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过关检测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078871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过关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过关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过关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过关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过关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章末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繁殖的水平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增强答案 C解析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容易死亡。这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在于( )A不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B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合性C不能解释生物现象的统一性D不能解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答案 D解析 因为受当时遗传理论知识的限制,达尔文仅仅从个体水平和性状水平上,对遗传、

2、变异现象实行了观察和描述,但不能解释其本质。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C D答案 C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4在某一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

3、除草剂的杂草X,将它与敏感型杂草Y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亲本后代中耐药型植株比例(%)后代中敏感型植株比例(%)耐药型A敏感型B1000敏感型C耐药型D4753A耐药型基因能够突变为敏感型基因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实行了定向选择C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DA和B杂交子代群体中耐药基因频率占100%答案 D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能够互相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起了选择作用。无论该等位基因属于何种遗传方式,A和B杂交后,其子代的耐药基因频率都不会是100%。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

4、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水准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实行着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答案 B解析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在生存斗争中实行着相互选择,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不同的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6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

5、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论,该物种将( )A持续衰退 B持续进化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答案 B解析 随着AA个体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持续降低,种群持续进化。只要该种群存有,基因库就不会丧失,仅仅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7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A害虫对农药实行选择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C遗传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实行选择的结果答案 D解析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本题中农药是环境,由它对害虫产生的不定

6、向变异实行选择,使抗药性强的个体得到保留,不抗药或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掉。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害虫的抗药性在代代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而农药的灭虫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了。8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真的被细菌感染,则往往因为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B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中“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答案 B解析 细菌中本来就存有“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

7、素持续淘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持续上升。9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潜在的最危险的结果是()A丧失基因的多样性B有害基因的频率将增大C进一步导致生殖隔离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A解析这个小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生活条件更加充裕,所以种内斗争不会加剧。这种变化对生殖隔离和有害基因频率的变化也不会有直接的影响。而种群数量减少,如果遇到环境条件剧变,则很容易灭绝,从而丧失基因的多样性。10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D让该鸡群中的雌

8、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答案D解析A选项为人工选择,可以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B选项可使鸡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增加。C选项自然选择可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而D选项自由交配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基因库也不会发生变化。11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BS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s纯合子CS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D该种群基因库中S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答案D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能说明新物种将产生,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

9、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B应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比普通植株弱小D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主要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子代产生了不同于亲代的性状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属于不定向的生物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人工诱变可大大提高突变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1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D物种的

10、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答案D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14据调查,某学校学生中的基因型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3%6%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A14% B5%C15% D10%答案D解析注意在计算全部基因值的时候,要考虑到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Y染色体上不携带此基因。Xb的频率(6127)(432621243171)100%10%。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共44分)15(22分)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1、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是不定向的,但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的过程。答案(1)差异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选择作用生存斗争积累变异自然选择(2)有利(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解析(1)青霉素在此过

12、程中相当于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自然环境,对生物体具有选择作用,而细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通过变异而获得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由于差异的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得到保留,抗药性弱的个体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从而使细菌定向地进化。(2)自然选择保留了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性状,并通过繁衍而逐代积累、加强。(3)自然选择的过程既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同时又保留适应环境的个体。16(22分)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

13、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你的理由是_。(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

14、计出改进后的步骤。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_;_;_。(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_。答案(1)(2)(3)不科学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4)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种群中的百分比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解析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F3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若不淘汰,F2之后,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即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分别为:、。该实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中bb的个体被淘汰,因此,B基因的频率增加,b基因的频率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