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558979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144 大小:667.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1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 -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17 页主题图、P18 页例 1 及“做一做” ,练习三 1、2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知识识与与技技能能:认识平面图上东、西、南、北及起点(观测点)的位置关系。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时所起的作用。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动脑能力,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对

2、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一)引入新课1、放假休息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去干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 2 -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一个森林公园玩儿。 (课件出示:主题图)2、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谁知道什么是定向运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定向运动”的含义)3、揭示课题:要想在定向运动比赛中获胜必须弄清每一个点的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1)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17 页主题图、P18 页例 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

3、注)1、要知道图中 1 号监测点的位置,应以什么为参照物?2、根据方位坐标说出 1 号点的具体位置。3、使用另一种说法表述 1 号点的位置。4、根据方位坐标表述 2 号点的位置。 (偏 的方向上,距离大约是 ) 。5、说一说确定位置的两个条件是什么?(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17 页主题图、P18 页例 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 3 -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

4、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的遗留问题。(3)1 号站的具体位置可以表述为东偏北的方向,大约 1 千米,还可以表述为北偏东 60,大约 1 千米。 (这两种说法都不错,但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方向和距离是确定位置的两个条件。(板书)四、达标训练四、达标训练(1 题必做,2 题选做)1、P18 页“做一做”2、给小动物安家。(1)熊

5、猫的家在西偏北 30的方向上。(2)猴子大家在西偏南 30的方向上。(3)小兔的家在南偏西 30的方向上。(4)松鼠的家在北偏东 45的方向上。课课堂堂小小结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4 -五、堂清检测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 题必做,3 题思考题)1、教材“练习三”1 题。2、教材“练习三”2 题。3、思考题: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 方向上,约 200 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 20 方向上,约 150 米处。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两个新建项目的位置。(二)堂

6、清反馈: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 千米 1 号 30 方向和距离是确定位置的两条件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北东西南.起点- 5 -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找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找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19 页例 2 及练习三 3、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知识识与与技技能能:(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知道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应的距离。(2)学会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的一般步骤与方法。例如: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 35方向

7、 150 米处。先找到中心点与北轴,用画角的方法向东轴找到 35处的点,并与中心点连接、按比例画出 150 米的距离,最后标上名称。2 2、过过程程与与方方法法: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 3、情情感感态态度度与与价价值值观观: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信心。教教学学重重点点能正确地在平面坐标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教学学难难点点会绘制平面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 6 -(一)引入新课昨天,我们能把一个物体用“*偏*多少度”的方法表示出它的方位,那么如果已经知道了一个物体的方位

8、,你能在图中用点把这个物体画出来吗?(板书课题: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找出物体的位置)(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1)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19 例 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请在下面图中把“教学楼” 、 “图书馆”和“体育馆”用点画出来,并标出名称,画出线段。(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 150 米处。(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 35方向 150 米处。过程:先以( )为 0,数( )圈(填内圈或外圈)35,画出角的另一边,再量出( )厘米的长度。(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 40方向 200 米处。过程:先以( )为 0,数( )圈 40,画出角的另一

9、边,再量出( )厘米的长度。北东西南.校门- 7 -(二)学生自学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1、组内轻声交流“课前我先学” 。2、组内交流,看看所画的角度和长度是否一致。并重点说明操作过程:把( )作为 0,数( )圈,再量出( )厘米。(引导学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遗留的问题。2、展示各

10、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一个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 8 -么?怎样确定?(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在画图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条件中的方向,确定 0线和读的内外圈,先画出角,再量出线段的长度,标上名称。四、四、达标训练达标训练(1 题必做,2 题(1)、(2)选做,(3)题思考题)1、画出方向图,并标明物体位置。(1)让学生画出西偏北 20,距离为 2 厘米的位置。(2)东偏南 60,距离为 3 厘米的位置。2、在图中把“艺术楼” 、

11、 “餐厅”的位置用点画出来,并标出名称,画出比例尺。(1)艺术楼在校门的正西偏北 45方向 150 米处。(2)餐厅在校门的北偏东 40方向 120 米处。(3)在上图中标出我们教学楼的位置。课课堂堂小小结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北东西南校门- 9 -五、堂清检测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 题、必做,3 题、选做,4 题思考题)1、 “练习三”p21 页 3 题。2、 “练习三”p21 页 2 题(1) 、 (2)题。3、 “练习三”p21 页 2 题(3) 、 (4)题。4、思考题: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我们学校附近的一些建筑名称。(二)堂清反馈:板书设计板书设

12、计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找出物体的位置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北东西南.校门- 10 -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位置与方位(位置与方位(1 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22 页例 3 和做一做,练习四相关习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知识识与与技技能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

13、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1 -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一)引入新课1、组织学生做“反动作”游戏,进一步复习 8 个方位。2、揭示课题:位置与方位(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1)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22 页例 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 )偏( )约( )度方向上。2、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 )偏(

14、)约( )度方向上。 )3、想一想,在描述方位时应注意什么?(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22 页例 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 完成例 3 下面的“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 12 -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图,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5、。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弄清那两个方向是一对反方向。(4)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 30 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 30 度的方向上。 )3、同时注意针对自学检测题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订正。四、达标训练四、达标训练(1-2 题必做,3 题选做, )1、- 13 -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鱼雷艇的位置是

16、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 45 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 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 60 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 40 度的方向。3、四个人一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课课堂堂小小结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 题必做,3 题选做)完成练习第 1、2 两题(二)堂清反馈:- 14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 900 米。 )

17、(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 ) (小芳)作业布置作业布置练习册对应练习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位(1)1、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 )偏( )约( )度方向上。2、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 )偏( )约( )度方向上。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 15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位置与方位(位置与方位(2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23 页例 4 和做一做,练习四相关习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知识识与与技技能能: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

18、中的广泛应用。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一)引入新课1、教师在教室里走动,学生根据老师走的路线进行描述。- 16 -2、揭示课题:位置与方位(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1)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23 页例 4,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根据上面

19、的路线图,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2、第一小组 3 个赛段分别用时 9 分钟、18 分钟和 8 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要求速度,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2)速度=。(3)列式解答。3、想一想,在描述方位时应注意什么?(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22 页例 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 完成例 4 下面的“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

20、,让- 17 -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图,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首先找到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明确方向。(2)要明确速度=路程时间。(3)知道三个赛段的路程怎样求?三个赛段的时间怎样求?(4)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3、同时注意针对自学检测题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订正。四、达标训练四、达标训练(1 题必做,3 题选做, )1、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

21、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 40方向距离 350 千米的地方是点 1。(2)在点 1 的西偏北 25方向距离 200 千米的地方是点 2。(3)终点在点 2 的西偏南 20 方向距离它 300 千米的地方。2、从终点出发向( )方向走( )米到 2,再向( )方向走( )米到 1,再向( )走( )米回到起点。千米千米300千米- 18 -3、四个人一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课课堂堂小小结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 题必做)完成练习第 3、4 两题。(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22、练习册对应练习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位(2)速度=路程时间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 19 -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 主备:莫春彩主备:莫春彩 审核:王海涛审核:王海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内容。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一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梳理、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

23、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准确的描述出物体所在位置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20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同学们来比试比试,看看究竟谁是最棒的!你们有信心吗?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回想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一部分最容易出错?(学生发言,师总结) 。出示复习提纲: (一)看图填空。以学校为观测点:邮局在学校北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书店在学校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图书馆在学校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电影院在学校 偏 的方向

24、上,距离是 - 21 -米。 (二)根据要求画一画。1、某勘探队在 A 城南偏西 50方向上约 60 千米处发现稀有金属矿。请你在平面图上确定金属矿的位置。2、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小丽家在广场北偏西 20方向 600 米处。小彬家在广场西偏南 45方向 1200 米处。柳柳家在广场南偏东 30方向 900 米处。军军在广场东偏北 50方向 1500 米处。3、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从小红家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小红是这样走的:从家里出发向北偏东 30 度方向走 600 米后,再向东偏南 40 度方向走 400 米,最后向东偏北 20 度方向行驶 800 米到达动物园。 (学

25、生对照复习提纲进行自主复习,完成复习提纲中的问题。教师在不打扰情况下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学生) 。- 22 -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1、小组互探(小组进行交流、探讨,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题。如果有质疑时,可以做标注随后提出或直接问老师,教师巡回辅导。)2、师生互探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教师不再讲解,组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重点探讨:(1)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你是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引导或补充。 )小结:想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必须要依据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还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只知道方向或者只知道距

26、离都是不行的。(2)怎样准确地绘制出物体所处的位置及路线图?应该注意些什么?小结:先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角度,然后再确定图上的距离。(3)哪位同学还有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四、拓展训练四、拓展训练1、看一看、填一填。以灯塔为观察点- 23 - A 岛在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千米;B 岛在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千米。2、用心选一选。(1)北偏西 30,还可以说成( ) 。A、南偏西 30 B、西偏北 30 C、西偏北 60(2)小强看小林在( ) ,小林看小强在( ) 。A、北偏东 50 B、东偏北 50 C、西偏南 40(3)以超市为观察点,商场在( )A、正南方 B、正西方 C、正东

27、方(4)以超市为观察点,学校在( )A、东偏南 30 B、南偏东 30 C、西偏北 30(5)从绿苑小区出发,走( )站就到学校了。A、3 B、4 C、5- 24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再进行交流。五、堂清检测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根据玲玲的描述,把她行走的路线图画完整。 2、两个物体的位置具有( ) 。小明在小华的东偏北 40 度的方向,距离 2 千米,那么小华在小明的()方向上,距离是() 。、学校举行冬季越野赛,比赛路线如下图。(1)根据路线图,说说小明参加比赛所经过的方向和路程,完成下表:(2)小明的平均速

28、度是多少?(二)堂清反馈:- 25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位置确定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同时具备) 。绘制路线图 :先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角度,然后再确定图上的距离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 26 -第三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第三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7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

29、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

30、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 28 -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

31、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如前分析,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

32、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 29 -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主备:吕卫国主备:吕卫国 审核:陈海红审核:陈海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28,29 页例 1,例 2,P30 页练习相关习

33、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知识识与与技技能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用具教学用具- 30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一)

34、引入新课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师: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猴,小羊,小熊都参加了这些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 8 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小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 12+25 25+12500+300 500+30030+20 20+301200+650 650+1200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2、揭示课题:加法交换律3、(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1)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一

35、)出示自学提纲- 31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28 页例 1,P29 页例 2 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根据例 1 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2、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4、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根据例 2 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7、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8、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9、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288 =288 10、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

36、己的话说一说。(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28 页例 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 32 - 1、填空 387+425=( )+ 387 525+( )=137+ 525300+600=( )+( ) ( )+65=( )+35甲数+乙数=( )+( ) 偶数+( )=奇数+( ) 2、连线56+68 150+(25+75)150+25+75 50+BB+50 68+56A+B+100 A+(B+100 ) 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37、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3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优点?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四、达标训练四、达标训练(1-3 题必做,4 题选做,5 题思考题)1、填空题。(1)360+482=( )+ 360 1

38、28+275=125+( ) (2)( )+ 78 =78 +149 133+( )=125+133 (3)78+25+22 =78 +( )+25 (4)376+175+25=376 +( + )2、连线。38+175 147+(72+28)147+72+28 47+BB+47 A+(B+100 )A+B+100 175+38 3、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 238+168+32 52+27+73 285+15+77+23 课课堂堂小小结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 题必做,

39、3 题选做,4 题思考题)- 34 -1、填空(1)450+320=( )+ 450 65+95=95+( ) (2)( )+ 100 =100+150 250+( )=125+250 (3)78+25+22 =(78 + )+( ) (4)495+125+75=495 +( + )2、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1)A + ( 30+9 )=A+ 30+9 (2)15+ ( 7+B )= (15 + 7 )+B(3)84 + C = B + 84(4)10 + 20 + 30 + 40 =10 + (20 + 30) + 40 3、连线。87+22+78 (79+

40、83)+17498+125+75 498+(125+75)(138+136)+162 87+(22+78 )79+(83+17) 138+136+162 4、简便计算。 81+79+21 689+132+68 98+72+28 215+85+73+27(二)堂清反馈:- 35 -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教材 P30 页习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0+56=96(千米) 56+40 =96(千米) a+b = b+a (88+104)+96=88+(104+96) (a+b)+c=a+(b+c)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加法交换律

41、和结合律练习课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课主备:吕卫国主备:吕卫国 审核:陈海红审核:陈海红复习内容复习内容复习教材 P28-30 页教学内容,完成课后部分习题。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 1、知知识识与与技技能能:通过练习,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含义的理解,能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6 - 2 2、过过程程与与方方法法:能比较熟练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 3、情情感感态态度度与与价价值值观观 :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复

42、习重点复习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及表示的方法。复习难点复习难点 能熟练的运用运算定律做相关的简便运算。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小黑板或课件。复习过程复习过程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对“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复习 ”(揭示课题)(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1)二、自主复习二、自主复习(一)出示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快速浏览教材 P28-30 页内容,并完成复习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概括出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看谁说得既全面又准确。2、想一想- 37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2)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3、说一说下面的算式用

43、了哪些运算定律? 50+A=A+50 30+A+70=(30+70)+Aa+(60+40)=a+60+40 50+70+150+230=(50+150)+(70+230)4、用简便计算下面各题。133+167+98 212+174+188 109+ 116+ 84 97+103+89 5、解决问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 56 页,第二天看了 125 页,第三天看了 44 页正好看完,这本书有多少页?(用两种方法解答)(二)学生自主复习(学生对照复习提纲,浏览教材 P2830 页内容,并完成复习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

44、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在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成员或教师帮助解决)。(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情)(二)师生互探- 38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3、引导组织学生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四、典例示范四、典例示范例 1:填一填。87+156+44=87+( + ) 140+(160+275)=(140+160)+275规律总结:三个数相加可以把能凑成整十或整百 ,整千的相结合这样更简便些。例 2:判断。1、83+175+17

45、=83+17+175 这是根据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2、435+122+88=435+122+88 ( )3、130+(170+244)=(130+170)+244 ( ) 4、25+a=b+25 这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 ( )当堂小结:当堂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总结不到位的,教师可作补充总结)五、达标检测五、达标检测- 39 -(一)出示检测题 (12题必做题, 3题选做题, 4题思考题) 1、填空。 (1)720+280= ( )+720 250+ ( )=378+250 (2)147+275+53=147+( )+275 (3)89+136+( )= 89+

46、( + 64 ) (4)495+232+168=495+( + ) (5)105+77+95=105+95+77 是根据 ( )进行简便运算的。 (6)439+233+67=439+(233+67)是根据 ( )进行简便运算的。 2、连线。 87+22+78 (79+83)+17 498+125+75 498+(125+75) (138+136)+16287+(22+78) 79+(83+17) 138+162+136 3、用简便方法计算。 91+79+21 283+132+68 375+148+125 282+47+53+118 4、解决问题。(思考题) 有一本故事书共 232 页,小明第一

47、周看了 46 页,第二周看了54 页,还剩下多少页没看?(用简便方法计算)(二)检测反馈:- 40 -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教材 P30 页练习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复习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b + c)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主备:王丽主备:王丽 审核:陈海红审核:陈海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课本 30 页例 3 及练习五相关习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1 -2

48、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具使用教具使用 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 ( 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 30 页例 3,时间 6分钟) (一)自学提纲 1、例 3 中都给

49、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42 - 3 、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 、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二)学生自学(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2 、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四、达标训练四、达标训练1、根据运算

50、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46+( )=75+( ) ( )+38=( )+5924+19=( )+( ) a+57=(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 ) - 43 -304+215=519 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260+450=460+250 a+400=400+a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76+18=18+76 37+45=35+47 31+67+19=

51、31+19+67 56+72+28=56+(72+28) 24+42+76+58=(24+76)+(42+58)5、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67+25+33+75 245+180+20+155 135+39+65+116、解决问题。 东风小学四年级三个班去植树,四(1)班植树 78 棵,四(2)班植树 245 棵,四(3)班植树 122 棵。这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五、堂清检测五、堂清检测(1、 2 题必做题,3 题选做题)(一)出示堂清检测题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

52、147)(23+47)+56=23+(+)654+(97+a)=(654+)+- 44 -2、用简便方法计算。91+89+11 78+46+154168+250+32 85+41+15+593、解决问题: 三个班为残疾儿童捐款,一班捐了 113 元,二班捐了 96 元,三班捐了 87 元,三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二)检测反馈: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课后反思(

53、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 主备:王丽主备:王丽 审核:陈海红审核:陈海红- 45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课本 34 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能灵活运用

54、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46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 3435 页内容) (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 1、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

55、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二)学生自学(三)自学检测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345 8(125+11) 22895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47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1)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4512 12516 25064四、达标训练1、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1009=9100 218=

56、218 ab=ba2、先口算,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64)56445(812)4 841248(73) 87833、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3067=30()125840=()4、用简便方法计算。691258 25434 13504 25166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疑问吗? 五、堂清检测五、堂清检测(1、2 题必做,3 题选做)1、判断。- 48 -(1)4(253)=(425) 3 ( )(2)7(1840)=7(4018) ( )(3)(78)12515=7(8125)15( )2、计算。(1)13504(2)2

57、51664(3)8512540(4)1253253、解决问题。每袋有 5 个乒乓球,每排有 4 袋,放了 2 排,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255)2=25(52)- 49 - (学生举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课后反思(教

58、学得、失及感悟):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 主备:丁占儒主备:丁占儒 审核:陈海红审核:陈海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36 页例 3,做一做,练习六习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3、情感与态度:、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 50 -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一

59、)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8+2)125 8125+21252、揭示课题:乘法分配律(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1、2)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36 页例 3 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1、计算(4+2)25 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4+2 表示什么?再乘25 表示什么?2、计算 425+225 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425 表示什么? 225 表示什么?把它们的积相加表示什么?3、计算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概括吗?4、这是乘法的什么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5、会用简便算法计算 425+625 吗?- 51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36 页例

60、 3 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117(3+7)=1173+117724(5+12)=2417(4+5) a=4a+5a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针对自学提纲5 题请不同方法同学汇报。3、结合 “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四、达标训练四、达标训练(1、2 题必

61、做,3 题选做、4 题思考题)1、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6(19+28)=5619+28 ( )32(7+3)=327+323 ( )6464+3664=64(64+36) ( )- 52 -2、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选择其中一个算出得数 25(200+4) 3520125200+254 35200+35 2651052655 25114265(1055) 11(254)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10320 2055 242054、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1672+1673+1675=167( )2822522256225=( )225398+639394=(

62、 ) ( )五、堂清检测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 题必做,3 题选做,4 题思考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2475+2425 1252212514(25+20)4 3599+352、每个同学要用9 本练习本,四(1)班有 42 人,四(2)班有38 人,这两个班共需要多少本练习本?3、计算。89101 3536+3563+354、小马虎由于粗心大意把30( +3)错算成 30+3,请- 53 -你帮忙算一算,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作业布置练习册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 (4+2)25

63、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 54 - 第六课时第六课时 减法的性质减法的性质 主备人:丁占儒主备人:丁占儒 审核:陈海红审核:陈海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39 页例 1,练习七的 1、2、3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 2 2、过程

64、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 55 -1、复习引入1287525 128(75+25)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1、2)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39 页例 1、 ,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

65、的问题做标注)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2、自己试着说一下算式中每一步各表示什么意思?3、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4、能用一句话概括吗?5、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545-167-145(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1、用简便方法计算。528-53-47 470-254-46 515-126-2152、填空。小明参加主持人竞选,共计有效票 325 张,其中赞成 276 票,- 56 -反对 24 票,弃权( )票。 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一)

66、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3、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四四、达达标标训训练练 (1、2、3 必做,4 题选做,5 题思考题) 1、填空。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2681321000-159-=1000(+441) -(217+443)=8952、判断。638(43857)=63843857 ( )- 57 -90110991= 901(10991)( )1133664= 133(3664) ( )3456(481519)= 3456481519 ( )3、简算。480-82-18 673-84-71-454、一本书共有 385 页,小明第一天看了 89 页,第二天看了 95页,第三天看了 1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