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小物品》之二

上传人:shanz****g555 文档编号:34178008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喜欢的小物品》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喜欢的小物品》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喜欢的小物品》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我喜欢的小物品》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喜欢的小物品》之二(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喜欢的小物品 之二 我喜欢的小物品教学设计之 佚名 、教学目标: 1 1、 能从几方面有条理、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件小物品 2 2、 懂得对反映事物特点的材料要写得具体一些。 3 3、 培养喜爱小物品的情趣 、课时安排:2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题明确要求 1 1、 揭题 2 2、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第 1 1、2 2 自然段 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课文要求从哪几方面来写小物品? 应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小物品? 3 3、 反馈、订正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安排好介绍顺序”就是有条理” “映小物品的 特点部分写具体一些”就是落实比较具体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件小物品 ”的要求。 二、

2、 学习教材中的例文我的小花鹿 1 1、 指名读例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一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2 2、 重点读议例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引读法理清第二自然段的层次 教师读第一句和圆圆的脑袋上 学生接着读一对粉红像要跟我说话 教师读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 学生接着读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 小花鹿”的特点的?(要求学生用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的句式说,教师用板书引导) 3 3、齐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中的 小花鹿”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三、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以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观察小物品 上课时请

3、学生把小物品放在课桌上, 老师可从中挑选几件放在讲台上作为教具, 进 行习作指导。 二、 说说作文构思 1 1、 准备介绍一件什么小物品 2 2、 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3 3、 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小物品。 4 4、 你准备怎样把小物品的特点部分介绍具体 三、 师生共同评议。 四、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 习作交流。(抽取有代表性的习作) 1 1、 指名读习作。 2 2、 师生共同评议。(有否基本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 六、 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我喜欢的小物品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4、! 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独立自主地学习。 设计中我采取以图 为线、以读为本、以文为例的学习框架, 设计了 索图”读图”述图”写图”等学习步骤和环 节,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展示过程,强调自主,鼓励发现,重视拓展迁移,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设计与实施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的建筑 一一卢沟桥的看图学文”说明文。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 一是图文对照、披图入文的阅读能力;二是重点观 察和想像能力;三是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卢沟桥的狮子 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体会课文关

5、于石狮形状惟妙惟肖的描写语句, 学 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联系 七 七事变”,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实施步骤 一、 索图,拓宽学习领域 课文原有三幅图,一幅是卢沟桥一侧的全图, 两幅是卢沟桥狮子的特写。 这对学生 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 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课 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 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 筑年代和建筑特点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 二、 读图,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三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 请学生

6、在读图的基础上各抒自 己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联系课文, 重点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语句, 体会卢沟桥狮子数量 多的特点。 课文介绍的狮子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又该如何认识? 教师在这里可以提出课文写了几种神态、动作的狮子?还有哪些课文里没写?”等问 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 于是,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 生作进一步的观察,使丰富的表象活起来。 三、 述图,多读以求感悟 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指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描写狮子特点的。 具体步骤为: 1 1 默读,画出描写狮子特点

7、的语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质疑; 引读,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和 有的有的”的句式 结构,并积累语言知识; 悟读,一边读一边想,体会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 再用品读法,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读读、 议议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精湛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指导背诵,在学生理解句意和理清表达顺序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在背诵 指导中,先分层,再分类,在加强有层次的理解和记忆中进行背诵。 四、 写图,注意想像拓展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 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教学

8、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在入情读文的基础上,启发 学生的想像。如教学第二段时, 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 让学生展开想像,把其他狮子的动 作和神态描述出来;也可以抓住第三段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想像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大桥或雕 刻狮子的情景;还可以抓住第四段课文内容, 让学生想像在 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英勇抗敌的情景。 在阅读教学中,把读、想、说、写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 的效果。 1 1卢沟桥的狮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 处! 雾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沈芳 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一起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

9、通过网络一起去领略雾淞的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吉林雾淞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 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淞。 读课题(雾淞) 二、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1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 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 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 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 十分壮观。 2 2 看雾淞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 3 如此美丽的雾淞,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 4 过渡:雾淞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

10、霜花 缀满”枝头,奇妙的美 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5 5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淞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三、 精读第二自然段 (配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 这么美丽、奇特的雾淞为什么会形成? 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 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 1、 雾淞,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雾淞 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 一一遇冷一一凝结 2 2、 出示 从当年 1212 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

11、件 过于饱和的水汽”) 3 3、 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 3030 摄氏度左右时 ”(符合条件 遇冷”) 4 4、 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 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 渐渐地、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下加着重号。) 5 5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淞是无声无息地、 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 需要一个很长 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 _ ,逐渐 _ ,最 后 _ 。)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 才发现了 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

12、, 他会怎样呢?那么, 你能把这 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 -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 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 ),笼罩着()。树木()。(),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 )、()。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淞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点击 形 成原因”及 形成过程”,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四、 讲读第三自然段 1 1 过渡:美丽的雾淞挂在道路的两旁, 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自由浏览点击, 欣赏 雾淞图片

13、 2 2 多美的雾淞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淞还有哪些姿态呢? 3 3 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 概括? 4 4 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淞, 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 么呢?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 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 江岸雾气缭绕,人在 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 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开呀! ”(指导朗读) 五、 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淞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 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

14、 2、自我推荐 六、 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淞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 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 最佳导游”,奖励) 七、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淞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淞,讲究的是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 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 ,老 师刚讲的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 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板书设计: 2929、雾淞 奇观水汽一一遇冷一一凝结 忽如一夜春

15、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后小计: 在教学第二部分,没有孤立地讲解雾淞形成地原因, 要与语言文字训练结合起来。 让学 生抓住关键的词语 淹没、模糊、渐渐地、慢慢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 ”引导 学生感悟、朗读、体会,在感悟、朗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知雾淞的形成过程。同时播放 雾淞的录象,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觉。 雾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 请注明出处! 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 胡玲萍 教学目标 1 1 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了解每个方位各写了什么。 能根据

16、课文内容画示意图,并能看图按方位说说三味书屋的样子。 2 2认识”概一一具”句式和段式,能找出概括写的部分。 3 3 教育学生学习鲁迅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1 找出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中的方位词,画示意图。 2 2 看图按方位说说三味书屋的样子。 教学难点 1 1 找准方位词,画示意图。 2 2 理解课后题中两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弓 I I 入新课。 我们已初读了三味书屋,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 习。 (出示图片)这就是三味书屋,一个普普通通的书屋,这样一个普通的书屋,为什么中国 人知道它,外国人也知道它 ? (是啊,因为那是伟大的文学家

17、、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成长的摇篮 ) 三味书屋的陈设怎么样?请小朋友对照插图按要求默读课文第二小节。 二、 学习第二小节。 1 1 默读自学。 要求:a a.三味书屋里有哪些东西 ?用” _ 画出概括写的词。b b 这些东西分别 在什么位置?用”画出表示方位的词。 2.2. 汇报交流。 板书:正中墙上 一幅画 画前正中 先生的座位 周 围 学生的座位 东北角 鲁迅的座位 3.3. 课文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 (板书:方位) 4.4. 这些东西分别在图中的什么位置上 ?请小朋友边读书边动手画示意图。 (图示如下) 提示:这表示三味书屋的平面图,四面是墙, ”表示中墙,”表示门。 作者站在

18、秆玄通方看三味书屋 ?(?(门口是立足点) 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地方 ?(?(正中墙上是着眼点,其它方位都是由这个方位引出来 的) 5.5. 对照课文评价是否画对。 6.6. 课文用什么方法介绍三味书屋的 ?卖第二节第一句。这个句子前后是什么关系 ? 先概括地指出墙上的一幅画,然后具体介绍了画上的内容。这种关系是先概括,后 具体的关系,下面介绍先生和学生的座位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7.7. 引读。师读概括写的句子,生读具体介绍的部分。 8.8. 文中有没有具体介绍鲁迅的座位 ?你能具体介绍一下吗?(?(板书:早) 9.9. 看图复述,老师请小朋友当小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介绍三味书屋。注

19、意;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按方位顺序来说,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讲得更生动。 三、 学习第三小节。 1.1. 默读思考: 这一节共有几句话? 哪一句是概括写的?哪几句是具体介绍的? 2.2. 讨论。齐读概括写的句子,说说句中的重点词是什么。 (板书:来历) 3 3 .指读 3 3、6 6 句。有一天早上,鲁迅上学为什么迟到 ? ?(板书:迟到) 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 4.4. 这里的”料理家务”指什么? 出示句卡;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齐读。 ”几乎”可以换成什么词? ”于”可以换成什么词? 奔是什么意思?奔走是什么意思? ”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是什么意思? 鲁迅为什么要奔

20、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为了上学不迟到,鲁迅几乎每天都这样匆匆忙忙地奔跑着, 可这一次,鲁迅还 是迟到了。 5.5. 鲁迅迟到了,寿老先生是怎么批评他的 ? (板书:严厉) ”严厉”是什么意思?寿老先生严厉的语气该怎么读 ? 6 6 面对寿老先生的批评,鲁迅是怎么做的 ? 找出句子读。 默默地是什么意思?(?(不声不响) ”默默地”写出了鲁迅认真思考的神态,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联系上下文想象。 提示:联系上文鲁迅为什么迟到 ?联系下文他的行动,迟到对不对 ?以后怎么才能不迟到? 7 7 由此可见,小时候的鲁迅是个怎样的孩子 ? (板书:勤奋好学) & &指导感情朗

21、读这句话。 小结:勤奋好学的鲁迅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9 9 鲁迅刻这个”早”字有什么作用呢? 齐读最后一句。(板书:作用) 1010.这说明了什么? 出示句卡: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o o ”刻”可以换成什么词? 如果换成”记”字,和”刻”比较一下,哪个好?为什么?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总结:鲁迅先生就是从三味书屋开始,一生铭记 ”早”字,时时早,事事早,抓 紧时间学习、工作、战斗,毫不松驰地奋斗了一生,终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早”字的故事告诉我们,成才离不开少年的勤奋。 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努力使自己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 教案述评 浙江

22、省临海市哲商小学特级教师王金兰 胡玲萍老师执教的 三味书屋获 19961996 年 1111 月台州市教学能手比武二等奖。 她编写的. . 教案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 教案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明确、集中、具体、可操作,形成了素质型的课时目标。 目标的三项内容既有语文基础素质、语文基本技能素质,又有语文道德素质。 ”目标 1”1”是本 课时的重点训练目标,它是根据本组训练重点”按方位顺序写”而确定的,目标具体,可操作。” 目标 2 2、3”3”是常规训练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 ”和思想性。 二、 教案中设计的让学生”读段画简图”的练习有新意。这一训练符合课堂教学 ”

23、二主一 线”原则,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训练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动脑筋找方 位;动手画简图,教师只在反馈评价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训练落在实处。这种训练方法, 值得提倡和推广。 三、 重难点的突破于过程教学中。书后的两个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案中,教 师力避结论性的讲解, 而是引导学生参与理解句子的过程, 在过程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句子的 理解方法:先理解重点词,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 根据句子和段的”概括一一具体”、的结构形式进行句、段教学,既节省了教学时间, 又使学生学会按结构段式读段、写段的方法。 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