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880275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1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二零一四年十一月目录目录1前言“十一五”时期发展概况2第一章 资源禀赋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一、资源禀赋9一、面临机遇10二、面临挑战12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13一、指导思想13一、基本原则13二、总体思路14四、发展战略14第三章 目标和任务16一、总体目标16一、主要目标16二、主要任务17第四章 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和重点项目25一、重大文物保护工程25一、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9第五章 保障措施33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33二、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文物事业健康发展33三、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文物保护工程质量33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

2、理水平34五、加大文物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34第六章 实施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最初稿)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文化遗产保护职责,进一步提升全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水平,为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淄博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山东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本规划的规划期是2016-2020年。前言 “十二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五年,也是全市文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博

3、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山东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标志,全市文物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新跨越、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文博事业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文博事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文物“五纳入”工作稳步推进,文物行政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经费不断增加,博物馆、纪念馆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重大考古发现、文物保护工程、重要展览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大众的文物保护认知度越来越高,文博事业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文博事业发展社会效益明显。全市

4、依托自身文物资源优势,积极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十一五”期间,举办*文物展、*文物展、全市文物精品大展等各类展览*多个,对于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普及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州龙兴寺出土佛教造像展、孔子文化展等一系列展览先后在台湾等地展出,引起巨大轰动,成为我市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在“*文化年”、“*国家年”等对外交流活动中,我市文物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外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国际友人的热烈赞扬,为宣传、弘扬中国文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博事业的经济社会综合贡献效果显著。曲阜“三孔”、泰山、蓬莱阁、刘公岛、台儿庄大战纪念地等一大批博物馆和遗产地成为当地重要文化品牌和新

5、的经济增长点;文物旅游目的地游客数和收入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文博事业投入直接产出比例平均为10.58,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预计“十二五”期间,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投入产出比将保持在1:10以上,即对文物及博物馆事业的投入1元将带来10元以上的直接回报,这还不包括文化遗产对社会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巨大贡献。表:“十一五期间山东文物事业投入及对经济拉动作用年 份财政拨款(亿元)总投入(亿元)财政投入占GDP比重(PPM)文物业增加值(亿元)旅游业拉动值(亿元)文物资源对国民经济贡献投入产出比20061.1234.1641.893.041542.34945.3

6、910.920071.9174.4561.722.164549.27751.4411.5420082.6175.2081.682.591158.71961.3111.7720094.0036.7291.994.317955.24859.568.8520104.9227.3201.253.046469.01372.059.84收入*文物系统旅游吸引力因子*旅游业增加值率;国民经济贡献=旅游业拉动值+文物业增加值。旅游吸引力因子逐年不同,取全国计算结果下限,旅游收入分境内及境外分别计算,入境旅游收入用当年汇率折算,旅游业增加值率取40%。数据来源:全国、山东文物业统计资料2006-2010,山东旅

7、游统计年鉴2006-2011,中国文化遗产事业蓝皮书2008-2010。计算结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山东文物资源质量较高,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文物系统管理效率较高。二、博物馆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快,体系日益完善,安全设施得到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全面建成开放,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临淄、张店、高青等市(县)新建了综合性博物馆,5年间全市新建、改扩建博物馆60余座,160多个文物收藏单位的安全设施得到改善。目前全市5区3县和文物重点县(市、区)均建立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条件大为改善。全市各级各类各所有制博物馆185座,其中35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

8、二、三级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前列,累计接待观众9400万人次;山东省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市启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工作,并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将参观博物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旅游推介项目。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27家,占总数的85%以上(不包括遗址博物馆)。表:“十一五”期间山东市博物馆机构数及参观人数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博物馆数量(个)126134149165185参观人数(万人)1135.41584.91755.72342.52648.5

9、三、文物保护取得新成效大遗址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大运河“申遗”在完成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大运河(山东段)“申遗”总体规划,推荐列入预备名单的大运河山东段共6段河段、61个遗产点。齐国故城、两城镇、城子崖、大辛庄、鲁国故城、大汶口等大遗址先后完成规划工作,即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完成齐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发现鲁国长城、周代遗址、壕堑、烽燧等遗迹,编制了总体保护规划。台儿庄古城保护恢复工程取得初步成效,成为鲁南地区文化展示的一个新亮点,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情况得到较大改善。蓬莱水城、岱庙、颜庙、“三孔”、天柱山、烟台山等3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得到科学保护,

10、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四、考古发掘成果丰硕以服务大局、配合重大基本建设为重点,五年来全市考古调查里程36700余公里,勘探面积4400多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19599平方米,实施了5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其中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大辛庄遗址发掘项目连续获得2008、2009、2010年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市累计共有16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位于全国前列。一些考古成果甚至改变了人类文明史,社会反响巨大。如寿光边线王龙山文化城址和五莲丹土文化城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市史前城址考古的空白;临淄后李文化和沂源扁扁洞遗存的发现,将我市新石器时代由7300年左右提前到约

11、8500年至10000年左右;广饶付家遗址头盖骨考古发现,证明了5000年前大汶口人就可以成功开展复杂的人工开颅手术。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的发掘,揭露了世界已知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制盐作坊群,并把我国海盐制盐史前提到商代中期。五、文物依法行政工作稳步推进文物立法工作有序推进,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市人大重新颁布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日照市、淄博市、诸城市、五莲县等市(县)也出台了有关文物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各地广泛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公安、海关、工商、司法、环保等部门密切合作,严厉打击文物盗掘、走私和文物违法行为,文物犯罪发案率

12、逐年下降。不可移动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初步形成,田野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馆藏文物实现连续11年安全年,全市文物安全形势越来越好。专栏(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历时六年,经过几十次修改、5次会签,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于2010年12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条例重点对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进行补充、细化,突出了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委托执法、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的规定,其中有些规定在全国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中尚属首次,具有“切合山东文物保护实际、突出重点、富于创新、法律责任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工作、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13、遗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六、文物保护基础工作进一步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市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万余处。馆藏珍贵文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取得重要成果,建立数字化的馆藏文物数据库,进一步摸清了全市馆藏文物家底。全市开展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保护标志、落实保护责任等工作,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不断加强。相继启动文物基本单位普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建档、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调查、非文物系统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信息调查等工作,文物保护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14、、科学化。干部培训、队伍建设、文物宣传等工作都有了新进步。临淄、曲阜、长清、平度、蓬莱、莒县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第一章 资源禀赋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资源禀赋山东文物资源丰富,文物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文物类型多样,史前文化底蕴丰富,后李遗址、北辛遗址、大汶口遗址分别是中国文化考古分类学上后李文化、北辛文化、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商周至明清文物遗存众多,儒家文化更是独树一帜,不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也影响了中国及世界二千多年。山东不仅有以曲阜孔庙、泰安岱庙、蓬莱阁、济南灵岩寺、栖霞牟氏庄园、滨州魏氏庄园、聊城山陕会馆、潍坊十笏园为代

15、表的古代建筑及古典园林;有以孔林、淄博殉马坑、曹植墓、苏禄王墓为代表古墓葬;还有丰富的历代摩崖石刻、石窟造像、军事遗址、古城遗址、古长城、宗教寺庙、府宅、殿堂、楼阁、古塔、传统街区、古商城、古航运设施、水下遗迹、革命纪念地等,基本涵盖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所有种类。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山东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万余处,其中,古遗迹11565处,古墓葬5778处,古建筑7082处,石窟寺及石刻692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17处。山东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泰山、“三孔”、齐长城);经过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

16、单位687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37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馆藏文物150.2万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68677件,其中一级文物10626件,位居全国第一。山东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圣哲先贤,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及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备受中外学者推崇的孙武、墨子、鲁班、王羲之、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等等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山东现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7个,文物商店9个,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23家,具有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和修复资质单位8家,文物科研机构5个。全市文物系统现有从业人员3897人。机构数量和

17、从业人员质量在全国居于前列。二、面临机遇(一)政策环境从国家层面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将文化遗产事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国范围内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战略意义和社会影响日益上升。从山东省层面看,“十二五”我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由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跨越进入到关键时期,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事业,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并出台相关鼓励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政策。特别

18、是2011年3月山东省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框架协议,对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二)经济基础山东是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2010年GDP达到394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预计到2015年,全市GDP将达到6万亿元。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完善,“十二五”期间,铁路营运里程将从3840公里增加到6100公里,高速公路将从4285公里增加到6000公里。旅游业基础较好,近年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数均以两位百分数增长,2010年旅游收入达到3058.8亿元。(三)社会需求山东人口众多,2010年末常住人口达到9579.31万人,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9、超过6000美元,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后工业时期居民对文化产品消费进入爆发期,消费倾向逐渐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需求的满足,对文化遗产需求强烈。与此相适应,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将加速发展,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淄博市的文物博物馆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文物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区县文物工作“五纳入”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地方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人员、经费不到位,难以满足文物保护和执法工作的需要。二是文物保护经费相对不足。全市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总量虽有所增长,但与经济强市和文物资源大市的地位仍不相称。三是

20、文物保护基础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科研成果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安防设施、保存设备尚不完善,一些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保存环境尚待改善。人才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文物保护、考古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规划设计、古建筑学、文物保护、文物修复专业人才以及基层文物保护力量不足。四是文物安全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十二五”时期,全市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大规模城乡基本建设的展开,区域文物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保护难度加大。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物博物馆工作全局,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坚持

21、文物工作方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管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提高我省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整体水平,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贡献。二、基本原则保护为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保护,遵循文物保护规律,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文物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立科学保护文物的长效机制,维护文物资源共享的代际公平,履行文明传承责任;妥善处理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好的保护,文物利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人为本。树立文物资源属于人民、文物保护必须依靠人民、文物保护

22、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鼓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确保公众在履行文物保护义务上各尽其能,在共享文物保护成果上各得其利。融入大局。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文博事业,突出地方文物保护特色,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充分释放文物资源潜能,构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管理。统筹文物博物馆事业的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更加注重文物保护理念的转变,更加注重文物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更加注重文物保护模式和利用途径的创新。加强制度建设,确立“文物保护,规划先行”的科学工作机制,重视人才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有效提升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科学管理提

23、高工作质量。三、总体思路按照内涵式发展思路,区分功能、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实现既延续历史文化发展特色,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创新文物保护工作理念、机制和方法,以规划建设“七区两带”(曲阜、淄潍、泰山、黄河三角洲、半岛、沂蒙、鲁西等七大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和大运河、齐长城两条文化带)为重点,实施项目带动,强化整体保护,夯实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全市大遗址保护和博物馆整体工作水平,形成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特色鲜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的文物保护新局面。四、发展战略(一)基础优先战略。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建设、运行动态的文物保护数据库,进一步摸清底数。围绕文物保护法和山东省

24、文物保护条例,健全完善文物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加大培训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培养、引进文博领域亟需的高层专业、管理人才。加强文物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全面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制,确保文物安全。广泛开展文物宣传,展示文化遗产风采,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二)片区保护战略。立足文化遗产的区域特色,以地下文化遗产保护为重点,实施区域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建设“七区两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以大遗址保护和列入国家规划的319个重大项目为突破口,通过实施大型文物保护工程、建设“遗址公园”等多种形式,带动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三)品牌展示战略。充分挖掘文物文化内涵,整合各类文物资源,打造山东

25、博物馆、建设山东数字化博物馆,进一步提升“三孔”、泰山、蓬莱阁、刘公岛、台儿庄大战纪念地等品牌形象,形成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推动全市文物资源利用再上新台阶。第三章 目标和任务一、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健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保障文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投入机制,支撑文物保护高水平发展的管理队伍和专家队伍,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博物馆、文化遗产地等知名文化品牌,把山东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现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文物强省目标。二、主要目标全面规划建设“七区两带”(曲阜、淄潍、泰山、黄河三角洲、半岛、沂蒙、鲁西等七大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和大运河、

26、齐长城两条文化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建设初具规模;曲阜鲁国故城、泰安大汶口遗址、汶上南旺分水枢纽三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建成并对社会开放;列入国家“六片四线一圈”及150处大遗址名单范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完成100%,保护工程、展示工程、公共服务工程启动50%;全面完成大运河山东段遗产点的保护维修、环境整治和“申遗”工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8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00处;全面提升博物馆整体水平,建设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将山东博物馆打造成国家级博物馆。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达到300座,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前列;一、二、三级风险单位力争实

27、现安防、消防达标,建立并完善田野文物安全防范体系;文物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打造出一大批国内知名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地。三、主要任务(一)加强文物保护1、落实国家文物局与我省签署的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协议的各项任务,重点建设曲阜片区、黄河三角洲片区、半岛文化片区等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和大运河文化带,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示范性文物保护园区。专栏(三):大运河山东段和齐长城文化带概况大运河被列为国家文博事业“十二五”规划重点保护的4条文化线路之一。大运河山东段文化带1、区域范围: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5市的德城、武城、夏津、临清、东昌府、阳谷、东平、梁山、汶上、任城、济宁市中、

28、微山、鱼台、峄城、台儿庄等15县市区2、文化内涵特征: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完善于元代,明清时达到全盛,是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山东段全长510公里,占大运河总长近13。对大运河山东段进行有效地保护,实现大运河山东段的生态修复和文物保护,将有助于带动沿线各市乃至全市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大运河山东段与其他省段一起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3、主要项目内容:运河古河道本体保护、运河古河道两侧大

29、堤以内区域环境恢复;重点项目:台儿庄古运河、金口坝、分水龙王庙建筑群、罡城坝、戴村坝、沿线船闸码头桥梁的维修工程;聊城、济宁、临清等历史文化名城与运河相关的城、镇、村、街道保护;运河沿线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整治。齐长城文化带1、区域范围:齐长城沿线18县市区:长清县、历城区、章丘市、肥城市、泰山区、泰安郊区、莱芜市、博山区、淄川区、沂源县、临朐县、安丘市、诸城市、县、莒县、五莲县、胶南市、黄岛区。2、文化内涵特征: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西起黄河河畔,东至黄海海滨跨山东8市18县市区,长达千余里。齐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的考古和旅游价值。齐长城全面反映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治、经济、军事、

30、文化技术发达和繁荣的盛况,也是对当时齐国综合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次文物普查又发现了部分学者称为“鲁长城”的军事设施。3、重点项目:总体保护规划;齐长城墙体保护工程;齐长城沿线两侧自然以上的山坡区域自然环境恢复治理、相关的军事设施和村镇兵营保护;沿线全匡文物保护单位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如:黄石关、青石关、锦阳关保护工程等。“鲁长城”基础保护工程。2、完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完成一至七批国保、一至三批省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全面推动记录档案的制订工作,逐步实现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3、加大文物保护工程建

31、设、管理力度。规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案及规划制定工作,建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及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库。全面完成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8处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启动实施一系列保护项目,推进鲁故城、南旺枢纽工程、大汶口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专栏(四):三个考古遗址公园大型遗址公园是以重要的大遗址为依托,在确保大遗址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展示遗址原貌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公益性展示园区。是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旅游、游览、休闲等多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鲁国故城遗址,位于曲阜市区。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至鲁

32、顷公四年(前249年)为楚所灭,其间九百余年,是周王朝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西汉封刘余为鲁恭王亦居此,直至西汉中期。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城垣遗迹依稀可寻,有城门十一座,街道十三条。城中部发现有汉代鲁灵光殿遗址,殿基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400米,最高处高8米,周围有大型建筑基址,为春秋至西汉时的宫殿区。城内北部和西部有冶铜、制骨、烧陶和冶铁遗址十处,城西部有墓地多处,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发掘两周墓葬128座,西汉墓7座,唐代墓1座,探明了周初至战国中期鲁国的葬式葬俗、殉葬品组合规律等问题。鲁国故城的普探发掘,为中国城市发展史研究填补了空白,

33、对商周考古和城市考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汉代王城规制提供了具体实例。2011年6月1日,国家文物局批复了对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东大汶河两岸的宁阳堡头和泰安大汶口附近。1959年在汶河南岸堡头村西发掘墓葬133座,出土遗物包括陶器一千多件,其中有红、灰、黑、白各色陶器,间有精美的彩陶:石器、骨器及动物骨骼亦甚丰富。考古学界将大汶口遗址文化及与其相类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从公元前4000年前开始,经历了大约两千多年的发展。2009年,泰安市确定将逐步建设以大汶口遗址为核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根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大汶

34、口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讨论稿),大汶口遗址保护将分为近、中、远三期目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中期进行。公园内的展示计划采用地表模拟、景观示意及原状展示等方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展出相结合,游客可以步行或乘电动车沿内、外环线游览。规划还提出了“增设大汶口文化滨河景观公园”、“修复汶河故道景观”等设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南旺分水枢纽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全线海拔最高点山东汶上县,被称为“水脊”,也是京杭大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代表了17世纪世界工业革命前土木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老人白英建议修建,它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35、力,是大运河卓越工程价值和高超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清末漕运废止,加之后来梁济运河的开凿和小汶河的改道,京杭大运河汶上南旺段废弃,南旺分水枢纽工程也随之荒废。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已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0年10月9日向社会公布。2011年6月11日,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奠基,这是目前京杭大运河上的唯一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是京杭大运河“申遗”的重点项目。规划考虑恢复分水口周边部分运河故道、石剥岸、分水嘴、码头等,逐步实现上游从戴村坝引水、疏浚小汶河、重建马踏湖水柜,修复部分斗闸等水工设施。通过考古遗址公园,展示运河分水工程,再现分水枢纽工程昔日辉煌。分水龙王庙建筑群是运河沿

36、岸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综合性庙宇。继续对禹王殿、禅堂、蚂蚱神庙等建筑进,亍抢救性维修;对龙王庙大殿、戏楼、水明楼、过厅、白公祠、潘公祠、白大王庙等建筑,可以采用洛阳“定鼎门方式”实施遗址保护。结合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大遗址实际,建设南旺分水枢纽博物馆。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将建设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南旺枢纽水工科技展览馆,再现古运河繁荣景象。4、规范基本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管理。科学组织基本建设工程中的文物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加快考古报告整理、编写和出版工作,确保每年出版2-3部考古发掘报告,重点解决历年积压的发掘资料整理编写工作。5、加强文物科技保护专题研究。积极开展大遗址综合保护研究

37、、运河遗迹及其保护管理综合研究、保护技术规范和齐长城资源合理利用等多项课题研究,推动我省文物保护科技水平整体提升。(二)繁荣发展博物馆事业1、以山东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为契机,全面提高管理和展示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龙头品牌。进一步加强市、县级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收藏、展览、服务设施,努力为社会大众服务。重点完成孔子博物馆、寿光盐业遗址博物馆、滨州市博物馆、莱芜市博物馆、济宁市博物馆新馆、东营黄河文化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滕州市博物馆新馆等新建项目,及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等改扩建项目。专栏(五):“十二五力期间博物馆建设数量根据第六次全

38、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山东省常住人口为9579.31万人,每百万人拥有博物馆数量为1.931座,虽略高于全国平均数字1.8座,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预计“十二五”期间,人口每年将净增加70万人,如果到2015年山东博物馆数量达到300座,每百万人拥有博物馆数量将增加到3.02座,5年增幅为56%。2、制定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措施和政策,促进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各行业依法兴办填补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行业特性、区域特点的专题博物馆和特色博物馆,进一步完善品类结构和体系。3、建设山东数字化博物馆。立足互联网信息平台,依托现代科技和我省文物资源优势,完善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

39、文物数据库,建设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实现文物资源信息共享,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广大民众。4、推动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促进博物馆纪念馆整体水平提升。制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社会服务质量规范和标准,保证财政保障资金充分发挥效益。5、加强馆藏文物管理,提高科技保护水平。推广、实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基本满足馆藏文物对保存环境的需求;运行动态的全市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6、加大文物征集力度。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在做好历史文物征集的同时,注重对近现代文物、民俗文物的征集工作。(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1、健全和

40、完善文物保护法规和配套制度。建立与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相配套的山东省文物保护员管理办法、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促进条例各项规定的落实。2、加大文物保护普法宣传力度。将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作为普法教育、考试、验收的重要内容,列入山东省“六五”普法规划,扩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普及范围。3、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完善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实行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保卫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积极与公安、工商、海关等有关职能部门协商建立预防和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盗窃、盗卖和走私文物等各类文物违法犯罪行

41、为。严格规范文物经营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维护正常的文物流通秩序。4、加大田野文物保护力度。根据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规定,加强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要配齐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员。建设安全看护用房和基本的监控设备,加强对重要遗址的安全保护。5、加强文物单位消防、安防等文物安全工程的管理。开展二、三级风险单位的评定和安防、消防、防雷系统的达标验收工作。建立文物单位消防、安防系统工程评审专家委员会,严格文物单位消防、安防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等评审、审批和验收程序。6、规范文物市场和文物监管品市场。依法加强对文物拍卖企业、文物商店的监督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和拍卖、销售前的审核、审批,落

42、实实物审核制度。制定文物监管品市场管理办法,加强文物监管品流通的调控和监督管理,依法严格审核文物监管品,取缔非法文物交易,规范文物监管品经营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确保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四)大力提升文物资源利用水平1、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开展基本建设、生产建设和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努力实现文物保护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2、积极探索文物资源利用新途径。发挥大遗址和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重要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前提下,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培植文化遗产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提高文博设施公共服务水平。

43、着力推进博物馆、纪念馆、民俗馆、遗址公园等服务配套工作,研发和推销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文物衍生品和服务项目,推出与文物相关的复仿制品、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满足人民大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五)积极开展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近现代纪念馆、名人故居和中小型博物馆的外宣力度,进一步提高知名度,促进全面发展。巩固原有外联渠道,拓展新的途径,加强沟通与协作,使文物外展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国际空间。科学策划文物外展主题,整合文物外展资源,围绕我省传统文化优势,适应文物藏品特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展品精美、内涵丰富的文物外展精品,大力提升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第四章 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和重点项目一、重大

44、文物保护工程(一)黄河三角洲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区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空前增加,文物保护任务日趋繁重。目前,该区范围内新发现文物点1745处,复查744处,共计2489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包括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古代制盐遗址和高青西周遗址。“十二五”期间,配合国家经济区发展战略,加大区域内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力度,规划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物保护带。专栏(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全国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饶关帝庙大殿、傅家遗址(广饶县)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莱州市)龙华寺遗址(博兴县)丁

45、公遗址(邹平县)魏氏庄园(惠民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青:文昌阁;利津:南望参窑址、冢头墓群、五村遗址、柏寝台;广饶:营子遗址、神仙洞石窟造像、毛纪、毛敏墓、当利故城址、蒜园子遗址、刘子山旧宅;莱州:盖平山摩崖石造像;寒亭:会泉庄遗址、于氏宅院民居、一孔桥、西杨家埠木版年画旧作坊、前埠下古文化遗址、纪国故城、呙宋台遗址、边线王遗址;寿光:赵旺铺遗址;昌邑:姜氏祠堂、五里冢遗址、三女冢、惠王冢遗址;乐陵:文庙:滨城:兰家遗址、杨家古窑址;沾化:西望遗址、贤城遗址、凤阳石桥、东鲁遗址、利城遗址、村高遗址、寨卞遗址、丈八佛(含附近石刻);博兴:院庄遗址、鲍家遗址、西南庄遗址;邹平:梁漱溟墓、大商

46、遗址、大郭遗址、郝家遗址;惠民:路家遗址、张家集土改纪念室、牛王堂古墓、秦台遗址、小韩遗址;阳信:棒槌刘遗址、郭莱仪古墓、信阳故城址、大觉寺;无棣:吴式芬故居专栏(七):黄河三角洲文化遗产保护片区规划1、区域范围: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划基本重叠并有所扩大,包括6市(东营、滨州、潍坊、德州、淄博、烟台)19县(市、区)(广饶、莱州市、邹平县、惠民县、高青县、利津县、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乐陵市、沾化县博兴县、信阳县、无棣县、庆云县、滨城区、河口区、垦利县)。2、文化内涵特征:该地区历史文化遗产包含有环渤海史前文化圈、商周制盐中心及民俗文化等不同特色的文化。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

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3、主要项目内容:伴随着该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种经济建设项目大规模展开,必然使深埋在黄河淤积地层以下的文化遗存不断暴露,同时,现存的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水平也要相应提高,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应有作用。重点项目:潍坊滨海地区盐业遗址群大遗址保护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坊子德日建筑群整体规划保护;十笏园、魏氏庄园、关帝庙大殿、于氏宅院、杨家埠木版年画旧作坊建筑维修保护;惠民宋城古城墙保护工程。(二)实施“曲阜片区”等大遗址保护工程。“曲阜片区”以曲阜、邹城为核心,扩展至相邻区域重要遗产地,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主要以曲阜、邹城两座历史文化名城

48、和“三孔”、“三孟”、鲁国故城等重点文物资源本体为基础,对片区内各类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编制区域文物保护整体规划,以“三孔”、“三孟”为核心,规划古代皇家建筑保护带;建设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区域文化遗产大规模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曲阜片区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和展示水平。大力推进大运河、齐长城和齐国故城、两城镇、城子崖、桐林、大辛庄、大汶口等大遗址保护工程,为实现综合利用打下良好基础。专栏(八):大遗址保护工程大遗址是指大型古文化遗址,由遗存及其相关环境组成,大遗址是指年代跨度长、占地面积广、价值重大,在文明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或重大意义,且具有资源优势和深厚内在潜力的大型遗址或遗址群及其相

49、关环境,主要包括大型聚落遗址、古城址、宫室、陵墓群等。大遗址保护工程曲阜片区1、区域范围:以济宁市的曲阜市、邹城市、汶上、枣庄市的滕州、泰安市的岱岳区、宁阳等市县区。2、文化内涵特征:区内文化遗产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以孔孟儒学文化遗产为代表,拥有与之相关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类型文化遗迹,成为山东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和中华文化重要渊源地之一。3、主要项目内容:文化遗产本体及其周围环境和谐。重点包括区域内: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工程、安全防护设施、消防工程及环境治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一曲阜市、邹城市旧城区范围内以及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密集的村、镇、街区

50、。重点项目: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三孔”世界遗产环境整治;孔府、孔宙、孔林、三孟、颜庙、曾庙、尼山孔庙和书院建筑维修、古树名木保护及安全消防工程、保护设施工程建设;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汉鲁王墓群、明鲁王墓整体保护。(三)半岛文化片区建设。目前已查明该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1595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处。同时,青岛、烟台、威海等市沿海海防设施、近代建筑,也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规范,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做好考古发掘、规划编制和资源展示等工作,有效保护文物资源,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专栏(九):半岛文化片区山东半岛文化

51、片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1、区域范围:行政区域以青岛、威海、烟台市辖区为中心。2、文化内涵特征:从地理单元上,胶东半岛地区是有别于鲁北和鲁南的独立地理单元,文化面貌也有其独立性。史前时期,该区域的分布大量的贝丘遗址,是史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商周时期,该区域是东夷文化与齐文化交汇的区域。该区域也是古代祭祀遗址的集中分布区域,秦汉时期的“八主祠”中,阳主、日主、月主、阴主均在该区域。从史前到历史时期,随着地理环境的变迁及航海活动,半岛沿海地区有大量的遗址和沉船埋藏在

52、水下,水下考古成为半岛文化区的重要内容。在青岛、烟台、威海等市现存一批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如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群和烟台山近现代建筑群。同时,青岛、威海、烟台旧城区还有众多的军事防御设施、工业遗产和民居,也是近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3、主要项目内容:东夷文化,水下考古,民居、海防设施、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等类型文化遗产本体及其周围环境整治工程。核心区域以青岛八大关地区、烟台山地区、奇山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岛、烟台市历史文化名城内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方面为主。重点项目:青岛烟台威海市沿海水下文物考古探察;青岛德国建筑群、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烟台福

53、建会馆、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丁氏故宅、牟氏庄园古建筑群维修;北庄遗址、归城城址、嘴子前墓群遗址保护;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烟台东炮台、西炮台军事设施保护。(四)全市文物资源调查工程。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确保于2011年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任务,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启动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公布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编制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名录,进一步摸清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底数。二、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重点做好大运河“申遗”相关文物保护工程、齐长城保护工程项目、四门塔千佛崖造像、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保护、魏氏庄园建筑群、蓬莱

54、阁古建筑群、十笏园、郯国故城、半岛近代海防设施等200余项重点文物的保护、维修项目。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部分重点工程 地区 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 淄博市 长城 齐长城淄川段保护维修 淄博市 临淄齐国故城 齐国故城城垣遗址保护 (二)文物保护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完成四门塔、薛城遗址保护设施、武氏墓群石刻抢险排水工程等30余项建设项目。表: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部分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四门塔保护项目 济南市历城区 颜文姜祠维修保护项目 淄博市博山区 薛城遗址保护项目 枣庄市滕州市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保护项目 烟台市 (三)文化遗产展示方面,重点实施北辛遗址展示项目、武氏墓群石刻陈列室(后堂)建设

55、项目以及山东博物馆、济宁市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荣成博物馆展览提升等近30项文化遗产展示项目。文化遗产展示部分重点项目 地区 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 淄博市 淄博市博物馆 淄博地方史陈列 淄博市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古车展厅展览提升 (四)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方面,重点做好山东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济宁市博物馆等50多家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字画等文物的修复工作。整合全市文物科技力量,建立山东文物科技保护修中心。表: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部分重点项目 地区 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 淄博市 淄博市博物馆 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及馆藏铁器、青铜器、瓷器、 书

56、画保护修复 淄博市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 馆藏金属类文物、山王墓出土彩绘陶器等保护修 复 (五)基本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方面,配合南水北调、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国家重大基本建设工程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做好相关文物考古勘探、发掘和保护工作,实现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两促进、可持续发展。启动重大课题研究的主动考古发掘项目。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文物保护责任,依法建立健全各级文物保护委员会,力口强文物保护行政管理机构和文物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把文物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考核内容,推进文物工作“五纳入”走向深入。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营造以政府负总责

57、,上下联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博工作新格局。二、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文物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建立起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全市各级财政对文保专项经费的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提高文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省级和文物重点市、县(市、区)要专门设立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优先安排配套资金落实的项目,列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效应,综合运用贴息、信贷担保、股权投资和奖励等政策,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文博事业。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研究社会捐赠资金管理办法,有效发挥捐赠资金在文博工作

58、中的作用。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和淄博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为核心,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理制度,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调查、规划、立项、审核以及工程招、投标制度和工程监理、审计、文物维修项目跟踪问效制度,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实行全程监管。建立健全馆藏文物接收、鉴定、登记、编目、档案、库房管理、保养、修复和复制制度。加大文物监管力度,制定出台社会文物管理办法,依法保障文物市场有序发展。四、加大文物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创新文物宣传思路,创新宣传形式,创新宣传内容,大力普及、宣传中华

59、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淄博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知识。组织实施“集中普法月(每年六月)”、“文化遗产巡礼”等专题普法、宣传工程。加强与各类媒体的沟通、联系,结合媒体特点和文物工作重点,积极宣传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依托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重大文物节庆,面向农村、社区、学校和部队,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努力形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尚。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树立科学人才观,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改善人才队伍结构。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着重引进高层次文博领域领军人才,全市文博系统力争引进4名左右二级研究员以上学术带头人,引进10名左右拥有硕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专家,形成较为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与高校合作,建立教育培训、科研基地,多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