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2、3、4、5、6单元教案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34398468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356.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上2、3、4、5、6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2、3、4、5、6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四年级上2、3、4、5、6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2、3、4、5、6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2、3、4、5、6单元教案(7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3 公顷、平方千米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难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教学过程:一 、直接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单元。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哪些知识点要和大家分享。预设:我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进率是多少?老师把大家的问题整理成了自学提示。二、学一学1、 从小到大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2、 1公顷和1平方千米有

2、多大?3、 你能说出哪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三、议一议让学生从小到大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老师板书)说出他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长方形周长=长2+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质疑: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四、练习1.2.学生在本上完成,判断错的题,要说明错题的原因。3.知道学生完成第86页第5题。 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中的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的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4、让学生读题,了解题

3、意,独立完成。(完成困难的同学用手里的学具拼一拼,把长看成,宽看成。)让学生说一说思考方法和解题过程。最后指导学生归纳出: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长出2个,但不管拼成什么图形,面积都上1296平方厘米。五、总结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 四、 板书:公顷、平方千米的练习课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长方形周长=长2+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教后反思: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一、单元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P38P46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

4、和直线的区别。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四、单元教学安排角的度量7课时第1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一、教学内容: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P38P39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5、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意义。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复习线段的特点。请你自己画一条线段,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线段必须直,且有两个端点)师: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如线段AB。(二)探索发现1、如果将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1)直线有什么特点?(没有端点,两端是无限延伸的)(2)直线可以用“直线AB” 来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3)学生尝试画直线。(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2、认识射线。(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

6、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2)射线有什么特点?(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4)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思考: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名称图形端点数延伸度量线段射线直线思考:由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几条射线?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3、认识角(1)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那么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2)建立角的概念回忆画角的步骤: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写出各部分名称到底什么叫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

7、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如记作1,读作角1(三)巩固发散1、一条长5分米的( )。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D 以上答案都可以2、直线和射线比( )A 直线长 B 射线长 C 一样长 D 无法比较3、P39 做一做 独立判断,指名订正教师指导: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的不同。4、P39 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教师指导: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名称 联系 区别线段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两个端点,可以度量射线 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 没有端点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8、六、教学后记第2课时 角的度量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P40P41二、教学目标: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的表象。2、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经历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和过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3、通过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初步感知三角尺上三个内角和的特点。4、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四、教学准备课件、量角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回忆什么是角,请你画一个角。怎样知道你画的角的大小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节课就

9、来学习角的度量。(二)探索发现1、认识计量角的单位 要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选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

10、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做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总结:量角器上内圈刻度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外圈刻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刻度线汇集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请分别找出内外刻度中02090135180。只给小组同学看。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下列角(教材第41页例1),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用量角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

11、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独立测量P40 2的度数。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总结:角的一边与哪条0刻度线重合,就读哪圈的刻度,一般情况下,开口向左读外圈刻度,开口向右读内圈刻度。 四、比较角的大小。不测量比较哪个角大?再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教材第41页做一做2例1)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三)巩固发散1、P411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读数的方法,教师强调看哪圈刻度。2、P412 先观

12、察,比较大小,再测量,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总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3、P413 独立测量,全班订正。(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角的度量量角器计量单位1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六、教学后记第3课时 角的分类一、教学内容:角的分类P42P43二、教学目标:1.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知道直角、平角

13、和周角的关系。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四、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师: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大小有什么来决定。(指名回答)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那么角有很多种,如何分类呢?今天就来学习。(二)探索发现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我们都知道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直角是多少度?自己动手量一量。指名汇报。那么除了学过直角以外,我们还学过其他的角,请你把角分分类。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板书:锐角:小

14、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2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3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4认识平角和周角。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2,自学例1.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师总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顶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平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顶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周角。(师教师演示平角和周角的画法,并指出顶点和对应的边。)那么想一想平角和周角各是多少度

15、呢?板书:平角=180周角=360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角2个直角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巩固发散1、80角与( )角能拼成一个直角。2、一个平角与一个直角的差,一定是一个( )角。3、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的和,一定是( )角。4、判断(1)直角总是90 (2)锐角都小于90(3)大于90的角叫钝角。 (4)钝角都大于90(5)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6)周角就是一条射线。5、P42 例2 填空,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6、P43 做一做 1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四)评价反馈说一

16、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小于180目测、量、比三角板平角=180 周角=360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六、教学后记第4课时 角的画法一、教学内容: 角的画法P4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四、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

17、哪一种角。(大屏出示)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板书教学内容:画角(二)探索发现1.教学角的画法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出示例题:画一个60的角(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3,例3(2)试一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总结画角步骤:(1)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 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

18、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2.练习分别画出75、105的角学生说出这两个角的名称。学生自己进行画角,同桌用量角器互相订正。(三)巩固发散1、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10 45 60 90 105 1202、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150 165的角。(指名汇报方法)3、P43 做一做 2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角的画法(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六、教学后记第5课时 角的度量练习

19、课一、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练习课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 巩固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条射线。2.从一点引出两条( )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3 ( )是直线 ( )是射线 ( )是线段 ( )是直角( )是锐角 ( )是平角 ( )是周角 ( )是钝角 4.1周角=( )平角 1平角=( )直角(二)指导练习请你来当小裁判。1钝角一定比直角大。 ( )2小军画了一条4厘米长的直线。 ( )3钟面

20、上是6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180。 ( )4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求下面图中指定角的度数。(先独立完成)1已知1=35 2= (指导:1和2构成平角) 2已知1=90 2=45 = (指导:1、2及3构成平角)3已知1=130 2= 3= 4= (指导:1和2构成平角,1和4构成平角,你发现了什么?)对顶角相等数一数( )角 ( )条线段 (三)检测评价用心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线段有( )个端点。 A、1 B、2 C、无数2通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 A、1 B、2 C、无数3平角的两条边( )。 A、在一条直线

21、上 B、在两条直线上 C、无法确定4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 )。 A、160 B、40 C、120 按要求做一做。1用量角器画角。 65 120 40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 )个 ( )个 ( )个(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角的度量练习课六、教学后记第6课时 练习课一、教学内容: 练习七P44P46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 巩固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P442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2、P443 独立完成

22、指名订正3、P4510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4、P456 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测量订正5、P458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导:不要忘记算平角。(二)指导练习1、P441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导: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板书演示),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P444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发现教师总结:对顶角相等,且1和2、3和4互补。3、P445 独立完成后汇报方法。教师总结:方法一:测量各个角后再用量角器画角 方法二:利用对顶角相等的原理可以画出每个角的对顶角即可。4、P457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方法教师指导:利用第4题结论即可完成这两题。5、P459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结论及判断理由教师指导

23、:小于90的角是锐角。6、P4611 独立尝试后小组内交流,再全班展示教师指导:圆折后每一个锐角是45,还可以找出90、135、180225、270、315、3607、P4613 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的发现教师总结:同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或互补)。8、P4614 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方法一:360-90=270 方法二:把这个角分成一个平角和一个直角,那么180+90=270 第二幅图同上9、P4615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再指名汇报教师指导:第一幅图:1=90-3 2=90-3 那么1=2第二幅图:对顶角相等(三)检测评价1、P4612 独立完成后同桌互查(四)板书设计练习课六、教学

24、后记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单元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P47P55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四、单元教学安排三位数乘两位15课时第

25、1课时 笔算乘法一、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四、教学准备 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4512= 4459= 6352=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二)探索发现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

26、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提问:(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板书:14512=1740 1 4 5 1 2 2 9 01 4 5 1 7 4 0和4512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小结: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

27、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巩固发散1.P47 做一做13412 17647 42536 2378232224 14527 67913 28635(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笔算乘法14512=17401 4 5 1 2 2 9 01 4 5 1 7 4 0六、教学后记第2课时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教学内容: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P48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

28、法。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四、教学准备 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口算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 7= 6085= 908 4= 40050= 2.笔算并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7086= 7908= 54278=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二)探索发现1、出示例2怎样计算16030=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1

29、)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总结: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或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2)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16030=4800 1 6 0 1 6 0 3 0 3 00 0 0 4 8 0 0 4 8 0 4 8 0 0 2、独立计算10630= 学生反馈讨论:(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 0 6 3 0(2)计算10630时,

30、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10630=3180 1 0 6 3 03 1 8 0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三)巩固发散教材P48 做一做1、2 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笔算乘法16030=4800 10630=3180 1 6 0 1 0 6 3 0 3 04 8 0 0 3 1 8 0六、教学后记第3课时 练习课一、教学内容: 练习八P49P50二、教学目标: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31、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四、教学准备 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P493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2、P496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3、P508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说一说错误的原因。4、P491 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订正(二)指导练习1、P495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教师指导:注意单位换算2、P509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教师指导:此题有两种思路,方法一:分别求每种3套的价钱再加起来;方法二:先求每种各买一套总共花多少元,再求买三套的总价。3、P5011 独立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再汇报教师指导:此题有简

32、便方法,因为15200=3000,因此最后一款电话机152103000不能购买,而200-128=72 200-108=92 200-198=2 因此只要再用多出来的钱分别乘15,即可求出还剩多少钱。4、P5012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再汇报教师指导:写出乘积最大算式的方法是:先确定两数的最高为5、4;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大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3、2;剩下的0按题目要去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就是52043=22360。思考:如果乘积最小,又该如何?教师指导:先找出两数的最高为2、3;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小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

33、(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0;剩下的4、5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就是34520=6900。(三)检测评价1、P497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2、P492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3、P494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4、P5010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四)板书设计练习课六、教学后记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P51二、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2.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3.在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四、教学准备 课件五

3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 620= 6200= (二)探索发现1、组织小组交流2、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3、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204= 104= 54= 4、组织小组交流引导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5、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2624= 1724=2612= 1736=观察算式。 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6、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

35、括为一条?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三)巩固发散1、两个数的乘积是120,其中一个因数乘4,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应该是( ),如果另一个因数也乘4,这时的积应该是(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5,要是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3、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后,积变成424,原来的积是( )4、P51 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5、P51 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导: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先求出长2008=25(米)再用2524=600(平方米)方法二:因为宽扩大了3倍,在长不变的情况下,面积也扩大3倍

36、,2003=600(平方米)(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六、教学后记第5课时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

37、、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四、教学准备 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

38、: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2、教学例5出示例题,独立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

39、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如果求时间,又该知

40、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三)巩固发散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汇报(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六、教学后记第6课时 练习课一、教学内容: 练习九P54P55二、教学目标: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积变化的规律。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的数量

41、关系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四、教学准备 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P541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2、P543、5 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3、P544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4、P546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5、P547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对于判断错误较多的予以指导。(二)指导练习1、P558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教师指导:注意203=60(元),因此全选择第二种套餐显然不行。可以是两份第一种套餐,一份第二种套餐;可以是两份第二种套餐,一份第一种套餐;还可以是3份第一种套餐。2、P559 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教师指导:此题有两问

42、,要先求路程,再用路程时间=速度(三)检测评价1、P542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2、P5410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说出规律。(四)板书设计练习课 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单价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

43、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练习题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共案个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师学生活动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展示:(1)三位数乘两位数。(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写法。(3)单价数量总价。(4)速度时间路程。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一、二、练习1、算一算12543 24036 5469 20740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解决问题(1)甲、乙两个车间包装零件,分别装了90箱,甲车间用的是A包装箱,每箱装140个,共装零件多少个?乙车间用的是B包装箱,每

44、箱装206个,共装零件多少个?乙车间比甲车间多装零件多少个?(2)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人,应该准备多少钱呢?(3)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桶,照这样计算的话,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4)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三、课堂小结你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吗?计算速度提高了吗?一定要多练呀!不要马虎呀!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1)三位数乘两位数。(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写法。(3)单价数量总价。(4)速度时间路程。作业设计本单元错题集上的错题再做一遍教学反思

45、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师学生活动1.当堂完成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测试题。2.批改并有针对性讲解。板书设计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测试题作业设计改正测试题的错误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56P70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四、单元教学安排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课时第1课时 平行与垂直一、

46、教学内容: 平行与垂直P56-P57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认识平行线与垂线。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四、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 平行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

47、,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5、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

48、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第二环节 垂直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图)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49、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三)巩固发散1、教材P57 做一做(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 平行:ab 垂直:ab六、教学后记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一、教学内容: 垂线的画法P58-P59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0、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线吗?2、怎样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板书教学内容:垂线的画法(二)探索发现1、先思考:画垂线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三角板或量角器)2、阅读教材P58内容,想一想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一幅图4、先小组内交流画法,再指名展示。教师总结: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

51、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的顶点是垂足)。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5、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独立思考后在P58上例2练一练。6、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展示。7、教师总结画法。强调不要忘记标垂足。8、仔细观察,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可以画几条,看P59页内容,自己再尝试画出几条线段,再比一比这些线段,哪一条最短?你怎样知道的?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我们说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9、自读P59页例3(2)的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生: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长度是相等的。10、教师总结:同一

52、平面内,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三)巩固发散1、P58做一做剩余的内容(投影展示,学生演示画法)2、P59做一做1 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导:求的最短距离就是垂线段3、P59做一做2 独立完成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人眼的误差,实际上是两条平行线。(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垂线的画法六、教学后记第3课时 长方形的画法一、教学内容: 长方形的画法P82二、教学目标:1、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长方形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巩固对垂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难点: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画出长方形。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