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3849526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三、主观题(含简答和论述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答:(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具体体现。答:(1)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

2、3)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XXX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质。(4)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答: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为何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XXX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

3、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5、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答:(1)实践决定认识。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反作用。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6、简述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内容答:(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

4、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3)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4)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答:(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

5、规律。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8、简述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答:(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

6、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4)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原因答;(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7、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10、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答: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1、简述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答:(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

8、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4)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不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12、分析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答案要点:(1)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9、。相反,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XXX,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一方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按照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另一方面,又要有革命热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宿命论。掌握这一原理对于贯彻党的“三个代表”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于克服“左”或右的错误

10、倾向,都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1)实践的内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实践的结果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内容、性质和范围等都是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并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其中物质生产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

11、的。实践是人的独有活动,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即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2)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4、试论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答案要点: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中占条台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和诸种意识形态。二者的结合和统一形成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12、建筑,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而且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它能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当它的这种作用是为先进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是进步的,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如果生产关系已经过时,上层建筑还运用自身的力量去维护它,而不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状况和要求而加以变革,这样的上层建筑是落后的,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规律,这就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深人的改革,突出表现为我国已从计划经济

13、进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由单一的公有制进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经济方面的改革必然要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目前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民主法制尚不健全,存在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官僚主义、机构臃肿等现象。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不对我国政治体制加以改革,就势必阻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就会阻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的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对政府机构进行精简和改革,克服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人浮于事、官僚主义等现象,使我国的政

14、治体制进一步适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15、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答案要点:这种观点错误。(1)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

15、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3)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同时,要充分肯定

16、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因此,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仍然是通过劳动,但知识、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16、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答案要点:(1)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

17、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2)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第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18、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但必须明确,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1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所遭受的严重挫折,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曲折性表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是不能据此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欣欣向荣。 东欧剧

19、变、苏联解体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即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曲折和反复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深刻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对我国的启示:(1)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影响力。(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的经济搞上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坚定不移的推

20、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和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1下面是一组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材料。材料1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他们只有不理睬哲学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解放出来。但是,因为他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规定,而这些范畴是他们从所谓有教养者的那种受制于早已过时的哲学残渣的一般意识中盲目地取来的,或者是从大学必修的哲学课中听到的一点儿东西中取来的,或者从各种各样的哲学著作中缺乏批判的和杂乱无章的读物中取来的,正因为这样,他们同样做了哲学的奴隶”。材料2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

21、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地哲学思想。”请根据材料,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1)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是何种观点?(2)分析爱因斯坦在哲学与科学两者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参考答案(1)在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这是第一种观点。(2)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他认为,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

22、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方法论的作用。(3)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运用哲学所提供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按照某种一般方法论进行分析和推演;哲学能够从总体上确定科学发展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能够为科学家提供创造性的空间。(4)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也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哲学从具体科学中不断吸取养料,才能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和原理。2下面是一组关于唯物主义发展形态的材料。材料1古希腊哲学家阿拉克西美尼认为,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生成。气蒸发生成火,凝结变为风,尔后形成

23、云,再凝结为水,继之是土,最后变成石头,从这些事物中生成其余的一切。材料2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认为,人是一架机器,它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在比例上更接近一些,所接受的血液更充分一些,因而就产生了理性。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区别。材料3恩格斯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上述材料中观点的异同。参考答案(1)材料中的三种不同的观点都属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自然界、物质是第一性的,思维、意识、精神是第

24、二性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坚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2)三个材料反映的是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材料1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又有它的局限性,即具有直观性、猜测性和非科学性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论证。材料2中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材料3种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