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技法张迁碑偏旁部首图解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832742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隶书技法张迁碑偏旁部首图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隶书技法张迁碑偏旁部首图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隶书技法张迁碑偏旁部首图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隶书技法张迁碑偏旁部首图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隶书技法张迁碑偏旁部首图解(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隶书技法】张迁碑偏旁部首图解点画是汉字的基本零件,偏旁部首则是汉字的配件。学习隶书,不仅要写好由基本点画组成的独体字,更重要的是熟悉和了解并掌握汉字的偏旁部首,写好由偏旁部首组成的合体字。汉字中合体字的数量很大,形态变化较多,实用性也较强。在学习中只有系统、认真地研究偏旁部首,分析和了解它们在字里的长短、大小、斜正、宽窄及巧拙变化,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的偏旁部首很多,常见常用的也有70多个,一般归纳为:左偏旁、右偏旁、字头、字底和字框五大类。隶书的偏旁部首从篆书演化而来,有不少字还保留有篆书的形态和写法,但大部分己完全隶化,简省变化,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隶书的偏旁部首还有一

2、个突出特点是独立成形,合也美,分也美,给人以端庄、朴厚、典雅的感觉。张迁碑的偏旁部首更是风格别具,呈现出大小、方圆、斜正、长短、粗细、宽窄、巧拙等多种变化,搭配和谐,自然多变。下面从张迁碑个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偏旁部首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单人旁 “仁”字的单人旁较短,且竖笔写弯,姚向左而出尖。“俗”字的单人旁稍长,坚用方笔,直而挺。双人旁 “从”字双人旁写为三点,且方向变化不同, 上两点尖向左下,下一点方向右下。“行”字简化篆法,更近于楷书的双人旁,下部竖弯而尖。王字旁 “王”字旁不管大小长短,皆平直而正,窄而让右,并能独立成形,如“珮”字和“玮”字等。左耳旁 “陈”字用篆法,但写得方而直,

3、竖笔出锋。“阳”字用隶法,粗细有别,主次分明,竖笔弯而曲,颇具情趣。口字旁 口字旁在左者其形小而向右上,以让右部,形体方而正,棱角外明,如“喋”字等。禾木旁 禾木旁首笔或长或短,或平或斜,皆具变化。形状有窄江亦有宽短,皆因字而异,如“秨”字和“稷”字等。提手旁 提手旁横和挑短竖钩长而向左挑出,尖细而长。有时用挑笔顿锋,显其朴拙,如“提”字和“披”字等。三点水 张迁碑的三点水有时用尖点,自左向右取势向中心,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时用圆点,形散而具变化,颇具特色,如“温”字和“汉”字。言字旁 言字旁平直端庄,横虽多但却有变化,或长或短,或露锋或藏锋,皆取平直,且能独立成形,如“赞”字和“讳”字等。

4、 绞丝旁 绞丝旁由篆书演化而来,由上下两个三角形套写而成,上小下大;下部用三点写成,自然随意,如“练”字和“绪”字等。 子字旁子字旁头大尾小,头部写成三角形状,下部挑笔向左而尖,平向左挑出,如“孔”字和“孙”等字。竖心旁 竖心旁用三坚写成,中竖为主笔特氏,两边两坚细而短,如“惟”字和“恤”字等。 反犬旁 反犬旁其形斜而弯,笔画或细或粗,或方或尖,多具变化,如“狄”字和“独”字等。木字旁 木字旁形状方正,横平竖直,竖笔下部或方或圆,出锋向左,且能独立成形,如“析”字和“相”等字。月字旁 月宁旁其形稍瘦而长,左用挑笔,右用直竖,一尖一方,别具一格,如“肱”字和“股”字等。示字旁 示字旁上部写作两横

5、,下部竖点有粗有细显变化,如“社”字、“祖”字横竖之间自然断开立刀旁 立刀旁以点代坚,有大有小有变化;坚钩挑向左,有尖有方显其姿,如“刊”字和“利”字等。右系旁 右系旁用上下两个三角形写成,上部三角不尽相同;下部用三点写成,形状不同,方向不同,大小不同,各具情态,如“孙”字和“县”字等。斤字旁 斤字旁形状虽短,却具变化,第二笔有的竖直而粗,有的尖细而弯,各不相同,如“斯”字和“新”字等。反文旁 反文旁颇有动感,第三笔向左弯出,挑尖出锋;第四笔磔笔向右,粗而肥短,如“故”字和“畋”字等。见字旁 见字旁上部或方正一致,或上大下小,既让左部,又能独立成形,如“亲”字和“觌”字等。殳字旁 殳字旁开头稍

6、变,上小下大,挑短磔长,挑弯磔斜,情趣盎然,如“数”字和“声”字的右上部。寸字旁 寸字旁形粗而钝,拙而短,末笔或挑间左上,或斜向左下,各不相同,如“对”字等。页字旁 页字旁中部或上下方正,或上大下小,末笔两点或聚或散,或尖或方,如“颉”字和“颃”字等。戈字旁 戈字旁形斜而长,第二笔为主笔应斜而长,尾部出锋为波磔,如“职”字和“载”字等。力字旁 力字旁形斜而短,挑笔或长或短,或方或尖,因字而异,如“功”字和“勋”字等。右耳旁 右耳旁形状长而弯曲,坚画或尖细,或方粗,颇具拙味,如“邵”字和“乡”字等。宝盖头 宝盖头形状宽而短,方的方直,有的尖弯,但皆需盖住下部,如“字”字和“宽”字等。雨字头 雨字

7、头或繁或简,多具变化,有的如“云”字横平竖直且具变化,有的如“震”字简化四点为一横。草字头 草字头有的横画断开,分成左右两部分;有的两点一横,点不出头,横用波横,这种写法后来大量运用于行草书中,如“兰”字和“万”字等。竹字头 隶书的竹字头大多简写为草字头,左右两个变化的十字,颇具韵昧,如“节”字和“等”字等。这种写法后来也用于行书。心字底 心字底有的大而宽,如“思”和“恩”等字;有的小而细,如“懿”字,皆因字形而变化。走之底 走之底左部点有大小、方圆、长短、粗细之分;下部的磔有时平,有的斜,但却长而稍上扬,力求包住上部所配合的部分,如“建”字和“迁”字等。门字框 门字框横细坚粗,左竖用弯竖,右

8、坚用直竖。左低右高,斜中求正,如“间”字。右部带钓,如“问”字。包 围 左包右 如“区”字,横短下横长,被包围的部分稍小。上包下 如“周”字,左竖用弯竖,右坚用百竖,被包围的部分上靠。左上包右下 如“广”字,横平而长,撇直而弯,被包围的部分舒放而宽。右上包围 如“旬”字,横竖皆须直平,钩小而尖,被包围的部分应小而向上。 全包围 其形有的宽大,有的扁小,有的宽短,有的瘦窄,各不相同。如“囚”、“四”和“曰”字的宽短,“国”字的宽大等,各具姿态,临习时应注意其不同的造型变化。张迁碑技法探索张迁碑包含了汉隶中的众多美的因素,为汉碑中的精品,为雄浑、古朴书风的圭臬。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应如何表现出它古雅

9、的意境和雄浑的韵味呢?首先,让我们观察一下张迁碑拓本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此碑残损较重,点画斑驳且较粗,起笔转折处多为方笔,笔画大多平直简洁,很少有像曹全碑那样明显的波磔。结体上,由于缺少大波磔和伸展的笔画,在字的构件和整个字的形态上显得方整,有些处理还显得笨拙。正是以上的因素,张迁碑给我们的最大感受就是:朴质,雄浑,稚拙,平直中不乏劲健与厚重,方整中又显得活泼而别具情趣,可谓大智若愚,耐人寻味。我们既要表现张迁碑拓本所呈现的韵味,就要运用我们的今天的书写工具毛笔,尽可能地去表现出拓片上原本的黑白分布,即要运用一定的书写技法,进行二度创作的表现,从而再现其古朴、雄浑的审美风貌。以下则为我在实践

10、中的具体体会:(一)裹锋笔法的运用。运用裹锋笔法,可以造就出点画的古朴感,这是由于用裹锋可书写出表面不光滑的笔画,而这种不光滑类似石花的形态恰好与碑石中的自然损泐相吻合,从而显得古朴自然,具有金石气息。另外,裹锋笔法的运用容易造就出沉稳、遒劲具有立体感的点画,表现出金石感强劲的力度。(二)方形的表现。张迁碑字形的最大特点就是方。无论在用笔还是结体上,“方”的特点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正是用笔之“方”和结体之“方”的紧密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塑造出粗犷朴拙的笔意和方整峻拔的字势。用笔之“方”即是要求在点画的起收处呈现出不规则的方形,结体之“方”则是要求在笔画间的衔接转折处,在字的构件和整个字

11、的构形上表现出方的形态。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只注重“方”,而忽略了“圆”,只有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在厚重中显现出灵活。(三)点画的“不平之气”。点画的“不平之气”要求在行笔中,要积点成线,步步为营,可结合使用裹锋或颤笔技法去书写。做到直中有曲,畅中有阻,如折杈股、屋漏痕。另一方面,“不平之气”还要求相同方向上的笔画要避免平行或雷同,通过线条间粗细、曲直和取势的不同体现出其中张力的变化,表现出雄浑的气韵和耐人寻味的筋骨之力。(四)不同的波磔笔画处理。相对于其他点画而言,张迁碑中的波磔变化尤为突出。因此,处理好不同的波磔为张迁碑技法实践中的难点。首先,张迁碑中的波磔大多表现含蓄、厚重,这就要求在

12、出锋时,要顺时针捻动笔管,以形成朴厚的波尾,同时不要将笔锋外扬,要做到含而不露,蓄而待发。其次,要注意出锋的不同方向和波尾的大小、长短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多加思索和体会,只有反复锤炼,才能游刃有余,下必有由。(五)朴拙、简洁的点画。张迁碑所呈现出的古朴,与其朴拙、简洁的点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用笔时,应减少波磔,以短粗、平直为主,做到直中有曲,筋骨内含,画短意长。不以点画的灵动媚人,而是以朴质、雄强质感的点画和方整峻拔的体势,来表现字形整体的浑厚和质朴的神采。(六)突出构件间的对比变化。在结体上,张迁碑中的一些字显得奇拙而含蓄,我们要表现这种韵味,就要加强构件间的变化。当一个字由两个

13、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组合而成时,我们就须使同一构件中的笔画紧密结合,强化构件间的独立。通过构件间轻重、取势的不同,造成构件间的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呼应,以形成对比,从而表现出耐人寻味的结体姿态美。(七)布白上黑白张力的对比变化。我们在实践中,不仅要注意点画的“黑”,同样应多观察被点画分割所形成的“白”。要使这些“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大小,以形成布白间的张力变化,使造就这些布白的点画具有强烈的动势,从而使整个字显得不呆板,富有生机。(八)纸墨的结合。我们要表现出金石气的同时,又要使其具有生机,这就要求我们在用墨时,使墨与纸能够很好的交融在一起。所以就首先要求我们的练习要选用生宣。由于生宣不仅可以表现出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又在于生宣纸质较涩,有利于裹锋、颤笔等技法的运用。其次,在实际书写中,行笔速度须根据墨的干湿和纸吸水量的情况而定。如墨较干时,行笔速度可以减慢,或使用颤笔,使墨与纸能很好的结合,以墨色外洇少许为宜,这样才能体现出古朴的金石气,又会产生不乏润泽的血肉感和气韵感。笔画光滑会使表现线条轻浮,缺少朴质;迟涩则难以体现出笔力的遒劲,洇的太多会使精神无法凝聚,只有当墨色稍洇时,才能较好地表现出血肉丰满的金石气韵。所以,纸与墨的结合是我们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