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化工厂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031936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化工厂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化工厂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化工厂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化工厂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化工厂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4.5*有限公司风险评价准则*有限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程序文件文件编号:XFJGBZHZD-05*有限公司风险评价准则版号:初版拟订:谭斌审核:周波、陈民安批准:陈经义生效日期:2008年1月1 目的为加强作业风险和岗位风险控制,便于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特制定本准则。2 适用范围公司内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的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3术语3.1风险:风险(R)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L)及后果严重性(S)的结合。 风险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3.2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4职责4.1安全生产副经理领导风险评价工作,成立评价组织;4.2安环企管处

2、负责风险评价归口管理;4.3各处室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所辖处室的风险评价。5控制程序5.1作业风险等级判定5.1.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的判定准则:表1: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定等级标 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监控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做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

3、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5.1.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表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力25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套

4、装置或设备停工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5.1.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表3:风险等级R判定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16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2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8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要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

5、保存记录按风险度R=可能性L严重性S,计算出风险值。风险值R8确定为一级风险,风险值R在812的确定为二级风险,风险值R在1216的确定为三级风险,风险值R在1625的确定为重大风险。5.2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等级判定5.2.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b: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危险性,则为:D=LEC5.2.2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

6、事件,概率为1。考虑一个系统的危险性,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情况不确切。所以,以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参考点,定其分值为0.1。人为地将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2。表4:事故或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定L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L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12完全会被预料到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7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4不经常0.1实际上不可能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5.2.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判定准则: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

7、12,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2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表5:暴露频率E判定E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E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12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3每月暴露一次7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4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5.2.4 发生事故或危害的可能结果C判定准则: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规定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分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表6:

8、事故或危害的可能结果C判定C值可能结果C值可能结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10严重,严重伤害40灾难,数人死亡5重大,致残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5.2.5 危险性D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表7:危险性D判定风险等级风险(D = LEC)可能结果巨大风险33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重大风险180320(包括18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中等风险70179(包括179)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可接受风险2070(包括20)可能危险,需要注意可忽略风险20稍有危险

9、,或许可以接受5.3 工作危害分析(JHA)5.3.1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5.3.2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5.3.3 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5.3.4 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识别现

10、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5.3.5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5.3.6 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5.3.7 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4.6*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有限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程序文件文件编号:XFJGBZHZD0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版号:初版拟订:任朝江审核

11、:周波批准:陈经义生效日期:2008年1月1目的为了认识和了解与公司生产活动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更新、适用性识别和管理。3职责3.1安环企管处负责不定期获取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其适用性,追踪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3.2相关部门负责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标准并将适用的安全标准及时传达给相关方。3.3相关部门应建立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标准清单,并交安环企管处备案。3.4安环企管处将安

12、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各部门的安全标准清单汇总后应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库,并定期进行更新。4控制程序4.1获取途径4.1.1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官方网站、行业报刊、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机构、媒体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渠道获取。4.1.2地方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从各级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获取。4.2识别适用性4.2.1安环企管处根据本公司的特点,识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4.2.2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识别本部门生产、服务过程中各类安全生产标准的适用性。4.2.3安环企管处应将获取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

13、他要求中的适用条款对相关部门进行传达。4.2.4当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对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识别。4.2.5安环企管处应随时获取适用于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评审工作。4.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4.3.1相关部门应对本部门获取和识别的安全标准妥善保管并建立台账,负责跟踪其变化。4.3.2安环企管处应对各部门已获取和识别的安全标准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汇总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库,并监督检查各部门执行情况。4.3.3安环企管处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转发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并传达给相关方(承包商、供应商等)。4.3.4安环企管处应将过期或作废的安全生产法律文件及时收回,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管理。4.3.5安环企管处和各部门应不定期、经常性地进行识别和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安全标准,安环企管处每年监督检查各部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编制符合性评价报告。5相关/支持文件5.1文件控制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