双层经营体制,把家庭经营纳入合作经济体系,既坚持了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途径:(1)健全农业合作社组织,这是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组织保证。本着“精兵简政,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设立组织机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注册

39、登记,取得法人资格。(2)完善土地承包形式,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实行“双田制”;搞好土地的定等估价;实行土地调整、转包和转让;实行土地有偿承包制度。(3)加强制度建设。(4)发展集体经济。(5)强化服务功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中,两个层次的关系是通过()来实现的。A.购销合同B.租赁合同C.土地使用证D.承包合同答疑编号285502010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农村双层经营组织管理体制。两个经营层次的关系是通过承包合同来实现的。三、国有农场的管理体制(一)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沿革就全国而言,国有农场分别隶属于农垦、司法、侨务和人民解放军等不同的系统或部门。农垦系统的国有农场管理体制自20世纪8

40、0年代以来大致隶属于三种类型的垦区:(1)中央直属垦区;(2)中央直供垦区;(3)地方垦区。目前,政府对国有农场管理,大体上还是这三类,只是管理的权限和内容有所变化。通过简政放权,国有农场拥有大部分经营自主权,同时推行了场长负责制或场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经营承包责任制等。国有大中型农场内部一般实行农场分场(专业公司)生产队(厂)三级管理或四级管理。农场是领导和经营中心,统一领导全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一般不直接干预下属场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农场内部各管理层次大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农场内部各种形式的小农场原则上实行“定额上缴,自负盈亏”。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农场主管部门已经从“

41、农垦局”或“农场管理局”改为各种形式的农垦农工商公司,但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还没有实质性变化,这些公司基本上仍属于行政型公司,因此总体上还不能说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体制。(二)国有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国有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可概括为:以农场统一经营为主导,以农场内部各式小农场分散经营为基础,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大农场套小农场,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在双层经营的体制中,联系统与分的纽带是经济承包合同。双层经营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业职工素质偏低,不适应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需要;(2)基层分散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慢,不适应统一经营规范化的需要

42、;(3)分配关系没有理顺;(4)农场整体效益和经济实力提高较慢。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措施有: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正确处理统分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农场、职工三者利益关系;健全服务体系。(三)国有农场的公司制改组国有农场公司制试点的内容主要有:(1)确定国有农场投资主体,完善法人制度。(2)确定国有农场的公司组织形式,对试点农场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组。(3)建立与完善内部组织机构。(4)建立新的财会制度和人事劳动制度。(5)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6)完善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四)国有农场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几个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资金、产品、技术等为纽带,通过联合、合并、兼并、

43、协作等形式,由多个具有内在经济技术联系的企业和单位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企业集团具有规模大、结构层次多、经营范围广、功能多的特点。企业集团有主导产品型、经营服务型、同一部门联合型、多元复合型这几种类型。集团公司管理集团企业的体制,有控股形式、集团与分权形式、经济协作形式等形式。国有农场企业集团的主要形式有:(1)有条件的垦区(农场群)改组为大型企业集团;(2)以实力强大的大中型农场、工商企业为核心组建企业集团;(3)有条件的国有农场建制改组为综合经营型企业集团。国有农场组建企业集团的配套政策包括:(1)将国有产权明确授权给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2)清理调整企业资产负责结构;(3)赋予企业集团对外经

44、营权;(4)赋予企业集团筹资、融资权,允许试办财务公司,通过市场直接融资。 第四节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一、企业的经营机制企业经营机制是指企业这个有机体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影响下,围绕生产经营所形成的内在结构功能状况及运转方式、运转过程的原理和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的总和。企业经营机制与企业经营方式的区别:(1)企业经营方式是指企业由谁来经营,以及怎样经营,亦即企业的经营主体的经营方法与形式的总和。(2)企业经营方式的选择是企业经营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就今天的中国企业来说,经营形式的发展已经经历过的两种形式。一种是生产主导型经营方式,主要存于改革开放前的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它与新增命令式的计划经济

45、环境相适应,企业的任务中心是产品生产,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产值和产量。另一种是销售主导型经营方式,它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企业的任务中心是市场销售,最高目标是利润增长,价值取向则是产品销售额。从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来看,企业经营机制一般由企业的投入机制、转换机制、产出机制、调控机制及信息反馈机制构成。从责、权、利三方面关系看,企业经营机制是由企业动力机制(包括收入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运行机制(市场导向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约束机制及监督机制构成。市场导向机制的表现形式:(1)按市场供求规律来组织经营活动。(2)从市场上获取生产要素。(3)产品通过市场销售,提

46、高市场占有率。(4)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供求机制的含义:企业的供、产、销、运、储等诸经营要素的运行必须符合供求规律的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和发挥作用。价格机制的内涵:价格是调节生产的经济杠杆,运用价值规律,进行产品的科学定价,引导企业进行有效的生产经营活动。竞争机制的意义:优胜劣汰规律,促进经营要素的科学有机组合,促进以市场为基础有效配置资源。风险机制的意义: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能降低经营风险和损失。完善的独立经营企业的经营机制至少有四大功能:(1)完成或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功能。(2)适应外部环境的功能。(3)行为与利益的整合功能。(4)具有一种企业经营模式维持的功能。以上企业经营机制四大功能的运

47、行特点是:(1)客观性。经营机制受一定经济规律支配,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条件下发挥某种作用,从而导致一定结果。(2)内生性。企业经营机制发挥作用的动力源于内生因素及其联系方式,而非外部力量的作用。(3)系统性。企业内部任何一个机制的作用都会引起其他机制的连锁反应,并要求其他机制配合。(4)动态性。企业经营机制是在企业运行的每个流程中发挥作用的。二、企业的管理机制企业管理机制是指企业管理活动内在的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诸要素是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中人的因素是最活跃和最积极的因素。另外,还存在共同劳动中所形成的责、权、利等三种生产关系要素

48、,其中“责”处于中心的首要地位,权是第二位,利是第三位。企业管理机制的内容:(1)约束机制。(2)激励机制。(3)流动机制。(4)效率与公平机制。(5)资本扩张机制。约束机制是指在有机组合企业管理的内在要素中,发挥调节、监督和控制等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比如,约束企业资源的适度使用。激励机制是指在有机组合企业管理内在要素中,发挥激发、鼓励、支持、关怀等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通常,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包括理想激励、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制度激励、精神激励等。其中,制度激励的内容包括民主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信息沟通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荣誉制度、人才开发制度等。流动机制是指在有机组合企业管理内在要素中,

49、通过市场流动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比如建立企业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就业机制。效率与公平机制是指企业管理活动从价值取向上必须注重经济效益提高,同时兼顾公平,避免两极分化。资本扩张机制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大量集聚资本,发挥跳跃式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的作用和过程。企业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第五节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一、承包经营承包经营是当前农业企业的一种主要经营形式,无论国有农场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都普遍采用。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条例,承包经营的具体内容包括(1)发包方与承包方的责、权、利关系;(2)承包指标。包括利益指标,发展指标,管理指标,承包期一般为3-5年;(3)承

50、包基数;(4)承包应注意的问题,如承包合同规范化、承包期限延长等。(一)国有农场的承包经营国有农场的承包经营既是一种经营形式,也是一种经济责任制形式。国有农场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的承包责任制,这种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是根据农场的特点来进行的。具体办法分两个层次承包:第一,农场向国家(主管部门)的承包。国家是农场投资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在承包经营中是发包方。农场是经营者,是承包方。农场向国家承包,实行财务包干上缴。具体做法有:一般国有农场采取盈利不缴、亏损不补、自负盈亏的办法,少数盈利较多的农场采取定额上缴利润;一些国有橡胶农场、农工商联合企业、农垦部门直属企业,实行定额上缴利润,微利企业则采

51、取盈利不缴、亏损不补、自负盈亏、独立自主经营;一些条件差的农场,如边区农场还有亏损,在一定时期内给予一定补贴,限期扭亏,超过期限则自负盈亏。实行财务包干后,事业费仍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定额包干,一年一定,结余留用,超支不补,使农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第二,国有农场内部的承包经营。农场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除农场统一经营的部分外,具体生产都分包到农场下属各个承包单位,实行独立的分散经营。具体做法是:(1)农业生产承包经营。主要形式有:承包到户、联产计酬;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职工家庭农场;机务承包经营责任制。(2)工业生产承包经营,主要形式有:利润包干上缴,超收分成,减收扣罚;定

52、额利润,比例分成;亏损包干,减亏留用,超亏不补;定额上缴,盈亏包干。(3)干部岗位责任制,具体形式有:三挂钩责任制;百分考核制;目标责任制。干部岗位责任制,一般是通过落实责任指标、签订合同、组织实施、考核兑现等四个步骤。(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的承包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的承包经营。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形式:(1)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基础上,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土地承包到户,实行自主经营,包干分配。主要表现在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为集体所有,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合作经济组织实行统一管理,对承包单位提供各种服务或经营管理指导。(2)合作经济组织的统一

53、经营。这一层次从事一些不易经营的大项目,如修建水利设施、农机具修理、植保、兽医、储运、销售和信息服务等。二、股份制经营股份制经营是采用入股的办法筹集资金,成立股份公司或股份合作企业,实行独立的自主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经营形式。股份制经营的优点:(1)有利于筹集资金。(2)实现企业内部产权多元化。(3)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横向经济联合。(4)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主要操作方法:(1)把原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进行清理折价,扣除债务部分,将余下资产折股,并划分为公股、集体股和个人股,同时还可吸收农民入股,重新组成股份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2)农户集体通过集

54、资入股兴办股份制企业,共同经营,按股分红。股份合作企业一般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由董事会任免厂长。三、租赁经营租赁经营是指将企业出租给承租者(集体或个人),以取得租金收入的经营形式,是在不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承租者以付出租金为代价(有时还要以财产作抵押),向出租者取得经营权的经营方式。租赁经营一般采取个人租赁和集体租赁两种形式。租赁经营与承包经营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1)租赁经营以有偿转让资产经营权为目的,承租人必须按期缴纳租金。(2)承租者与出租者之间是平等的商品交换关系。(3)租赁经营一般要以承租者的财产作抵押;经营亏损时,要用自己的财产来补

55、偿。(4)承租者除缴纳租金,在保证不损坏生产资料的原则下可以完全自主地利用所租的资产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有权处置自己的产品和收入。租赁的程序通常经过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实行公开招标、组织招标和签订合同等四个步骤。租赁经营是否获得成功,关键是承租人的能力。签订好承租合同和认真执行合同是搞好承租经营的重要条件。第三章农村财政与金融考情分析:结合近三年的考题,本章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均有涉及。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的考题中,本章都是重点章。要求能理解本章中的重要知识点,甚至做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本章的重点及难点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

56、信贷、中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信贷的绩效评价体系及机构的可持续性(新增)等知识点。 第一节财政支农与支农政策一、农业与财政支农的涵义财政支农指的是以政府为主体,利用国家财政收入,为了达到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措施。它本身不带有歧视性,并不排斥外来的竞争,是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财政支农政策遵循的三个原则财政支农政策需要按照“明确目标、统筹兼顾、整合资金、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的思路稳步推进。财政支农有三个原则:第一,统筹发展原则。统筹考虑城乡的财政

57、资源合理配置,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统筹考虑政策的着力点和政策力度。第二,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第三,公共财政原则。按照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确定每一个时期财政支农的重点。三、财政支农政策的种类和主要内容(一)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种类依据农业与财政支农的内涵,财政支农可以分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支持。公共政策对农业产中的支持是重点,主要是加大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依据政策内容,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支出政策,主要方式是投资、补助、补贴等,中央财政直接支持三农的资金包括15类,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等等;二是税收政策,主

58、要方式是轻税、减免、退税、免税等。2004年中央政府出台了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减免试点,2006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二)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支出、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等。第二,支持农业科技进步。这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农业科研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农业科技推广支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民科技培训资金等。第三,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第四,支持生态建设。第五,支持抗灾救灾。第六,支持扶贫开发。这方面的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国债资金(以工代赈)等

59、。第七,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方面的财政资金包括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文化支出等。第八,支持农村改革。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包括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补贴等。(三)几项重点财政支农政策,包括支持粮食生产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支持农村社会发展政策。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除了免征农业税以外,还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实行良种补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粮食主产区集中,对一部分粮食主产区实行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土地出让金集中一部分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与财政有关的粮食政策,还有优质粮产业振兴工程、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和粮食流通体

60、制改革。财政支持农民增收政策,例如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策,等等。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发展政策,例如新增农村教育、卫生、文化支出,等等。四、财政支农政策的历史沿革、基本经验和基本发展趋势(一)财政支农政策的历史演变第一阶段(19491958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安排少量的资金支持恢复农业生产,从农业上取得的财政收入要远远大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第二阶段(19581978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制度的确立。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使国家从农业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工业化。此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份额非常小。第三阶段(197

61、81994年),家庭联产承包制等改革时期。实行了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是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形成时期,资金渠道多,政策覆盖范围广。第四阶段(1994200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付诸实施的重要历史阶段。财政支农投入逐步增加,在继续已有政策的同时,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加大了对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第五阶段(2003),经济发展阶段进入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中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转变。确立了“公共财政阳光要逐步照耀农村”的指导思想,财政支持三农的支出结构的调整、支出方式的转变、财政支持范围的拓宽体现了“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运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的政策开始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2003年开始,中国农业财政政策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取消农业税、增加转移支付、为农民减负。主要做法包括:(1)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贴,促进农民征收。(2)调整和优化政府基建投资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3)逐步将农村社会事业也发展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4)支持生态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