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091960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8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资源描述:

《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流域坝系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7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大台台小小流流域域坝坝系系X XX X 骨骨干干坝坝工工程程初初步步设设计计报报告告设计院设计院2 2 0 0 1010 年年 1010 月月 4 4 日日前 言多年的水土保持实践证明,黄土高原地区的骨干坝建设,对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大台坝系地处 XX 省北部山区 XX 县的北部,坝系涉及 XX 县两个乡镇,位于大河水系阳河一级支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副区,流域面积 87.5km2,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模数5852t/km2。流域经过八十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2、治理程度达到 42%,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治理,沟道坝系工程尚未形成。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大台坝系建设,2005 年上半年受 XX 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委托,XX 规划设计研究院依据相关规范与标准完成了XX 县大台坝系工程可行研究报告,XX 县大台坝系工程典型设计报告。2005 年 9 月水利委员会,XX 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先后对XX 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研究报告,XX 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典型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查并实地到大台坝系考察与论证,审查通过了该坝系工程。 XX 骨干坝为大台坝系工程中的十座新建骨干坝中的一座,地处 XX 县 XX 乡 XX 村,主要作用为防洪、拦泥、蓄水灌溉。受 XX县水

3、土保持工作站委托,XX 设计院于 2008 年 3 月6 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初步设计工作。本次初步设计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XX 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研究报告,XX 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典型设计报告3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在实地勘测与调查收集该流域自然条件、水沙资料、社会经济情况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 XX 县大台坝系 XX 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4XXXX 骨干坝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骨干坝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前期工作阶段初设阶段前期工作阶段初设阶段水系大河水系阳河一级支流型式矩形建设地点XX 县 XX 乡XX 村总长度(m)54.10东经明渠陡坡段断

4、面尺寸(m)高宽0.80.8地理座标北纬型 式建设性质新建总长度(m)控制面积(km2)3.42溢洪道断面尺寸(m)高宽总库容(万 m3)51.14土 方(万 m3)12.29拦泥库容(万 m3)22.24石 方(m3)226.0设计、校核洪水重现期20、200混凝土(m3)132.0工程规模淤积年限(年)15主要工程量合 计(万 m3)12.33型式均质土坝投工(万工时)7.47施工方式碾压总投资(万元)179.53坝高(m)27.50中央投资(万元)坝顶长(m)98.0投资地方匹配(万元)坝顶宽(m)4.0防洪保护(hm2)上游1:2.75、1:2.5淤地面积(hm2)2.21坝坡比下游1

5、:2.0、1:2.25灌 溉(hm2)19.5坝体方量(万 m3)8.33效益养 鱼(尾)拦河坝投资(万元)128.13单位库容投资(元/m3)3.51型 式单位拦泥投资(元/m3)8.07反滤体尺寸(高) 单位工程量投资(元/m3)14.56型 式分级卧管单位淤地投资(万元/ hm2)81.24总高度(m)9.60单位工程量换库容(m3/m3)4.15每台高度(m)0.40单位淤地面积拦泥(万m3/hm2)10.06宽高0.60.6水 泥(t)35.91断面尺寸(m)直径钢 材(t)3.80宽高木 材(m3)1.06放水设施进水口尺寸(m)直径0.30炸 药(kg)型 式涵管主要材料用量柴

6、油(t)120.62输水洞(管)洞(管)身长度(m)63.0计划施开工时间(年、月)2008.95宽高,矢高竣工时间(年、月)2009.6断面尺寸(m)直径0.80工总工期(天)1801目目 录录1 综合说明 .11.1 绪言 .11.2 水文 .11.3 工程地质 .21.4 工程设计 .21.4.1 工程等别、建筑物等级、洪水标准及抗震标准 .21.4.2 工程总体布置 .21.4.3 主要建筑物 .21.5 工程施工 .31.6 设计概算及效益 .42 基本情况 .52.1 自然概况 .52.2 社经情况 .52.2.1 社经状况 .52.2.2 受益和淹没区的情况 .52.2.3 综合

7、治理现状情况 .53 水 文 .63.1 流域概况 .63.2 气象 .63.3 水文要素 .63.3.1 降水 .73.3.2 蒸发 .73.3.3 径流 .83.3.4 泥沙 .93.3.5 设计暴雨 .103.3.6 设计洪水 .104 工程地质 .145 工程设计 .175.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725.2 设计标准依据及枢纽组成 .175.2.1 设计依据 .175.2.2 坝型及筑坝材料选择 .185.2.3 施工方法的选择 .185.2.4 枢纽组成及布设 .185.3 坝体设计 .195.3.1 坝高库容骨干面积曲线的绘制 .195.3.2 库容计算 .215.3.3 坝高

8、确定 .225.3.4 坝体断面尺寸确定 .235.3.5 坝基和岸坡处理 .245.3.6 坝后排水 .255.3.7 筑坝要求 .255.4 放水建筑物设计 .255.4.1 卧管设计 .265.4.2 涵管设计 .305.4.3 管末陡坡设计 .315.4.4 陡坡末端消力池设计 .326 施工组织设计 .346.1 施工条件 .346.1.1 气象 .346.1.2 工程区现状 .346.1.3 对外交通 .346.1.4 供水、供电 .346.1.5 建筑材料 .346.2 施工方法与质量要求 .356.2.1 施工方案 .356.2.2 清基、削坡、结合槽的开挖 .366.2.3

9、坝体填筑 .376.2.4 土料压实的质量检查 .386.2.5 砼及钢筋砼 .396.3 施工进度计划 .396.3.1 编制原则 .396.3.2 编制步骤 .406.3.3 施工进度计划 .407 工程量计算 .4237.1 土坝工程量计算 .427.2 建筑物工程量计算 .43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58.1 投资估算 .458.1.1 编制依据 .458.1.2 基础单价 .458.1.3 工程单价 .468.1.4 独立费用 .478.1.5 预备费 .488.1.6 编制成果 .489 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509.1 建设管理 .509.1.1 组织形式和机构设置 .509

10、.1.2 明确项目法人,实行“三制”管理 .509.1.3 加强监理制 .509.1.4 加大财务管理力度 .509.1.5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管理 .519.2 运行管理 .519.2.1 运行期管理 .519.2.2 落实管护责任 .519.2.3 运行监督管理 .5210水土保持 .5310.1 设计依据及标准 .5310.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5310.3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方案 .5310.3.1 防治原则.5310.3.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5510.3.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5510.3.4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5611效益分析 .5811.1 基础效益 .58

11、11.2 经济效益 .58411.2.1 经济效益分析的范围和方法.5811.2.2 经济效益计算.5911.3 生态效益 .6011.4 社会效益 .60第一章 综合说明11 1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11.1绪言绪言大台坝系地处 XX 省北部山区的 XX 县北部,位于大河水系阳河一级支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副区,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模数 5852t/km2。XX 骨干坝为大台坝系建设中十座骨干坝中的一座,地处 XX县 XX 乡 XX 村,距 XX 县城 40 km,主要作用为防洪、拦泥、蓄水灌溉。该骨干坝控制流域面积 3.42km2,总库容 51.14 万 m3,其中拦泥库容 22.24 万

12、m3,滞洪库容 28.90 万 m3,坝高 27.50m。XX 设计院于 2008 年 3 月6 月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初步设计工作。本次初步设计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XX 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研究报告,XX 县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典型设计报告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在实地勘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 XX 县大台小流域坝系XX 骨干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21.2水文水文项目区位于 XX 县北部,位于大河水系阳河一级支流,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区,区域内山大沟深,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项目区缺水严重,水土流失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是典型的大陆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年

13、平均气温 6.4,年最高气温33.2,最低气温-22.6,无霜期 130d。多年平均降水量435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1080mm(E601),平均干旱指数2.0,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 1.06m,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沙尘暴等,其中以干旱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第一章 综合说明21.31.3工程地质工程地质经现场踏勘,本地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以黄土梁峁侵蚀地貌为主,因流水侵蚀,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地形支离破碎。沟道断面呈“U”型,两岸坡度较陡,两岸无滑坡体和基岩,地形较为完整。初步估算黄土承载力约 100kpa 左左。最大冻土深度114cm。坝体右岸结构完整,适宜布设建筑物;坝体左右岸有大

14、量黄土,土层深厚,筑坝土料丰富。该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41.4 工程工程设计设计1.4.11.4.1工程等别、建筑物等级、洪水标准及抗震标准工程等别、建筑物等级、洪水标准及抗震标准XX 骨干坝总库容小于 100 万 m3,工程等别为五等,建筑物等级为五等 5 级。控制流域面积 3.42km2.设计洪水标准为 20 年,洪水总量为 15.66 万 m3,洪峰流量 5.66m3/s ;校核洪水标准为200 年,洪水总量为 28.90 万 m3 ,洪峰流量 10.23m3/s。设计淤积年限为 15 年,淤积库容 22.24 万 m3。据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15、1:400 万),该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20g,地震基本烈度度,设计采用 8 度。1.4.21.4.2工程总体布置工程总体布置本工程在小流域坝系建设中的作用为防洪、拦泥、蓄水灌溉,其运行方式为蓄洪排清。根据其对枢纽布设的要求,结合坝址地形条件、当地实际情况、以往骨干坝的建设经验,确定工程枢纽由土坝及放水建筑物组成。放水卧管布设在坝坡右岸,输水涵管第一章 综合说明3于坝轴线呈 90布设。1.4.31.4.3主要建筑物主要建筑物该骨干坝工程,主坝为碾压式黄土均质坝,坝高 27.50 m,坝顶长 98.0m,坝顶宽 4.00m;前坝坡坡比 1:2.75、1:2.5,后坝坡坡比 1:2.25、

16、1:2.0,前后坝坡变坡处的高程为1423.50m;总库容 51.14 万 m3、拦泥库容 22.24 万 m3、滞洪库容28.90 万 m3;设计淤泥面高程 1427.37m 、校核洪水位高程为1435.63 m、坝顶高程为 1437.50m。在坝后坡高程为 1423.50m 处设一马道,宽 1.50m。放水建筑物由放水卧管,输水涵管及泄水陡坡组成。卧管最低放水孔高程 1426.10m,卧管顶高程 1435.70 m,比降 1/3,级差 0.40m,共 24 级,水平长 30.00m,高差 9.60m,放水孔口直径0.30m,卧管进水孔采用一台单孔正面进水,廊道尺寸0.60.6m;卧管末端接

17、矩形消力井,井长 4.50m,井宽 1.00m,井深 1.00 m;输水涵管进口高程 1424.68m,管长 63.00m,管内径 0.80m,壁厚 0.12m,比降 1/100, 出口高程 1424.05m;涵管出口接矩形明渠,长 8.00m,断面尺寸 0.80.8;明渠出口接矩形陡坡,陡坡进口高程 1423.97 m,陡坡底高程 1408.50m,断面尺寸 0.80.8m,坡比 1/3,高差 15.47m,水平长 46.10m;陡坡末端接矩形消力池,池长 4.50m,宽 0.80m,深 1.40m,池底高程1408.50m;明渠与陡坡每隔 5.0m 设一道拉杆,断面尺寸为0.150.15m

18、;陡坡末端消力池接海漫,长度 3.00m。 1.4.41.4.4工程工程施工施工工程计划从 2008 年 9 月初开工进入施工阶段,2009 年 6 月第一章 综合说明430 日前全部结束,并交付 XX 乡管理使用。1.51.5 设计概算及效益设计概算及效益工程动用土方 12.29 万 m3,其中开挖土方 3.96 万 m3,填筑土方 8.33 万 m3, 浆砌石量 51.00m3,混凝土 132.00m3。 工程所需材料用量:水泥 35.91t、钢材 3.80t、木材1.06m3、柴油 120.62t、块石(包括干砌石)226.00m3、石子302.79m3、 沙子 115.62m3。工程总

19、投资 179.53 万元。工程淤积年限期满后,坝地开始产生种植效益,共可淤地2.24hm2。坝地单产按 4500kg/ hm2计算,坝地利用率按 80%计算,则新增坝地 1.79hm2,淤成坝地后年增产粮食 0.81 万 kg, 粮食单价按 1.6 元/kg 计算,20 年累计效益 25.92 万元。项目 15 年计算期内累计拦泥效益为 83.40 万元。该坝蓄水提灌可发展水浇地 19.5hm2,灌溉后粮食增产量按 2250kg/ hm2计,粮食单价按 1.60 元/kg 计。经计算,项目 20 年计算期内累计灌溉增产效益为 140.40 万元。工程建成可解决 185 人的生活用水,改善 75

20、 头大家畜及 185 只羊的饮水困难,解决控制区内群众的交通问题。坝系工程建设可以实现“林草上山、米粮下川”,为流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第二章 基本情况52 2基本情况基本情况2.12.1 自然概况自然概况XX 骨干坝地处 XX 省北部山区的 XX 县北部 XX 乡 XX 村,距XX 县城 40km 处。XX 骨干坝位于阳河一级支流支沟上,流域总面积 3.42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副区,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模数5852t/km2。2.22.2 社经情况社经情况2.2.12.2.1社经状况社经状况XX 骨干坝坝控区及附近,涉及 36 户居民、总人口 185 人,农业劳动

21、力 91 人,人均产粮 477kg,人均纯收入 2230 元。2.2.22.2.2受益和淹没区的情况受益和淹没区的情况工程建成后,解决了当地 XX 村 185 口人的饮水及交通问题,由于坝建设在沟道内不存在淹没赔偿问题。2.2.32.2.3综合治理现状情况综合治理现状情况流域通过近几年的治理,截止 2007 年底坝控区间累计完成治理面积 132.00 hm2,其中梯田 59.16hm2,林地 52.80hm2,草地20.04 hm2,治理程度 42。 第三章 水 文63 3水水 文文3.13.1 流域概况流域概况 大台坝系工程位于 XX 县北部。流域为黄土丘陵沟壑地形,流水地貌。梁峁起伏,地貌

22、破碎,黄土层较厚,土质松软,沟谷切割较深,水土流失严重。 项目区属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 6.4,无霜期约 130d。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3.23.2 气象气象流域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属于干旱草原气候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最高气温为 33.2,极端最低气温为-22.6;10积温 2580;土壤结冻一般从 11 月 19 日开始,解冻到次年 3 月 10 日左左,冻土时间近 4 个多月,冻土深 114cm;无霜期130d。全年三分之二的月份为晴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518 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27.6 千卡/cm2.a,光照、太阳辐

23、射较强。全年风多,而且常伴有大风、尘暴、干热风、霜冻等。多年平均大风天数 10 天,平均风速 2.7m/s。3.33.3 水文要素水文要素根据全区各站点 19562000 年 45 年资料计算各监测站的降水、蒸发、径流及泥沙的多年均值,点绘多年平均降水、蒸发、径流等值线图和输沙模数分区图。根据这些图,查得该流域重心的多年平均降水、蒸发、径流以及输沙模数值。并根据单站历年资料(插补延长为同步资料),计算统计参数,点绘频率曲线,编制图集以供查用。所计算得的设计值与邻近有实测资料的降水、第三章 水 文7径流、泥沙资料进行对照校核后确定报告中的数值。3.3.13.3.1降水降水 根据 XX 省水文水资

24、源勘测局提供,该区属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35mm, 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降水集中在主汛期 69 月份,占年水量的 69%,最大年降水量 718.7 mm (发生在 1964 年),最小年降水量 260.9mm (发生在1987 年),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 2.8 倍。因此,旱情时常发生,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多年平均年降水的月分配情况详见下表:表 31 多年平均降水量各月分配表多年平均降水量各月分配表月份1234567降水量(mm)3.96.114.825.243.955.794.0分配比(%)0.91.43.45.810.112.821.6月份8910111

25、2全年降水量(mm)98.352.2307.83.1435分配比(%)22.612.06.91.80.71003.3.23.3.2蒸发蒸发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1080mm(E601 型蒸发器)。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小,年内变化大,其随各月气温、湿度、日照、风速的变化而变化。11 月至次年 3 月为结冰期,水面蒸发量小。水面蒸发量最小月一般出现在气温最低月的 12 月份或 1 月份。春季风大,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大,9 月、10 月随气温的下降水面蒸发量逐渐减少。水库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见表 3-2。流域干旱指数 2.0,属于半干旱区。第三章 水 文8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表流域多

26、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表表 3-2 单位:mm月份1234567蒸发量51.860.5111.3109.1152.3159.8116.6比例(%)4.85.610.310.114.114.810.8月份89101112全年蒸发量114.973.446.551.840.01080比例(%)9.96.84.34.83.7100 3.3.33.3.3径流径流 根据 XX 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 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 20.0m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 3.42 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 6.84 万 m3。年径流模数 2.0104 m3/km2,年径流系数仅4.6%,年径流变差系数 CV =0.5

27、9,CS =2.0 CV。因其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较大时产生洪水,平时河道干枯。其各月的分配比例参照邻近相似站径流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月分配情况详见下表。表 3-2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月分配表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月分配表 单位:万 m3月份1 23456789101112全年径流量0 0000.5812.141 1.3681.6960.992 0.062 006.84比例0 0000.0850.3130.20.2480.1450.009001综上所述,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主要作物生长期 36第三章 水 文9月份径流量 2.72 万立方米,仅占年径流总量的 39.8%,主汛期 79月份径流

28、量为 4.06 万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 59.3%,10 月次年 2月份径流量 0.06 万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 0.9%。说明地表径流的有效利用率极低。3.3.43.3.4泥沙泥沙3 3. .3 3. .4 4. .1 1年年均均输输沙沙模模数数确确定定项目区植被较差,土壤侵蚀剧烈,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由 XX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的数据 6650t/km2 (未考虑流域治理),考虑流域经过多年的治理,治理程度已达到 42%,根据XX 省地方标准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水文计算标准 (DB64/T028-2005) 悬移质输沙模数可折减 20%。折减后流域内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为: Ms =6650

29、(1-0.2)=5320t/km2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2003)流域年均输沙量包括悬移质与推移质两部分,采用下式计算:Msb = Ms(1+B)式中: Msb 年均输沙模数,t/km2, B推移质比例系数,取 0.1,经计算年均输沙模数为 5852 t/km2。3 3. .3 3. .4 4. .2 2流流域域年年均均输输沙沙量量 计计算算采用下式计算:W=MsbF式中:W年均输沙量,t; Msb 年均输沙模数,t/km2,5852t/km2;第三章 水 文10 F流域面积,3.42km2。通过计算 XX 骨干坝坝控区间多年平均输沙量 2.00 万 t,各月输沙量见表

30、 3-4。年平均输沙量及月分配年平均输沙量及月分配表 3-4 单位:万t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输沙量00000.1680.6260.4000.4960.2880.022002.00各月占()00008.431.320.024.814.41.1001003.3.53.3.5设计暴设计暴雨雨根据 XX 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 根据XX 省暴雨洪水图集 ,该地区地表径流均为暴雨产生,流域内 24h 最大点雨量均值为 51.5mm;变差系数 CV=0.6,CS =3.5CV。计算得不同频率1h、24h 最大点、面雨量详见下表。不同频率不同频率 1h、24h 最大点、面雨量表最大点、面

31、雨量表表 35 单位:mm频率 P0.330.5123.335101h91.385.174.464.056.350.240.0点雨量XX24h199.3186.4164.3142.7126.2113.391.51h91.385.174.46456.350.240.0面雨量XX24h199.3186.4164.3142.7126.2113.391.53.3.63.3.6设计洪水设计洪水3 3. .3 3. .6 6. .1 1 计计算算方方法法采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依据是XX 省暴雨洪水图集及重新修订的 XX 省不同历时暴雨参数等值线图。3 3. .3 3. .6 6. .2 2 产产流流计

32、计算算根据工程设计频率和不同第三章 水 文11历时点雨量均值及统计参数等值线图,求出各沟道设计点雨量,然后根据不同计算分区、面积、重现期等选择点面折减系数,求得不同保证率的面雨量。面雨量分配在 XX 省有同频内包、概化和典型三种雨型。该区选用同频内包雨型,然后由面雨量过程以扣损法计算产流过程。产流公式如下:iiifHR为产流期 XX 时段净雨 (mm);iR为产流期 XX 时段面雨量 (mm);iH为产流期 XX 时段损失水量(mm);if根据XX 省暴雨洪水图集产流分区,该流域为黄土丘陵1区,平均损失率公式如下:if)1 (4179. 0022. 032. 0ccHttcietf3 3. .

33、3 3. .6 6. .3 3 汇汇流流计计算算汇流计算是根据推求的设计净雨过程 Ri推求流域出口断面的洪水流量过程,采用纳希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按瞬时单位线原理,就是净雨历时趋于零的极小时段内产生的一个单位净雨(1mm 净雨深)在出口处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线,其公式为:u(t)=KtneKtnK/1)()(1式中:t时段变量;u(t)为 t 时的瞬时单位线的纵坐标;n,k为瞬时单位线形状参数;(n)伽玛函数;根据上式可导出时段单位线方程式为:第三章 水 文12q(tt)=dteKttnKdteKtnKtFKttntKtnt)/(10/10)()(1)()(16 . 31式中: q(tt)面积为 F

34、 的流域上,t 时段内净雨量为1mm 的单位线在 t 时段的纵坐标,以 m3/s 计;t计算时段长(h);换算系数;tF6 . 31纳希瞬时单位的累积曲线,又称 S(t)曲dteKtnKKtnt/10)()(1线;形同 S(t)曲线,唯在时间坐标上错dteKttnKKttnt)/(10)()(1后 t 时,用 S(t-t)表示。S(t)- S(t-t)简写为 S(t),称为 t 小时无因次时段t 时的纵高。一般以 (tt)表示。3 3. .3 3. .6 6. .4 4 计计算算参参数数在计算瞬时单位线,进行洪水演进时,须求得参数 n,k,滞时 M,计算公式如下:半干旱区: n=1.22L0.

35、231,K=M1i/n,M1i=0.148L0.9i-0.093i产流区平均净雨强度(mm/h);L产流区概化长度(km); 3 3. .3 3. .6 6. .5 5 计计算算成成果果XX 骨干坝产流区概化长度为 2.65km,该工程流域面积3.42km2,清浑比为 0.8,计算得不同频率设计洪水总量模数见表3-7。 第三章 水 文13XXXX 骨干坝不同设计频率洪水总量模数骨干坝不同设计频率洪水总量模数表 37洪水重现期(年)30020010050302010洪水总量模数(万 m3 / km2)9.5138.4517.6266.3695.6474.5793.749由表 3-7 得知 XX

36、骨干坝 20 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洪水总量15.66 万 m3,200 一遇校核洪水标准洪水总量 28.90 万 m3。第四章 工程地质144 4工程地质工程地质4.14.1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经现场踏勘,本地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土质主要为黄土,但粘粒含量较大。初步估算黄土承载力约 100kpa 左左。最大冻土深度 114cm。该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4.24.2天然建筑材料天然建筑材料4.2.14.2.1 块石料块石料块石料场位于长庆石料场,岩性为奥陶系三道沟组灰岩(O3S),灰色,厚层状,致密,坚硬,露天开采,储量大于 100万立方米。块石料评价表块石料

37、评价表表 4-6序 号项 目规范指标实际数值评 价1饱和抗压强度85MPa满足要求2软化系数应按地域、设计要求与使用目的确定0.88满足要求3冻融损失率1%0.17%满足要求4干密度2.4t/m32.68 t/m3满足要求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的规定,符合块石料的质量要求,且正在开采,储量约100 万立方米。该骨干坝距该长庆约 50km,有公路直达,交通方便。属外购料。4.2.2 粗骨料(砾石料粗骨料(砾石料)砾石料场是 XX 县长庆料场。砾石直径 25cm,呈亚棱角形,成份为灰岩、石英岩等。其储量大于 100 万立方米。该骨干坝距长庆 50km 左右,属

38、外购料,有公路及便道直达,交通方便。第四章 工程地质15粗骨料评价表粗骨料评价表表 4-7序 号项 目规范指标实际数值评 价1表观密度(g/cm3)2.602.66满足要求2堆积密度(g/cm3)1.601.80满足要求3孔隙率45%40%满足要求4吸水率2.5%2.2%满足要求5冻融损失率10%9.0%满足要求6针片状颗粒含量15%10%满足要求7软弱颗粒含量5%3.7%满足要求8含泥量(粘、粉粒)1%0.6%满足要求9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SO3)0.5%0.37%满足要求10有机质含量浅于标准色浅于标准色满足要求11粒度模数宜采用 6.25-8.307.4满足要求12轻物质含量1%0.9%

39、满足要求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的规定,各项指标符合粗骨料的质量要求,使用时需要筛选。属外购料。4.2.3 细骨料(砂料细骨料(砂料)砂料场是 XX 县西平料场,料场分布长约 10km。砂为粗砂,含有少量的砾石。距该骨干坝坝址区约 75km,交通便利。其储量大于 100 万立方米。细骨料评价表细骨料评价表表 4-8序 号项 目规范指标实际数值评 价1表观密度(g/cm3)2.552.663满足要求2堆积密度(g/cm3)1.501.78满足要求3孔隙率40%33%满足要求4云母含量2%0.84%满足要求5含泥量(粘、粉粒)3%1.2%满足要求6硫酸盐及硫化物

40、含量(SO3)1%0.3%满足要求7有机质含量浅于标准色浅于标准色满足要求8轻物质含量1%0.3%满足要求9细度细度模数2.5-3.5 为宜3.0满足要求第四章 工程地质16平均粒径0.36-0.50mm 为宜0.41满足要求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的规定,符合细骨料的质量要求,使用时需要筛选。属外购料第五章 工程设计175 5工程工程设计设计5.15.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大台坝系为大河流域阳河一级支流小河的上游部分,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副区。该区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流域内总人口 7125 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

41、经济落后。为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拦泥淤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建设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是十分必要的。XX 骨干坝工程是大台小流域坝系工程的一座骨干坝,建成可解决 36 户 185 口人的生活用水,改善 75 头大家畜及 185 只羊的饮水困难,解决控制区内群众的交通问题。5.25.2 设计标准设计标准依据及枢纽组成依据及枢纽组成5.2.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5 5. .2 2. .1 1. .1 1 工工程程等等别别、建建筑筑物物等等级级、洪洪水水标标准准及及抗抗震震标标准准XX 骨干坝总库容小于 100

42、万 m3,工程等别为五等,建筑物为五等 5 级。设计洪水标准为 20 年,校核洪水标准为 200 年,设计淤积年限 15 年。据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 万),该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20g,地震基本烈度度,设计烈度采用 8 度。5 5. .2 2. .1 1. .2 2 设设计计依依据据(1)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第五章 工程设计18(GB/T16453.31996)(3)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技术标准(DB64/2422000)(4)XX 省地方标准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标准(DB/6400P6

43、5 00100689)(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6)碾压实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5.2.25.2.2坝型及筑坝材料选择坝型及筑坝材料选择土坝为碾压式黄土均质坝,土料场分布于坝址两坝肩的黄土丘陵上,距坝址 300 米范围内均有足够量的土料可供开采使用,交通方便,开采条件较好,厚度均大于 15m。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了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测规程(SL2512001)中对土料的技术要求,可作为筑坝土料使用。5.2.35.2.3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方法的选择 根据当地多年来库坝建设的实

44、际经验,对于筑坝土料丰富且质量满足筑坝要求的地区,其施工方式选择为机械碾压。5.2.45.2.4枢纽组成及布设枢纽组成及布设 本工程在小流域坝系建设中的作用为防洪、拦泥、灌溉、人畜饮水,这对于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河泥沙,合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减轻水毁灾害,提高流域系统的抗逆能力,同时为下游灌溉,解决当地人畜饮水及交通问题,稳定沟床,防治沟壑侵蚀,是至关重要的。其运行方式蓄洪排清,根据其对枢纽第五章 工程设计19布设的要求,结合坝址地形条件,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以往骨干坝的建设经验,确定工程枢纽由土坝及放水建筑物组成。放水卧管布置在坝体上游右岸坡,输水涵管与坝轴线呈 90布设。5.35.

45、3 坝体设计坝体设计5.3.15.3.1坝高库容骨干面积曲线的绘制坝高库容骨干面积曲线的绘制采用现场实测坝址及库区地形图,量算不同高程等高线与坝轴线闭合曲线水平投影面面积,绘制 H面积 S曲线;据此采用台体体积累计法计算并绘制 H坝高W库容曲线,详见图 5-1。第五章 工程设计20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215.3.25.3.2库容计算库容计算5 5. .3 3. .2 2. .1 1 滞滞洪洪库库容容根据流域来水、来沙情况、骨干坝利用方向,以往骨干坝的建设经验,坝系规划中的骨干坝由坝体、涵卧管放水建筑物组成的“两大件”工程,滞洪库容只计算工程上游集水范围内的一次校核洪水总量,按下式确定。WZ=W

46、PF式中:WZ工程滞洪库容,万 m3; WP洪量模数,万 m3/km2a; F工程控制面积,3.42 km2;经计算滞洪库容为 28.90 万 m3。5 5. .3 3. .2 2. .2 2 拦拦泥泥库库容容按照选定的设计淤积年限和流域输沙模数计算骨干坝拦泥库容:式中:WL拦泥库容,万 m3; F工程控制面积,3.42km2; MSb年均输沙模数,5852t/km2; ns工程排沙比,工程排水只设输水洞时,取 ns=0; N设计淤积年限,15a; 泥沙干容重,1.35t/m3; 经计算拦泥库容为 22.24 万 m3。5 5. .3 3. .2 2. .3 3 总总库库容容总库容按下式计算:

47、)N/n(1MF0001. 0wssbL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22W= WZ+ WL 式中:W总库容,万 m3;其它符号意义同前。W= WZ+ WL=22.24+28.90=51.14 万 m3特征库容及相应水位见下表 5-1。特征库容及相应水位表特征库容及相应水位表表 5-1特征水位库 容名 称高程(m)名 称库容(万 m3)累计库容(万 m3)设计淤泥面1427.37淤积库容22.2422.24设计洪水位1432.22设计库容15.6638.33校核洪水位1435.63滞洪库容28.9051.145.3.35.3.3坝高确定坝高确定 坝高由拦泥坝高、滞洪坝高和安全超高三部分组成,采用下式计算

48、:H=HL+HZ+H式中:H坝高,m; HL拦泥坝高,m; HZ滞洪坝高,m; H安全超高,m;(1)拦泥坝高拦泥坝高 HL由拦泥库容 22.24 万 m3,查坝高库容曲线得拦泥坝高为 14.37m。(2)滞洪坝高对于设坝体和涵卧管放水建筑物组成的“二大件”工程,滞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23洪坝高是工程设计淤泥面上一次校核洪水深度,由洪量模数乘以相应的坝控面积可得校核洪水总量,由洪水总量查得滞洪坝高。由滞洪库容 28.90 万 m3,查坝高库容曲线得滞洪坝高为11.26m。(3)安全超高。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安全超高按下表确定。土坝安全超高土坝安全超高表 5-

49、2 单位:m 坝高102020安全超高1.01.51.52.0根据规范规定,坝高大于 20m 时,H 取 1.52.0m,XX 骨干坝安全超高取 1.87m。总坝高 H=HL+HZ+H =14.37+11.26+1.87=27.50mXX 骨干坝的坝顶高程 1437.50m,校核洪水位 1435.63m,设计洪水位 1432.22m,淤泥面高程 1427.37m,沟底高程 1410.00m。5.3.45.3.4坝体断面尺寸确定坝体断面尺寸确定 (1)坝顶宽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碾压坝坝顶宽度按表 53 确定,坝顶有交通要求时,应按交通要求确定。碾压坝坝顶宽度碾

50、压坝坝顶宽度表 5-3 单位:m 坝 高102020303040坝顶宽度33445由于 XX 骨干坝建成后为当地的交通主干道,为方便大车通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24行取坝顶宽为 4.0m。(2)马道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碾压式土坝高度超过 15m 时,应在下游坡每隔 10m 左左设置一条马道,宽度取 1.0m1.5 m。该骨干坝设置一条马道,高程1423.50 m,宽 1.50 m。(3)坝坡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坝坡应根据坝型、坝高、坝基地质条件、筑坝土料性质、施工方法、运用条件等,并参考类似已建成工程的经验数值初步确定,按表

51、 54 选取。 表 54 土坝坝坡参数值表土坝坝坡参数值表坝高(m)坝型部位102020303040上游坝坡1.502.002.002.502.503.00碾压坝下游坝坡1.251.501.502.002.002.50根据以上参数值表及参考已建成土坝的经验,上游坡比为1:2.75,1:2.5,下游坡比为 1:2.25,1:2.0,上下游变坡处的高程为 1423.50m。(4)结合槽设计为了增加坝体的稳定性,使坝体与沟道及沟岸结合良好,在坝轴线与沟岸的接触处设一道结合槽。同时也为了便于机械施工,结合槽采用底宽 3m,深 2m,边坡 1:1 的梯形断面。5.3.55.3.5坝基和岸坡处理坝基和岸坡

52、处理(1)坝体填筑前,必须对坝基和岸坡进行处理,拆除各种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25建筑物,消除杂草、树根、腐植土,清理并回填夯实水泉、洞穴等。(2)采用截渗或排渗措施处理透水坝基。(3)岸坡不应陡于 1:1.5。(4)在坝轴线处设结合槽,型式均采用底宽为 3m,深度2m,边坡 1:1。(5)考虑到黄土陷湿性及两岸可能出现的洞穴及裂缝,沟两岸在施工时,放水浸泡或灌泥浆。5.3.65.3.6坝后排水坝后排水为防止渗流出逸处产生渗透变形,保护坝坡上不产生冻胀破坏,坝体应设置排水体。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当不进行浸润线计算时,反滤体高度可取坝高的 1/61/5,本骨干工

53、程坝体排水选用贴坡式排水体,排水体高度采用坝高的 1/5,经计算为 5.50m,取 6.0m,由三层材料组成,最里层紧贴土质坝体为粗砂,中间层为砾石,最外层为干砌块石。具体尺寸详见结构图。坝后坡设排水渠,采用砼盖板衬砌的梯形断面,底宽 0.3m,边墙斜长 0.42m,砼板厚 5cm,边坡 1:0.5,共长 245.0m,排水渠沿坝体两岸间布设两道,沿坝体中间设一道纵向排水渠。5.3.75.3.7筑坝要求筑坝要求上坝土料含水量控制在 15%左左,铺土厚度 25cm 左左,压实度要求达到 0.96。 5.45.4 放水建筑物设计放水建筑物设计XX 骨干坝放水工程采用涵卧管形式,由卧管、涵洞、消力井

54、、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26明渠和陡坡段组成。卧管采用矩形断面,卧管下接消力井;涵洞采用圆形混凝土预制管;明渠与陡坡采用矩形断面,陡坡后接消力池。5.4.15.4.1卧管设计卧管设计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XX 省地方标准水土保持治沟骨干骨干工程技术标准(DB/6400P65-00100689),结合当地情况,在达到淤积年限后,为了保证坝地生产,设计流量按 5 日泄完 20 年一遇次洪水总量设计。计算卧管、消力井流量时,应考虑由于水位变化而导致的放水孔调节,比正常运用时的流量加大 20 %。卧管布置在坝体上游右岸坡上,矩形结构,坡度为 1:3.0,卧管进水孔采用正

55、面进水,每台设一个放水孔,按同时开启 3 台3 孔设计,台阶高差 0.4m,放水孔径为 0.30m,卧管最低放水孔高程为 1426.10m,卧管顶高程 1435.70m, 共 24 级,水平长30.00m,高差 9.60m。5 5. .4 4. .1 1. .1 1 放放水水设设计计流流量量确确定定XX 骨干坝是以淤地、拦泥与灌溉为主,根据XX 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标准(DB/6400P65-00100689),放水建筑物流量按 5 日内泄完 20 年一遇设计洪水总量标准设计。放水流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放放水流量,m3/s; W设设计洪水总量,万 m3; T天数TWQ64. 8设放第六

56、章 施工组织设计27经计算 XX 骨干坝的放水流量为 0.36m3/s,加大后的流量为0.43m3/s。(1)放水孔径卧管级差 0.40m。放水孔直径按孔口出流公式计算。 同时开启三个台阶:式中: 放水孔直径,;dm放水流量,;Qsm3孔上水深,。321HHH、m经计算同时开启 3 台 3 孔时孔径为 0.26m,取 0.30 m,经复核最大可放水 0.51m3/s,满足放水要求。(2)卧管断面尺寸卧管断面尺寸与通过的流量,应考虑水位变化而导致的放水孔调节,比正常运用时加大 20%,加大后的流量为 0.61 m3/s。卧管断面尺寸首先按检修要求拟定,然后用通过的流量和卧管的坡度进行计算,若计算

57、尺寸小于拟定尺寸,采用拟定尺寸;若计算尺寸大于拟定尺寸,采用计算尺寸;设计时一般以加大流量来计算。卧管的断面尺寸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RiCQ 式中:Q卧管流量(采用加大流量),m3/s; 卧管断面过水面积,对于矩形 =hb,b 为底宽,h 为高度,m2;2/132/122/1168. 0HHHQd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28 C谢才系数,;611RnC R卧管横断面的水力半径,是卧管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R=/,m,; 湿周,即过水断面内水流与卧管接触线的长度,对于矩形断面,=b+2h,m; i卧管比降,取 1/3.0; n糙率,取 0.017。假定卧管宽取 0.60m,经试算卧管的正常水深

58、 14.3cm。确定卧管高度时,应考虑放水孔水流跌落卧管时水柱跌起,为保持跌下的水柱高不致淹没进水孔底缘,使卧管内不形成压力流,其高度应取卧管水深的 34 倍,因此卧管高为 57.2cm,取卧管高 0.60m。最低放水孔高程 1426.10m,最高放水孔高程为1435.70m。(3)卧管结构设计卧管主要承受水压力和淤泥压力,其结构尺寸,主要取决于:卧管在坝内的高程位置、检修要求以及建筑材料等。卧管廊道基础每隔 10m 做一道抗滑齿墙,深 40cm,宽30cm;在建筑物衔接与断面尺寸改变处布设齿墙,深 40cm,宽60cm;并在全断面布设伸缩缝,缝宽 2cm, 缝内填沥青油麻并设止水带。卧管采用

59、 C20 钢筋砼现浇,卧管底板下砌筑 M7.5Mu40 的浆砌石基础,顶部加盖 C20 钢筋砼盖板,根据XX 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标准 (DB/6400P65 00100689) ,取卧管侧墙宽 20cm,基础厚 30cm,底板厚 20 cm,盖板厚 20cm 。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295 5. .4 4. .1 1. .2 2 卧卧管管末末端端消消力力 井井设设计计卧管与涵管连接处设消力井,以便水流平顺的进入涵管,其结构为钢筋砼,采用矩形断面,顶部加钢筋砼盖板。(1)卧管末端消力井水力计算方形卧管消力池,其水力计算主要确定池深和池长,按下式计算: 1hgbQ812hh322式中:第二共

60、轭水深,m;h第一共轭水深,m;hb卧管宽度,m;流速不均匀系数,取 1.1;Q卧管中的加大流量,m3/s; g重力加速度,可取 9.81m/s2。经计算=1.20mh消力池深:d=1.1-hh 式中:d消力池深,m; h下游涵洞水深,m。经计算 d=0.87m,取 1.00m。消力池长度按下式计算:L2=(35)h 式中:L2消力池长,m;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L2取 4.50m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30消力池宽度按下式计算:B=b+0.4m式中:B消力池底宽,m;其它符号意义同前。经计算 B=1.0m则消力井长 4.5m,井宽 1.0m,井深 1.0 m。(2) 卧管末端消力井结构设计消力井主

61、要承受水压力和淤泥压力,其结构尺寸,主要取决于:在坝内的高程位置、深度以及建筑材料等。消力井采用 C20 钢筋砼现浇,底板下砌筑 M7.5Mu40 的浆砌石基础,顶部加盖钢筋砼盖板,根据XX 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标准(DB/6400P6500100689),取消力井侧墙宽30cm,基础厚 30cm,底板厚 25cm,盖板厚 20cm。 5.4.25.4.2涵管设计涵管设计(1)涵管水力计算卧管末端用消力井与坝下涵洞连接,涵管选钢筋砼管,底坡1:100,坝下涵管为无压流,涵管的流量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RiCQ 式中:Q涵管流量,m3/s; 涵管横断面过水面积,m2,对于圆形;)sin(8

62、2d d管径,m; 水面线与圆心的夹角(当水面线大于半径时大于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31180,水面线小于半径时小于 180), 以弧度计; C谢才系数,;611RnC R涵管横断面的水力半径,m,圆管,)sin-(14dR 以弧度计; i涵管比降,取 1/100; n糙率,取 0.017。为检修方便,砼管应不小于 0.80m,为了保证管内水流呈明流状态,涵管内水深应不大于涵管总高度的 75%。采用涵管内径 0.8m,由上式经试算涵管正常水深 45cm,小于涵管总高度的 75%。涵管长 63.0m, 底坡 1:100,其进口高程1424.68m,出口高程 1424.05m。(2)涵管结构设计 涵

63、管为承插式钢筋混凝土预制圆管,浆砌石管座,管接头处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涵管基础每隔 10m 设伸缩缝,预留 2cm 宽缝隙,用沥青油麻填塞。涵管每隔 10m 设砼截水环,截水环厚0.6m,伸出管壁外 0.5m。每节涵管接头都布设包带,包带厚 0.3m,伸出管壁外 0.2m。涵管内径 0.8m,管壁厚 12cm,管垫厚 45cm,管垫肩宽 30cm,管座包角 120o,详见卧管涵管设计图。5.4.35.4.3管末陡坡设计管末陡坡设计 涵管出口都高于沟道底,采用陡坡衔接消能,为保证水流比较平稳。涵管出口接长 8.0m 的矩形明渠, 底坡 1:100,断面尺寸为深 80cm,宽 80cm;明渠后接陡

64、坡,陡坡采用矩形断面,断面尺寸为深 80cm,宽 80cm,设计坡比为 1:3.0;陡坡进口高程1423.97m,出口高程为 1408.50m,水平长 46.10m,高差 15.47m。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32陡坡基础每隔 10m 做一道抗滑齿墙,深 40cm,宽 30cm;在建筑物衔接与断面尺寸改变处布设齿墙,深 40cm,宽 60cm;并在全断面布设伸缩缝,缝宽 2cm, 缝内填沥青油麻并设止水带。明渠与陡坡每隔 5.0m 设一道拉杆,断面尺寸为 0.150.15m。明渠与陡坡采用 C20 钢筋砼现浇,根据XX 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标准(DB/6400P6500100689),取侧墙

65、宽20cm,基础厚 20cm。5.4.45.4.4陡坡末端消力池设计陡坡末端消力池设计(1)陡坡末端消力池水力计算 1h2gq812hh3c2ccb第二共轭水深,m;ch hc收缩水深,m; g重力加速度,可取 9.81m/s2; 流速系数,取 1.1; Q陡坡段设计流量,m3/s; b陡坡段底宽,m。经计算第二共轭水深 1.02m。消力池深:d=1.1-hch 式中:d消力池深,m; h下游渠道水深,m。消力池深取 1.40m。消力池长度按下式计算: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33L2=(35)h 式中:L2消力池长,m;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消力池长取 4.50m。消力池深 1.40m,长 4.50

66、m,底宽 0.80m,池底高程1408.50m。(2)陡坡末端消力池结构设计消力池采用 C20 钢筋砼现浇,根据XX 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标准(DB/6400P6500100689),取消力池侧墙宽 20cm,底板厚 20cm。(3)陡坡消力池末端海漫的设计为了防止陡坡消力池末端水流的淘蚀与冲刷,使水流平稳流向下游,消力池末端接 3m 长的海漫,采用矩形结构,采用 C20钢筋砼现浇。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346 6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6.16.1 施工条件施工条件6.1.16.1.1气象气象项目区处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干旱少水,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冬寒长,夏热短。多年平均气温7.4,年最低气温-22.6,最高气温 33.2。多年平均降水量435mm,且多以暴水形式出现。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南风,主风向为西北风。土壤冻结一般在 11 月中旬,翌年 4 月上旬解冻,最大冻层土深度 114cm。6.1.26.1.2工程区现状工程区现状项目区位于 XX 省北部的 XX 县北部,为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特征,地形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内山大沟深,丘陵起伏,沟壑纵横。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