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教材4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363187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2.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混凝土结构教材4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混凝土结构教材4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混凝土结构教材4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教材4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教材4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4.1 梁、板的一般构造受弯构件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梁与板,它们是土木工程中用得最普遍的构件。与构件的计算轴线相垂直的截面称为正截面。梁、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就是从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出发的,即要求满足 式中的 M 是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它是由结构上的作用所产生的内力设计值,在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 M 是已知的。 式中的 Mu 是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设计值,它是由正截面上材料所产生的抗力,这里的下角码 u 是指极限值( Ultimatevalue )。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Mu 的计算及其应用将是本章要讲的中心问题。作为预备知识,这里先从梁、板的一般构

2、造讲起。 4.1.1 截面形状与尺寸 1截面形状梁、板常用矩形、 T 形、 I 字形、槽形、空心板和倒 L 形梁等对称和不对称截面,如图 4-1 所示。2.梁、板的截面尺寸现浇梁、板的截面尺寸宜按下述采用:(1) 梁的高宽比 h/b: 矩形截面: 2.0-3.5 ; T 形截面: 2.5-4.0 。矩形截面的宽度或 T 形截面的肋宽 b 一般取为 100 、 120 、 150 、 (180) 、 200 、 (220) 、 250 和 300mm, 300mm 以下的级差为 50mm ;括号中的数值仅用于木模。(2) 梁的高度采用 h=250, 300, 350, 750, 800, 900

3、, 1000mm 等尺寸。800mm以下的级差为 50mm ,以上的为 100mm 。(3)现浇板的宽度一般较大,设计时可取单位宽度 (b=1000mm) 进行计算。其厚度除应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外,尚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注:悬臂板的厚度是指悬臂根部的厚度。板的保护层厚度一般取 15mm ,所以计算板的配筋时,一般可取板的有效高度 h0=h-20mm ,但对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下的板,当采用 C25 及 C30 时,板的保护层宜加厚 l0mm ,可取板的有效高度 h0=h-30mm 。4.1.2 材料选择与一般构造 1.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板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 C20, C30, C40 。由下述

4、可知,提高混凝土 强度等级对增大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作用不显著。2.钢筋强度等级及常用直径(1) 梁的钢筋强度等级和常用直径1) 梁内纵向受力钢筋梁中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 HRB400 级或 RRB400 级(级)和 HRB335 级(级)常用直径为 12mm-25mm 。根数最好不少于 3 (或 4) 根。设计中若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筋,钢筋直径相差至少 2mm 以便于在施工中能用肉眼识别。对于绑扎钢筋骨架,其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当梁高为 300mm 及以上时,不应小于 10mm ;对梁高小于 300mm 时,不应小于 8mm 。为了便于浇注意保证钢筋周围砼的密实性,纵筋的净距应满足右

5、图所示要求。对于单筋矩形截面梁,当梁的跨度小于 4m 时,架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 ,当梁的跨度等于 4-6m 时,不宜小于 l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 6m 时,不宜小于 12mm 。 2 )梁的箍筋宜采用 HPB235 级、 HRB335 和 HRB400 级钢筋,常用直径是 6mm, 8mm 和 10mm 。 (2) 板的钢筋强度等级及常用直径: 板内钢筋一般有纵向受拉钢筋与分布钢筋两种。1) 板的受力钢筋板的纵向受拉钢筋常用 HPB235 级、 HRB335 级和 HRB400 级钢筋,常用直径是 6mm 、 8mm 、 l0mm 和 12mm ,其中现浇板的板面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6、8mm ,如右图所示。钢筋的间距一般为 (70-200) mm ;当板厚 h 150mm ,不宜大于 200mm ;当板厚 h 150mm ,不宜大于 1.5h ,且不应大于 250mm 。2) 板的分布钢筋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宜采用 HPB235 级和 HRB335 级级的钢筋,常用直径是 6mm 和 8mm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5 ,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50mm ,直径不宜小于 6mm 。温度变化较大或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

7、mm 。(3)纵向钢筋在梁、板截面内的布置要求1) 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 下部: 钢筋直径或 25mm ;上部: 1.5 倍钢筋直径或 30mm 。2) 竖向净距不小于钢筋直径也不应小于 25mm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有时须放置成两层,甚至还有多于两层的。上、下钢筋应对齐,不能错列,以方便混凝土的浇捣。当梁的下部钢筋多于两层时,从第三层起,钢筋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板内纵向受力钢筋应与分布钢筋相垂直,并放在外侧,如右图所示。(4) 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用 表示,或简称配筋率,用百分数来计量,即 在一定程度上标志了正截面上纵向受拉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面积比率,它是对梁

8、的受力性能有很大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3.砼保护层厚度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 c 表示。混凝土保护层有三个作用: 1) 保护纵向钢筋不被锈蚀; 2) 在火灾等情况下,使钢筋的温度上升缓慢; 3) 使纵向钢筋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梁、板、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见附表 。由该表知,当环境类别为一类时,即在室内环境下,梁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 25mm ,板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 15mm 。此外,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尚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4.2.1 适筋梁正截面受有的三个

9、受力阶段 1.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实验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比较适当的正截面称为适筋截面,具有适筋截面的梁叫适筋梁。影响钢筋混凝土正截面承载力的因素较多,如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及纵向钢筋配筋率等。 上图所示为一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25 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为消除剪力对正截面受弯的影响,采用两点对称加载方式,使两个对称集中力之间的截面,在忽略自重的情况下,只受纯弯矩而无剪力,称为纯弯区段。在长度为 L 0 /3 的纯弯区段布置仪表,以观察加载后梁的受力全过程。荷载是逐级施加的,由零开始直至梁正截面受弯破坏。下面分析在加载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的全过程。在纯弯段内,沿梁高两侧

10、布置测点,用仪表量测梁的纵向变形。所测得的数值都表示在此标距范围内的平均应变值。另外,在跨中和支座处分别安装百(千)分表以量测跨中的挠度 f (也有采用挠度计量测挠度的),有时还要安装倾角仪以量测梁的转角。 右图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做钢筋混凝土试验梁的弯矩与截面曲率关系曲线实测结果。图中纵坐标为梁跨中截面的弯矩实验值 M0 , 横坐标为梁跨中截面曲率实验值 0 。 实验表明,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的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未裂阶段、裂缝阶段和破坏阶段。(1) 第 I 阶段:混凝土开裂前的未裂阶段a. 当受拉边缘的拉应变达到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时(),为截面即将开裂的临界状态( a 状态),此时的弯矩值称为

11、开裂弯矩 Mcrb.从开始加荷到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梁的整个截面均参加受力。虽然受拉区混凝土在开裂以前有一定的塑性变形,但整个截面的受力基本接近线弹性,荷载 - 挠度曲线或弯矩 - 曲率曲线基本接近直线。截面抗弯刚度较大,挠度和截面曲率很小,钢筋的应力也很小,且都与弯矩近似成正比。(2) 第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的裂缝阶段a.在开裂瞬间,开裂截面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其开裂前承担的拉力将转移给钢筋承担,导致钢筋应力有一突然增加(应力重分布),这使中和轴比开裂前有较大上移。b.随着荷载增加,受拉区不断出现一些裂缝,拉区混凝土逐步退出工作,截面抗弯刚度降低,荷载 - 挠度曲线或弯矩 - 曲率

12、曲线有明显的转折。 c.虽然受拉区有许多裂缝,但如果纵向应变的量测标距有足够的长度(跨过几条裂缝),则平均应变沿截面高度的分布近似直线。(平截面假定)d.荷载继续增加,钢筋拉应力、挠度变形不断增大,裂缝宽度也不断开展,但中和轴位置没有显著变化。e. 由于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不断增大,其弹塑性特性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受压区应力图形逐渐呈曲线分布。(3) 第阶段:银筋开始屈服至截面破坏的破坏阶段a.对于配筋合适的梁,钢筋应力达到屈服时,受压区混凝土一般尚未压坏。b.在该阶段,钢筋应力保持为屈服强度 fy 不变,即钢筋的总拉力 T 保持定值,但钢筋应变 s 则急剧增大,裂缝显著开展。c.中和轴迅速上移,

13、受压区高度 xn 有较大减少。d.由于受压区混凝土的总压力 C 与钢筋的总拉力 T 应保持平衡,即 T = C ,受压区高度 xn 的减少将使得混凝土压应力和压应变迅速增大,混凝土受压的塑性特征表现的更为充分。e.受压区高度 xn 的减少使得钢筋拉力 T 与混凝土压力 C 之间的力臂有所增大,截面弯矩也略有增加。f.由于混凝土受压具有很长的下降段,因此梁的变形可持续较长,但有一个最大弯矩 Mu 。g.超过 Mu 后,承载力将有所降低,直至压区混凝土压酥。 Mu 称为 极限弯矩 ,此时的受压边缘混凝土的压应变称为 极限压应变 cu ,对应截面受力状态为 “ a 状态 ” 。h. cu 约在 0.

14、003 - 0.005 范围,超过该应变值,压区混凝土即开始压坏,表明梁达到极限承载力。4.2.2 正截面受弯的三种破坏形态 实验表明,由于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百分率 的不同,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破坏形态有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三种,如下图 所示。与这三种破坏形态的对应的梁称为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 1.适筋破坏形态 当 时发生适筋破坏形态,其特点是纵向受拉钢筋先屈服,受压区混凝土随后压碎。这里 分别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界限配筋率。 适筋梁的破坏特点是破坏始自受拉区钢筋的屈服。在梁完全破坏以前,它将给人以明显的破坏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类型。 2.超筋破坏形态当 时发生超筋破坏形态,其特

15、点是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不屈服。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由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突然破坏,故属于脆性破坏类型。超筋梁虽配置过多的受拉钢筋,但由于梁破坏时其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钢材的浪费。这不仅不经济,且破坏前没有预兆,故设计中不允许采用超筋梁。3.少筋破坏形态 当 时发生少筋破坏形态,其特点是受拉区混凝土一裂就坏。少筋梁的破坏特点是梁破坏时的极限弯矩 Mu0 小于开裂弯矩 Mcr0 。当 Mcr0 Mu0 =0 时,配筋率就是适筋梁最小配筋率 的理论值。在这种特定配筋情况下,梁一旦开裂钢筋应力立即达到屈服强度。 从单纯满足承载力需要出发,少筋梁的截面尺寸过大,故不

16、经济;同时它的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土木工程中不允许采用。水利工程中,往往截面尺寸很大,为了经济,有时也允许采用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破坏的差异在于:前者破坏始自受拉钢筋;后者则始自受压区混凝土。显然,总会有一个界限配筋率 ,这时钢筋应力到达屈服强度的同时受压区边缘纤维应变也恰好到达混凝土受弯时极限压应变值。这种破坏形态叫“界限破坏”,即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梁的配筋应满足 的要求。 4.3.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包括受弯构件在内的各种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四个基本假定进行计算:1. 截面应变保持平面;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梁的变形

17、规律符合“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简称平截面假定。2. 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忽略中和轴以下混凝土的抗拉作用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且其合力作用点离中和轴较近,抗弯力矩的力臂很小的缘故。3. 混凝土受压的应力与压应变关系曲线按下列规定取用:混凝土受压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方程为: 式中, 参数 n 、0 和 cu 的取值如下, fcu,k 为混凝土立方体抗 压强度标准值。4. 纵向钢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方程为纵向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为 0.01 。对于混凝土各强度等级,各参数的计算结果见下表。规范建议的公式仅适用于正截面计算。4.3.2 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力的合力及其作用点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18、C50 及以下时,截面受压区边缘达到了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 cu 0.0033 。由此可知, 和 仅与混凝土受压应力一应变“线和“凝土极限压应变 cu 有关,分别记作 和 。系数 k1 和 k2 , 只取决于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形状,而与截面尺寸和配筋量无关,因此称为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系数。对于混凝土设计规范给定的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式和参数式,系数 k1 和 k2 见上表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tect a host of attractions and historical sites, as well as to maintain the eco

19、nomic vitality of the downtown area. Figure 5.1-5 figure 5.1.4 Washington mass transit network to support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transport demand management policies to reduc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 was in the early 1960 of the 20th century by the planners first

20、proposed in Paris, France, and in Europe and other major cities to operate has b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rich content system. 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 consists of two aspects: one is on the bus to help. . 5.1-7 Park and ride systems 5.1.5 typical case Hong Kong-Japan Sapporo, Sapporo is a Japan Hok

21、kaido central parts of cities, Japans fifth largest city. Area of 1121km2 in the city, a population of 1.921 million. In addition is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Hokkaido, Sapporo is Hokkaido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enter, in 1972, hosted the 11th Winter Olympic Games. 3 JR Sapporo rail transit

22、line 3 metro and 3 tram lines, Sapporo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combined with Center of construction of subway construction and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Prior to 1971, Sapporo, Japan Hokkaido local Centre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in respons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city centre traffic demand, building trams. 1981 years ago for holding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s an opportunity to start building connected to the venue and the city centr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