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计算公式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031284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处理计算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处理计算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处理计算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水处理计算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计算公式(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物处理基本公式一项目公式说明反应速度S底物X合成细胞P最终产物y又称产率系数,mg(生物量)/mg(降解的底物)S底物浓度,同SX合成细胞浓度或微生物浓度,同X反应级数k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而异n反应级数零级反应,v反应速度t反应时间k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而异一级反应,零级反应,米氏方程(表示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v酶反应速度,例如vmax最大酶反应速度s底物浓度Km米氏常数莫诺特方程(表示微生物比增长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微生物比增长速度,max的最大值,即底物浓度很大,不影响微生物增长速度时的值S底物浓度Ks饱和常数生物处理基本公式二劳伦斯迈卡蒂公式(有机物比降解速度与底物浓度的

2、关系) 又有sKS时,KSs时,q底物比降解速度,K1反应常数,K2反应常数,劳伦斯迈卡蒂第一方程由:得到:劳伦斯迈卡蒂第二方程故得到:微生物净增长速度底物利用(或降解)速度Y产率系数,同yKd内源呼吸(或衰减)系数X反应器中微生物浓度反应器中微生物比净增长速度c污泥龄,d简化版Yobs实际工程中,产率系数Y常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系数Yobs替代活性污泥法基本计算公式项目公式说明处理率S0进水BOD5浓度,mg/LSe出水BOD5浓度,mg/LSr进出水BOD5浓度差,mg/L污泥负荷Q设计流量,m3/dLS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LS污泥负荷,kg(BOD5)/kg(M

3、LVSS)dV曝气池容积,m3X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XV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容积负荷LV容积负荷,g(BOD5)/(m3d)注: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从定义来说用S0正确,但规范中用去除量,考试中用去除量来计算污泥容积指数X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SV污泥沉降比,mL/L(如28%,即代0.28)混合液污泥浓度SVI污泥容积指数,mL/g,取值范围约100左右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污泥浓度X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XV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R污泥回流比fXV/X,(MLVSS/MLSS)挥发性污

4、泥浓度/污泥浓度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曝气池容积C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5)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X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Xr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Xe二沉池出水污泥浓度,mg/LQ设计流量,m3/dQw每日排出污泥量,m3/dXV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LS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LS污泥负荷,kg(BOD5)/kg(MLVSS)dLV容积负荷,g(BOD5)/(m3d)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名义),dS水力停留时间(实际),d污泥龄C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

5、X每日排出污泥量即污泥产量,g/dY污泥理论产率,kg(MLVSS)/kg(BOD5)q有机物比降解速率,d-1,有些手册上q=LS(即kgBOD5/kgMLVSSd)稳态条件下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K2动力学参数(参见上面公式,Se单位为mg/L) 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污泥产量 X每日排出污泥量即污泥产量(MLSS),gMLSS/dXV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gMLVSS/dYobs实际工程中,产率系数Y常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系数Yobs替代fXV/X,挥发性污泥浓度/污泥浓度Qw每日排出污泥量,m3/d,即剩余污泥湿量Xr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Xe

6、二沉池出水污泥浓度,mg/L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5)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C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x去除每kgBOD5产泥量,(kgVSS/kgBOD5d)y每kg活性污泥日产泥量,(kgVSS/kgVSSd)负荷法设定污泥负荷Ls,取值SVI、R、r、f设定曝气池数量n、池深H设定曝气池宽度B取值a、b,及根据总系数KZ取值、Cst、Cs20、C设定EA设定二沉池表面负荷q此表参见三废手册例题P527求得污泥浓度X/XV(注意统一用MLSS或者MLVSS)求得曝气池体积求得单座曝气池体积,及表面积求得单座曝气池长度,并验算宽深比、长宽比曝气时间求得需氧量,及最大

7、时需氧量求得标态需氧量求得标态空气量求得二沉池表面积得出二沉池直径需氧量计算公式除碳需氧量O2需氧量,kg/da氧化每kgBOD5所需氧量,取值:生活污水0.420.53,有机工业废水0.350.75b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d-1,取值:生活污水0.090.11,有机工业废水0.060.341.47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质以BOD5计时,取1.47,符号为aSr进出水BOD5浓度差,mg/LXv每日排出挥发性活性污泥量(微生物),g(MLVSS)/d1.42(c)细胞的氧当量,(gO2/gMLVSS),取1.42,符号为cOa每kg污泥日需氧量,kgO2/kgMLVSSdOb去除每kgBOD5需氧

8、量,kgO2/kgBOD5dLS污泥负荷,kg(BOD5)/kg(MLVSS)d除碳和硝化反硝化需氧量 4.57氧化每g氨氮所需氧量,(gO2/gN),取4.57,符号b2.86反硝化系数Nk进水总凯氏氮(TKN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ke出水总凯氏氮(TKN),mg/LNt进水总氮,mg/LNoe出水总硝态氮,mg/L0.12Xv排出生物处理系统的微生物含氮量,g/d供氧量计算公式曝气池供氧量计算供氧量时单位折算成kg/h,注意除24O2计算需氧量,kgO2/hOS标态需氧量,kgO2/h基本原理dC/dt单位体积清水中氧的转移速率,kgO2/m3hKLa清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

9、hCS清水中饱和氧浓度(对应某一温度),kgO2/m3C清水中氧的实际浓度,kgO2/m3OTR体积为V的液体中氧的转移速率,kgO2/hV曝气系统液体体积,m3温度因素T设计的工艺温度,20为标准状态的温度,KLa(T)温度为T时氧的总转移系数,1/hKLa(20)温度为20时氧的总转移系数,1/h温度系数,取值范围1.0081.047,一般取值为1.024污水因素氧转移折算系数,其值小于1取值范围0.21.0KLa清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KLa污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其他组分对饱和溶解度的影响氧溶解度折算系数,其值小于1取值范围0.81.0CS清水中氧的溶解度,kgO2/m3CS污

10、水中氧的溶解度,kgO2/m3压力的影响压力修正系数PS标准大气压,1.013105PaP当地大气压,Pa标态需氧量鼓风曝气和表面曝气不同,应按给排水手册计算OS/R0标态下转移到曝气池中的总氧量,kgO2/hO2/R实际状态下转移到曝气池中的总氧量,kgO2/hF安全系数,不要求时取1温度系数,取值范围1.0081.047,一般取值为1.024CT时工艺系统中污水的溶解氧浓度,mg/L,多数情况为2CS(T)T时曝气池混合液的平均饱和溶解氧浓度,mg/L,如未告知取值,则查三废P501CS(20)20时清水中氧的溶解度,9.17mg/L空气量GS供气量,m3/h,注意单位换算OS供气量,kg

11、/h,注意单位换算0.21氧在空气中的百分数1.3320时氧的密度,kg/m3EA曝气器的氧利用率二沉池计算公式表面负荷法A二沉池面积,m2Qmax废水最大时流量,m3/dq水力表面负荷,m3/(m2h)H澄清区水深,/mt二沉池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52.5hQ设计流量,m3/dKz总变化系数Kh时变化系数Kd日变化系数固体通量法X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Gt固体表面负荷值,kg/m2dQmax废水最大时流量,m3/d回流污泥浓度SVI污泥容积指数,mL/g,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r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X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fXV/X,挥发性污泥浓度

12、/污泥浓度XV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SV污泥沉降比,mL/L(如28%,即代0.28)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污泥斗容积计算此公式规定泥斗的储泥时间为2hXr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X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R污泥回流比Q设计流量,m3/d污泥回流量Q设计流量,m3/dQr回流污泥流量,m3/dR污泥回流比,此时按最大回流比100%算污泥产量及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气池容积、污泥产量及泥龄的计算见前面曝气池部分污泥由曝气池排放时当污泥从二沉池排放时W剩余污泥排放量,m3/dR污泥回流比C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V曝气池容积,m3SBR计算公式

13、曝气时间内BOD负荷法一个周期所需时间:有疑问周期数:反应池容积另一公式:Q设计的流量,m3/hVSBR池总容积,m3S0进水有机物浓度,mg/Ln每个系列反应池个数LS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X污泥浓度(MLSS),mg/Lm充水比(一次进入反应槽内的污水量与充水结束时混合液容积的比值,同排出比)t一个运行周期所需要的时间,htF一个周期的进水时间,htR一个周期的反应时间,htS一个周期的沉淀时间,htd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htb一个周期的闲置时间,hN周期数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计算公式硝化菌生长速率泥龄算法一n硝化菌的生长率,d-1Nke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m

14、g/LT计算温度,DO溶解氧的浓度,mg/L,一般按2mg/L计KO2氧的半速常数,mg/L,0.452.0mg/L,15时为2Cm最小污泥龄,d SF安全系数,通常取2.03.0C污泥龄,d,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Sr进出水BOD5浓度差,mg/L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5)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fb可生物降解VSS占VSS的比例(与f不同)泥龄算法二存疑问C污泥龄,d,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Sr进出水BOD5浓度差,mg/L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5)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fb可生物降解VSS占VSS的比例(与f不同)好氧区容积V1好氧区有效容积,m

15、3Q废水流量,m3/dXV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5)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S0进水BOD5浓度,mg/LSe出水BOD5浓度,mg/LLS污泥负荷,kg(BOD5)/kg(MLVSS)d注意此处为MLVSS,如为MLSS需对应X反硝化速率T计算温度,rDN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3-N/gVSSdrDN反硝化速率,gNO3-N/gVSSd,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生物污泥产量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XV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gM

16、LVSS/dSr进出水BOD5浓度差,mg/LQ废水流量,m3/d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5)除氮量核算0.12XV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Nt进水总氮,mg/LNoe出水总硝态氮,mg/LNk进水总凯氏氮(TKN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ke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mg/LNO3所需去除氮量,g/d缺氧区容积(脱氮)V2缺氧区有效容积,m3XV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DN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3-N/gVSSdNO3所需去除氮量,g/d厌氧区容积(除磷)V3厌氧区有效容积,m3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一

17、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氧化沟总容积V氧化沟总容积,m3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3-N的量+0.1去除BOD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其中:反硝化NO3-N的量:去除BOD的量:氧化总氮的量: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3计3.57反硝化NO3-N产生的碱度0.1去除BOD5产生的碱度7.14氧化NH4-N消耗的碱度0.12XV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Q流量,m3/dSr去除BOD5的量,mg/LNt进水总氮,mg/LNoe出水总

18、硝态氮,mg/LNk进水总凯氏氮(TKN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ke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mg/L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 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SVI污泥容积指数,mL/g,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r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Qr回流污泥量,m3/dX污泥浓度(MLSS),mg/LR污泥回流比,%W总的剩余污泥量,g/dX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Xe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污水脱氮除磷计算公式硝化菌生长速率一、好氧区计算泥龄算法一n硝化菌的生长率,d-1Nk

19、e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mg/LT计算温度,DO溶解氧的浓度,mg/L,一般按2mg/L计KO2氧的半速常数,mg/L,0.452.0mg/L,15时为2Cm最小污泥龄,d SF安全系数,通常取2.03.0C污泥龄,d,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Sr进出水BOD5浓度差,mg/L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5)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fb可生物降解VSS占VSS的比例(与f不同)泥龄算法二计算参见活性污泥法公式此处XV=0.50.7QSr,即1kgBOD产生0.50.7kgVSS负荷法 S0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用SrV1好氧区有效容积,m3Q废水设计流量,m3/dLS有机负荷,k

20、gCOD/(kgMLVSSd)LS有机负荷,kgCOD/(kgMLSSd)X污泥浓度(MLSS),mg/LXV污泥浓度(MLVSS),mg/LS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或者BOD),mg/L好氧区容积V1好氧区有效容积,m3Q废水流量,m3/dXV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5)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S0进水BOD5浓度,mg/LSe出水BOD5浓度,mg/LLS污泥负荷,kg(BOD5)/kg(MLVSS)d注意此处为MLVSS,如为MLSS需对应X二缺氧区计算甲醇投加量计算注意:此公式未考虑氨氮的变化N0起始硝酸盐浓度,mg/LN1

21、起始亚硝酸盐浓度,mg/LD0起始溶解氧DO浓度,mg/LCm所需甲醇浓度,mg/L反硝化速率T计算温度,rDN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3-N/gVSSdrDN反硝化速率,gNO3-N/gVSSd,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生物污泥产量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XV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gMLVSS/dSr进出水BOD5浓度差,mg/LQ废水流量,m3/d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5)除氮量核算0.12XV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Nt进水总氮

22、,mg/LNoe出水总硝态氮,mg/LNk进水总凯氏氮(TKN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ke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mg/LNO3所需去除氮量,g/d缺氧区容积(脱氮)V2缺氧区有效容积,m3XV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DN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3-N/gVSSdNO3所需去除氮量,g/d三厌氧区计算厌氧区容积(除磷)V3厌氧区有效容积,m3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氧化沟总容积V总容积,m3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3-N的量+0.1去除BOD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其

23、中:反硝化NO3-N的量:去除BOD的量:氧化总氮的量: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3计3.57反硝化NO3-N产生的碱度0.1去除BOD5产生的碱度7.14氧化NH4-N消耗的碱度0.12XV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Nt进水总氮,mg/LNoe出水总硝态氮,mg/LNk进水总凯氏氮(TKN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ke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mg/L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 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SVI污泥容积指数,mL/g,取

24、值范围约100左右Xr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Qr回流污泥量,m3/dX污泥浓度(MLSS),mg/LR污泥回流比,%W总的剩余污泥量,g/dX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Xe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混合液回流计算Noe出水总硝态氮,mg/LNk进水总凯氏氮(TKN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ke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mg/LR混合液回流比,%A/O法脱氮计算公式-负荷法生化反应池总容积S0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用SrV生化池总有效容积,m3Q废水流量,m3/dXV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S0进水BOD5浓

25、度,mg/LSe出水BOD5浓度,mg/LLS污泥负荷,kg(BOD5)/kg(MLVSS)d注意此处为MLVSS,如为MLSS需对应X生化反应池容积比 V1好氧区有效容积,m3V2好氧区有效容积,m3水力停留时间甲醇投加量计算注意:此公式未考虑氨氮的变化N0起始硝酸盐浓度,mg/LN1起始亚硝酸盐浓度,mg/LD0起始溶解氧DO浓度,mg/LCm所需甲醇浓度,mg/L反硝化速率T计算温度,rDN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3-N/gVSSdrDN反硝化速率,gNO3-N/gVSSd,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生物污泥产

26、量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XV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gMLVSS/dSr进出水BOD5浓度差,mg/LQ废水流量,m3/dKd污泥内源呼吸率,d-1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5)除氮量核算0.12XV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Nt进水总氮,mg/LNoe出水总硝态氮,mg/LNk进水总凯氏氮(TKN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ke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mg/LNO3所需去除氮量,g/d缺氧区容积(脱氮)V2缺氧区有效容积,m3XV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DN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3-N/gVSSdNO3所需去除氮

27、量,g/d三厌氧区计算厌氧区容积(除磷)V3厌氧区有效容积,m3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氧化沟总容积V总容积,m3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3-N的量+0.1去除BOD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其中:反硝化NO3-N的量:去除BOD的量:氧化总氮的量: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3计3.57反硝化NO3-N产生的碱度0.1去除BOD5产生的碱度7.14氧化NH4-N消耗的碱度0.12XV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

28、S/dNt进水总氮,mg/LNoe出水总硝态氮,mg/LNk进水总凯氏氮(TKN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ke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mg/L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 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SVI污泥容积指数,mL/g,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r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Qr回流污泥量,m3/dX污泥浓度(MLSS),mg/LR污泥回流比,%W总的剩余污泥量,g/dX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Xe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混合液回流计算Noe出水总硝态氮,mg/LNk

29、进水总凯氏氮(TKN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ke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mg/LR混合液回流比,%厌氧计算公式负荷法 V反应器有效容积,m3Q废水设计流量,m3/dLV容积负荷,kgCOD/(m3d)LS有机负荷,kgCOD/(kgMLVSSd)LS有机负荷,kgCOD/(kgMLSSd)X污泥浓度(MLSS),mg/LXV污泥浓度(MLVSS),mg/LS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或者BOD),mg/L即HRT水力停留时间,hH反应器高度,mA反应器截面积,m2D反应器直径,mv1反应器内液体上升流速,m/h注: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从定义来说用S0正确,但规范中用去除量,考试中用

30、去除量来计算投配率法Vn每日需要处理的污泥或废液体积,m3/dP设计投配率,%/d,通常采用512%/d动力学公式法适用于厌氧生物滤池t水力停留时间,dK反应动力学常数,d-1S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mg/LSe进水有机物浓度COD,mg/LQ废水设计流量,m3/d污泥处理计算公式含水率P1、V1、W1、C1含水率为P1的污泥体积、重量、固体物浓度P2、V2、W2、C2含水率为P2的污泥体积、重量、固体物浓度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可消化程度Rd可消化程度PS1、PS2生污泥及消化污泥无机物含量,%PV1、PV2生污泥及消化污泥有机物含量,%湿、干污泥比重湿污泥比重,g/LP湿污泥含水率

31、,%S干污泥比重,g/LPV干固体物质中,有机物所占百分比,%初沉污泥产量可根据人口数,或者悬浮固体去除率计算二沉污泥产量见活性污泥法计算公式污泥重力浓缩计算A浓缩池总面积,m2Q污泥体积流量,m3/dM浓缩池污泥固体通量,kg/m2dW污泥质量流量,kg/dC污泥固体浓度,g/LA1单个浓缩池总面积,m2n浓缩池数量,个Q浓缩后污泥体积流量,m3/dP、P1、P2均为含水率,%t停留时间,hH有效水深,常数可取4m,m1000P含水率时的污泥密度,1000kg/m3气浮浓缩计算污泥厌氧消化计算 投配率法泥龄及负荷法此处为干泥密度,kg/m3,fb为VSS所占比例,用前面VSS比例和含水率求W

32、sVn每日需要处理的污泥或废液体积,m3/dP设计投配率,%/d,通常采用512%/dV消化池有效容积,m3WS挥发性干固体重量,kgVSS/dLS挥发性固体负荷,kgVSS/m3dQ污泥体积流量,m3/dC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沼气产量0.35m3(标准)/kgCOD城市污水中COD/有机物=1.61.8两级厌氧消化 V1和V2为2:1的时候板框污泥脱水计算A板框压滤机过滤面积,m2P压滤污泥含水率,%Q污泥体积流量,m3/dv过滤速度,kg/m2h带机污泥脱水计算B带机滤带宽度,mP湿污泥含水率,%Q污泥体积流量,m3/dv污泥脱水负荷,kg/mhT每天工作时间,h/d气浮计算公式名称公

33、式说明0.1Mpa下所需释放的空气量 (kg/d)CS单位为mg/L时,不需要空气密度空气密度,g/L,20时为1.164CS20时空气溶解度,18.7ml/Lf实际空气溶解度与理论空气溶解度之比,一般为0.50.8,多取0.5P溶气压力(绝对大气压,0.1Mpa),如0.5Mpa时P=0.5/0.1=5气浮的污泥干重 (kg/d)Sa污泥浓度,kg/m3加压溶气水量 (m3/d) (m3/d)Q气浮池设计水量,m3/dR溶气压力下的回流比,%气固比,一般在0.010.04之间,常取0.03标态空气供应量 (m3/d)A所需空气量,kg/d0时,0.1Mpa下空气密度,kg/m3,取值1.252溶气效率,可采用0.5接触室平面面积 (m2)v1接触室水流平均上升速度,m/s气浮池容积分离室平面面积 (m2)v2分离室水流平均下降速度,m/s气浮浓缩池表面积 (m2)M气浮浓缩池固体负荷,kg/m2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