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病毒感染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550546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09.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感染病毒感染(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外外源微生物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宿主外源微生物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感染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感染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引起不同 程度的病理过程程度的病理过程 传染传染感染感染微微生物致病性的强弱微微生物致病性的强弱能引起感染能引起感染oror宿主疾病的微生物宿主疾病的微生物微生物的毒力微生物的毒力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LD50: (median lethal dose) 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在一定条件下引起50%50%实验动物实验动物 感染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的量感染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的量ID50:(median infective dose) 在

2、一定条件下引起在一定条件下引起50%50%实验动物实验动物 感染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的量感染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的量 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菌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菌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非致病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致病菌致病菌细菌致病的细菌致病的三因素三因素: 侵袭力侵袭力l毒力毒力 外毒素外毒素 毒毒 素素 内毒素内毒素 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

3、大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各种致病菌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各种致病菌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微环境有关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微环境有关(一)侵袭力(一)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内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进入机体内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物质基础物质基础:荚荚 膜膜: : 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粘附素粘附素: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上,避免被清除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上,避免被清除 侵袭性物质侵袭性物质:有利细菌侵入上皮细胞有利细菌侵入上皮细胞 有利细菌在组织中扩散有利细菌在

4、组织中扩散1、黏附与定植、黏附与定植 (1) 黏附的方式:黏附的方式: 单个细菌的吸附单个细菌的吸附 形成微菌落形成微菌落 生物膜生物膜:以微菌落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有序性以微菌落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有序性“社区社区”结构结构 可为不同种属的细菌共同形成可为不同种属的细菌共同形成 (主要利用胞外多糖作为基质彼此吸附而形成)(主要利用胞外多糖作为基质彼此吸附而形成)l细菌体表结构的组成部分细菌体表结构的组成部分l主要成分:蛋白质、糖蛋白主要成分:蛋白质、糖蛋白 多糖、脂多糖多糖、脂多糖l菌毛黏附素菌毛黏附素: 普通菌毛分泌普通菌毛分泌 非菌毛黏附素非菌毛黏附素: OMP、LTA、纤维连结蛋白结合蛋白、纤

5、维连结蛋白结合蛋白 荚膜、微荚膜荚膜、微荚膜l静电吸引静电吸引l疏水作用疏水作用l阳离子桥联作用阳离子桥联作用l 配体配体-受体结合受体结合: 关键关键 由基因控制由基因控制 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结合 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种属特异性l大多只能黏附于特定组织靶位大多只能黏附于特定组织靶位l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种属特异性l由基因控制由基因控制l主要侵入黏膜上皮细胞主要侵入黏膜上皮细胞l侵袭基因侵袭基因 侵袭素侵袭素 侵入侵入 在感染早期扩散能力强在感染早期扩散能力强 1、局部扩散:、局部扩散:l局部表层扩散:仅局限于上皮层感染局部表层扩散:仅局限于上皮层感染 eg:痢疾志贺菌、白喉棒状杆菌:痢疾志贺菌、白

6、喉棒状杆菌 l局部深层扩散:进入淋巴系统,不进入血流局部深层扩散:进入淋巴系统,不进入血流 eg: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结核与侵袭性酶类有关与侵袭性酶类有关 eg:链球菌:透明质酸酶:链球菌:透明质酸酶 分解透明质酸分解透明质酸 链激酶链激酶 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 链道酶链道酶 切断高黏度切断高黏度DNA链链 2、全身扩散:血流扩散、全身扩散:血流扩散(二)毒素(二)毒素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种类种类内毒素:内毒素: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 G菌主要毒力因子菌主要毒力因子外毒素:外毒素:多为多为G+ 菌菌产生的毒性物质,产生的毒性物质, 常由细菌合成

7、后分泌至细胞外常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主要由主要由G+菌产生菌产生在菌体内合成后分泌到菌体外。在菌体内合成后分泌到菌体外。蛋白质蛋白质(不稳定,不耐热,抗原性强不稳定,不耐热,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可经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 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lA亚单位:毒性部分亚单位:毒性部分lB亚单位:无毒性作用亚单位:无毒性作用 介导毒素与靶细胞结合介导毒素与靶细胞结合l化学性质:化学性质:脂多糖(脂多糖(LPS) G-菌细胞壁的组分菌细胞壁的组分 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 l耐热耐热(160,2-4hr)l抗原性不强抗原性不强 不能脱毒成为类毒素不能脱毒成为类毒素

8、l毒性弱毒性弱,无选择作用,无选择作用 毒性作用大致相同: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休克、微循环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休克、微循环障碍、障碍、Shwartzman现象与现象与DIC内毒素内毒素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IL-1、TNF-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体温升高体温升高l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l伤寒沙门菌例外伤寒沙门菌例外 内毒内毒素素入血入血低血压低血压血细胞积聚、血管阻塞血细胞积聚、血管阻塞激活凝血系统,血液凝固激活凝血系统,血液凝固DICLPS的作用的作用要点要点 外毒素外毒素 内毒素内毒素 来源来源 G+菌与部分菌与部分G-菌

9、菌 G-菌菌 存在部分存在部分 分泌分泌,少数裂解释放少数裂解释放 细胞壁的组分细胞壁的组分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蛋白质蛋白质 脂多糖脂多糖稳定性稳定性 不稳定不稳定 稳定、耐热稳定、耐热毒性作用毒性作用 强、临床表现特殊强、临床表现特殊 较弱、效应相似较弱、效应相似抗原性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强、刺激机体产生 弱弱 抗毒素、可制成类抗毒素、可制成类 毒素毒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毒素蛋白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毒素蛋白具有激活免疫反应的高度活性具有激活免疫反应的高度活性eg:TSST-1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链球菌致热外毒素(SPE)l激活具有特异性激活具有特异性TCR V的的T细胞细胞l不需要不需要APC的

10、加工的加工l同时结合同时结合TCR和和MHC-II类分子的外侧类分子的外侧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毒性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毒性休克综合征等有关休克综合征等有关感染的来源感染的来源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病人、带菌者、病畜与带菌动物病人、带菌者、病畜与带菌动物体内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体内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机体潜伏的细菌机体潜伏的细菌传播方式与途径传播方式与途径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消化道感染 血液途径血液途径 节肢动物叮咬感染节肢动物叮咬感染l接触传播:皮肤接触接触传播:皮肤接触 性传

11、播疾病(性传播疾病(STD)v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90%以上以上)v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病菌潜伏在组织中,血液、分泌物中无病菌潜伏在组织中,血液、分泌物中无 eg: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v显性感染:显性感染:v带菌状态:健康带菌、恢复期带菌带菌状态:健康带菌、恢复期带菌 egeg: :伤寒、白喉伤寒、白喉 间歇排出细菌间歇排出细菌感染类型感染类型v不感染不感染l急性感染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慢性感染l局部感染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全身感染l毒血症毒血症:白喉、破伤风:白喉、破伤风l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严重:严重G菌感染菌感染l菌血症菌血症:病菌一过性通过血循环:病菌一过性通

12、过血循环l败血症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全身中毒症状l脓毒血症脓毒血症:金葡的:金葡的脓毒血症脓毒血症感感 染染 毒素进毒素进 细菌进细菌进 细细 菌菌 症症血血 症症 入血流入血流 入血流入血流 血中繁殖血中繁殖 状状菌菌 血血 症症 - + - +/-毒毒 血血 症症 + - - +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 + +/- +/- +/- 败败 血血 症症 + + + +脓毒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 + + +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的致病机理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细胞水平上致病机理细胞水平上致病机理杀细胞性感染杀细胞性感染细胞溶解死亡细胞溶解死亡多见于无包膜病毒多见于无包膜

13、病毒 CPE (cytopathic effect) 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 破坏细胞溶酶体破坏细胞溶酶体机制机制 对细胞器的损伤对细胞器的损伤 病毒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病毒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改变细胞的抗原性改变细胞的抗原性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机体水平上致病机理机体水平上致病机理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的传播方式一、水平传播一、水平传播: 病毒在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病毒在不同个体间的传播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 感染途径感染途径传播方式与媒传播方式与媒介介病毒病毒呼吸道呼吸道消化道消化道血液血液眼眼or泌尿泌尿生殖道生

14、殖道破损皮肤破损皮肤空气、飞沫空气、飞沫污染水污染水or食物食物污染血污染血or血制血制品品接触接触昆虫叮咬、昆虫叮咬、狂犬、鼠等狂犬、鼠等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腺病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腺病毒、毒、VZV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HAV、HEVHIV、HBV、HCV、HCMVHIV、HSV、HPV、腺病毒、腺病毒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 二、垂直传播二、垂直传播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胎盘胎盘产道产道哺乳哺乳eg:CMV、HBV、HIV、风疹病毒等风疹病毒等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的类型 向外播散病毒

15、向外播散病毒 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急性感染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 病程长,病毒可检出病程长,病毒可检出 egeg:HBVHBV、HCVHCV、HIVHIV、EBVEBV、HCMVHCMV感染感染潜伏感染:潜伏感染: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egeg:HSVHSV、ZVZZVZ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长,潜伏期长,发病后为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亚急性进行性直至死亡直至死亡SSPE prioneg:麻疹病毒:麻疹病毒持续性感染 海绵状脑病海绵状脑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