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授信分析(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868174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食品行业授信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食品行业授信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食品行业授信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食品行业授信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行业授信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食品行业授信分析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我国食品工业生产经营和食品消费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产品品种丰富多样,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商品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和区域县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十一五”规划将发展食品工业、大力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与解决“三农”问题密切结合起来,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为食品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环境,食品工业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生产力持续提高;加之“入世”后,国际贸易日益扩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也大大促进全国食品饮料工业发展速度

2、,成为建国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本次主要在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GDP占比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食品行业 “优选客户,总量控制在信贷资产10%以下 (含食品包装及食品机械等相关子行业)”的授信原则,以及具体的选择标准和着重把握的风险点,包括:l 有一定经营历史,生产及管理经验丰富。l 产品质量及安全成熟稳定,形成了较突出的产品品牌和核心竞争力。l 资产和收入达到一定规模,行业地位较好。l 自然条件优越,靠近所需原材料产地,原料成本及运输成本低,具有资源优势。l 销售渠道成熟,产销两旺,存货和往来款比例、质量及周转正常。l 经营管理规范;财务信息透明。l 股权结构明确,股东背景清晰,高层管理人员具备

3、良好从业经验和职业操守。l 专注主营业务,投资活动围绕主业进行,投资项目有利于完善主业链条,提升主业竞争力。较少参与资本市场投机等高风险活动。l 负债适中,借款量与收入规模、获现能力及盈利水平匹配,信用记录正常。l 具备一定创新能力。重点关注:各类型龙头食品企业、民族品牌企业、大型品牌企业以及健康发展的民营企业。l 对中小型企业,重点选择有民族传统特色、技术改造能力,自我定位准确,小而精、小而专的老字号。对无特色、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污染环境的、浪费资源能源的小型企业和小作坊,禁止进入。l 对国内、国外引进的新原料、新资源、新包装材料、新型食品添加剂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新型生物制品、转基因等新

4、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安全性,密切关注国家监测通报、预警信息。l 对中、西部地区农、牧、林果产品及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的原材料生产基地,针对特色和特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选择地进入地区品牌龙头食品企业。一、行业发展现状1、各项发展指标呈加速增长态势,行业发展为银行业务提供更多机会。据统计,01-05年,食品饮料行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0,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约18,利税总额年平均增长约17,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外贸创汇年平均增长率出口约13,进口约30。2005年产值198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0。销售收入19000.00亿元;同比增长19.65。利税总额3200亿元。利润总额

5、1150亿元,同比增长32。2、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集团化、集约化的加快,使产业集中度提高,经营实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一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的骨干龙头企业,为银行提供了行业优质客户和业务空间,同时有利于银行风险控制和收入结构调整。“入世”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食品饮料企业逐步形成以国内诸多知名品牌大企业和多家海外食品业跨国公司为核心力量,以产品、品牌、技术、资金、管理、人才为资本主体的组织结构战略性组合。体现为:1)大型企业以并购方式,采用品牌代加工、产销本地化,加速对中小企业收编,使企业结构优化;2)大型企业以收购或参股国内、外企业股份的方式,实现产品由单一向一主多副的多元化产业

6、发展,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产品市场极具竞争力的大型集团企业和上市公司。 3)世界500强食品企业中多家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内食品饮料企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与农业产业结合的紧密度加强,围绕龙头企业而建立的各类种植养殖基地及专业户,逐步形成“农食产业链一体化”,这种龙头连锁效应,大大拓宽了银行业务领域,也为银行落实贷后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5)股份制企业(含民营成分)、三资企业发展较快、效益持续增长。据统计资料显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体数量中,国有制企业2657家,占总数量12.70,占行业总产值19.74;三资企业3473家,

7、占总数量16.60,占行业总产值25.83;股份制企业为9187家,占总数量43.91,占行业总产值42.44。6)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升,其中企业自筹资金占3/4以上,投资稳定性、持续性较有保障。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213.06亿元,比2003年上升47.89,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占0.46,国家贷款投资占11.54%,外商投资占6.82,企业自筹资金占74.46。截至2005年9月份统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189.26亿元,已接近2004年全年完成额。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占0.56,国家贷款投资占9.15;外商投资占9.04,企业自筹资金占76.52。7

8、)消费市场方面,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入普遍增加,消费领域拓宽,市场需求扩大。一大批知名品牌食品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新兴方便食品、消闲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花色品种和市场需求迅速提升,同时也推动了食品包装产业、包装材料结构优化和更新换代。8)行业创新体系逐步形成,科技项目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据有关资料分析,食品科学技术对行业贡献率将近40。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资主体。据2003年统计数据,行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为55.84亿元,其中企业投入资金48.50亿元,占总额近87%。大型骨干企业已经或正在组建食品工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9、;企业与大专院校、食品科研机构结合日益紧密,对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自主开发创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机械、化工、包装与包装材料、印刷等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9)、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有力规范了行业质量安全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遏制了不合格产品在市场泛滥,为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0)、国际贸易不断扩大,为银行提供增加中间收入。2004年进口总值201.30亿美元。出口创汇203.26亿美元。二、食品行业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编制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食品行业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如下:(一)发展方向1、围绕“科学发展观

10、”,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农业为基础,创新发展模式,深化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3、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发展质量,为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以人为本”,强调诚信经营、绿色健康食品。5、弘扬民族经济文化,自主开发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标志的食品工业生产和市场体系。(二)主要目标1.工业总产值,在优化结构、降低消耗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预期达到30938亿元

11、,平均年递增率10。2.经济效益,2010年利税总额达到5755亿元,年平均增长10。3.出口创汇,2010年达到33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9左右。4.固定资产投入,“十一五”时期实现年增长率10左右。5.科技进步水平,实现自主开发创新对推动食品工业生产力发展有明显提高。6.食品安全水平,要达到使消费者满意度逐年上升。7.膳食营养水平,到2010年可基本满足人体科学发展所需营养成分,达到小康和更加富裕的食物结构和膳食营养要求。使人民生活质量有较为明显提高。(三)发展重点1.粮食、油脂食品加工产业:米、面食物加工:持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食品工业专用的优质新产品、新品种;重点扶持大型企业,开发各类米

12、、面制品加工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传统主食品的工业化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的主食品品种。加强采用生物工程等技术进行玉米深加工和对米面副产品:碎米、稻壳、米糠、麸皮、小麦胚芽、玉米胚芽等的综合利用率;扶持农民培育和引进优质甜玉米品种,建立甜玉米绿色基地,开发甜玉米系列产品,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杂粮、薯类产业:加大对粟米、燕麦、荞麦、青稞、绿豆、红豆等杂粮及薯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关注西部地区杂粮资源开发;发展方便食品及高附加值衍生产品,以适应城镇居民对具有特殊营养价值的杂粮加工产品的需求。大豆产业:要高度重视大豆产业理性、健康发展,稳步发展大豆工业园区;加大对食品工业优质基础营

13、养原料: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功能性蛋白、大豆组织蛋白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持续开发适宜不同群体营养需要的配餐豆奶以及高质量、强化营养的多品种花色豆奶、豆乳粉和豆腐;提高豆腐及各种传统豆制品在县以上城市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重点加强对豆制品保鲜、冷链技术的研究应用。植物油脂加工业:加强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油脂产品科技含量并发展多种食品专用油脂;加强对特种油料的开发利用,生产功能性营养保健油;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油;持续推广应用油料膨化直接浸出、低温脱溶、酶工程等技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提取有毒有害成分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关注粮油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力度,如对食品工业和餐饮业

14、废弃的煎炸油等回收制取生物柴油,以及燃料乙醇的深入开发应用,促进有益于社会环保和食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2.奶业、畜禽、水产类食品产业:重点发展液体奶,积极发展绿色奶源,加强绿色奶源基地建设和奶畜品种质量提高以及畜群结构调整,提高奶源产量、质量、品种;增强乳制品生产自动化水平,严格执行乳品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规则。加大学生奶推广力度,积极发展花色奶、有机牛羊奶、免疫牛羊奶等高质量、高营养乳制品。肉类食品加工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在大中城市和重点县城全面推行工厂化屠宰;促进企业将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的现代化向畜禽屠宰领域延伸,完善冷藏链和现代配送连锁营销方式建设,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以便有利

15、于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水产品加工业要研究开发新捕捞对象,扩大海水、淡水鱼以及富含特殊营养的海藻类和水生植物类的加工深度、广度,增加花色品种,开发合成水产品、水产保健食品、美容食品及海洋药物等;扶持一批规模大、出口创汇能力强的重点品种。重点加强对大宗水产品、低值水产品以及加工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如制成鱼丸、鱼肠等方便食品和调味品。3.果蔬、饮料、制糖产业:大力推动食品龙头企业、大中型企业与农村合作,结合农业“退耕还林”有序地开发绿色林果生产基地,注意合理布局。培育发展水果新品种及特种野生水果、野生植物、食用菌,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优质特种原料;推动现有果蔬产区和特色果蔬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和生态

16、环境保护建设,开发综合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特色新品种。加快果蔬精深加工步伐,发展营养保健类果蔬汁饮料、小罐头、果蔬菜肴,速冻、保鲜、膨化果蔬产品,干果蜜饯等方便、休闲新产品。饮料工业重点发展天然有机、营养保健的新品种,如复合果蔬汁饮料、豆奶、天然矿泉水、特色饮料及冷冻饮料;稳步发展纯茶、奶茶饮料,关注功能饮料的开发;大力扶持知名民族饮料品牌、企业开发新资源、特色新品种。食糖生产继续实行稳步发展的原则,推动糖料作物产区及糖厂的规模化、科工贸一体化经营;抓紧抓好糖料作物科学种植和良种推广工作,提高糖料作物单产量和含糖量,降低食糖生产成本。加大糖料综合利用力度,在现有产品品种基础上,采用生物技术开发

17、精细化工产品等。4.方便食品、罐头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化生产的各类面食、米饭等方便即时餐用主食,着力发展符合营养卫生质量标准的副食类方便食品,包括各种肉、禽、蛋、果蔬熟食制品,各种速冻熟食制品和多种风味配料调味的各类副食半成品,以适应家庭、餐饮业、食堂采用电汽饮具加热即食或直接烹调需求。着力开发中餐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从原料生产基地到餐桌的中餐加工、配送生产链。推广多样化、标准化中式、中西结合的配套团体餐、学生营养餐、午间工作餐、民工标准餐、旅游方便餐。关注烘焙食品品种的开发创新,发展多样花色品种、低糖高营养的方便、休闲产品。关注罐头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罐头生产的连续化、机械化水平,加强自

18、主创新能力,研究开发新资源、新品种。重点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的品牌罐头产品,以及地方特色传统风味产品;培育产品品牌,扩大出口创汇率。5.营养保健食品工业: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绿色保健食品;着力倡导科学开发,严格审批,诚信经营,强行治理夸大功能宣传,遏制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发展妇幼及学生保健食品,主要发展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功能、免疫调节和改善功能的各类产品;推广各种泥糊状保健食品、乳酵食品、蜂蜜产品等。发展老年保健食品,重点发展低盐、低糖、高纤维、高蛋白食品和保健油脂,以及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改善记忆功能和缓解衰老的保健产品。着力加强食品工业与我国传统中

19、医药结合,坚持“药食同源”理念,建立研究开发中心,运用高科技,自主创新开拓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并大力扶持民族特色品牌,开拓国际市场。6.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工业:重点扶持大型企业设备和工艺技术的更新改造,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提高行业企业集中度,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调味品制造业要大力推进传统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广生物工程技术过程中的应用,持续加快生产运行中的规范化、连续化改造,防治污染,确保产品卫生质量;重点发展名牌特色调味品、复合调味品,新型调味品,开发天然保健调味品和方便调料。着力提升酱腌产品卫生质量和营养水平;扶持重点企业利用新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产品、野生植物产品和保值原色的腌渍产

20、品。食品添加剂工业继续发展营养强化剂、甜味剂、乳化增稠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防腐剂、抗氧保鲜剂五大类产品。重点加强对天然资源的研究开发,加强添加剂产品标准化生产,扩大出口贸易。7.酿酒、发酵制品工业:继续以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为导向;重点发展葡萄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和名优白酒,开发特种资源的保健功能性酒品种;扶持知名民族传统品牌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资产重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酒类各种产品生产集中度以及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酿酒原料资源综合利用,运用高新生物工程技术,对酒糟所含营养成分及可供化工和其他领域应用成分的提取

21、,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品附加值;关注酒精生产的发展,提高变性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并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力度,提高经济效益。重视发酵制品制造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藉以促进相关食品工业行业的发展;重点加强对酵母、酶制剂、柠檬酸的精深开发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新资源,创新发展新的高效能制品;大力扶持有实力的品牌企业自主创新,增加产量,发挥品牌优势,扩大出口贸易。8.食品和食品包装机械工业:“十一五”时期,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相结合,振兴食品与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业,促进食品工业各行业全面、较快发展。倡导绿色制造,即

22、构建注重环保因素、资源能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促进新型制造技术的开拓、应用加大对包装材料新资源的开发,重点开发无公害无污染、易回收利用、易被环境降解的材料和节约型食品包装,并开发相应的包装设备。关注纳米复合包装材料的研究开发。三、行业预测及根据目前行业存在问题银行授信风险点(一)食品行业发展基本预测及我行授信取向1.食品工业年生产总值增长率预测:根据:1)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测年均递增9左右。2) 2004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十一五”时期要保持或略高于这个比重数。3) “十五”时期年均增长约20的基数

23、,考虑到在“十一五”时期要转改变增长方式的因素,预测:2006年2010年食品工业发展年均递增率仍可超过10,到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可实现30938亿元以上(当年价),占国内生产总值11的目标。参照此比例设定我行行业授信总量比例不超过10%。2.人口增长、消费群体变化对食品工业影响的预测:根据:1) 据统计,2005年我国人口13.3亿左右,到2010年将达到14亿左右,增长率为9.7。2) 预测人口将发生三个变化:一是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2010年将达到1.5亿,占总人口的9.33,二是城镇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将增加到5.38亿(年增长率为8),三是农村人口到2010年将下降到

24、8.16亿(年降低率为8),预测:1) 老年食品,尤其是营养保健食品需要相应发展;2) 城镇居民对食品消费的数量、质量、品种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3) 工业食品将在广大农村出现更广阔的消费市场。4) 对工业食品的要求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安全卫生;二是营养保健;三是品种多样;四是方便科学;五是文化内涵,即突出体现中国食文化特色。在客户选择过程中,我行可按上述趋势优选客户。3、食品出口创汇及增长率预测:根据2004年全国食品出口创汇达203.30亿美元,对应行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10。预测到2010年食品创汇将达300亿美元, 我行在食品行业中的国际结算业务及中间收入有较大空间,可为调整资产结构及收

25、入结构作出贡献。(二)目前行业存在问题及授信风险点1、食品安全问题。该类事件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在授信中应着重关注产品市场成熟度,严格对待新入市产品,全面调查了解其卫生检验、安全检查、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情况。目前食品市场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严谨,以致非法使用非食品原料、超量使用添加剂、掺假使假等现象不能及时得到全面有效的管理遏制。而食品饮料关乎民生健康,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包括: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质量管理不严,检测制度不健全;原料产地生态环境污染,包装和包装材料问题等,短时间内即将产生强烈冲击,甚至停产。 2.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装备落后。目前食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

26、百人以下小型企业约占94,科技力量不足,装备效率低,工艺技术和包装水平落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等方面滞后。该类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应谨慎介入。3.食品工业布局有待整合。目前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各区域食品工业布局和农业生产布局结合不紧,以致出现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利用乃至浪费的现象。我行应选择进入有资源优势、具备开发生产能力,有销售渠道,具备地区优势的企业。4.食品出口多以原料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大,结构单一,企业联合程度较差,经营行为欠规范,对世贸组织规则和国外农产品食品认证标准,以及国际法典(CAC)认识不足。该类问题,在办理国际业务过程中,应设定合理完善的单证条款,避免陷入贸易纠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