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第4讲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029443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导学教程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第4讲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导学教程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第4讲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导学教程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第4讲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导学教程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第4讲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教程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第4讲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4讲免疫调节考纲要求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解惑】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2)免疫系统的

2、功能1正误判断(1)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2014海南卷)()(2)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2014海南卷)()(3)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2014海南卷)()(4)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2013课标卷)()(5)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013课标卷)()(6)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2013课标卷)()(7)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2013广东卷)()2(教材改编题)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

3、最强大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解析吞噬细胞参与第二、三道防线的免疫,A项错误;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三道防线,B项错误;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C项正确;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溶菌酶等,D项错误。答案C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2归纳表中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摄取和处理、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

4、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3.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2)监控和清除: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4探究抗原与抗体的不同点(1)成分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2)来源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3)分布上的不同: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由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易错警示】与免疫有关的4个易错点(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

5、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4)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考向一免疫物质及免疫细胞的种类、来源和功能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解析图中a为

6、T细胞,b为B细胞,c和d分别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d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DNA是相同的,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答案C2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外

7、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解析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毒素,所以外毒素属于抗原,抗毒素属于抗体,抗原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答案A【方法技巧】判断细胞识别作用的技巧(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考向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特点3(2014海南高考)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

8、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解析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A正确;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B正确;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C正确;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答案D4(2013海南高考)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

9、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这种免疫是先天就具有的,对于抗原没有特异性识别的过程,如吞噬细胞,虽然可以识别异物,并且进行吞噬,但是对于不同异物没有针对性的杀灭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故而是可以遗传的;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体液免疫,为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由B细胞或T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没有针对性,对所有的异物都起识别作用,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答案A考点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解惑】免

10、疫细胞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等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2)免疫过程:(3)结果: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细胞免疫(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2)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1正误判断(1)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2014海南卷)()(2)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2013课标卷)()(3)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2012海南卷)()(4)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2012广东卷)()(

11、5)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6)效应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2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人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免疫过程。_答案体液免疫清除血液中的病毒过程:抗原(病毒)吞噬细胞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抗体与抗原(病毒)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免疫清除宿主细胞中的病毒过程:抗原(病毒)吞噬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抗体与抗原(病毒)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1体液免疫【思考】(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如果没有吞噬细胞或T

12、细胞,体液免疫能力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为什么?提示会丧失大部分体液免疫或保留小部分体液免疫。因为大部分抗原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T细胞的呈递才能刺激B细胞,只有少部分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2)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分别有哪些来源?提示初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来自B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来自B细胞和记忆细胞。2细胞免疫【思考】如果小鼠的胸腺被破坏,则对细胞免疫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会丧失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3二次免疫及其特点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如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图解。提示(2)记忆细胞的特点:迅速增殖

13、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3)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考向一抗原和抗体的辨析1(2015北京理综)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解析抗体由浆细胞产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与特定抗原结合,B错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C错误;抗体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答案D【易错警示】抗原和抗体的易混分析(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2)来源:

14、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考向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2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巨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细胞c只能为效应B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解析由题图可知,通过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于体液免疫,通过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大多数病原体需要经过巨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

15、呈递,B正确;若是二次免疫反应,细胞a和细胞b可以分别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C错误;细胞c能产生抗体,只能是效应B细胞,细胞d作用于靶细胞,只能是效应T细胞,D正确。答案C【技法归纳】“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看参战对象若以“物质(抗体)”参战,为体液免疫;若以“细胞”(效应T细胞)参战,则为细胞免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除外)二看攻击目标对付细胞外的抗原体液免疫;对付细胞内的抗原及细胞(包括坏死或病变、衰老细胞)细胞免疫三看免疫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3.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

16、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D细胞5仍保留分裂能力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15分别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物质a是抗体。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题图细胞中都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只有细胞4表达该基因;过程为吞噬细胞呈递抗原给T细胞,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记忆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答案B【思维拓展】常见特异性免疫类型(1)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侵入人体引发细胞免疫。(2)自身肿瘤可引发细胞免疫。(3)器官移植引发的是

17、细胞免疫。(4)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5)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引发细胞免疫,以彻底消灭病毒。考向三二次免疫4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增殖分化有关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D图甲中细胞和细胞可以识别抗原解析图甲中有抗体,该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A错误;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的特点产生抗体速度快、数量多,主要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有关,B正确;T细胞缺陷后大部分体液免

18、疫丧失,C错误;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没有识别作用,D错误。答案B考点3免疫系统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系统异常的类型、特点、引起疾病、实例(连线)2举例(1)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是自身免疫病。(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属于过敏反应,其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3)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

19、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3免疫学应用(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1正误判断(1)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2012江苏卷)()(2)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2012海南卷)()(3)与被动免疫相比,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4)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2(教材改编题)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

20、份。这是因为人们对捐献骨髓存在误区,下列对捐献骨髓说法错误的是A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B可以在捐献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可以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D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解析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A项正确。抽取造血干细胞有两种方法:一是医生在捐献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术后12天内穿刺部位有些疼痛,通常一周内可恢复。二是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动员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干

21、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去。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B、C项正确。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为3 kg左右,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十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因此,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不会减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能力,D项错误。答案D1分析三种免疫失调疾病的概念与发病机理,并回答相关问题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

22、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的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1)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神经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是自身免疫病。(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属于过敏反应,其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3)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

23、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4)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表达式为:,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T细胞的核糖体内。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1)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2)区别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生。抗体分布不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考向一免疫失调症原因辨析1(2015福建理综)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

24、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解析该种疾病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细胞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的,属于自身免疫病;因患者胰岛B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直接作用下而裂解死亡,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答案A2(2015浙江理综)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25、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解析艾滋病病毒侵入机体后其RNA要通过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因此用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阻断此过程,用于治疗艾滋病,A正确;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必须经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错误;艾滋病病毒破坏T淋巴细胞,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因为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对体液免疫起重要作用,体液免疫功能也大受影响,D错误。答案A考向二免疫学应用3DNA疫苗是直接将控制合成保护性抗原的基因,通过体外与质粒

26、重组,再直接注射进入人体而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一种疫苗。下图是某病毒DNA疫苗获取及预防传染病的机制示意图(A、B、C表示物质,甲、乙、丙表示细胞,、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程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B物质A通过细胞核进入细胞溶胶需穿过2层膜C图中注射重组质粒的目的是为了获得B物质D丙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解析据图分析,是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错误;A物质是转录产生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因此通过0层膜,B错误;DNA疫苗是图中注射重组质粒,刺激机体产生B病毒抗原,C正确;丙细胞表示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并没有特异性识别的功能,D错误。答

27、案C【归纳提炼】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辨析(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网控全局规范术语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

28、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4.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5.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真题集训1(2015课标)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

29、调节和细胞癌变等知识。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因此不能消灭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A项错误;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溶菌酶能使细胞破裂、内容物逸出,导致细菌溶解,故溶菌酶杀菌与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不同,B项错误;Rous肉瘤病毒可诱发人的细胞发生癌变,为病毒致癌因子,C项错误;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D项正确。答案D2(2015天津理综)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

30、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解析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致病力下降,可作为抗原,A错误;第一次注射鸡霍乱病原菌时,使鸡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记忆细胞,而不是产生抗性变异,B错误;第二次注射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与分化,产生更多的抗体,C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也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产生的抗体太少,不足以清除体内的霍乱病原菌,D错误。答案C3(2015四川理综)

31、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患者出现蛋白尿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出现组织水肿;链球菌为原核生物,故细胞中无高尔基体;吞噬细胞可吞噬并消化内环境中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故选D。答案D4(2015课标)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

32、)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以其作为模板,在_的作用下合成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人的免疫系统有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解析本题以HIV为题干

33、背景,主要考查了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动、人体的免疫调节等。(1)HIV属于逆转录病毒,要获取目的蛋白的基因,可先从HIV中提取其RNA,再以其作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此cDNA即含有该目的蛋白的基因。(2)目的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启动机体的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而此抗体可与目的蛋白抗原结合。利用上述原理可检测受试者血清中是否含有HIV。(3)HIV致病的机理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细胞,降低了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功能。答案(1)RNA逆转录酶cDNA(或DNA)(2)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T(或T

34、淋巴)(4)监控和清除5(2015重庆理综)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_,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_,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_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_。(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_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及过程,以及单克隆

35、抗体的产生过程等知识。(1)吞噬细胞处理埃博拉病毒,可暴露埃博拉病毒的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而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埃博拉病毒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不能暴露,导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T细胞,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导致机体对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2)给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体内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同时,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3)用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

36、合或细胞杂交技术得到杂交瘤细胞,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答案(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T细胞特异性(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限时检测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C抗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D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可以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由于甲型H1N1病毒的入侵,体内已经产生了记忆细胞和一定量的抗体,所以在其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

37、的抗体。抗体的作用,就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过敏原进入机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入侵时,这些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引起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也是由抗体攻击人体自身组织造成的。答案C2“抗蛇毒血清”的生产方式是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至马,重复几次此过程后,再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至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体内,借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抗蛇毒血清”之叙述,正确的是A“抗蛇毒血清”的生产原理,主要是利用马的被动免疫B“抗蛇毒血清”中,中和蛇毒的物质主要是抗体C注射到患者体内的“抗蛇毒血清”可

38、刺激患者的T细胞产生抗蛇毒的细胞免疫D重复将蛇毒注射至马体的目的是增加马的细胞免疫系统对蛇毒的反应解析A错误,据题意可知,“抗蛇毒血清”的生产原理是注射抗原后马产生抗体的过程,故为主动免疫;B正确,“抗蛇毒血清”中,中和蛇毒的物质主要是抗体;C错误,注射到患者体内的“抗蛇毒血清”中含有抗体,可和蛇毒抗原结合并将其消灭;D错误,重复将蛇毒注射至马体的目的是充分激活马的体液免疫系统使产生足够的抗体。答案B3(2016石家庄质检)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免疫细胞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

39、因不同C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解析根据图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来源可知e、f为记忆细胞,c、d为B细胞和T细胞,b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e、f细胞会迅速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使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答案D4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

40、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B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C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解析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其中只有抗体而没有抗原,不会出现免疫反应,A错误;大鼠的血清含有2种抗体,再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人甲、乙两种沙门氏菌,有两种免疫反应的产生,B错误;任意浆细胞培养液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因此只能使一种抗原发

41、生免疫反应,C正确;大鼠血清含有抗体但浆细胞培养液不含有抗原,因此不能产生免疫反应,D错误。答案C5(2015咸阳模拟)如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发生排斥反应C和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D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解析图中A为吞噬细胞,B为T细胞,C为B细胞,D为记忆B细胞,E为浆细胞,G为效应T细胞,F为记忆T细胞;、分别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T淋巴细胞(细胞B),A项正确;移植的器

42、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发生排斥反应,B项错误;和两种免疫方式都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项错误;绝大多数抗原需经T细胞(细胞B)的呈递后刺激B细胞(细胞C),D项错误。答案A6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表示抗原,、表示物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B人体内的细胞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是T细胞,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快速分泌解析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抗原,然后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

43、抗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是效应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答案D7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对其发挥阻挡作用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解析根据图中信息,M细胞(记忆B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浆细胞),A正确;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增强免疫效应),B正确;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对其发挥阻挡作用,C正确;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不能导致靶细胞裂解,导致靶细胞裂解

44、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D错误。答案D8(2015深圳调研)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B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C细胞X与Y的RNA不完全相同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解析下丘脑能分泌有关激素,属于内分泌腺;图中细胞X可能是记忆B细胞或B淋巴细胞,细胞Y为浆细胞,增殖能力应该是细胞X大于细胞Y;细胞Y由细胞X分化而来,所以两者的RNA不完全相同;垂体释放的物质甲应为生长激素。答案C9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而分享了诺贝尔奖。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

45、职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应答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C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D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解析A正确,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通过化学信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T细胞可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C正确,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由题干信息知,树突状细胞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答案B10为了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

46、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甲组乙组丙组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D第412天乙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解析图中只有乙组培养液中产生了抗体,说明乙组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记忆细胞和浆细胞,A正确;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都是B细胞未受到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的刺激,B错误;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因为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47、成浆细胞,C正确;由图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的合成量逐渐增加,D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13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_。(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4)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

48、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_。解析(1)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为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2)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4)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CD4受体修饰的成熟的红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HIV在这种“

49、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其蛋白质也无法合成。答案(1)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2)信息交流(3)防卫、监控和清除(4)CD4受体修饰的成熟的红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其蛋白质也无法合成。12(13分)(2016重庆调研)乙酰胆碱是一种可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的神经递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乙酰胆碱受体。当人体被银环蛇咬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甲是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_,物质A是_,细胞

50、通过_过程产生细胞。(2)在图甲中的细胞中,不能识别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_,物质B与银环蛇毒结合的部位是_。(3)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由图乙可知,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_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5)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如图曲线A、B表示甲、乙两人第一次注射银环蛇毒的抗体血清、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的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请在图中分别画出第二次两人均注射等量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变化曲线(

51、曲线线形按A、B线形)。解析(1)观察甲图可知,细胞能产生抗体,可知其为浆细胞,该过程为体液免疫,为记忆细胞,为B细胞,为T细胞;细胞能摄取抗原,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可知细胞为吞噬细胞;T细胞产生的物质A能作用于B细胞,可知物质A为淋巴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图甲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为浆细胞,即细胞;抗体与银环蛇毒结合的部位为人体的内环境。(3)人体在恐惧时产生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该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为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当兴奋传导到该部位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分析图乙可知,银环蛇毒能代替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

52、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5)甲第一次注射的为银环蛇毒抗体血清,而乙注射的是银环蛇毒疫苗,故第二次注射相同抗原后,甲的机体为初次接触该种抗原,免疫反应为初次免疫,曲线等同于乙第一次注射疫苗的曲线B,而乙机体注射相同抗原后产生二次免疫反应,较之第一次,反应速率更快,产生抗体更多。答案(1)吞噬细胞淋巴因子增殖、分化(或分裂、分化)(2)内环境(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正电位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5)如图13(14分)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1)寒冷刺激时

53、,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血管_,减少散热。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传递神经信号的物质是_。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15 mmol/L、145 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_。(2)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分级或反馈)调节。(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A,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多。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但甲状腺激素增多不会通过_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及细胞Y的_

54、过程,减少抗体A的产生。解析(1)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管内的血液流量,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反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15 mmol/L、145 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钠离子。(2)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属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抗体A与甲状腺细胞膜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增多会通过反馈调节影响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但是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影响抗体A的分泌。(4)分析题图可知,细胞X是T细胞,细胞Y是B淋巴细胞,细胞Z是浆细胞,物质C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和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进而减少浆细胞产生的抗体A。答案(1)收缩神经递质Na(2)分级(3)促甲状腺负反馈(4)淋巴因子增殖、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