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391457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9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

2、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除法的口算、估算 ;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三、教学重点、难点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3、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

5、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会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以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口算。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七个不同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理解周长的意义,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措施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

7、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六、教学进度时间页数时间页数919.32711.811.1260639.69.1081311.1511.1964699.139.17141911.2211.2670749.209.24202511.2912.375809.2710.1263112.612.10818510.410.8323712.1312.17869010.1110.15384212.2012.24919510.1810.22434912.2712.31969910.2510.295054131.

9、7期末复习11.111.555591.171.21期末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

10、简单问题。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课时安排:5课时信息窗一:动物趣闻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

11、: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课时安排:4课时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导学案 第一课时一、 学习目标:1.认识克、千克.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二、重点难点重点:克、千克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难点: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导学案导入新课:(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讲授新课(一)观察: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新授: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1.你

12、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3.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出示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4.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5.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作单位吗?出示问题:1千克有多重?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在小组内

13、估计一下。(估计:1暖瓶水约重1千克;两袋盐重1千克)7.认识1千克:(出示小博士的话: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8.克与千克是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9.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全班交流)10.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小组内交流)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四、课堂检测1.看图说说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练习1)(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自主练习3)(注意让学生先通过掂一掂估计一下,再动手称一称。小组合作进行活动。)五、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

14、,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板书设计:认识克与千克克 g千克 kg1千克=1000克六、教学反思:学生对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不太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进一步加强练习与巩固,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两个单位的使用。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导学案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吨.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教具、学具准备:袋装大米二、重点、难点在操作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并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三、导学案(一

15、)、预习学案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3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千克=8000克 ( )克=4千克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二)新授: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1吨=1000千克3.感受1吨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

16、袋大米大约重1吨。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四、课堂检测1.自主练习4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自主练习5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你问我答。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3.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全班交流4.自主练习7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填一填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作业: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五、板书设计:认识吨(t)1吨=1000千克七、教学反思: 吨作为一个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非常的陌生,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表示很重很重的物品时可以用吨来表示。教学时借助一袋大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

17、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导学案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二、重点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克、千克、吨的认识,巩固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导学案(一)、预习学案出示挂图:认识这几种球吗?说说它们分别是多重?哪种球最重?哪种球最轻?排球比篮球轻多少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9小组竞赛,开火车要求:书写端正,速度快,正确率高.自主练习10自己完成,同位互相检查,看谁做

18、的又对又快。全班交流: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3.自主练习11出示挂图:一个超市的粮食专柜今天有什么粮食?价格分别是多少?(注意特价大米,理解“限买”)买4千克绿豆需要多少钱?买5千克大米,你想怎么买?需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自主练习1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外调查情况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5.自主练习13师生、生生做游戏:猜体重四、课堂检测你知道吗?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小常识:认识各种各样的秤学生交流: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在哪儿见过的?一般用它称什么物品?五、小结通过练习,学生对三个质量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这还不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必须加强学生的平日运用,只有密

19、切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我学会了吗导学案 第四课时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二、重点难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小食品及蔬菜、水果,秤导学案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一)、导入:看,今天我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开个小超市,怎么样?师生动手整理聘请超市小营业员(二)、我学会了吗?1.小超市开业了!先请我们的营业员来介绍一下里面的商品吧!(重点放在物品的质量).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重1千克?(估计后,可以称一下进行验

20、证。)3.你喜欢的食品重多少克?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200个呢?5.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三、课堂检测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四、小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效果较好。第二单元: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富饶的大海为主要情境,分5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养殖海产品加工海产品销售海产品海产工艺品,包含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末尾和中间含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混合运算。这是初次接触乘法的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学习目

21、标: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学习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

22、、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习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单元的难点。课时安排:8课时信息窗1:出海归来导学案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

23、法熟练计算。三、导学案(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引出大海的美丽富饶。板书:富饶的大海)(二)、合作探究:1出示主题图“捕鱼归来图”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3解决问题:(1)一共有多少条船?生列算式:402=80(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80是怎样求出来的?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2)小练习:自主练习2104(40)8(320)202( )6( )303( )7(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3)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生列式:2004=800 说算理

24、(4)小练习:3003 7100(指名说算理)(5)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生列式:296(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四、课堂检测: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自主练习1)23= 35= 54= 42=203= 305= 504= 420=2003= 3005= 5004= 4200=2估一估,连一连(自主练习3)485 663 3962 1023 1994 781 大于500 小于500五、全课小结教学反思: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 信息窗1:出海归来导学案 第二课时

25、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

26、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导学案(一)、预习学案:出示口算卡片:206= 430= 907= 5002=606= 920= 1004= 3008=(二)、新授知识:1出示情境图:回忆寻找未解决的信息和问题,师板书2解决问题:(1)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132=估算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算理,小组交流竖式计算:结合算理理解竖式 ()这批带鱼能卖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估算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全班交流,说出算理。小结: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四、课堂检测:自主练习在竖式上直接写出结果。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自主练习学生先独立审题,师再引导审题每小时行千米

27、,小时行多少千米?小时、小时呢?(学生独立列式,通过估算、竖式计算,将答案算出,并将书中表格填写完整。)哪辆坦克能过桥?(自主练习)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式计算出每辆坦克的重量,再进行比较。按规律填空(自主练习)()()()111222 ( ) ( ) ( ) 666学生独立完成5自主练习8引导学生读清题目,分析理解题意,尝试独立解决。6自主练习9 填一填 5=400 2 =6484 12= 6 =666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让有学生间互教互学。五、全课小结六、教学反思: 乘法竖式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课的重点,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明白竖式每一步的含义。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导学案 第

28、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导学案(一)预习学案1出示情景

29、图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二)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有选择解决问题:(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学生估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2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四、课堂检测: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填一填。自主练习2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

30、中。集体订正。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273 518 633 613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五、全课小结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导学案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

31、算。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导学案(一)、预习学案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3火眼金睛辩对错(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判断,并将正确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交流。(二)、自学新知: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1)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学生列式:1253=估算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竖式,自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指名板演,学生评价。提醒: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观察情景图,还有哪些信息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4袋虾饲料,每袋41千克,一共多少千克?一笼养8只螃蟹

32、,112笼共多少只螃蟹?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四、课堂检测: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火眼金睛辨对错(自主练习) 1 4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2194 5124 2283 316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游戏:玩一玩,算一算(自主练习6)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先估算,然后笔算。5有趣的动物世界。(自主练习5)师带领学生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6在 里填上“”“”或“”(自主练习7)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说出判断的方法。7自主练习8:每行312棵,种了4行,一共种了多少棵?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8回答问题

33、(自主练习9)观察统计表,计算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9自主练习10小组合作分析读懂题意,寻求正确的解决策略,然后全班交流。五、全课小结 息窗3:海产品加工导学案 第一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一、学习目标: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

34、续进位的乘法。三、导学案(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海产品加工厂看一看。(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二)、合作探究:1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3解决问题:(1)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生列算式:597=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597得多少?说说你的估算过程,集体交流。(2)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5 9 6 7 4 1 3(3)看看与我们的估算结果进行一下对比(4)小练习:自主练习1的前两个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4.8箱带鱼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258自己试着计算,并说说算理补充练习

35、:2545.9个车间加工多少箱?生列式:1189先估算一下,再自己列竖式计算。(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指名说算理,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补充练习:1258四、课堂检测1自主练习1的后两道题自己计算,同位交流2自主练习2完成后,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五、小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比较好,基本上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导学案 第二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一、学习目标: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

36、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三、导学案(一)预习学案1.口算:254= 258= 1258=.竖式计算:238= 438= 837= 564=(二)、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788 499 865 8954544 4198 3785 92782自主练习4: 每种饮料各有多少瓶?(1)自己先估计,再列式计算()全班交流自主练习5:指名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4.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

37、什么?5.自主练习7:计算143= 965= 1567= 1526=1257= 2343= 2142= 758=6.自主练习8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7.自主练习9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课堂检测自主练习10指名说说题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五、小结本节课的练习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正确率较高,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完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信息窗4: 销售海产品导学案 第一课时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学习目标: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

38、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三、导学案(一)预习学案(二)激趣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和一些游客一起去采购青岛的特产海产品,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吧!1.出示情景图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

39、应的数学问题吗?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3.有选择解决问题:(1)3盒鱿鱼丝多少克?生列式:3503=学生估算独立尝试列出竖式4小结:末尾有零的数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四、课堂检测:1自主练习1:1 6 05 2 04 7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自主练习2:火眼金睛辨对错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3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4.自主练习7出示图画,理解题意自己列式,全班交流5.自主练习9:动脑筋309 123 254 1373009

40、1203 2504 1307(1)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算式的积吗?30009 12003 25004 13007学生先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交流,然后集体订正。五、小结:末尾有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容易出错,所以在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漏写乘数后面的0。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练习,使学生做到熟能生巧。信息窗4: 销售海产品导学案 第二课时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学习目标: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

41、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三、导学案(一)、预习学案1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 在计算末尾有零的数的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导入: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1)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式:4065=估算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全班交流,学生评价。提醒:中间有零的数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2、(2)买5盒虾皮一共需要多少钱?估算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全班交流,学生评价。(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1.2的其余题目自主练习4小组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3自主练习5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四、课堂检测1自主练习6:蔬菜批发市场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先估算,然后笔算。2.自主练习8:请你帮忙算一算3.出示图画,弄清题目要求指名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五、小结中间有0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比较难,要注意提醒学生0乘任何数都

43、等于0。同时还涉及到价钱的计算,一节课要完成全部内容很紧张,因此必要的练习要跟上。 第三单元: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教学内容: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教材分析:本单元关于位置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移、旋转的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方向,在观察生活现象中感受平移、旋转。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孩子们去参观新农村,在村口

44、借助地形图确定参观路线的情境,引入对位置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参观饮料加工厂,引入对平移、旋转现象的学习。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线路图。.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4.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

45、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辨认方向,教学难点是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课时安排:4课时信息窗1动物趣闻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重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难点: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导学案:一、预习学案(导入新课)你们喜欢旅游吗?去哪儿玩过?(出示挂图)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好吗?二、合作探究(一)活动1: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4.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5.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

46、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6.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7.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二)活动2:5.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6.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7.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独自完成)9.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小组活动。三、课堂检测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引导学生学会

47、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3.集体活动:找朋友四、课外延伸: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方向 北 西北 东北 西东 西南 东南 南教学反思:学生对八个方位比较熟悉,因此,在课堂上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内容。但有部分学生分不清行走路线,在叙述时往往条理不清。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话表述清楚: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到哪里,再向哪个方向走第二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一、预习学案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位,谁记得是什么?.以教室为例,说说每个方位有什么?3.小练习,找朋友。二、合作探究

48、,完成练习:1.找一找,填一填出示山东省政区图:师介绍。你知道哪些城市?指一指,找找家乡在哪儿?小组内讨论练习中的问题全班交流.请你当小导游这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你愿意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先自己填写,再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向同学介绍公园的有关知识和游览路线。3.小组内介绍自己周围熟悉建筑物的方位,注意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4.乘车认真观察行车线路图,辨认方向,然后独立完成。汇报交流任选两个站点,说一说行车路线和方向。5.填表先读一读介绍文字,想一想,然后独立填写。根据自己的填写,向大家介绍这所学校,全班进行评议。6.聪明小屋出示题目,了解题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49、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教学反思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对方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的练习。第三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43页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重点: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难点: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录象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饮料加工厂,好吗?二、新授1.出示录象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感知各种运动形式).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试着用手演示一下。3.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

50、它们分分类吗?(小组内交流)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平移、旋转4.小节: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5.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1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分清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小游戏:(判断练习)根据老师的表述,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教学反思:单一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如电动门、电梯、风扇、车轮但对于一些易让人产生歧义的就容易造成误解,如:开门、翻书、跳绳等,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弄明

51、白其中的区别,从而真正明白平移与旋转现象。第四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3-44页。我学会了吗?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二、预习学案看,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出示图画)你认识这些健身器械吗?应该怎样使用呢?(请学生简单介绍)三、合作探究:我学会了吗?1.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儿的环境与布局。注意使用上我们学过的八个方位。(注意观察图上的提示语).转椅在花坛的哪个方向?跷跷板呢?3.你能在图上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提醒学生注意:有些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4.你

5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课堂检测1.自主练习2将图形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涂上颜色。.自主练习3按要求移一移,画一画,看看平移后的图形像什么?(可以先用模型移动,然后画,以降低难度)四、丰收园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教学反思:学生完成不错,在此基础上,学生还找到了生活中其他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提出了不少问题第四单元:风筝厂见闻 两三位数除一位数 (单元备课)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除法计算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教材内容包括两部分。1.口算除法。口算除法包

53、括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笔算除法。笔算除法包括一位数除二、三、四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信息窗1学习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信息窗2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各位数都能整除的和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信息窗3学习除法验算;信息窗4是综合运用两、三位

54、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以及商是整千、整百、整十的一位数除法。.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并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使学生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法则;教学难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以及验算。课时安排:6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导学案 第一课时通过主题图创设风筝加工车

55、间的情境,吸引学生兴趣,从而引出对两、三位数除一位数口算的学习。一、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二、重、难点:掌握口算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二、 预习学案:出示幻灯:2只小兔吃了6个萝卜平均每只小兔吃几个萝卜?2只小兔吃10个萝卜,平均每只小兔吃几个萝卜?让学生自己说出计算过程和计算算式,根据这种类型的题,我们来研究如何做?四、导学案: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获得哪些信息?这是风筝厂的一个加工车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你的发现和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师板书,将不用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问题一: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学生列式并讨论计算方法 602=(只) 交流计算方法: 方法一:把六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方法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