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概述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417846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9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运动解剖概述1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运动解剖概述1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运动解剖概述1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运动解剖概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解剖概述1(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肌肉的运动生理学和神经支配二、肌肉的运动生理学和神经支配肌肉分三大类肌肉分三大类骨骼肌骨骼肌体重体重40%45%平滑肌平滑肌心肌心肌内脏器官活动内脏器官活动躯体运躯体运动动伸展性:外力下被拉长弹性:外力消失逐渐复原粘滞性:肌肉内部各蛋白分子相互摩擦产生的内部阻力肌肉的物理特性肌肉的物理特性骨骼肌骨骼肌600多块多块占体重的占体重的40%骨骼骨骼肌肉肌肉肌原肌原纤维纤维肌纤维(肌细胞)肌纤维(肌细胞)肌束肌束(一)肌纤维的构造(一)肌纤维的构造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肌纤维直径约60微米,长度为数毫米到数十厘米。 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内膜

2、。许多肌纤维排列成束(即肌束),表面被肌束膜包绕。许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外面包以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外膜。 肌原纤维骨骼肌超微结构示意图 l每个肌细胞含有数百至数千条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l每条肌原纤维的全长都由暗带(A带)和明带(I带)呈交替规则排列,在显微镜下呈现有规律的横纹排列,故骨骼肌也称横纹肌 。l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细肌丝与粗肌丝结构示意图细肌丝与粗肌丝结构示意图 粗肌丝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细肌丝: :由肌动蛋白组成ATP酶染色法酶染色法典型快肌典型快肌慢慢 肌肌代谢兼有代谢兼有过渡性纤维过渡性纤维1、肌纤维

3、类型的划分 1)按颜色肌纤维红色的为红肌,象长途飞行的鸽子胸肌是红肌,家鸡的胸肌呈白色的为白肌。这种红白肌之分,主要和肌纤维内肌红蛋白含量的多少相关。2)按肌肉收缩的速度不同的肌纤维类型,按其收缩快慢不同,可划分为慢肌和快肌两种类型。 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可划分为慢、氧化型(SO),快、糖酵解型(FG)和快、氧化、糖酵解型(FOG)三种类型。 附:骨骼肌代谢特征附:骨骼肌代谢特征l慢缩氧化型:慢缩氧化型:收缩速度慢,氧化酶活性高,收缩速度慢,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供能为主有氧代谢供能为主l快缩强氧化酵解型:快缩强氧化酵解型:收缩速度相对较快,有收缩速度相对较快,有氧代谢供能为主氧代谢供能为

4、主l快缩强酵解型:快缩强酵解型:收缩速度快,无氧代谢酶活收缩速度快,无氧代谢酶活性高,糖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性高,糖无氧代谢供能为主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可划分为慢、氧化型(SO),快、糖酵解型(FG)和快、氧化、糖酵解型(FOG)三种类型。 4)布茹克司(Brooks,1970)将肌纤维分为型和型,型中又根据对NADH(四唑)还原酶的显色反应不同分为a、b和c三个亚型。2.2.两类肌纤维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两类肌纤维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标分 准 类快肌型(白肌) 慢肌型(红肌) (1)形态特征外观苍白色直径粗红色直径细结构特征肌浆少肌红蛋白少线粒体小、少肌质网发达肌浆丰富肌红蛋白多线粒体大、多

5、毛细血管网发达神经支配大运动神经元小运动神经元(2)代谢特征无氧代谢有氧氧化(3)生理特征收缩特性潜伏期短张力大不持久易疲劳潜伏期长张力小持久抗疲劳收缩速度快慢(2)代谢特征 (3)生理学特征 A.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 B.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3 3. .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构成: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构成: 指不同肌纤维在同一块肌肉中所占的数量百分比。指不同肌纤维在同一块肌肉中所占的数量百分比。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 研究发现,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具有项目特点。 参加时间短、强度大的项目的运动员,其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较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 而从事耐力项

6、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既需要耐力又需要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其肌肉中快肌纤维的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男运动员肌纤维类型分布女运动员肌纤维类型分布 4 4、肌纤维与运动能力、肌纤维与运动能力与快肌有关:与快肌有关:最大收缩速度最大收缩速度爆发力爆发力纵跳高度纵跳高度与慢肌有关:与慢肌有关:静力耐力静力耐力一般耐力一般耐力力量耐力力量耐力5 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1)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类型转变的影响 5 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2)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 在运动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参与工作的程度依运动强

7、度而定。 在运动训练时,采用不同强度的练习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肌纤维。耐力训练 力量训练 速度训练(3)运动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门性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萨尔庭(Saltin)发现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萨尔庭对6名成年男受试者进行了5个月的长跑训练。长期运动可提高肌腱的抗张力量和抗断裂力量长期运动可使肌中结缔组织肥大 (4)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所有肌肉都含有肌梭。它是由数条梭内纤维组成的细长结构,它有自己的神经和血管供应,整个结构包有一结缔组织鞘膜,此鞘膜又连于肌肉两端的肌腱。肌梭主要是一种感受肌肉张力的结构,慢肌较

8、快肌含有更多的肌梭。6 6、肌梭、肌梭(三)肌肉的收缩(三)肌肉的收缩1.1.运动单位运动单位肌肉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运动单位。2.2.肌肉的收缩原理肌肉的收缩原理三步骤:三步骤:兴奋在神经兴奋在神经肌肉接肌肉接点的传递点的传递肌肉兴奋肌肉兴奋收缩耦联收缩耦联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肌肉的收缩过程肌肉的收缩过程神经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肌肉接点的结构染色染色电子显微镜下电子显微镜下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单收缩单收缩潜伏期潜伏期收缩期收缩期舒张期舒张期 单收缩反映了肌肉单收缩反映了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特征,分收缩

9、的最基本特征,分为三个时期:为三个时期:从肌肉接受刺激开始从肌肉接受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为止。到肌肉开始收缩为止。是肌肉接受刺激产生是肌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导、以兴奋、兴奋传导、以及兴奋及兴奋收缩耦联所收缩耦联所经历的时间。经历的时间。从肌肉最大张力到从肌肉最大张力到降到收缩前水平所降到收缩前水平所经历的时间。经历的时间。 从肌肉收缩开从肌肉收缩开始到达到最大张力始到达到最大张力所经历时间。所经历时间。 (1)等长收缩(2)等张收缩A.向心收缩B.离心收缩(3)等速收缩3. 3.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3. 3.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

10、征(1)等长收缩 概念: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特点:1)肌肉长度不变2)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很多能量。3)在人体运动中对运动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姿势起重要作用举例:静力性工作如悬垂、支撑、站立。静静力力性性工工作作的的基基础础等速收缩和非等速收缩区别等速收缩和非等速收缩区别: : 等速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等速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围内都能产生最大最大的肌张力,的肌张力,非等非等速速收缩则不能。收缩则不能。 等等速速收缩的速度可以根据收缩的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需要进行调节。 理论和实践证明,等速练理论和实践证明,等速练习是提高

11、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4.缩短、拉长和等长收缩的比较长度做功力量水平耗能疼痛拉长收缩变长负功最大耗氧、耗能少最明显等长收缩不变不做功次之耗氧、耗能较少稍明显缩短收缩缩短正功最小耗氧、耗能多不明显(1)力量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离心收缩产生的力量比向心收缩大50%左右,比等长收缩大25%左右。(3)代谢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离心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低于向心收缩,其耗氧量也低于向心收缩。(2 2)肌电)肌电在等速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时,在一定范围内,积分肌电(IEMG)与肌肉张力成正比。但在负荷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的IEMG较向

12、心收缩低 (4)肌肉酸痛很早就发现,肌肉做退让工作时容易引起肌肉酸疼和损伤。近来研究表明,大负荷肌肉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更容易引起肌肉酸疼和肌纤维超微结构以及收缩蛋白代谢的变化 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和向心收缩后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和向心收缩后的肌肉酸疼之比较的肌肉酸疼之比较离心收缩导致的肌肉酸疼最明显,离心收缩导致的肌肉酸疼最明显,向心收缩导致的肌肉酸疼最不明显向心收缩导致的肌肉酸疼最不明显 (四)肌肉运动的神经支配和控制(四)肌肉运动的神经支配和控制1、反射、反射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运动也是反射运动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运动也是反射运动常见反射常见反射保护反射保护反射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13、3)反射异常反射异常1)反射消失或减弱)反射消失或减弱2)反射增强(亢进)反射增强(亢进)3 3)病理反射:)病理反射:神经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时神经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时出现的出现的异常异常反射。反射。(3)反射异常反射异常(四)肌肉运动的神经支配和控制(四)肌肉运动的神经支配和控制1、反射、反射2、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指有意识地执行某种动作,主要是椎体束的机能是指有意识地执行某种动作,主要是椎体束的机能3、不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是指不受意识控制的是指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发自发”动作,主要是椎体外动作,主要是椎体外系和小脑系统的机能系和小脑系统的机能注意:注意:不随意运动是随意运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

14、,只不随意运动是随意运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只 有有两个系统彼此互相配合两个系统彼此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才能圆满完成复杂复杂 和有目的的和有目的的随意运动随意运动。(四)肌肉运动的神经支配和控制(四)肌肉运动的神经支配和控制4、运动控制、运动控制运动系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的,在运动中,在运动中被动部分被动部分骨杠杆骨杠杆骨连接枢纽骨连接枢纽骨骼肌动力器官骨骼肌动力器官(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主动部分主动部分4、运动控制、运动控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反射性运动)反射性运动 特点形式固定、反应迅速,特点形式固定、反应迅

15、速, 不受意识控制不受意识控制 控制脊髓控制脊髓(2)模式化运动)模式化运动 特点有固定形式、有节奏、特点有固定形式、有节奏、 连续性的运动,连续性的运动, 受意识控制受意识控制 控制中枢模式控制器控制中枢模式控制器(3)意向性运动)意向性运动 特点运动全过程均受主观意特点运动全过程均受主观意 识控制识控制 控制调控机制主要有三种学说控制调控机制主要有三种学说4、运动控制、运动控制神经调控机制主要有三种学说神经调控机制主要有三种学说反射运动控制学说反射运动控制学说系统运动控制学说系统运动控制学说阶梯运动控制学说阶梯运动控制学说1)新皮质联合区和基底神经节)新皮质联合区和基底神经节新皮质联合区新

16、皮质联合区 位置主要指顶后皮质和额叶前区位置主要指顶后皮质和额叶前区 功能是运动控制的最高中枢功能是运动控制的最高中枢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 位置大脑深部的神经核团,包括位置大脑深部的神经核团,包括 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屏屏 状核和底丘脑状核和底丘脑 功能随意运动的选择与开启功能随意运动的选择与开启5、运动控制的解剖基础、运动控制的解剖基础2)运动皮质和小脑)运动皮质和小脑 运动皮质运动皮质 位于额叶,位于额叶, 辅助运动区(辅助运动区(SMA)对随意运动,对随意运动, 特别是对复杂运动的顺序安排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复杂运动的顺序安排至关重要 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运动前区(运动

17、前区(PMA)可引发可引发许多肌肉许多肌肉 共同参与共同参与的的粗大粗大的刻板运动的刻板运动 第第1躯体运动区(躯体运动区(M1)控制随意运动控制随意运动 的方向和力量的方向和力量 小脑小脑5、运动控制的解剖基础、运动控制的解剖基础2)运动皮质和小脑)运动皮质和小脑 运动皮质运动皮质 小脑小脑 位于后颅窝,容纳延髓,位于后颅窝,容纳延髓, 古小脑古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旧小脑旧小脑控制运动中控制运动中躯干肌躯干肌和和肢带肌肢带肌 以及以及远端肌肉远端肌肉的张力和协调的张力和协调 新小脑新小脑调节和影响大脑皮质发动的调节和影响大脑皮质发动的

18、随意运动随意运动5、运动控制的解剖基础、运动控制的解剖基础3)脑干)脑干位于位于脊髓脊髓和和间脑间脑之间,自上而下由之间,自上而下由中脑中脑、脑桥脑桥和和延髓延髓组成组成 通过通过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支配支配颅神经运动核颅神经运动核 以控制以控制头面部肌肉头面部肌肉的运动的运动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起自起自脑干核团的传导束脑干核团的传导束 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内侧纵束 通过通过脊髓脊髓控制控制头、颈及躯体头、颈及躯体的运动的运动 5、运动控制的解剖基础、运动控制的解剖基础4)脊髓)脊髓侧索内的运动传导束侧索内的运动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功能功能与远端肌肉随意运动有关,并受皮层与远端肌肉随意运动有关,并受皮层控制控制脊髓的前角运动细胞脊髓的前角运动细胞 最后通路最后通路 功能功能引起骨骼肌收缩,保持肌张力引起骨骼肌收缩,保持肌张力5、运动控制的解剖基础、运动控制的解剖基础三、有关的反射与反应三、有关的反射与反应(一)脊髓反射(一)脊髓反射(二)脑干水平的有关反射(二)脑干水平的有关反射(三)中脑水平的反射(三)中脑水平的反射(四)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四)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