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两位数数据的实证分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915841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域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两位数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区域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两位数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区域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两位数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区域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两位数数据的实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两位数数据的实证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 济 增 长 导 论 课 程 论 文Dissertation for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rowth区域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两位数数据的实证分析Regional Integration,Regional Specialization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Two-digits Data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Nine Cities of Pearl River Delta院 系: 国际商学院专 业:

2、工商管理 经济学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区9市的制造业为例,通过衡量行业空间集中度和地区专业化水平指标,发现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从总体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已经进入聚集与扩散并存的新阶段,各城市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性增强,地区专业化水平提高。同时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城市19962007年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与区域经济的长期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空间集中度 地区专业化 经济增长Regional Integration,Regional Specialization and the

3、Economic Growth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Two-digits Data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Nine Cities of Pearl River Delt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sic analysis frame of the New Geographic Economics , taking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9 cities manufacturing as an example, we measure the degree

4、 of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level of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We found tha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 Pearl River Delt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which agglome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coexisting, the differences

5、between cities on the structures of manufacturing had increased, and the level of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has been improved. In addition, by using panel data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ata of 9 cities in Pearl River Delta, we concluded that the advancement of the regional spe

6、cialization level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facts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 Regional Integration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Degree of Spatial Concentration Economic Growth一、引言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市场分割问题一直比较突出 (银温泉、才婉茹,2001)。但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 (Regional Inte

7、gration) 的出现、增多却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09年初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纲要),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参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这里的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一体化发展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范畴。纲要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到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发达国家已基本建立了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其研究主要关注于国家间的开放问题。对于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一体化问题,学者们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S

8、andra Poncet(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很低,而且其水平还在不断下降。反之各省的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却在上升。因此对于国内一体化的研究应是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而国内的研究大多围绕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展开:在理论上探索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沈立人等、1990;张维迎等、1998;银温泉等、2001;林毅夫等、2004);在实证上考察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程度或市场一体化的程度(Young、2000; Bai等、2003;都阳和蔡昉、2004)。探讨国内市场分割带来的效率损失(郑毓盛和李崇高、2003;徐现祥和李郇、2005)。现有对测量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主要沿两条主

9、线进行。第一是通过度量区位商、Hoover地方化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和地区间专业化指数等指标探讨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同构性与专业化水平(梁琦、2004;范建勇、2004等)。第二是以省份为单位划分区域进行经济趋同分析,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普遍的趋同现象,但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趋同俱乐部,发生了条件趋同(蔡昉、都阳,2000)。地区专业化即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化,又称为地区产业分工,地区专业化所要描述和解释的经济现象是:有些产业集中某一地区,而其他产业却集中另外的地区。在地区专业化的理论解释方面,或者强调经济外部性(Marshall,1920),或者强调要素禀赋的差异性(Ohl

10、in,1933),或者强调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Krugman,1991)。长期以来,在关于地区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对扩大政府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减免税费、引入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等研究很多,但对于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少,从我国省级区域来看,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的关系(苗长青,2007),但从省级区域内部来看,是否仍存在这一关系尚不得知。综上所述,对于区域一体化与产业专业化、经济增长的定量的研究分析较少,尤其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内部的研究更为缺乏。纲要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从制造业

11、内部结构来看,应该表现为地区间制造业结构差异明显,专业化分工水平高,从而形成优势产业集聚,各行业错位布局、互补互促的协同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对此,本文提出一个问题:区域一体化能否带来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与专业化生产,并最终导致长期经济增长?并对此展开研究。文章的结构是:第二部分从产业的角度分行业论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空间集中度和变化趋势,判断一体化增强对对各行业空间集聚和扩散的整体影响;第三部分是从地区的角度实证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的制造业专业化水平和结构差异以及变化趋势,判断一体化增强对地区专业化和地区分工协同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在一体化程度加深的情况下,检验分析珠江三角洲

12、地区专业化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回归;第五部分是小结及政策建议。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行业空间集中度分析新经济地理学揭示,区域一体化带来了各种生产要素低成本的跨地区流动,使得地区制造业的地理空间集中和扩散更为容易。本文通过考察行业空间集中度研究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整体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现有文献对制造业行业集中度测算主要采用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但是这些指数并未考虑空间距离对行业集中度的影响。假设两个行业的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大小相同,如果第一个行业的空间分布较为分散,第二个行业较为集中,则第一个行业的实际集中度要小于第二个行业,但是在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基

13、尼系数并未体现这一差别。为此,本文引入空间距离概念,采用Krugman(1991)、Midelfart-Knarvik(2000)设计的SP指数来分析。公式如下: 式(1)其中c为常数,c的取值为任意数值。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只研究SP指数的变化趋势,而不关心其真实水平的大小,为了简化分析, c取值为0.02,将SP指数控制在(0,1)之间,当然可根据研究目标取其他数值 常数c可根据空间距离的选取单位和实际研究的需要进行取值,从而使SP指数范围在(0,1)之间,范剑勇(2004)取0.5,本文取0.02。i、j、k分别表示地区i、地区j、行业k,为地区i行业k的工业总产值,表示两个城市中心区之间的

14、直线距离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采用两城市中心区的GCD(great circle distance),即球面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计算公式为:,其中、分别是城市i中心区和城市j中心区的纬度,是城市i和城市j中心区经度之差。各城市中心区的经纬度数据来源于“地球在线”的网页(。SP指数介于0和1之间,从静态数据来看,SP指数越接近于0,表示行业在空间上越集中。从动态变化来看,当SP指数下降,则表示行业k在空间上集中,反之则扩散。我们利用式(1)计算珠江三角洲地区2003-2007年制造业两位数行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GB/T 47542002),我们选取制造业两位数行业为例分析。的SP

15、指数,结果见表1。表1 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两位数行业2003-2007年SP指数行业代码行业类别名称SP指数2003-2007变动幅度20032004200520062007C13农副食品加工业0.6410.6440.6250.6310.614-0.027C14食品制造业0.5350.5150.5360.4960.501-0.034C15饮料制造业0.5770.6390.6100.6040.5910.014C16烟草制品业0.5710.3620.3630.3580.358-0.213C17纺织业0.6160.6260.6190.6100.605-0.011C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65

16、10.6230.6140.6160.616-0.034C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0.6230.6630.6560.6650.6660.042C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0.6740.7110.6520.6130.577-0.097C21家具制造业0.6960.6620.6200.6150.626-0.070C22造纸及纸制品业0.6020.6370.6080.6000.6050.003C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0.6680.6840.6480.6570.654-0.014C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6030.6320.6190.6230.6230.020C25石油加工、

17、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4030.1620.1890.2800.259-0.144C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4500.4770.5280.6530.6670.216C27医药制造业0.6760.6850.6710.6760.6800.004C28化学纤维制造业0.6490.6840.6600.4920.532-0.117C29橡胶制品业0.6180.5370.5650.5780.595-0.024C30塑料制品业0.6940.6740.6490.6410.646-0.048C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4680.4950.4810.4770.4960.028C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

18、4680.4480.4610.3910.410-0.058C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4600.3060.3380.3580.395-0.065C34金属制品业0.6740.6820.6650.6570.656-0.018C35通用设备制造业0.5770.5690.6090.6180.6220.045C36专用设备制造业0.6560.6640.6300.6340.637-0.019C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3890.3410.3750.3620.345-0.044C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6610.6490.6460.6410.636-0.025C40通信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19、0.5260.5600.4930.4730.470-0.056C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6050.6040.6270.6210.6190.014C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0.7380.7370.6550.6480.621-0.117C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0.1670.2120.4040.4550.4820.315从表1的结果来看,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0个的SP指数下降,这些行业的空间集中度上升。11个行业的SP指数上升,这些行业开始向周边地区逐步扩散。一方面,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行业SP指数下降幅度较大,这些行

20、业空间集中程度加深。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集聚效应明显,这些行业最高市场份额城市所占比重不断扩大,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SP指数在2003到2007年期间下降0.144,而对应的最高市场份额城市是广州,其市场份额由50.6%上升到66.7%;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SP指数从2003年的0.738下降到2007年的0.621,下降了0.117,相应的最高市场份额城市深圳所占比重上升了1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如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SP指数上升,这些行业从原来市场份额占有度最高的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其市场份额最高城市所占份额明显下降或

21、者所属城市发生变化。以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例,最高市场份额城市广州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36.5%下降到2007年的27.4%,下降了9.1个百分点;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最高市场份额城市直接由广州转变为佛山。事实上,自200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出现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现象。总体而言,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仍处于倒“U”型曲线一体化水平从低级阶段向中级阶段挺进时,产业的地区集中率是上升的;而一体化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挺进时,产业的地区集中率是下降的,即新经济地理学所谓的著名倒“U”型(Fujita、Krugman和Venab

22、les、1999)的左边,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制造业行业集聚趋势仍占主导地位,但已经由单向聚集阶段转变为聚集与扩散并存的新阶段,部分行业的扩散为地区间产业转移、行业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差异分析第二部分从产业角度出发考察了各行业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本部分从地区角度出发,借助Krugman(1991)提出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地区间专业化指数考察各地区及地区间的专业化水平和制造业结构差异。这两项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2) 式(3) 其中,, 分别为地区,地区,为行业,为地区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表示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即某一地区各行业的专

23、业化系数与全国其余地区相应行业的专业化系数差的绝对值之和,测量的是一个地区的总体专业化水平,越大,表明地区同其他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越大,地区专业化水平越高。表示地区间专业化指数,直接衡量两个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程度,取值范围为0-2,越大,代表两地区的制造业结构差异越强。本文考察了1996年到2007年珠三角九个地级市的制造业专业化水平。在数据选取上,由于广东省在2003年不再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94标准,改用GB/T 47542002,在2004年的广东省统计年鉴(即2003年数据)中开始对“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进行单独立项统计。考虑到数据的的连续性,本文将

24、2003年至2007年制造业中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一项数据排除在外,仅对制造业其他29个二位数行业进行考察。运用式(2),计算出珠三角九市1996-2007年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所用指标为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1997-2008年的广东省统计年鉴,计算结果见表2。表2 1996-2007年珠三角九市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广 州深 圳珠 海佛 山惠 州东 莞中 山江 门肇 庆19960.721 0.877 0.482 0.715 0.580 0.503 0.339 0.564 0.589 19970.688 0.891 0.522 0.734 0.620 0.458 0.342 0.

25、512 0.572 19980.699 0.939 0.452 0.784 0.669 0.384 0.386 0.522 0.495 19990.715 0.923 0.504 0.855 0.737 0.467 0.472 0.572 0.518 20000.819 0.863 0.522 1.037 0.754 0.537 0.619 0.699 0.582 20010.780 0.904 0.494 0.722 0.716 0.488 0.441 0.634 0.719 20020.772 0.960 0.413 0.757 0.724 0.452 0.451 0.717 0.767

26、20030.811 0.924 0.502 0.784 0.710 0.456 0.600 1.140 0.971 20040.847 0.928 0.483 0.769 0.649 0.424 0.571 0.767 0.802 20050.858 0.928 0.426 0.788 0.634 0.348 0.583 0.799 0.831 20060.888 0.989 0.448 0.816 0.592 0.344 0.615 0.799 0.872 20070.937 0.994 0.485 0.791 0.614 0.368 0.623 0.766 0.899 通过表2的数据分析,

27、我们发现,珠三角九市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差异较大。按照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组:第一组包括广州、深圳和肇庆,它们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其数值基本呈平稳上升趋势,而且近几年数据接近0.9或达到0.9以上;第二组包括佛山、惠州、中山和江门,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第三组则是珠海和东莞,大多数年份的专业化水平都低于0.5,呈现较低水平。同时,图1进一步显示,各市专业化指数的变动趋势也不同。广州、深圳、中山、江门的专业化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东莞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图1 2007年与1996年珠三角九市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比较由于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测量的是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差

28、距,因此指数大小并不代表该地区制造业的真实发展水平。如果一个地区的制造业发展水平比较低,那么与其他地区相比,产业结构的差距也会非常大。因此也可能出现该地区的相对专业化指数较大,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专业化水平虚高度化”,如肇庆市。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对各地区专业化指数进行分析,以便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在考察各市的具体行业时发现,近年来广州、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广州的制造业已形成了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三大支柱产业。深圳的支柱产业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其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50%以上。珠江三角洲地区两个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都形成了高附加值和高技术

29、含量行业为主的制造业结构,与其他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因此专业化水平也相应较高。而肇庆由于其高农业比重、低工业比重的产业结构特点,制造业结构与周边地区差异较大,所以出现了上文所述的“专业化水平虚高度化”现象。佛山、中山两市由于一直有其传统优势行业(佛山的电气机械制造业和陶瓷业,中山的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化工、五金业),地区产业专业化差异性也相对较大,专业化水平也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东莞的由于产业面太广,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电子信息与深圳、珠海相似,而电器机械又与佛山相似,优势不明显,因此与周边城市产业同构性较强,存在产业重复建设问题。从表2 中我们只能得到珠三角九市的相对专业化水平的

30、排列顺序,而无法判断各市之间专业化指数在1996-2007年期间是如何变化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根据式(3)计算了珠三角各城市之间的专业化指数来直接衡量其制造业结构差异程度 ,计算结果见表3(限于篇幅和分析需要,这里仅每隔5年取值)。总体上看,大部分城市之间的专业化指数都接近1或达到1以上,珠三角各市之间一体化程度处于较高水平。表3 珠三角各市之间专业化指数变化趋势1997年广州 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深圳1.060 珠海0.780 0.872 佛山0.755 1.160 0.631 惠州0.929 0.426 0.761 1.010 东莞0.804 0.748 0.718 0.

31、836 0.463 中山0.625 0.908 0.614 0.614 0.729 0.462 江门0.679 0.999 0.735 0.645 0.832 0.682 0.448 肇庆0.703 0.974 0.853 0.730 0.936 0.735 0.552 0.586 2002广州 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深圳1.187 珠海0.900 0.715 佛山0.798 1.203 0.730 惠州1.128 0.212 0.747 1.137 东莞0.869 0.533 0.526 0.889 0.479 中山0.666 1.019 0.604 0.590 0.970 0.5

32、66 江门0.621 1.316 0.897 0.654 1.198 0.947 0.509 肇庆0.763 1.217 0.960 0.790 1.220 0.922 0.553 0.594 2007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深圳1.223珠海1.0090.622佛山0.9801.2150.787惠州0.9330.4300.5791.131东莞1.0030.6900.5530.7690.692中山0.8881.0720.6880.4690.9950.524江门0.7991.3051.0860.7101.0960.8880.679肇庆0.9501.3011.1150.7651.08

33、70.9700.7890.684这里仅以广州和深圳为例利用表3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996-2007年期间,广州与珠海、佛山、中山、深圳、肇庆、东莞之间,深圳与佛山、中山、肇庆之间的地区专业化指数不断上升;广州与江门之间,深圳与东莞、惠州之间的地区专业化指数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广州与惠州之间,深圳与江门之间的地区专业化指数则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此外,深圳与珠海之间的地区专业化指数却一直下降。从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广州、深圳跟周边城市之间的制造业结构差异最大。其中,深圳与惠州之间是一个例外,两市之间的专业化指数从1997年的0.426到2002年的0.212,再到200

34、7年的0.430,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两市的主导产业都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存在产业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问题;(2)广州与佛山、中山,深圳与东莞之间由于地理上相邻,彼此之间的分工水平不断上升,一体化程度提高。其中,广州、深圳更专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而佛山、中山、东莞更注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近年来,随着“广佛同城”口号的提出,广州与佛山之间的地区专业化指数出现加速上升的趋势;(3)从1996-2007年,珠三角部分城市之间的一体化水平曲折发展,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4)单独观察1997年、2002年和2007年这三个年份东莞市与其

35、他城市的地区专业化指数,会发现基本上都小于1,再次验证前文观点,东莞市在珠三角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与周边其他城市产业同构性较强,存在产业重复建设的问题。四、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本部分将重点研究地区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模型的设定与大多数文献一样(苗长青,2007)采用线性形式: 式(4)其中,GDP表示地区生产总值,KI表示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为随机误差项。为方便研究,采用GDP和KI的对数值进行回归。首先要确定面板回归模型的形式,采用F统计量检验是应该建立混合回归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回归

36、模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是:H0: 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相同(真实模型为混合回归模型)H1: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项不同(真实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F统计量的定义为: 式(5)其中SSEr、SSRu分别表示混合估计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残差平方和,N为观测样本数。其次我们在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时,采用冗余检验(redundant fixed effects tests)来判断个体固定效应是否是多余的。本文采用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19962007年GDP和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数据做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数据来源于广东省19972008年统计年鉴。根据上式的F-test,发现F值为24.

37、39,在置信度为1%的条件下拒绝选用混合回归模型的原假设,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同时表4显示冗余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个体固定效应是多余的原假设,因此,本文选用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进行研究。表 4 冗余固定效应检验Effects Test Statisticd.f.ProbCross-section F44.27(8,98)0.000考虑到各城市之间规模差异较大,为了避免异方差性问题,本文使用了变截距模型和固定效应方法,分别用横截面数据加权(Cross-section weights)和似无关回归(Cross-section SUR)两种方法作了估计,以此克服数据的异方差问题。

38、并与截面数据的最小二乘法(LS)的回归结果进行比较。 表5 面板数据的变截距模型分析解释变量回归方法1LS2Cross-section weights3Cross-section SUR16.39663(108.44)*16.50135(177.85)*16.37914(1240.80)*0.995(3.06)*1.232(6.34)*0.955(43.03)*各城市的固定效应GZ(1.09)GZ(1.04)GZ(1.10)SZ(0.81)SZ(0.72)SZ(0.82)ZH(-0.44)ZH(-0.37)ZH(-0.45)HZ(-0.51)HZ(-0.52)HZ(-0.51)DG(0.64)

39、DG(0.73)DG(0.63)ZS(-0.33)ZS(-0.27)ZS(-0.34)ZQ(-1.10)ZQ(-1.12)ZQ(-1.10)FS(0.28)FS(0.23)FS(0.29)JM(-0.43)JM(-0.45)JM(-0.43)样本数108108108Rsquared0.740.830.99Adj Rsquared0.720.810.99Fstatistic30.9751.494726.37Prob(F)0.0000.0000.000Log likelihood-73.529D-W值0.150.341.89 注:*、*、*分别表示在1 %、5 %和10%水平上显著。固定效应各字母

40、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九个城市,GZ代表广州,SZ代表深圳,ZH代表珠海,FS代表佛山,HZ代表惠州,DG代表东莞,ZS代表中山,JM代表江门,ZQ代表肇庆。表5第1列的数据是不考虑异方差性的结果,其R2和D.W.值明显偏低,说明面板数据存在异方差的问题,且拟合度不够高。表5第2列和第3列分别用Cross-section Weights和Cross-section SUR进行估计,D-W值分别提高到0.34和1.89。加入Cross-section SUR后不仅解决了异方差问题,也有效地消除了自相关性。同时回归结果的R2和调整后的R2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以第3列的R2最高,达到0.99。并且各

41、个系数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t检验,因此我们主要分析第3列的回归结果:Cross-section SUR的估计结果表明,从珠江三角洲来看,地区专业化指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系数为0.955,即地区专业化指数每增加1% ,则GDP将会增加0.955%,从而验证了地区专业化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推断,同时也为纲要提出构建错位发展、互补互促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论支撑。五、结语本文在纲要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城市制造业行业业空间布局与变化趋势、地区专业化水平以及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关

42、系。实证结果显示,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总体上来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仍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边,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但已经由单向聚集阶段转变为聚集与扩散并存的新阶段。各城市地区专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性增强。同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城市GDP与其对应地区专业化指数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得出,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纲要提出构建错位发展、互补互促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在促进地区间产业转移,提高地区专业化水平,形成各地区间行业分工和产业协同发展,从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方面,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建

43、设,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内部交通的便利性,加快城市轻轨和省内高速建设,推进港珠澳大桥施工进度,整合区域内交通设施,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各城市要努力形成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统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错位发展、互补互促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要建立起各市之间的专项协调机制和长效合作机制,引导各市整合各类资源,深化产业分工,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对产业、产品和企业结构优化和重组,实现配套有序、分工合作、互补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3、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的合作水平与质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全力支

44、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港澳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全面加强与港澳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关系,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率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参考文献:1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 经济研究,2004(4) :29 40.2 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 管理世界,2004(11) :77 84.3 梁琦: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J.世界经济,2004(12) :32 40.4 徐现祥、李郇: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J. 经济研究,

45、2004(5) :40 48.5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及国际比较J. 经济研究,2006(3) :103 114.6 黄新飞、舒元.: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7(12) :11 177 苗长青:中国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J. 产业经济研究,2007(6) :8 14;8 Ellison.G and Glaeser .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5(1997):889-927.9 Robert E. Hall and Charles I. Jones. Why Do Some Countries Produce So Much More Output per Worker than Others?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February 1999, Vol. 114, pp 83-1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