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设计精品]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初探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762397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毕业设计精品]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初探(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类号密 级学 号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初探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副教授学科专业教育硕士(语文)提交论文日期二六年四月- 3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学。本人保证

2、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 日期: 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初探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全球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本主义的课程理念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共同取向,也是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标准的全日制义务教

3、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贯穿的一条精神主线就是人本主义。在其理念指导下,要求我们突破学科中心,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使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但认真审视我们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写作教学,不得不承认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从目的来看重写作轻育人;从过程上看重知识轻能力;从态度上看重理论轻情感;从实践来看重课堂轻生活;从指导来看重范文轻下水;从评价上看重数量轻质量等等。通过对这一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建立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学写作教学体系。体系的理念有:从理念本源趋向生活本源;从“人”“文”分离趋向“人

4、”“文”合璧;思维从封闭僵化趋向多元创新;语言从俗语套话趋向个性表达;评价从狭隘保守趋向民主开放等。内容取向上突出“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同时扩大实用性文章的写作范围。过程取向上全面关注写作过程,关注新的学习方式。有了这一系列的理论充实,就不能不谈谈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写作教学实践。我首先从不同的三个方面回顾了自己的一些尝试:以真实创就作文个性;互评互改,尊重主体;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然后介绍了我曾参与的两个课题全国中语会的“创新写作教学与实践”课题 和中央教科所的“中小学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对其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虽然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尚需改进的问题,如追求模式,走入

5、僵化;忽视与学生的沟通探究;教师的教学教育缺失个性和创新精神等等。但只要我们积极去探索、去思考、去解决,我们的写作教学就会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达到新的高度,从而使写作的过程真正成为个体生命深化思维、升华情感、发展个性的自然而真实的实践过程。关键词 人本主义 写作教学 课标 学生 教师 The Original Exploration About the Writing-teach Of High School Under the Guidance Of HumanismXiang LianwuAbstract:The course theory of humanism is showing st

6、rong impelling force in the reform of global basic education courses in 21 century。The theory of taking people/students as roots has become a common tropism of basic education in all countries,and it is the focus emphasized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Full-time obligation education Chinese courses sta

7、ndard (experiment paper)and common high school Chinese course stangard(experiment paper)are the enforceing standard for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untry。The main line run through them is Humanism。its theories need to break course center and construct open Chinese course;stink students personali

8、ty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urge co-operation research and make teaching from occlude to open。But scanning carefully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writing-teach,we have to admit many problems exiting ,for example:we emphasis writing not raising from the aim;emp

9、hasis knowledge not ability from the course;emphasis theory not sensibility from the attitude;emphasis classroom not life from the practice;emphasis model essay not offal from the guidance;emphasis quantity not quality from the aim; and so on。By the analysis for the actuality and its reasons,the aut

10、hor think the writing-teach system of high school should be erec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Humanism。The theories of the system include:theory fountain tends to life fountain;the separation of people and essay tends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m;thought tends to multi-resources innovation from occludeand

11、 and rigidity;language tends to personal expression from vulgarism and formula words;evaluation tends to democracy and open from parochialism and conservation。The tropism on content stands out the value tropism of “life writing”,and enlarge the writing scope of practical paper。The tropism on course

12、pays attention to the writing course and the new studying methods。The author reviews herself practices from three different aspects:creating writing personality by reality;comment and modifying each other,respecting principal part;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intelligence factors。The

13、 paper introduces two items that the author ever joined in:one from national high school language institute is innovating writing-teach and practice;the other from center education science institute is Chinese writing individualiz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and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Humanism。Th

14、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practice,for example:persuing mode,walking into rigidify,ignoring the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the teaching is short of personality and innovating spirit,but as long as we explore、think、solve them actively,the writing-teach will be more and more perfect and reach

15、 a new heigh,it will make the course of writing really become a natural and real experimental course of individual life deepening through、sublining sensibility、developing personality。Key words:Humanism writing-teach class-mark students teachersIII目 录一、前 言1二、人本主义教学观2(一)人本主义2(二)人本主义教学观31、过程: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

16、经验学习32、评价: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33、目标: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4(三)体现在新课标中的人本主义教学观41、课程观:突破学科中心,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42、学生观: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53、教学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5三、 当前写作教学现状之不足及分析6(一)写作的本质6(二)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81目标:重写作轻育人82过程:重知识轻能力93态度:重理论轻情感104实践:重课堂轻生活115指导:重范文轻下水116评价:重数量轻质量12(三)对不足之原因分析131客观环境132主观因素15四、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初探17(一)人本主义思想指导

17、下的中学写作教学新理念171本源观:从理念本源趋向生活本源182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趋向“人”“文”合璧183思维观:从封闭僵化趋向多元创新194语言观:从俗语套话趋向个性表达195评价观:从狭隘保守趋向民主开放20(二)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的内容取向211突出“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212扩大实用性文章的写作范围21(三)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的过程取向221全面关注写作过程222关注新的学习方式24五、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写作教学实践25(一)本人的一点尝试251以真实创就作文个性262互评互改,尊重主体313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33(二)国内同仁的一些做

18、法361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与实践”362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383其他尝试39(三)国外母语写作教学情况举隅401塑造性写作训练402创造性写作训练40总 结43参考文献45致 谢47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8一、前 言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就是交际,交际的核心在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用在口头就是说话,用在书面就是写作。写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全球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本主义的课程理念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

19、的共同取向,也是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在教育中发展和实现人的潜能、人的本性、人的尊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远大目标。2001年6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发。此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于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公布,这标志着中国内地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正式启动。通过对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领悟,我们可以发现,贯穿语文新课标的一条精神主线就是人本主义。因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是关注人性、人情和每个生命本体价值的教育。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追求教育民主、回归生活、关爱自然和个性

20、发展。1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真审视我们的写作教学,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写作教学曾经围绕的是“文”非“人”,重“知”而轻“能”,重“理”而轻“情”。课标中关于写作教学表述得明确而新颖:“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对此,我们需要反思应该如何建立新型的写作教学体系?如何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人文修养?总之,我们应积极思考追求:如何把学生的做人和自我发展放在首位,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体系。本文试图在这新一轮的

21、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从理论上论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新课标思想的一致性,并就当前写作教学现状分析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相关的实践探索。以期通过有内涵有品位的写作教学来达到“树人”、“立人”的目标,从而使写作实践的过程成为个体生命深化思维、升华情感、发展个性的自然而真实的实践过程。二、人本主义教学观(一)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的主要理论思想起源于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与卡尔罗杰斯(19021987)等人的心理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由于提出了与被称为心理学第一思潮的、把人描述为本能与冲突的产物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及作为心理

22、学第二思潮的、强调人与动物的基本相似性、强调学习是解释人类行为的主要根据的行为主义学派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思潮。鉴于科学与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效益,“科学主义”被人们奉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人们的情感、价值和需要却被冷落一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个体的心理需要出发,主张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培养健康、充实、快乐、有创造性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他们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看来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

23、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或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2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极大地影响着他的行为。心理变态者主要是由于他有一种被歪

24、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如果他要获得心理健康,就必须改变这个概念。因此,心理治疗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患者创造一种有关他自己的更好的概念,使他能自由地实现他的自我,即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由于罗杰斯认为患者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这种潜能不是被治疗家所创建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由释放出来的,因此“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做法是鼓励患者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为患者解释过去压抑于潜意识中的经验与欲望,也不对患者的自我报告加以评价,只是适当地重复患者的话,帮助他澄清自己的思路,使患者自己逐步克服自我概念的不协调,接受和澄清当前的态度和行为,达到自我治疗的效果。而要有效运用患者中

25、心疗法,使病人潜在的自我得到实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这就是:(1)无条件地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治疗者对患者应表现出真诚的热情、尊重、关心、喜欢和接纳,即使当患者叙述某些可耻的感受时,也不表示冷漠或鄙视,即“无条件尊重”;(2)真诚一致(congruence):治疗者的想法与他对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应该是相一致的,不能虚伪做作;(3)移情性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治疗者要深入了解患者经验到的感情和想法,设身处地地了解和体会患者的内心世界。3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受辅者中心疗法,对强化组织

26、管理、教育改革和心理治疗等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其观点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自出机杼的人本主义教学观。(二)人本主义教学观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需要是潜能的表现,潜能是价值的基础,需要又表现着价值。这些观点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和现存教育制度的束缚,促进了当代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其基本的教学观点和主张如下:1、过程: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时,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他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

27、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此外,罗杰斯还用“自发的经验学习”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其特征为:()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它产生学生不同的行为和态度;()根据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2、评价: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人在一生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它们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和生长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人本主义者对这种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态度,从而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他认为学生是处于学习过程中心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作出了最大努力,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哪些方面意义深远或成果累累。自

28、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能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义学习就自然而然出现了。罗杰斯的操作方法有:由学生提问,然后根据问题内容拟出试卷,而学生参与评价;由全班学生讨论课程结束应达到的水平,并谈论自己已达到的程度;师生共同评定每一个分数;学生书面进行自我评价,若与教师的评价有很大差异,师生间进行讨论、商榷,共同确定分数。3、目标: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人本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否被掌握,所学的知识是否系统,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举足轻重的。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

29、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具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远不是凭借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传统教学,只是教给学生一些一成不变的很快就会陈旧过时的事实材料,并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对付社会变动的严峻挑战。罗杰斯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改革和学习。变化是确立教育目标的根据,而对这种变化的适应取决于学习过程,而非静态的知识。所以,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人本主义者猛烈抨击传统教育不能使学生适应变化的社会,导致学生知情分离等弊病。主张学校应该“培养出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习者,创造性的科学家、学

30、者、实践家等这样的人:在现时所学到的东西和将来动态的、变化的、变幻莫测的问题及事实之间,他们能生存于一种美妙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平衡之中”。因此,学校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提倡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思想、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的理论、弘扬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等诸方面做出了贡献。4(三)体现在新课标中的人本主义

31、教学观贯穿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精神主线便是“人本主义教学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解读新课标,尤其是解读新课标中的“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理念。1、课程观:突破学科中心,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1)突破学科中心,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课程标准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中心”这个狭窄的视野,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考虑与儿童生活、社会的联系,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理念打破了一味强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发展的特定功能。 (2)构建开放、活泼的语文课程 标准要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

32、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标准中,还首次提出了“课程资源”这个新名词,要求广泛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和校外资源。它特别强调了家庭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资源,提出广播、影视、网络等各种媒体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载体。2、学生观: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1)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1996年国家教育部曾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状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原有的教学大纲要求过高,90%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而标准中要求:“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

33、,换言之,它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每个儿童,着眼于全体学生发展的“大众教育”。 5(2)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在理念上的体现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并在“工具性”的基础上着力体现其“人文性”。 (3)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的语文基础教学改革中,特别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标准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以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

34、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教学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1)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标准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实践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语文教学而言,加强语文实践无疑是学好语文

35、的绝好途径。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积极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 标准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提出了“探究性学习”这一概念。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本主义教学观在课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思想理念是对现代语

36、文教学模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和突破,是对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进行的最根本最深刻的诠释,也对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三、 当前写作教学现状之不足及分析(一)写作的本质尚书尧典说:“诗言志”,这算得上是我国古代最早对写作本质做出的界说。虽然是对诗歌本质的概括,却反映了先秦诸子的基本认识。孔子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荀子明确地主张文章要“法先王”、“顺礼义”,“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即文章要沿袭先王的法统,要符合“道”的精神,“心”“道”“言辞”要融为一体,其中“道”是客观事物之理,是被“心”反映和认识的对象;“辞说”是语言活动;“心”既是对“道”的反

37、映,又是“辞”“说”的内容,因而它是联系“道”与言语活动的桥梁。言语的目的是要表达被反映的对象。怎样保证所说的与想说的达到一致,其间桥梁非常重要。作为桥梁的“心”必须与“道”“合于”一致;“辞”“说”与“心”“合于”一致。虽然,孔子的“志”与荀子的“道”具有不同的含义,但“诗言志”与“心合于道”的写作本质观,却开启了我国传统写作理论“文以载道”、“文源于道”、“文道统一”、“立诚”、“求真”等写作观念的先河,对以后的写作理论及写作教学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其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文章家、文论家、语文教育家,都对写作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西晋的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38、,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法。”指出写作的本质是“物情辞”的双重转化。而叶圣陶对写作本质的阐述则更为具体透彻:“夫文无本体,必附丽于事物而后成其为文,读物之实质固亦为种种之事物;而读物之处,事物正多,尤贵实际探求。宜令学者随时随地探求事物之精蕴,且必经已之思考而得答案。然后陈事说理自能确切而畅达。”7叶老的这段话,道出了写作的精髓: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必“附丽于事物”,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那么,生活从哪里来?我们认为,学生的生活应该包括两方面:一个是间接

39、生活,一个是直接生活。间接生活来自读物,读物“正多”,就是丰富的生活。直接生活指学生学习期间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但接触生活并不一定认识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而且了解其“精蕴”,才能成为写作的材料。怎样把材料转化为文字?作者必须具备把“充实而深美的积蓄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的本领。写作教学的终结,就是培养这种本领。刘锡庆教授在其基础写作学中正式提出了一般写作的双重转化规律,他认为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都必须经过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并以此来阐释写作的本质属性。所谓“双重转化”,是说“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诞生,都要完成这样一种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

40、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作者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转化。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8 “双重转化”理论首次描述了写作行为的基本过程,是写作学基础理论的“内核”,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联合大学任公伟教授在他的写作是写作者的选择一文中精辟而深入地论述了他对写作的本质的认识写作是对写作者自我的创造。他认为,写作是写作者的选择,写作者首先选择的是自己自己独特的情感、思想、认识、感悟等,以及随之而来的与这种独特情感、思想、认识、感悟相一致的词、句、篇章等。它应该是伴随着人对自身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升华、每一次顿悟而作出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这一个和这一次的选择。可以说,写作是写作者对自身生

41、命不断进取、升华和创造性成果的选择。创造决定着写作者的价值,也决定着写作的价值。写作者写作时,选择的是创造和价值,而这价值首先是自身的。所以说,写作的本质是创造,是对写作者自我的创造。9新课标从主体建构的角度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全方位地阐述了写作教学的价值:写作不仅是主体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而且是主体生命活动的过程。而主体的生命活动无非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进行创造性活动所构成的生命运动。显然,这个表述,包容和超越了以往“修身”、“事功”、“立诚”、“实用”等写作价值诉求。写作活动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写作教学除了

42、进一步开发写作的表达和交流的功能、增强其认识世界的实用功能之外,还应促使写作主体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深层的文化积淀上整体塑造自我,因而,写作活动就成为写作主体在整体人格的统摄下生理、心理、思维、思想品德和言语技能等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过程。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价值定位,无疑在更广阔的视界中把握了写作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有很强的现实价值。(二)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来,在中学写作教学领域,广大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为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综合素养的培养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

43、的中学课堂,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中学写作教学还不尽如人意,有些方面的问题还很突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目标:重写作轻育人写作是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自主、真实、创新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它与学生的心灵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古人早有“言为心声”“文其气之所形”之论,“言以足志”“文如其人”之说,也提出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读写原则。事实证明,这些观点把握了写作的基本特质。那么,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就不能只看到作文本上的数百字,而看不到作为主体的人、主体的精神感受及个性价值的存在。在实践中,往往有不少写作课只是把作文题一布置,再等着收上作文本,然后挑出分数较

44、高的几篇习作一念就算完事。这是很明显的只重写作而轻视育人的做法。在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是不是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是不是“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不是通过写作展示了自我的个性和创造的价值。育人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培养其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10 以人本主义的理念看,“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这一生存方式既

45、源于所有个体生命发展的最原始的共同需要,也有每个个体生命成长中最具个性的特别需要。可以说,“教育”不只是让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将“自然人”改变成“社会人”,即所谓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它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生命的发展,使每个人形成一种自我选定的生存方式。人的生命不只是具有生物意义,也不仅是为了适应社会而生存,“人”还应具备自觉支配个体命运并发挥自身创造潜能以完美和推进社会的意识与能力。正是这三者构成了人的生命意义,也建构了“教育”成为“人学”的核心内涵。所以,塑造人的完美生命应是教育的原点与归宿。以人为本,培养人、发展人,使个体成为有创造性的精神主体,正是从写作的动机和目的上端正

46、“人”与“文”的关系,以期真正做到“人文合璧”。我们明白,写作不仅是学习的需要、生存的需要,更是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对这种认识充盈热情并成为具体的写作动机和兴趣,就必须使之从具体的做人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只有在做人的真切甚至强烈的体验中生发出自生命本体的写作需要,才可能吸引和推动学生主动投入到写作的活动之中,使写作可能真正同教师育人学生做人相交融。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写作对于自己生存的必要性,感受到了写作中自我表现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乐趣,他就会乐于写作。如此,写作也就成了学生内在的主动的生命需要。 2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在传统的中学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知识和

47、方法的教学。这样虽然能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于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也比较有利,但它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缺陷把写作能力仅仅看成是一种只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而不是与多种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在写作课上,常有教师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如讲到如何开头的方法时, 又分出所谓的“悬念式”“开门见山式”“回忆式”等等方法。结尾的方法又分为“总结式”“展望式”“号召式”“水到渠成式”等等。这样,让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共同的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知识掌握了,就能写出好作文来。于是,许多学生到书店里

48、专拣“作文技法”之类的书买,以为买到了这类书,就得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鲁迅先生曾在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中说断然告诫文学青年“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他还在一封信中说:“ 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诚然,就写作来说,技巧知识应该说是重要的,但单纯地讲技巧知识只能使写作沦为一种游戏、一个工具、一具物化的外壳,谈不上精神、丧失了创造、褪去了人文光环,更泯灭了教育的初衷。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们在传授诸多的写作知识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能力应该不仅指字、词、句、篇以及与写作

49、知识有关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应该指与写作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有关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多种心理能力。11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维高度。“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只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写作教学安排,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与学生写作心理过程相悖。3态度:重理论轻情感在传统的中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理论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忽视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更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写记叙文,必定要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俱全,并一一交待

50、;写议论文,必对“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作规范解说,并以三大论结构范之;写应用文,少不了强调“标题、称呼、正文、祝颂、署名、日期”等六个部分及固定格式。这些理论知识固然必不可少,应当介绍,但作文作为有个性意识和独立思想的主体的精神产品,重在于记录作者心中自然真实的情感流露,重在于彰显自己的精神追求,从而昭示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显然,重理论而轻感情,既不符合写作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没有融入情感的文章是艰涩的、空洞的、死板的。其实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异常丰富的,他们思维活跃,敏感自信,易激动也易漠视,易亢奋也易消沉。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调动他们的情感,或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如

51、在平时,我们就要注意引导他们满腔热情地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体验身边的事物。在命题时,可以努力捕捉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拨动他们的心弦,开发他们灵感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从而使他们在浓郁的写作欲望的催动下进行心灵激情的燃烧。关于写作前的指导,宜因人而异,采用不同方式。总之要有启发性,要能营造一种急于倾诉的情境,来开启学生思维和情感的闸门,使之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和灵感的兴奋。只要我们善于敏锐地把握写作动情点,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抒发自己欲罢不能的感慨,总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124实践:重课堂轻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更道

52、出了写作教学的真谛。写作教学必须关注现实生活。离开了生活,作文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是当今写作教学却面临着生活缺失的危机,一篇篇作文只能在狭小而有序的空间教室里,精心打造,只要没跑题、只要符合一系列要求,“放心作文”就出炉了。我们老师是如何“重课堂”的呢?按照课本编排的写作教程亦步亦趋地完成操作、守着课内的那点阅读材料精讲细练、捧着几篇范文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视学生作文中不符合课堂学习的思想为洪水猛兽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13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

53、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写作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让学生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把握时代强劲的脉搏;同时把写作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写作教学体系,从而使语言文字的封闭教学变为生活化的开放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

54、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14陶行知的这种以适应社会前进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依然指明着前进的方向。它明确要求我们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课堂和书本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使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真正活起来。 5指导:重范文轻下水如果问语文老师:“你写过下水作文吗?”肯定有80%以上的老师会摇头。我曾随机问了我校十位语文老师,结果只有一个老师表示写过一次;两个老师说想写,但没有时间或勇气写;其他老师则认为只要学生会写就行了,没必要让老师也跟着写。不少老师习惯于在写作课上朗读一篇或几篇范文作为写作

55、指导,但批改完作文后,老师们便常慨叹:学生思路太狭隘,作文缺乏个性。想一想,这能全怪学生吗?老师推荐这样那样的范文,也说明你老师很喜欢这样的作文,那就是让学生学它,学生能不不遗余力地学习仿效吗?所以结果只能落入范文模式,写出来的文章机械生硬,毫无灵气和创意,更不见独特个性和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15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江苏有个县为选拔暑假后的高三教师班子,曾让全县高二教师同时参加当年的高考,结果发现语文题的最后一道议论文写作,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文章竟达不到一类卷的最低评分标准。16这

56、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17 所谓“舞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才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从而营建平等而密切的师生关系,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不知不觉就有可能写出佳作来。如果教师没有切身的体验,便缺乏对写

57、作心理的深刻体验和把握,难于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启发和引导,往往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理论知识灌输,其结果是束缚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造才华。6评价:重数量轻质量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通衢,于是他们让学生频频交作文。此外,还要写日记、周记、学习名言警句的心得体会、每天的观察所得、一些重要的节假日里的见闻但却忽视了对作文质量的分析和评价。也有不少教师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大检查而不得不要求学生写作文。一篇作文交上来,赶紧埋头苦改,给个分数,缀些评语,然后匆匆发下去,在迎候第二篇作文的“洗礼”。对于老师来说,写作教学就是完成每学期六次或七次的大作文的批阅就行了。至于

58、学生作文的横向对比或纵向分析,每次作文是不是都有闪光点,就无暇顾及了。而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也是硬着头皮,一篇一篇地往下挤,反正能应付过去就行了。可想而知,这样的写作训练只是耽误了学生的大好时光。只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写作教学,很明显抛却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了“学生中心”教学观,也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更不能达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独立自主、和谐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谈及了我们当前写作教学的诸多不足,那么,对于下面的一篇报道我们就能平静地面对了。2003年9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9月28日“南开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写作课第三届学术研讨会”的举行情况。本是一场学术研讨会,在此却变成了对

59、中学作文课及老师的批判会。研讨会上,这些迈进大学校园还不足半个月的大一新生们对中学作文命题、老师的指导方法、中学作文造成学生的思维缺陷等问题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论点、论据、论证,八股文式的议论文写作方法;为了不“跑题”,让学生积累舍己救人、一心为公、艰苦朴素的事例;在考试时“恰当”引用的指导方法;生硬地把一些哲理嵌入文章;生拉硬扯地挖掘某一事物并不存在的意义等等。一位同学甚至说,“中小学生作文就是应付考试的产物”。 当时,在天津语文界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邢永庆先生在研讨会上说:“如果我们的现实真的像孩子们文章所写,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向孩子们谢罪。”18如果说,真有“罪”需“谢”的话,我想,

60、还不如现在就正视我们的不足并努力去纠正。(三)对不足之原因分析 写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从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创造性和综合性实践活动。那么,对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客观的外在环境的干扰,同时更要看到主观的内在因素的影响。1客观环境影响写作教学的外在的客观环境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我们努力要克服的,也应从这四个方面着手。(1)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集中体现的不足是: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程序就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整个过程全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以教师的认识作为评价标准,以教师的态度作为价值取向,而学生只是

61、不得不完成一篇莫名其妙的作文而已。即使有学生的活动,也只是恭听指导、突击作文和愧对讲评。而下一回作文,还不知道老师会从哪里抓一个题目来,再来一次临阵交锋。这样的教学模式,置学生的主观体验、个人感情及自身积累于不顾,完全忽视了主体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价值,最终只能算是老师完成一学期若干次的大作文任务而已,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价值的提升,效果微乎其微。(2)当前的教育制度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多年,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根深蒂固。赢取高分是每个学生、每个家长和每所学校共同致力的目标。所以,功利主义色彩很不合时宜地附加在教育上,特别是充满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的写作教学上。以取得高分为能的写作教学中,必然会使教师

62、更注重写作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生命创造和价值升华的尊重;也必然会使教师更强调大众化的或中考、高考的要求,而漠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思维独创;甚至会使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课内和基础,而忽视对写作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基础和课文掌握不了说不过;而作文,只要写了,差不离都能得上些分,何况功夫下得多也不见得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3)学校的教学管理各地各校情况不同,主要说下面两种:一是管理死板。如有的学校对一学期的六次大作文进行两次检查(期中和期末),六次一次都不能少;错别字都要挑出来,一个都不能逃(漏网一个扣多少工资);眉批不少于几处,总评不少于多少字一学期下来,老师们精疲力竭,比学生还害怕写作文,哪

63、有精力去钻研教材、去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去关注现实生活?而对其他的写作形式,如自由练笔、合作的研究论文等,学校却不视为“六次大作文”之列,也就是说,六次大作文没完成的话,你的练笔再多,论文再精彩,首先就没有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这不禁让老师们深感无限悲哀。二是只重篇数,不重质量。每次学校作业大检查,免不了要给各语文老师登记除“作业次数”外的“作文次数”,次数多便说明老师下的功夫多。在全校教工大会上公布检查结果,批评不足的,表扬优秀的。至于怎么改、怎么评,学生收益能有多大,就不再深究。所以,常有只求篇数不讲质量的做法。当然也有只完成六篇作文任务以求安稳的做法,虽然也写了,但这只是完成篇数以应付检查。而学校在检查中并没有对批改的情况作具体的要求和规定,认真不认真的、或粗或细的、多种形式或单一死板的不管怎样,只要能见到你的六次作文,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只是这任务只能叫做老师的任务,而不是学生的任务。 (4)社会的影响力量 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作文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但社会舆论一直认为, 精批细改的老师才是最认真负责、最优秀能干的老师。因此,老师自己也认为只改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自己偷懒取巧,让学生批改更是推卸责任。这一切,就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老师的手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