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832674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黄珍珠 1 , 秦鹏 1 , 胡娅敏 1 , 曾雅靖 2( 1. 广东省气候中心 , 广东广州 510080; 2. 从化市气象局 , 广东广州 510900 )摘 要 :根据全省 86个气象站 19602007 年的温度资料 ,研究了 48 年来广东省北部 、中部 、东南部和西南部 4个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 4个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最低值分别出 现在 1976和 1984年 ,最高值为 1998 年 ,增温速率南部沿海高于 内陆 ,东南 部为 0. 026 /年 ,西南部0. 023 /年 ,中部 0. 021 /年 ,北部 0.

2、 012 /年 。各区域年平均气温 20世纪 60、70和 80年代变化不 大 , 90年代升高最明显 。从季节分布看 ,各区域增温速率冬季最为明显 ,为 0. 025 0. 035 /年 ,秋季次 之 ,为 0. 0120. 031 /年 ,冬 、秋增温速率均通过了 95%的显著性检验 ;春季为 0. 011 0. 019 /年 ,夏 季最小 ,为 0. 0010. 019 /年 ,春 、夏增温速率大多没有通过 95 %的显著性检验 。关键词 :气候学 ;不同区域 ;温度变化 ;广东中图分类号 : P468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 1007 - 6190 ( 2008) 03 - 00

3、01 - 03IPCC第 4次报告指出 ,近 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 74 1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自然 、经济 、 社会和政治带来严重影响 2 - 6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 广东省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其升温速率与全球相当 7 - 8 。广东地跨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和北热带 ,而且 濒临海洋 ,山脉交错 ,省内不同区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 应是不同的 ,而目前大多数学者仅对全省平均的气候变 化进行研究 9 - 14 ,对省内不同区域的 研究还是空白 。本 文利用全省 86个气象站 19602007年的温度资料 ,研究 了 48 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

4、 ,以期为不同 区域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7个站 ,包括西北部的韶关 、清远和东北部的河源 、梅州 4个市县 ;中部有 19个站 ,包括肇庆 、云浮 、广州 、东莞 、佛山5个市县 ;东南部有 18个站 ,包括惠州 、揭阳 、潮州 、汕头 、 深圳 、汕尾 6个市县 ; 西南部有 22 个站 ,包括中山 、珠海 、 江门 、阳江 、茂名 、湛江 6 个市县 。选用全省 86 个气象站19602007年 的 温 度 资 料 , 其 中 , 冬 季 平 均 气 温 是 1959 年冬季到 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 。分析计算各个区域的温 度算术平均值和均方差 15 ,以表征

5、48年来不同区域的平 均气温变化状况 。2 广东省不同区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2. 1 温度年变化特征图 2是不同区域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可以看出 ,全 省 4个区域的年平均温度都是呈波浪式上升 , 20 世纪 60 年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 70 年代的变化趋势基本持平 ,其 中 70年代中期 ( 1976 年 ) 和 80 年代中期 ( 1984 年 ) 年平 均气温是 48年当中的两个最低值 ,从 80年代后期起气温 就逐渐缓慢上升 , 90年代中后期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 1998年为最高值 。线性拟合方程检验 ,北部通过 a = 0. 01检验水平 , 中部 、东南部 、西南部均超过了

6、a = 0. 001检验水平 。 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东南部最高 ,为 0. 026 /年 ,其次 为西南部 0. 023 /年 ,中部增温速率为 0. 021 /年 ,北 部增温速率最小 ,为 0. 012 /年 。南部沿海增温速率高于内陆 ,这可能与热岛效应强度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有关 16 - 20 。年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 ,小波功率谱分析 ,置信线设 置为 95 % ,结果显示 ,北部具有 2、4 5 年的显著周期 ; 中 部具有 24年的显著周期 ;东南部具有 4年的显著周期 ; 西南部具有 2、4年的显著周期 。1 分区及资料处理方法广东省气象台把 全 省 分 为 西 北 部 、东

7、 北 部 、中 部 、西南部和东南部 5个天气预报区 ,由于西北部和东北部面积 比较小 ,气候特征比较相似 , 为研究方便 , 本 文 把 东 北 部 和西北部合为北部 ,即分为 4个区域 (图 1 ) ,其中北部有图 1 广东省 4 个区域划分图收稿日期 : 2008 - 04 - 21基金项目 :广州区域气象中心重点项目“广州区域气候变化监测 、检测和预估系统 ”( GRMC2007 Z02 )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广 东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究 ”资助作者简介 :黄珍珠 ( 1962 年生 ) ,女 ,工程师 ,学士 ,主要从事气候与农业气象的研究工作 。图 2 1960 2

8、007 年广东省 4 个区域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表 1为 4个区域各年代的年平均气温 。可以发现 ,在20世纪 60、70 和 80 年 代 , 各 区 域 的 年 平 均 气 温 变 化 不 大 ,仅相差 0. 1 0. 2 。 90 年代起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 , 与 80 年代相比 ,北部 、中部 、西南部和东南部增温 分别为 0. 2、0. 4、0. 5 和 0. 6 。年平均气温如此大幅度的升高是我省气温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各年代的均 方差可以发现 , 90年代 4个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均方差是 4个 10年中的最大值 ,说明在年平均气温增加的同时 ,气温的不稳定性也在加剧 ,容易出

9、现高温和低温等极端气候 事件 , 1991、1993、1996和 1999 年广东先后出现过 4 次严 重的寒害过程 ,需要特别警惕这类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 。温 , 4 个区域平均增温 0. 2 0. 3 。各区域夏季增温速率 0. 0010. 019 /年 ,东南部最大 ,为 0. 019 /年 ,通 过了 95 %的显著性检验 。其他 3个区域为 0. 001 0. 009 /年 ,且没有通过 95 %的显著性检验 。表 2 广东省 19602007年 4个区域各季节平均气温和增温速度 1)增温速率60年 70年 80年 90年 2000200748年平均 / 季节区域- 1 )代 / 代

10、 / 代 / 代 / 年 / / ( 年北部中部 东南部 西南部20. 720. 320. 020. 421. 020. 50. 01121. 921. 621. 421. 822. 521. 80. 0120. 01930. 015春季21. 321. 120. 821. 522. 121. 422. 722. 622. 522. 923. 522. 8表 1广东省 1960 2007 年 4 个区域年平均气温和均方差北部中部27. 627. 527. 727. 727. 927. 70. 001北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时段28. 027. 928. 228. 228. 528.

11、 10. 005气温 / 均方差 气温 / 均方差 气温 / 均方差 气温 / 均方差夏季3东南部西南部27. 627. 527. 728. 028. 327. 80. 01960年代20. 50. 2821. 60. 3121. 70. 2822. 50. 3527. 927. 828. 128. 328. 528. 10. 009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2007年48年平均20. 30. 2221. 40. 2421. 50. 2222. 30. 283北部中部 东南部21. 921. 322. 022. 022. 221. 90. 01220. 40. 3321. 60. 372

12、1. 60. 2622. 50. 37323. 022. 323. 123. 423. 723. 10. 02520. 60. 4022. 00. 4322. 20. 4023. 00. 43秋季323. 422. 923. 524. 024. 323. 60. 03121. 00. 1622. 40. 1622. 70. 2023. 40. 163西南部23. 923. 224. 024. 424. 524. 00. 02120. 50. 3821. 80. 4821. 90. 5122. 70. 500. 02530. 03130. 03530. 0343北部中部 东南部 西南部11. 6

13、11. 911. 612. 312. 812. 02. 2 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了进一步分析年平均气温变 化 的 季 节 贡 献 , 分 析 了各区域 4个季节的气温变化情况 。从表 2中可以看出 ,4个区域春季的平 均气温 , 20 世纪 60 年代比较高 , 70 年代开始下降 , 80年代为最低 , 90年代开始增温 ,与 80 年代 相比增温 0. 40. 7 ,增温幅度最大的是东南部地区 ,进 入 20002007 年增温更明显 ,与 90 年代相比 ,中部增温0. 7 ,其它 3个区域增温 0. 6 。各区域春季增温速率 为 0. 0110. 019 /年 ,东南部最大 ,为 0.

14、 019 /年 ,通 过了 95%的显著性检验 。其他 3个区域为 0. 011 0. 015 /年 ,且没有通过 95 %的显著性检验 。4个区域夏季的平均气温在 60 年代比较高 , 70 年代 都下降 0. 1 ,为最低值 ; 80年代开始增温 , 4个区域增温0. 20. 3 ; 90年代北部和中部平均气温基本无变化 ,东 南部和 西 南 部 增 温 0. 2 0. 3 ; 2000 2007 年 继 续 增13. 413. 813. 614. 415. 014. 0冬季14. 314. 414. 515. 315. 914. 815. 315. 515. 516. 316. 915.

15、 81)带 * 数据通过 a = 0. 05的显著性检验4个区域秋季的平均气温变化在 60 年代比 较高 , 70年代都明显下降 0. 5 0. 7 ,为最低值 ; 80 年代增温明 显 , 4个区域平均气温增温 0. 50. 8 ; 90年代北部地区 基本不变 ,其余 3个区域增温 0. 30. 5 ; 20002007年4个区域增温 0. 1 0. 3 。各区域秋季增温速率 0. 0120. 031 /年 , 均通过了 95%的显著性检 验 , 东南部 最 大 ,达 0. 031 /年 ,北部最小 ,为 0. 012 /年 ,中部 、西南 部为 0. 0210. 025 /年 。4个区域冬

16、季的平均气温升高最为明显 。 60 年代为 最低 , 70年代略增 , 80年代北部和中部略降 ,东南部略增 ,3第 3期黄珍珠等 : 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西南部持平 , 90 年代起增温明显 , 4 个区域都增温 0. 7 0. 8 ; 20002006 年继续增温 , 4 个区域平均气温增温0. 50. 6 。 90年代起至 2006 年冬季平均气温的持续 升高 ,形成了连续 10多年的“暖冬 ”现象 。各区域冬季增 温速率为 0. 025 0. 035 /年 ,均通过了 95%的显著性 检验 ,东南部 、西 南 部 最 大 , 达 0. 034 /年 以 上 , 中 部

17、次 之 ,为 0. 031 /年 ,北部最小 ,为 0. 025 /年 。 4 秦大河. 气 候变 化对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挑 战 J . 外交评论 , 2007 ( 97 ) : 6 - 14. 5 梁桂玲. 浅谈全球变暖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J . 科技信 息 , 2007 ( 22 ) : 306. 6 吴婉萍 ,刘爱君 ,涂悦贤. 粤北中亚热带地区气候生态特征与 经济建设发展 J . 广西气象 , 2004 , 25 ( 2 ) : 18 - 21. 7 广东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制课题组. 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 告 J . 广东气象 , 2007 ,

18、29 ( 3 ) : 1 - 6. 8 杜尧东 ,宋丽莉 ,毛慧琴 ,等. 广东地区的气候变暖及其对农 业的影响与对策 J . 热带气象学报 , 2004 , 20 ( 3 ) : 302 - 310. 9 刘黎明. 广东的气候变化 J . 中山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1996 , 35 ( 3 ) : 92 - 97. 10 汤海燕. 广 东省近 40 年来 气 候 变 化 初 探 J . 广 东 气 象 ,2003 , 25 ( 1 ) : 37 - 39. 11 刘爱君. 广东近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趋势 J . 广东气象 ,2003 , 25 ( 4 ) : 11 - 13. 12 梁

19、巧倩 ,林良勋 ,谢健标 ,等. 广东前汛期西风槽暴雨个例的 强度及落区 J . 广东气象 , 2007 , 29 ( 2 ) : 32 - 35. 13 陈特固 ,曾侠 ,张江勇 ,等.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广东省降水量 及旱 、涝变化趋势 J . 广东气象 , 2007 , 29 ( 1 ) : 5 - 10. 14 刘运策 ,方一川. 2005 年广东省强对流天气活动概况 J . 广东气象 , 2006 , 28 ( 1 ) : 33 - 34. 15 施能. 气象科研与预报中的多元分析方法 M . 2 版. 北京 :气象出版社 , 2001: 1 - 9 16 曾侠 ,钱光明 , 陈特固

20、, 等. 广东省沿海城市热岛特征 分析 J . 气象 , 2006 , 32 ( 11 ) : 95 - 97. 17 秦鹏 ,杜尧东 ,刘爱君. 广东省 40 多年来高温天气的时空变 化特征 J . 广东气象 , 2008 , 30 ( 2 ) : 13 - 15. 18 梁敏妍 ,林卓宏 ,赵小燕 ,等. 江门地区夏季高温的成因 J .广东气象 , 2007 , 29 ( 2 ) : 18 - 20. 19 陈新光 ,潘蔚娟 ,张江勇 ,等. 气候变暖显著使广州极端气候 事件增多 J . 广东气象 , 2007 , 29 ( 2 ) : 24 - 25. 20 蒋国兴 ,何慧. 广西冬季极

21、端气温与大气环流及海温场的遥相关 J . 广西气象 , 2006 , 27 ( 3 ) : 23 - 26.3 结论1) 4个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最低值分别 出现在 1976和 1984年 ,最高值在 1998 年 ,增温速率南部 沿海 高 于 内 陆 , 东 南 部 为 0. 026 /年 , 西 南 部 0. 023 /年 ,中部 0. 021 /年 ,北部 0. 012 /年 。2)各区域年平均气温 20 世纪 60、70 和 80 年代变化 不大 , 90年代升高最明显 ,与 80 年代相比 ,北部增温 0. 2,中部增温 0. 4 ,西南部增温 0. 5 ,东南部增温 0

22、. 6。各区域均具有 24年的显著周期 。3)各区 域 增 温 速 率 冬 季 最 明 显 , 为 0. 025 0. 035 /年 ,秋季次之 ,为 0. 0120. 031 /年 ,冬 、秋增温速率 均通过了 95 %的显著性检验 ,春季 0. 011 0. 019 /年 , 夏季最小 ,为 0. 0010. 019 /年 ,春 、夏增温速率大多没有通过 95 %的显著性检验 。参考文献 : 1 广东气象 编辑部. 气候变化 2007: 气候变化影响 、适应和 脆弱性 IPCC第 2 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主要结论介绍 J . 广东气象 , 2007 , 29 ( 2 ) : 1 - 4.

23、2 A a ron M M cC righ t, R iley E D un lap. Cha llenging Globa l W a rm ing a s a Socia l P rob lem: A n A na lysis of the Con se rva tive Movem en ts Coun te r - C laim s J . Soc ia l P rob lem s, 2000 , 47 ( 4 ) : 499 - 522. 3 R icha rd J No rby, Yiq i L uo. Eva lua ting eco system re spon se s to

24、 rising a tmo sp heric CO2 and globa l wa rm ing in a m u lti - facto rwo rld J . N ew Phyto logist, 2004 , 162 ( 2 ) : 281 - 293.The Va r ia t ion C ha ra c ter ist ic s of Tem pera ture in D ifferen tReg ion s of Guan gdon g in Recen t 48 Y ea r sHUAN G Z hen - zhu1 , Q IN G Peng1 , HU Ya - m in1

25、, Z EN G Ya - jing2( 1. C lim a te Cen te r of Guangdong P rovince, Guangzhou 510080 , Ch ina;2. Conghua M e teo ro logica l B u reau, Guangzhou 510080 , Ch ina)A b stra c t: B a sed on the temp e ra tu re da ta of 86 m e teo ro logica l sta tion s in Guangdong p rovince from 1960 to 2007, the va ri

26、a2 tion cha rac te ristic s of temp e ra tu re in no rth, cen tra l, sou thea st, and sou thwe st Guangdong in recen t 48 yea rs we re stud ied. The re su lts show tha t the annua l ave rage temp e ra tu re s of the above fou r region s we re on rising trend s, w ith the m in im um in 1976 and1984 ,

27、 and the m axim um in 1998. The wa rm ing ra te in the coa stland wa s h ighe r than tha t in the in land, wh ich wa s 0. 026 / ain sou thea st, 0. 023 / a in sou thwe st, 0. 021 / a in cen te r and 0. 012 / a in no rth, re sp ec tive ly. The decada l change is lit2tle in 1960 s, 1970 s and 1980 s,

28、bu t sign ifican t in 1990 s. In te rm s of sea sona l change, fo r a ll the fou r region s, wa rm ing ra te s of0. 025 0. 035 / a in w in te r we re grea te st, fo llowed by 0. 012 0. 031 / a in au tum n, bo th of wh ich p a ssed the te st a t 0. 05 sign ificance leve l w ithou t excep tion. W a rm ing ra te s in sp ring ranged from 0. 011 / a to 0. 019 / a, and the lea st we re 0. 0010. 019 / a in summ e r , mo st of wh ich fa iled to p a ss the sign ificance te st of 0. 05 leve l.Key word s: d ivision; temp e ra tu re va ria tion; Guangdong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