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大修维修程序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482351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77.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柴油机大修维修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柴油机大修维修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柴油机大修维修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柴油机大修维修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油机大修维修程序(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CAT柴油机大修程序目 录第一章 缸头和气阀第二章 活塞和连杆第三章 缸体及缸套第四章 主轴瓦和曲轴第五章 定时齿轮和凸轮轴第六章 进排气装置第七章 润滑系统第八章 冷却水系统CAT 第一章 缸头和气阀缸头和气阀一、气缸盖的拆卸1.拆卸所有的罩壳,包括排气管罩壳、摇臂室壳、气缸盖罩壳等。2.拆卸气缸盖周围的所有管系,包括冷却水进、出口管、高压油管、冷却滑油进、出口管等。3.拔出喷油器。4.拆卸排气管安装螺栓。5.拆卸安装螺母,取出摇臂。6.取出阀桥及气阀推杆。7.用扭力扳手拆卸缸盖螺栓,并做好记号和防腐8.将气缸盖吊装工具安装在气缸盖上部,用钢丝绳或吊带及链条将其吊起。9.拆卸缸盖垫片、水封,

2、盖住所有孔腔,以防异物进入缸套或进气道内。二、气缸盖本体的检修1.检修缸盖本体时,拆出进、排气阀、喷油嘴。2.拆卸附件后,检查燃烧室表面及进、排气口的积碳情况。3.彻底清除燃烧室表面,进、排气口的积碳,并用着色探伤法检查被清理部位有无裂纹。 注意:由于燃烧室表面,进、排气口及周围受高温高压燃气作用,因此,着色检查时应非常仔细。4.检查进、排气道内有无腐蚀现象发生。5.清理缸盖与缸盖垫片的接触面。如有必要,用专用工具对此面进行研磨。6.通过冷却水出口,检查冷却水腔内积垢情况。如积垢严重,拆卸掉下表面旋塞,对内部进行清理。清理结束后,在旋塞上涂密封剂,然后将其紧固。三、进、排气阀导管1.测量内径。

3、检查进、排气阀导管有无腐蚀现象发生,用内径表测量其内径并做记录。结合气阀阀杆外径的测量尺寸,计算两者之间的间隙。正常尺寸(mm) 标准间隙(mm) 更换极限尺寸(mm)【进气阀】A= a= 【排气阀】 B= b= 【气门导管】2.气阀导管的更换。当发现阀杆与导管之间的间隙超出更换极限尺寸、导管被严重磨损时,按下述程序拆下导筒并用新零件更换之。 3.拆卸导管。插入拆卸工具,用榔头敲击以卸掉导套。 4.安装新导套。用液氮或干冰将导套冷套入缸盖内。六、进、排气阀座a 测量阀座尺寸,当尺寸超过更换极限时,更换新零件。 正常尺寸(mm) 更换极限(mm)【进气阀座】 D= 【排气阀座】 F= b 阀座更

4、换。c 用阀座拆卸工具缓慢拆卸进、排气阀座,不要将缸盖上贴合面碰伤。d 气阀座安装,用液氮或干冰冷却后,将阀座冷套于缸盖上。七、气缸盖安装 1.用空气吹通各通道。2.清理缸套、缸盖与缸套接触面、进气密封接触面及O型圈安装面.3.在缸套上安装缸盖垫片及水封。4.在O型圈及进气密封上涂润滑油脂并将其安装于规定位置。5.将吊装工具装于缸盖上部。6.检查缸盖内有无异物。7.缓慢放下缸盖,切不可损坏螺栓螺纹。 8.向排气管螺栓涂高温抗咬合剂并将其预装入缸盖。9.经清理后检查,如螺栓、螺母螺纹及其安装面无异物发现后,安装螺栓,并按照规定扭矩上紧。10.安装喷油器。11.插入挺杆。12.安装摇臂机构。 规定

5、力矩 缸盖端NM 13.安装排气管及周围其他管件。14.安装缸盖(螺栓上紧顺序)、隔热箱及排气管等部件罩壳。八、进、排气阀进、排气阀拆卸注意:使用阀拆卸工具按下列步骤同时拆卸四只气阀。1.为避免装错,拆卸前,请注意阀头部的进、排气阀标识,缸号及安装位置等。2.用喷油器止动螺栓将气阀弹簧拆卸工具安装于气缸盖上。3.将气阀弹簧拆卸工具安装于转阀机构本体上,旋下专用螺栓。4.转动专用螺栓压下气阀弹簧,取出卡块。5.旋出专用螺栓,拆下拆卸工具。6.取出转阀机构及气阀弹簧。7.从燃烧室侧抽出进、排气阀。进、排气阀检修1.用清洗油对进、排气阀进行清洗。2.检查以下内容:气阀头部的腐蚀情况、气阀杆部的弯曲及

6、腐蚀情况、检查阀座的烧毁及损伤情况、检查阀座及阀杆部的贴合情况、阀座及弹簧的裂纹情况(着色检查)。3.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进、排气阀阀杆。注意:结合气阀导筒内径的测量结果,计算阀杆及导筒的间隙。当间隙超过更换极限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阀。正常尺寸(mm) 标准间隙(mm) 更换极限尺寸(mm)【进气阀】A= a= 【排气阀】 B= b= 【气门导管】B排气阀A进气阀4.阀头部及阀座的测量用卡尺测量阀头部及阀座相关尺寸,并记录结果。如超出磨损极限,更换之。 正常尺寸(mm) 更换极限(mm)【进气阀座厚度】 A= 【进气阀座厚度】 B= 【进气阀座唇厚】 C= 【排气阀座唇厚】 D= ABC排气阀座D5

7、. 进排气阀的研磨5.1在阀杆部位涂滑油,将阀研磨弹簧安装于阀杆上,然后将阀杆上,然后将阀杆插入气缸盖上的气阀导筒中。5.2将研磨工具装于阀上。5.3在阀座区域图上研磨膏,仔细进行研磨。先使用中等粒度研磨膏,然后使用细研磨膏。5.4研磨结束后,用兰铅油进行贴合检查。5.5用千分尺测量阀头部及阀座尺寸,以确认尺寸没有超出使用极限。6. 阀校正,用阀座切削刀具(可选)对阀座进行加工,其角度要求。九、摇臂机构1.摇臂机构的拆卸1.1松开摇臂轴支座紧固螺母,脱开摇臂总成。1.2从阀桥导向杆拔下阀桥。1.3.卸掉摇臂轴两端定位挡圈,脱开进、排气摇臂。摇臂轴摇臂气阀间隙2.摇臂机构的检修2.1用清洗油清洗

8、每个零部件。2.2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摇臂轴直径尺寸,用内径表测量衬套的内径,测量完毕后计算间隙,当间隙超过磨损极限时,换用新的衬套。正常尺寸(mm) 标准间隙(mm) 更换极限(mm)【摇臂轴= 新】 d= 【摇臂套= 新】3.摇臂机构的装配3.1摇臂轴总成装配,将球头座装在摇臂螺栓上,用卡环将其固定,将进、排气摇臂套在摇臂轴上,在两端装上止动环。3.2将阀桥总成插入阀桥导向杆。3.3将摇臂轴总成装在气缸盖上。往摇臂轴支撑紧固螺栓及螺母上涂抹润滑剂(MOLYKOTE1000喷雾剂),按规定力矩将其扳紧。3.4装配完毕后,调整气阀间隙。【进气阀间隙: mm 排气阀间隙: mm】CAT 第二章 活塞

9、和连杆活塞及连杆一、活塞及连杆的拆卸 上述:拆卸汽缸盖后拉出活塞注意:拆卸活塞时,不能盘车这样会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损坏。 活塞拉出程序1.拆掉油底壳,并将活塞盘至下至点附近的位置2.用砂纸将活塞顶部和缸套头部的积碳除去注意:盘车是要特别注意。防止连杆大头与机身相碰3.拆掉连杆螺栓4.用木棒轻轻推推出活塞5.吊车活塞后,在缸套上部盖上盖板,以防杂物进入缸套内6.将活塞燃烧室朝下放在指定的地方7.用卡簧钳拆掉活塞销一侧的卡环8.拔出活塞销,将活塞从连杆小头端内取出9.拆掉活塞环二、活塞的检修1. 单个零部件的检查,检查单个零部件,并记录结果1.1检查活塞上环岸及燃烧室表面的积碳情况,滑动部分的润滑情

10、况1.2运动部件的划伤及非正常接触情况1.3活塞环的咬卡、镀铬层的剥落、异常接触及磨损情况1.4活塞侧面及环槽底部积碳情况2. 用砂纸(细砂纸)除去活塞上部的积碳注意:活塞裙部涂了特殊涂层不可用砂纸打磨3. 用油清洗活塞环4. 仔细清理活塞燃烧室表面,用着色或磁粉探伤检查有无裂纹产生5. 用压缩空气清理活塞销供油孔内部6. 尺寸测量 测量单个零部件的尺寸并记录结果,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相应的间隙,如果间隙超出更换极限,换用新零件。正常尺寸【A1】=【A2】=【A3】=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活塞外圆尺寸(三处)并记录结果 BA1A2A3活塞销及销孔 测量活塞销外圆及销座内孔尺寸,更换磨损严重的零件正常尺

11、寸【A1】= 【A2】= 【A3】=【B 】=【C 】=【B与C】的间隙=三、活塞环的检查1. 清理活塞气环及油环的积碳,用油清洗 2. 气环是经过镀铬处理的,及时活塞环没有到达磨损极限,如果发现镀铬层剥落或有裂纹产生,也应该更换3. 测量活塞环的开口间隙建议用新缸套对活塞环的开口间隙进行测量4. 测量活塞环及环槽的厚度,如果间隙超出更换新环5. 如果发现活塞环槽的宽度如果过度磨损,更换活塞天地间隙 开口间隙【A】= 【B】=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开口间隙B活塞环与活塞的天地间隙A四、连杆检修1. 检查如下各项并记录结果,发现缺陷,修理或更换1.1小头衬套贴合情况,检查及衬套安装表面松动或错位1.

12、2大端与杆身接合面的划伤及磨损情况1.3连杆螺栓的螺纹部位及座合面的凹坑及剥落2. 探伤连杆及连杆螺栓3. 用空气吹杆身油孔及喷嘴,清洗部件4. 检查活塞销衬套内径直径,根据活塞销外圆直径测量结果计算配合间隙,超出标准间隙更换新衬套连杆小头衬套的标准尺寸 标准间隙 极限尺寸【F】= 连杆大头尺寸【E】=连杆轴颈尺寸【E1】=连杆螺栓扭力【G】= FEGE14.1衬套的更换方法:用榔头或专业工具压出衬套、确认油孔位置正确后,用液氮冷却衬套或压入衬套。5. 连杆不装瓦时,装入新连杆螺栓做拉力试验并检查大头尺寸,看有无变形五、活塞及连杆的装配1. 装配前,用油清洗所有零部件,并用压缩空气吹螺纹孔2.

13、 将连杆大端孔内的灰尘及油污擦干净注意:不要在瓦背加滑油及油脂,这样会造成贴合不良3. 调整瓦定位舌与连杆大端孔内定位槽的位置,以保证瓦被安装在轴承内孔的中心位置4. 用手或胶锤打瓦的中心部位以保证瓦紧贴在大头孔内5. 清洗曲柄销表面,往曲柄销与轴瓦内表面抹上润滑油6. 装配连杆小头与活塞7. 盘车是装配缸在下止点的位置8. 装入活塞环(活塞环的制造标记朝上,活塞环开口交叉错开180度)9. 装入油环(将弹簧滚入槽内,插入弹簧接头;装入油环,使环开口于弹簧接头位于相反位置)10. 向活塞、活塞环、油环及活塞环安装工具上涂上定量的润滑油11. 当活塞装入缸套时,用胶锤轻轻敲打活塞四周,以便活塞顺

14、利进入缸内12. 安装连杆螺栓,交替拧紧(规定的扭矩)CAT 第三章 缸体及缸套机体及缸套一、缸套内表面的检修气缸盖及活塞实施大修后,缸头从机身中拉出的情况下,对缸套内表面进行修理1. 视觉检查缸套内表面的积碳情况2. 清理积碳,检查内表面有无划伤、腐蚀、拉伤及其它损伤3. 测量缸套内表面直径4. 缸套抛光处理更换活塞环后或缸套内表面为镜面状态时,可用砂纸或珩磨方法,对其进行抛光处理4.1用80号砂纸抛光缸套圆周方向,以便清洗留下砂纸抛光后的网文线4.2用珩磨方法处理时,用清除内孔的不均匀磨损,然后实施珩磨。4.3 珩磨结束后,测量内径(三点),确保内径没有超出磨损极限当活塞在上止点时第一道活

15、塞环对应的气缸套位置 当活塞在行程中点时第一道活塞环所对应的气缸套位置 当活塞在下止点时最后一道刮油环所对应的气缸套位置缸套内径 极限尺寸【1】=【2】=【3】=4. 气缸套的拔出4.1用专业拉马拔出缸套4.2拔出缸套前应该确认机身水腔内的冷却水彻底放掉4.3拆掉O圈4.4清理缸套外表面的杂物并检查是否有裂纹5. 缸套的安装5.1清理缸套内、外表面及O型圈槽5.2装入O圈并在O圈周围及机体部位涂抹润滑脂5.3用缸套的自重下落,不能下降时用专业工具四周压入CAT 第四章 主轴瓦和曲轴主轴瓦及曲轴拆卸1. 用扭力扳手拆松螺栓并做好记号,主轴承螺栓及瓦盖不能混淆2. 用专业工具取出止推瓦3. 用倒链

16、轻轻吊出曲轴4. 放在专门的支架上并用帆布包裹好,避免碰撞5. 检查轴瓦外圆及接口处,看有无擦伤现象,同时检查轴瓦内表面,看有无咬卡、凹坑、剥落及异物嵌入现象发生6. 测量主轴孔径,并记录数据7. 测量主轴径外径 ,有(5)计算配合间隙8. 检查紧固螺母与轴承盖贴合面的表面情况,发现毛刺应适当的处理9. 检查主轴承盖部位及其它配合部位,看有无擦伤毛刺10.检查曲轴轴颈有无毛刺并探伤曲轴11.探伤曲轴及主轴承螺栓主轴孔尺寸 配合间隙 极限尺寸【A】=主轴径尺寸【B】=螺母AB三、回装曲轴1. 观察和用手触摸轴承座及轴颈有无毛刺和其它异物2. 调整瓦定位舌与主轴承孔内定位槽的位置,以保证瓦被安装在

17、轴承内孔的中心位置3. 安装上主轴瓦,用手触摸瓦的内外表面,外表面不的图润滑油及油脂4. 涂抹滑油在主轴径上5. 放曲轴到机体上6. 安装上止推瓦7. 安装下主轴瓦,调整瓦定位舌与主轴承孔内定位槽的位置,以保证瓦被安装在轴承孔的中心位置8. 涂抹润滑油到瓦的内表面,外表面不涂润滑油或其它油脂9. 按照规定扭矩,上紧 CAT 第五章 定时齿轮和凸轮轴定时齿轮与凸轮轴一、凸轮轴1. 通用工具及测量器具2. 拆掉冷却水泵及所有辅助装置及管线,包括前端盖3. 拆出凸轮轴前测量轴向间隙,测量定时齿轮与止推轴承之间的轴向间隙,及中间齿轮轴向间隙,并记录数据。4. 测量齿轮的啮合间隙5. 拆出凸轮轴和定时齿

18、轮6. 测量凸轮轴颈 凸轮轴承内径 标准间隙 极限间隙【A】= 凸轮轴颈尺寸 【B】= 正式齿轮与止推轴承的轴向间隙 极限间隙【C】= ABC二、定时齿轮的检修1. 用油对所有零件及齿轮进行清洗2. 用压缩空气对齿轮轴、油孔进行清理3. 检查齿轮齿形表面以确定有无划伤,挤压及啮合不良现象发生4. 盘车,同样检查曲轴齿轮5. 检查中间齿轮及紧固螺栓的紧固情况用规定力矩对其紧固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螺栓松动,将其拆下换新,清理螺栓的螺纹部位,向座位面图润滑剂,按规定力矩将其拧紧。6. 检查中间齿轮衬套及轴的贴合及磨损情况7. 用外径千分尺检查齿轮轴与衬套的接触部位的外径8. 用内径千分尺检查中间齿轮衬

19、套内径9.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轴与衬套之间的间隙,超出标准值则更换衬套。10. 检查中间齿轮轴紧固螺栓的紧固情况三、中间齿轮的装配装配与拆卸程序相反1. 盘车使第一缸置于上止点2. 将中间齿轮总成插入轴内,向中间齿轮轴与套筒内加润滑油,在中间齿轮及曲轴齿轮上的啮合标记对上后,将其装入3. 安装齿轮止动板,用钢丝锁紧4. 用塞尺检查中间齿轮止推间隙,以确认是否在要求范围之内标准止推间隙=mm5. 安装辅助齿轮并紧固四、定时齿轮的安装1. 加润滑油,将止推瓦装入凸轮轴2. 在定时齿轮衬套内表面涂润滑油,在啮合记号及键槽上对其上后,将其装入凸轮轴3. 螺栓紧固CAT 第六章 进排气装置进气和排气装置

20、一、增压器1、解体涡轮增压器,取出转子2、拆出喷嘴环及喷嘴环罩3、对转子、喷嘴环打砂4、清洗所有零部件5、检查所有零部件的磨损情况6、探伤检查透平涡壳、压气涡壳及冷却水腔厚度7、更换油封、气封及其它磨损的零部件8、更换前后端轴承及密封件9、按顺序回装、调整涡轮增压器二、空冷器1.空冷器的拆卸1.1拆卸冷却水进、出口管1.2松开密封法兰安装螺栓,拆卸增压器支架1.3拆卸密封法兰和O型圈1.4拆卸螺钉,抽出空冷器本体2.空冷器检修2.1拆掉两侧的水腔盖板,清除沉积的水垢。如果内表面涂层剥落,修理或重新上涂层。2.2用尼龙布刷清水管内侧,刷完后用干净的淡水清洗它。2.3用压缩空气清除空气侧的污物。如

21、果污染严重,拆下水腔,将管板总成浸入清洗剂内将污物除去。清除污物后,用干净的淡水清洗,并及时充分使空冷器干燥。2.4检查保护锌并将其换新(装有保护锌时)。3.空冷器安装3.1在空冷器两侧装上盖板。3.2安装空冷器垫片。3.3吊起空冷器,从油泵侧将其插入支架内,紧固螺栓。3.4将O型圈换新,装上密封法兰及增压器支架。3.5装上空冷器进、出水管。CAT 第七章 滑油系统滑油系统一、滑油泵的分解1.拆卸前,卸掉盖板及辅助装置齿轮箱盖,测量驱动齿轮间隙。标准值(mm) 更换极限(mm)【齿隙】 【 】 【 】【端隙】【边隙】2.拆掉进、出口管3.拆掉安装螺栓,取出油泵总成4.按如下程序拆卸滑油泵注意:

22、拆卸前,对泵体、盖等配合面作标记4.1拆掉开口销及螺母,取出齿轮及键4.2卸掉泵体盖,取出泵盖4.3从泵体内拔出泵齿轮4.4拆下卡环,拔出油封4.5拆下卡环,从泵体及泵盖内拔出轴承4.6取出安全阀止动座圈,拔出安全阀弹簧及安全阀二、滑油泵检修1.用清洗油对所有部件进行清洗2.检查齿面磨损及点蚀情况。同时检查齿周及侧面的剥落及咬卡情况3.检查油封与齿轮轴滑动面是否有异常磨损现象4.检查泵体内及泵盖表面有无异常凹坑及划伤现象5.检查驱动齿轮齿面有无异常磨损及点蚀现象6.检查安全阀,看有无划伤及咬卡痕迹。如果划伤现象轻微,用油石进行清理三、滑油泵安装1.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2.安装滑油泵,检查

23、三隙3.连上进、出口管四、滑油冷却器的检修1.冷却器的拆卸1.1拆掉与冷却器相连的油、水管1.2用钢丝绳吊起冷却器(拆下安装螺栓后)2.滑油侧的清洗2.1抽出冷却管束,用化学法对其进行清洗2.2拆掉螺栓及螺母,取出两端的侧板2.3从滑动端将冷却器芯向固定端推出2.4浸入清洗液中对其进行清洗。2.5冷却水侧的清洗2.6将两端盖板拆掉后,用小刷子对冷却器内部进行刷洗。3.检修3.1检查冷却水管内外表面有无裂纹及腐蚀现象3.2如发现水管有裂纹,将其换新3.3更换冷却器管板外周的O型圈,将其装入壳体中五、冷却器的装配1.装上两端侧板2.对冷却器总成实施水压试验,以确认任何部位无泄漏现象发生3.将冷却器

24、总成装于发动机上,连上管路CAT 第八章 冷却水系统冷却水系统一、冷却水泵的拆卸1.拆卸水泵前,卸掉附助齿轮箱排气侧盖板,并测量齿隙标准值(mm) 更换极限(mm)【齿隙】 【 】 【 】2.卸掉冷却水泵进出、水管3.拆掉紧固螺母,从发动机上卸下水泵总成4.按下列顺序拆卸水泵总成:5.卸掉壳体安装螺母,取出泵体及泵盖6.卸掉叶轮安装螺母,取出叶轮及键注意:正常旋向发动机水泵叶轮安装螺母为“左旋式”螺纹,拆装时应注意7.卸掉机械密封的旋转部分8.取掉密封座,拿出机械密封的固定部分9.卸下甩水环10.卸掉水泵齿轮安装螺母及水泵齿轮11.取出键12.卸掉螺栓、轴承盖,取出油封13.从轴承座中拔出泵轴

25、及球轴承14.从轴承座中取出球轴承二、冷却水泵的检修1.用清洗油对零件进行清洗并出去水垢2.测量叶轮与扣环之间的间隙注意:如果间隙过大,更换磨损严重的零件3.检查叶轮有无空泡腐蚀现象4.检查水泵壳体有无腐蚀或空泡腐蚀及由此引起的壁厚减薄现象5.检查水泵齿轮表面的磨损及点蚀现象 如磨损严重,间隙超出更换极限,将齿轮换新三、冷却水泵装配1.按拆卸时的相反步骤装配冷却水泵总成。装配冷却水泵时的注意事项1.1记住在将水泵安装在柴油机上时,轴承壳体表面上注油孔朝上(标有“O”的面朝上)1.2更换油封、机械密封、垫片和O型圈1.3小心不要将油封方向装错1.4不要向机械密封的石墨部位涂油1.5安装水泵壳体前,用手转动叶轮以确认气转动灵活2.在发动机上安装冷却水泵,如果更换了冷却水泵齿轮,则检查侧隙。3.检查冷却水泵进、出口管和轴承润滑油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